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指导:动作描写教学设计
学生可能只会用其中的一种或两种方法进行修改,相对原文会有所提升,但改后的内容还是可以再次修改提升。如果时间允许,可以分组,安排不同的学生分别用不同的方法来进行修改,最后再择优合并,将文段修改得最好。
五
回顾总结
2分半钟
方法一:抓住特征,分解动作。
方法二:选用准确的动词连用,写出连贯的动作。
方法三:在动词前添加恰当的修饰词。
2.小组成员交流分享作品,选取优秀习作在班级上展示。
3.学生自愿,可上台对所写内容进行表演。
对动作描写方法四进行强化训练
展示、引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分析:
主题1:她小心翼翼地端起碗,挑了几缕菜叶,慢慢地送到嘴边,害羞似的张开樱桃小嘴,又迅速地合上,极小幅度地嚼着食物,还不停地用餐巾纸擦拭唇角的余油。
主题2:他见菜端齐后,便忙提起筷,端起大碗,对着菜就是一夹,合着饭呼呼地往嘴里送。又掺和了汤水,撑的两腮鼓鼓的,还有米粒挂在嘴角。
学生感悟2:用了很多形容词进行修饰。
学生可能只抓住了刚学的分解动作的方法,没有抓住动词前的修饰词,教师可直接提醒学生思考动词前面的词语。
小试身手3:请填上恰当的修饰词
周末,我正赶写作业,窗外孩子的笑闹声引诱着我。这时,妈妈在房间里睡着了……过了一阵,我实在是按捺不住了,( )站起身来,( )抓住门把手,( )往下按,感觉按到了底,便( )一拉,露出了一丝缝隙,斜眼往外看去,见无人,便( )脱下鞋子,赤脚走在地板上,我( )挪到了楼梯口。
所得2:课堂目标明确,目标设定合理。
所得3:教学内容合理,授课思路清晰,通过“目标引导、合作探究、当堂测试、反馈小结”四个教学环节进行教学,所取得的效果较好。
所得4:课堂活动丰富,能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
所得5:方法指导到位,讲练结合,举一反三,学生较易掌握。
思失
失所1:内容多,时间紧。本节课安排的教学内容稍多,练习多,学生需快速思考,写出相应的词语。如果时间掌控不好,就容易导致一节课内不能完成教学内容。同时,如果速度过快,又容易导致学生学得不够扎实,训练得不够到位。如果把训练全部安排在课后,检测又成问题,教师不能及时准确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不便于教师进行下一次教学。
六
课后作业
半分钟
运用本节课所学方法,修改作文。
加强巩固本节课所学内容
检查课后作业
课后运用本节课所学知识修改作文
个别同学作文修改不理想,教师面批辅导。
课后反思
思得
所得1:本节课设计紧紧围绕“两个不准进 两个不准出”课堂教学理念(即:没有目标不准进课堂,没有当堂的训练题不准进课堂;当堂只讲没有检测不能出课堂;当堂只检测没有评讲不能出课堂)进行设计,对细节描写之动作描写进行讲授,指导学生掌握动作描写的基本方法,并运用到习作中去。
突破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分析。
2.提醒学生注意看动词前面的词语(斜体字)。
3.及时表扬学生,并进行小结。
4.小结方法三:在动词前添加恰当的修饰词。
学生分析这个片段描写,从中得到什么感悟。
学生感悟1:这个片段中,用分解法将大动作“捉蝴蝶”按照先后顺序分解为“看见、奔、盯、躬、踮、滴落、走到、一弯腰、捧、露出、靠、看、撅、插、蹦跳着、追赶”这若干个小动作。生动形象地表现出了小姑娘的活泼可爱。
方法四
10分钟
源头活水4:上楼梯
小孩:放学了,小明一蹦一跳地走到自家楼下的楼梯前,他左脚一蹬,右脚嗖地已经蹿到的第三个阶梯。只见他左登右跨,很快就消失在楼梯的尽头。
老人:李奶奶拄着拐杖,蹒跚地来到楼梯前。她先抬起右脚踏上一个阶梯,然后左手紧紧抓住左边的扶手,右手用力握住拐杖,咬咬牙,手脚齐用力,终于左脚也踏上了一个阶梯。
1.引导学生分析。
2.小结方法一:抓住特征,分解动作。
例句将“爬”这一动作,分解为“攀、缩、倾”三个动作,更为细致地写出了父亲爬上月台的艰难,表达父爱深沉。
分析抓不住要点,老师及时引导。
小试身手1:请用分解法具体描述“回”座位这一动作。
上课铃声响了,教室仍然一片喧闹。这时,教室外传来老师的脚步声……我立马( )起耳朵,( )下身下,直向座位( )去。然后屁股一( ),身子一( ),课本一( ),若无其事地看起书来。
突破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分析。
2.小结方法二:选用准确的动词连用,写出连贯的动作。
学生填写括号里面的动词,填完后让学生分析,这里使用了一连贯准确的动词,写出了冬日捕鸟的情形。
这一知识点不难,七年级上册时学过,学生应该很快就能掌握。
小试身手2:请填上准确的动词
天啊!要迟到了。我( )开被子,从床上( )下来,慌慌张张地( )过校服,( )上鞋子,几步( )进卫生间,急急忙忙地( )出牙刷,( )上牙膏,在嘴里胡乱地( )了几下,然后,( )下毛巾,在脸上( )了两把,飞快地( )出屋子。
突破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分析。请大家说一说:同样是走路,为什么小孩和老人走路的动作会截然不同呢?
