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企业型政府理论对我国行政改革的启示分析

企业型政府理论对我国行政改革的启示分析

企业型政府理论对我国行政改革的启示分析韩竹竹企业型政府作为一种新的政府改革理念和模式,是当代西方政府再造的核心理念和实践的主导方向之一。

它是随着西方新公共管理运动的兴起和管理主义的发展而提出的,是运用创新策略、有效运用资源、实现高绩效的政府。

从现实来看,中国行政体制改革是在市场经济体制建立进入攻坚阶段;经济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国际竞争日益激烈;人民群众的民主参政意识不断提高与政治体制之间产生了巨大矛盾的情况下进行的,与以往的改革相比,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这要求我们用新的思维、新的工作方式去创造新的开展改革。

同时,中国与西方各国有着许多本质上的区别,不可能简单的照搬照抄别人的经验,中国的行政体制改革必须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府体制的再造。

但是,我们的改革也决不是闭门造车,我们完全可以借鉴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最新成果,批判的吸收。

企业型政府理论在中国已经具有了一定的现实可行性。

因此企业型政府所倡导的理念,对我国行政改革有着重要启示。

首先,随着中国近20 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经济有了一个巨大的发展。

造就了一批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企业和优秀的企业家,他们在市场经济残酷竞争的洗礼中,已经逐渐发展壮大起来。

为运用企业型政府理论,转变政府职能发展提供了经济环境和深厚的人文土壤。

其次,在加入了WTO 以后,迫切需要政府进行转变,党的十六大就明确提出了要进一步升华行政体制改革,转变政府管理模式,推行电子政务,提高行政效率。

随着全球化进程加快、信息技术普及、政府权威下降、企业再造经验传播等等,旧的的政府管理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因此政府开始有了改革发展的紧迫感。

而政府职能扩张和规模膨胀所导致的财政、管理和信任危机,则成为推进行政改革的直接动因。

企业型政府理论是时代发展的必然产物,很快受到很多西方国家的青睐。

虽然我国的发展情况与西方国家的发展情况不同,但是西方一些国家采用企业型政府模式后,特别是在解决政府行政效率低下导致的严重阻碍国家经济建设和发展的问题方面,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效,我们只要将其理论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创造性的将企业型政府理论中一些适合中国国情的工具为我所用,企业型政府理论对中国一定具有巨大的现实意义,中国的行政体制改革也必将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一、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企业型政府在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的关键时期我们需要优秀的行政管理理论来指导我们的改革,但是理论的作用必须要与当时、当地具体的历史条件相结合才能发挥作用。

因此研究企业型政府理论的最终目标就是要将它的有效工具运用于中国的改革实践并创造出适应与中国发展的新型政府模式。

(一)、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企业型政府1、构建以市场为目标的有限型政府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需要政府在尊重市场经济规律的基础上,构建能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基础性作用的平台和机制,弥补市场盲目性、自发性、滞后性等弊端,将市场调节这支“无形的手”与政府宏观调控这支“有形的手”有机的结合起来,以市场调节为主,政府调节为辅,专注搞好宏观调控。

市场经济具有自主性、法制性、竞争性、平等性的特点,这就需要政府从过去的“无限政府“向”有限政府“转变。

改变政府过去大包大揽,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造成的政府管理中“缺位”、“错位”、“越位”现象严重的局面,政府改革应该以发挥市中国的行政体制改革是一项前无古人的事业,怎样改,是在没有一个成熟的经验模式可供借鉴的情况下进行的。

一方面,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中国市场经济建设的进一步深入,都要求政府具有一种适应这种国际国内形式纷繁复杂、各种矛盾层出不穷的能力;而另一方面,政府还必须具有既能不断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又能不断巩固中国共产党作为我们执政党的领导地位的能力,这些都需要政府体制改革实践必须要有新思路、新办法,必须要在各项工作中具有创新性。

2、构建以顾客为导向的服务型政府顾客导向,意指组织及其组织成员站在顾客的立场上,仔细评估组织的管理绩效,以追求顾客满意为基本目标。

顾客的概念源于企业组织中的顾客服务的理念,以顾客为尊,追求顾客满意已成为企业管理和获取竞争力的基本法则。

在政府管理中,顾客一词基本上是一个比拟的说法,将人民与政府之间的关系重要性比拟为市场中企业与顾客关系的重要性。

对企业而言,顾客是指具有消费能力或消费潜力,会购买产品或服务的人,而顾客对企业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对于政府机关而言,顾客是指受公共政策和公共管理行为影响的人,一般可以分为外部顾客和内部顾客。

我国行政体制改革要构建顾客导向的服务型政府,就要求行政机关站在“顾客”立场思考,工作的重点是达成顾客的合理期待和愿望,建立与顾客之间的长期互动关系,要求针对顾客的需要,设计、提供理想的产品或服务,加强与顾客的直接互动,了解顾客的期望,并将信息作为改进工作和管理的方向。

3、构建廉洁、高效的政府一个国家政府权威的确立,是以其政治的廉洁和行政运转的高效为前提的。

要塑造廉洁政府,使行政运转高效,就必须建立健全权力制衡机制,通过行政的或法律的程序,完善公务员选拔录用制度、任职考核制度、权力制约机制、监督机制等,使公务员的行政管理行为,如行政管理程序、行政管理方式、行政管理时限等,“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要建立健全严格的人事管理制度,选拔、任用德才兼备的优秀公务员,建立健全严格的奖惩制度,就我国政府改革而言,不应忽视公务员的现实的物质需求,而应将其定位为“经济人”,进而设法健全和完善制度约束和制度激励,奖惩明晰,将公务员的自律和他律结合起来。

