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学校心理学大纲

学校心理学大纲

[06058]学校心理学自学考试大纲浙江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办公室二○○二年一月指定用书:《学校心理学》,林崇德、辛涛、邹泓著,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年12月第一版;参考书:1.邓明昱、郭念峰:《咨询心理学》,中国科技出版社,19922.郑日昌、陈永胜:《学校心理咨询》,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3.刘翔平:《学校心理学》,世界图书出版公司,1996Ⅰ.课程性质与学习目的《学校心理学》是浙江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心理学专业的考试课程,目的在于帮助考生掌握学校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与方法,检验考生对学校心理学主要内容的掌握水平及应用能力。

学校心理学是心理学与学校教育实践相结合的结果,是心理学应用和服务于青少年学生的具体表现。

作为一门新的课程,学校心理学是顺应我国中小学素质教育的发展而设置的。

本课程强调科学性、先进性、应用性和综合性,注重对考生在基本理论、方法和能力上的培养。

设置本课程的具体目的要求,是使考生比较全面系统地掌握学校心理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原则,掌握学校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和基本技术,了解学校心理学的常见问题,了解心理咨询的一般程序以及行为矫正和训练的方法。

Ⅱ.课程内容、考核目标和要求第一章绪论一、学习目的与要求学习本章应理解学校心理学的实质,了解学校心理学的对象、性质和任务,了解学校心理学的缘起以及学校心理学在学校教育中的作用,理解学校心理学与其他心理学科的关系。

本章的重点内容是学校心理学的对象、性质和任务,难点是学校心理学与其他心理学科的关系。

二、课程内容第一节学校心理学的对象、性质与任务(一)学校心理学研究的对象与性质(二)学校心理学研究的任务第二节学校心理学研究的缘起(一)社会问题(二)科技发达、生活优越且教育管理不严(三)学校咨询事业的发展(四)危机期问题的讨论第三节学校心理学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与作用(一)学校心理学的研究课题(二)学校心理学在学校里所扮演的角色第四节学校心理学与其他心理学科的关系(一)普通心理学是学校心理学的基础(二)与儿童心理学一起研究儿童发展的规律(三)一门应用性的教育心理学(四)心理测量学和咨询心理学为学校心理学提供工作手段三、考核知识点(一)学校心理学的对象、性质1.学校心理学研究的对象2.学校心理学的性质(二) 学校心理学研究的任务1.心理预防和心理卫生2.心理咨询3.诊断性评价4.行为矫正5.学习指导6.职业指导(三) 学校心理学研究的缘起1.学校心理学产生的社会原因2.科技发达、生活优越且教育管理不严3.学校咨询事业的发展4.危机期问题的讨论(四)学校心理学的研究课题1.儿童多动症矫治的研究2.离异子女心理特点及其良好适应性的研究3.问题儿童临床心理学的研究4.青少年抽烟问题的探究(五)学校心理学家在学校里所扮演的角色1.学生的心理卫生保健者2.德育工作的辅导者3.学生学习的辅导者4.学生选择职业的指导者(六)学校心理学与其他心理学科的关系1.普通心理学是学校心理学的基础2.与儿童心理学一起研究儿童发展的规律3.一门应用性的教育心理学4.心理测量学和咨询心理学为学校心理学提供工作手段四、考核要求(一) 识记1.心理预防的含义2.心理咨询的含义3.行为矫正的含义4. 学校心理学研究的任务(1)心理预防和心理卫生(2)心理咨询(3)诊断性评价(4)行为矫正(5)学习指导(6)职业指导(二) 领会1.学校心理学的性质与对象2. 学校心理学研究的缘起(1)学校心理学产生的社会原因(2)科技发达、生活优越且教育管理不严(3)学校咨询事业的发展(4)危机期问题的讨论3. 学校心理学与其他心理学科的关系(1)普通心理学是学校心理学的基础(2)与儿童心理学一起研究儿童发展的规律(3)一门应用性的教育心理学(4)心理测量学和咨询心理学为学校心理学提供工作手段(三) 应用1.举例说明学校心理学的研究课题2. 说明学校心理学家在学校的教育教学中所扮演的角色第二章学校心理学发展的历程一、学习目的与要求学习本章的目的是了解学校心理学产生的原因,了解学校心理发展的历程。