2.小结方法四:动作描写要符合人物的身份和性格特点。
身份不一样,性格不一样。
小试身手4:片段演练
主题1.斯文女士的吃相
主题2.粗鲁男士的吃相
要求:
1.运用人物动作描写方法,选择其中一个主题进行刻画,字数50字—100字。
课题
作文指导《妙笔生画——细节描写之动作描写》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掌握动作描写的基本方法,并运用到习作中去。
学情分析
所教班级共48位学生,大部分学生写作基础较差,写记叙文只能把故事写完整,基本不会进行细节描写,更不懂如何进行动作描写,所以全面细致地进行动作描写方法的教授十分必要。
2.运用课堂所学方法,写作片段练习。
改进2:对于教学难点的突破,仍然要花时间进行重点突破,如果一节课的教学难点突破有困难,那就减少一节课的教学内容,想方设法突破一个教学难点。比如,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运用课堂所学方法,写作片段练习”,就可以把四个动作描写的方法一一突破,不一起突破,这样的话教学难点就更易突破一些。
方法四:动作描写要符合人物的身份和性格特点。
总结本节课所学知识
总结:本节课,我们一起品析了课内课外优秀的动作描写片段,探寻出了四种动作描写的技巧,希望同学们课后灵活运用这些技巧,用动作描写这支妙笔,让你的习作锦上添花。
全班学生齐背动作描写方法
个别同学记不住四个方法,教师再次提醒记不住的同学做笔记,课后及时记下。
1.先写,再小组内交流,再全班展示分享。
2.分享的形式可以直接朗读,也可以以表演的方式分享。
3.最后,学生点评。
估计有些同学写的和表演的并不是很好,可提点他们学习其他同学的佳作,或者参考老师给出的例文。
四
活学活用
10分钟
原文:发烧的我照常来到补习班,收起雨伞,坐到座位上,拿出文具,前面递来一张试卷,我接过,看了看,是文学常识的题目,这可是我最薄弱的方面,我的头更加痛起来。
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直观演示法、师生互动法
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
时间安排
教学内容
设计意图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活动
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对策
一
导入新课
2分钟
展示图片刘翔跨栏,孔雀舞和天鹅舞,功夫熊猫和李小龙。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图片分别展示了动作之优美、力量、神奇,高尔基说“写人物要多行动少说话”,老舍说“只有描写行动,人物才能站起来。”可见,动作描写十分重要,现在,我们就一起走进动作描写的神奇世界,探寻其中的奥秘。
突破教学难点
1.下面的片段是班上一位同学的习作,请同学们一起发挥智慧,用本节课所学知识,帮助这位同学修改得更好。(课前下发打印好的原文给学生)
2.利用投影仪展示学生修改的作品,并组织学生进行评论。如果写得不够好的地方,组织全班学生一起再次修改。
3.分享教师修改的内容。
1.进行修改。
2.分享、展示。
3.再次修改。
对动作描写方法二进行强化训练
1.展示教学内容。
2.引导学生分析并展示示例:踢、跳、扯、套、蹿、抽、涂、戳、扯、抹、冲
学生先独立思考填上准确的动词,并将所填的动词写在笔记本上,然后小组内讨论交流,最后再小组派代表展示。
部分学生所填的动词可能比较普通,不能写出当时的紧迫感。建议让学生大声朗读完整个片段,感受所填动词是否写出了紧迫感,如果没有,全班同学再一起思考用什么动词会更适合。
观看图片
个别同学不能马上进入学习状态,老师有技巧地提醒。
二
明确目标
半分钟
掌握动作描写的几种技巧,并运用到习作中去。
让学生带着目标学习
引导学生明确目标
全班齐读学习目标
三
探寻方法
方法一
5分钟
源头活水1:父亲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朱自清《背影》
突破教学重点
教师改:发烧的我照常来到补习班,迷迷糊糊地走进走廊,我左手拿着伞柄,右手用尽全身力气把伞拉下来,甩了甩停留在伞上的水滴,轻轻放下雨伞,缓缓移到座位上,背靠在椅背上,慢慢拉开书包拉链,翻出文具,还没来得及喘口气,只见前面恍惚递来一张试卷,我无意识地接过,看了看,又盯着看了会,噢~是文学常识的题目,这可是我最薄弱的方面,我的头更加痛起来,朦胧中我仿佛看到了前面的试卷正对我做着各种鬼脸,发出挑衅的宣言……
对动作描写方法一进行强化训练
1.展示教学内容。
2.引导学生分析,并展示示例:竖、俯、奔、扭、直、立
学生先思考想象这一动作,将自己觉得合适的词语写在笔记本上,然后再请同学在课堂上现场进行表演,将动作夸张地表现出来,加深学生印象。
1.部分学生所填的动词可能比较普通,不能写出当时的紧急感。可全班同学一起思考,让动词更加地富有表现力。
2.课堂刚开始,有可能学生还有点羞怯,不敢上台表演,可多鼓励学生,或者老师进行相应的引导或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