4、建设公众满意的责任政府构建责任政府,首先,建立以行政首长为重点的行政问责制度。

政府的权利是人民赋予的,必须对人民负责,接受人民监督。

各级政府及公务员不仅要在公民提出正当要求时及时作出回应,更要积极主动地、创造性地履行其法定职责。

牢固树立责任感,又要各司其职,自觉承担责任。

有职须有权,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违法受追究,侵权要赔偿是建设责任政府的基本要求。

其次,建立绩效评制度。

要科学确定政府绩效评估的内容和指标体系,实行政府内考核与公众评议、专家评议相结合的办法,促进树立与科学发展观相适应的政绩观。

要按照奖优、治庸、罚劣的原则,充分发挥绩效评估的导向作用和激励约束作用。

反对虚报浮夸、急功近利以及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和“政绩工程”等。

(二)、我国行政体制改革需要具备企业型政府理论所强调的内在精神1、政府必须具有创新意识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在所有创新中,政府管理创新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甚至是影响和决定其他创新的东西。

各级政府应该树立自觉的创新意识,大力创新政府管理理念,创新政府管理模式,创新政府管理体制,创新政府管理职能,创新政府管理的一切方面,使我们的政府真正成为服务政府、责任政府、法治政府、廉洁政府。

所谓创新意识就是想创新、敢创新、会创新的有机统一,树立自觉的创新意识。

可见,创新意识本质上就是人的创新素质。

政府管理能不能实现创新,取决于政府官员有没有这样的创新素质。

2、政府必须具有顾客意识政府的存在是以为人们服务为目的的。

而过去政府只是把公众作为管理的对象,因而很少去了解他们到底需要什么,提供的公共产品和服务当然就是以政府思维为导向。

企业型政府却要求政府应该像企业一样去关注他们的顾客——公众的需求,即使政府的顾客常常是无法选择服务的提供者。

但随着民主意识和公民参政需求的不断提高,政府已经到了必须改变的时候。

构建一个具有企业一样的重视“顾客”的行政组织已是必然的选择,在我们大力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只有真正以顾客的需求为其出发点,具备以公众为本的理念,政府改革才会对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产生积极的作用。

3、政府必须具有效率意识企业型政府理论要求政府必须具有效率意识,提高政府行政效能。

效能政府是高效率、低本、社会效益显著、民众真正受益的政府。

第一,建设效能政府要求各级政府及公务员牢固树立成本意识和节约意识,追求“低成本政府”,以最少的投入取得最大的效益。

同时借鉴企业管理经验改造政府内部管理,探索适应公共部门特点的提高效率的特殊机制,深化政府机构改革,深化政府机构改革,政府各部门共享的公共行政平台,减少管理层次,实行授权管理。

此外,建立现代改革财政体系,从制度源头上杜绝“政绩工程”、“形象工程”、文山会海和各种铺张浪费。

第二,增强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提高人民群众对政府的满意度和信任度、是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目标和任务。

目前,在一些地方和部门存在两个突出问题:一是政令不畅、执行不力;二是失信于民。

因此,必须下决心解决这些问题,提高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确保政令畅通。

4、政府必须应具有防范和抵御风险的意识政府具有防范和抵御风险的能力,是在政府首先具有了创新能力和高效率的基础上对政府进一步提出的要求。

中国的行政体制改革是在一个经济全球化程度不断加深,而中国的市场经济建设又不是很完善的情况下进行的。

如何让中国的经济得到世界的认同,并能进一步的融入其中,这就需要政府能清醒地认识到当前世界政治经济的大环境,能调整好自身政府体制的各种职能,以适应这一大的趋势。

而这些就必然会使得政府面对许多新问题、许多前所未有的困难,而这些就是我们融入世界经济全球化时必须面对的风险。

同时在国内,各种突发事件,例如1997 年的“亚洲金融风暴”;1998 年的“抗洪救灾”;2003 年的“抗击非典”;2005年的“抗击禽流感”等一系列突发事件的防范和应对也都向中国政府的行政体制改革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须不断提高应对突发紧急事件的能力。

通过将企业家精神引入政府管理,可以使政府的管理模式在其价值追求上(三)、推进我国政府行政体制改革的主要途径1、切实转变政府职能,依法全面履行政府职能政府职能转变的转变,主要是指政府社会职能的转变,意味着政府管理权限的改变,要将属于地方的权利下放给地方,中央只管计划指导、宏观调控等,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

政府要将经营权还给企业,实行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让企业自主经营,在市场经济中求生存谋发展。

政府职能的转变,更重要的是政府管理方式的转变,变计划经济为市场经济,变单一行政管理为法律、经济、行政手段相结合的综合管理,变直接管理为间接管理为主,变微观管理为宏观调控为主,变纵向管理为主为横向协调为主,变指令性计划为主为指导性计划为主,变指挥命令为主为调节服务为主。

这些变化是社会挂历职能运行中的方式途径的改变。

依法全面履行政府职能是建设法治政府的内在要求。

2004年国务院发布了《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确立了建设法治政府的目标。

此后又先后发布了《国务院关于加强市县政府依法行政的决定》《国务院关于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的意见》,有力推进了法治政府建设进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