本章的重点是学校心理学发展的历程。

二、课程内容第一节学校心理学的萌芽期(一)学校心理学产生的动因(二)学校心理学的萌芽期第二节学校心理学的产生期(一)培训与证书颁发(二)文献(三)作用、职责和就业机会(四)组织的发展第三节学校心理学的发展期(一)文献(二)会议(三)职业的发展(四)组织的发展第四节学校心理学的繁荣期(一)学校心理学组织的发展(二)学术文献(三)学校心理学家的作用和职责三、知识考核点(一) 学校心理学产生的动因1.义务教育的实施2.身体缺陷和心理缺陷儿童的大量存在3.特殊教育的出现(二) 学校心理学的萌芽期1.学校心理学服务的出现2.诊所和教育心理学测验的兴起3.早期学校心理学家的作用和职责4.早期的组织和培训5.重要的贡献者(三) 学校心理学的产生期1.培训和证书颁发2.文献的涌现3. 学校心理学家的作用、职责和就业机会4. 组织的发展(四) 学校心理学的发展期1.学术文献的不断增多2.会议的增多3.职业的发展4.组织的发展(五) 学校心理学的繁荣期1.组织的发展2.学术文献的增多3.学校心理学家的作用和职责的变化四、考核要求(一) 识记1.学校心理学在历史上的服务范围体系2. 七十年代以来学校心理学从业者的作用和职责的主要变化(二) 领会1. 学校心理学产生的动因(1)义务教育的实施(2)身体缺陷和心理缺陷儿童的大量存在(3)特殊教育的出现2. 学校心理学的萌芽期(1)学校心理学服务的出现(2)诊所和教育心理学测验的兴起(3)早期学校心理学家的作用和职责(4)早期的组织和培训(5)重要的贡献者(三) 学校心理学的产生期(1)培训和证书颁发(2)文献的涌现(3)学校心理学家的作用、职责和就业机会(4)组织的发展3. 学校心理学的发展期(1)学术文献的不断增多(2)会议的增多(3)职业的发展(4)组织的发展4. 学校心理学的繁荣期(1)组织的发展(2)学术文献的增多(3)学校心理学家的作用和职责的变化(四) 应用1. 阐述在职业能力和职业责任方面学校心理学家应达到的要求。

2. 说明学校心理学家在处理与学生的关系方面应遵循的职业道德。

第三章学校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一、学习目的与要求学习本章应理解学校心理学中的发展观和系统观,了解学校心理学研究的类型,了解数据收集方法和数据的分析与处理。

本章的重点内容是学校心理学研究的类型和数据收集方法,难点是学校心理学中的发展观和系统观。

二、课程内容第一节学校心理学中的发展观与系统观(一)学校心理学中的发展观(二)学校心理学中的系统观第二节学校心理学研究的类型(一)纵向研究(二)横断研究(三)时间序列研究第三节数据收集方法(一)观察法(二)访谈法(三)问卷法(四)测验法第四节研究数据的分析与处理(一)研究数据的定性分析(二)数据结果的定量分析三、知识考核点(一) 学校心理学中的发展观1.发展的含义2. 个体发展的动因(1)遗传和环境在心理发展上的作用(2)个体心理发展的外因和内因(3)个体心理发展的连续性与阶段性3.发展理论对学校心理学的意义(二) 学校心理学中的系统观1.系统与系统方法2.发展性系统理论3.家庭系统4.学校系统(三) 学校心理学研究类型1.纵向研究及其特点2.横断研究及其特点3.时间序列研究及其最常见的几种变式(四) 数据收集方法1. 观察法(1)观察的类型(2)观察的设计(3)观察法的注意事项2. 访谈法(1)访谈法的类型(2)访谈法的设计(3)访谈法的注意事项3. 问卷法(1)问卷的设计(2)常见的问卷类型(3)问卷法的注意事项4. 测验法(1)心理测验的类型(2)测验法的实施(3)我国常见的测量工具(五)研究数据的分析与处理(一) 研究数据的定性分析及其特点1.定性资料的整理与编码2.定性分析的步骤(二) 数据结果的定量分析1.多元回归2.典型相关3.判别分析4.路径分析四、考核要求(一) 识记1.发展的含义2.个体发展的动因3.心理动力理论4.认知理论5.系统与系统方法6.心理测验的种类7.我国常用的心理测量工具(二) 领会1.发展理论对学校心理学的意义2.发展性系统理论3.纵向研究及其特点4.横断研究及其特点5. 时间序列研究及其最常见的几种变式(1)准实验设计(2)多因素设计6. 观察法及其特点(1)观察的类型(2)观察的设计(3)观察法的注意事项6. 访谈法及其特点(1)访谈法的类型(2)访谈法的设计(3)访谈法的注意事项7. 问卷法及其特点(1)问卷的设计(2)常见的问卷类型(3)问卷法的注意事项8.测验法及其特点(三) 应用1.举例说明研究数据的分析与处理2.举例说明数据结果的定量分析第四章学校心理学中的测量与评估一、学习目的与要求学习本章的目的是理解心理测量的特性,了解心理测量的种类、心理测量工具的选择以及心理评估的模式与原则,了解智力测验、人格测验和行为评估技术。

本章的重点和难点是心理测量的特性、心理测量的种类,心理测量工具的选择以及心理评估的模式与原则。

二、课程内容第一节心理测量与评估概述(一)心理测量的特性与种类(二)心理测量工具的选择(三)心理评估的模式和原则第二节智力测验(一)斯坦福-比纳智力量表(二)韦氏儿童智力量表(三)瑞文推理能力测验第三节人格测验(一)艾森克人格问卷(二)儿童人格调查表(三)青年人格调查表(四)NEO人格问卷(五)田纳西自我概念量表第四节行为评估(一)儿童行为核查表(二)儿童行为评价系统三、知识考核要点(一) 心理测量的特性与种类1.心理测量的特性2.心理测量的种类(二) 心理测量工具的选择1.标准化测验2.信度3.效度4.常模(三) 心理评估的模式和原则1.心理评估的三种模式2.心理评估的原则(四) 智力测验1.斯坦福-比纳智力量表2.韦氏儿童智力量表3.瑞文推理能力测验(五) 人格测验1.艾森克人格问卷2.儿童人格调查表3.青年人格调查表4.NEO人格问卷5.田纳西自我概念量表(六) 行为评估1.行为评估常用的方法2. 行为评估所使用的测量工具(1)儿童行为核查表(2)儿童行为评价系统四、考核要求(一)识记1.心理测量2.选择心理测量工具应考虑的要素(1)标准化测验(2)信度(3)效度(4)常模3.心理评估的模式(1)医学模式(2)多元模式(3)整合模式4.智力的含义(二)领会1.适用于中小学生的代表性智力测验(1)斯坦福-比纳智力量表(2)韦氏儿童智力量表(3)瑞文推理能力测验2.人格测验(1)艾森克人格问卷(2)儿童人格调查表(3)青年人格调查表(4)NEO人格问卷(5)田纳西自我概念量表3.行为评估常用的方法4.儿童行为核查表5.儿童行为评价系统(1)自我报告量表(2)父母评价量表(3)教师评定量表(4)学生观察系统(三)应用1.阐述心理评估应遵循的原则2.举例说明心理评价系统的应用第五章行为分析与矫正一、学习目的与要求学习本章的目的是理解行为矫正的理论假设,了解行为矫正的程序与原则,了解行为改变的测量与分析以及行为矫正的主要技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