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成人高考《高起专语文》自测试题及参考答案

成人高考《高起专语文》自测试题及参考答案

2016年成人高考《高起专语文》自测试题及参考答案一、基础知识(18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带横线的字,读音全部相同的一组是( )。

A.驱使腐蚀始料不及B.魅力联袂梦寐以求C.赦免摄取舍本逐末D.萦怀聪颖义愤填鹰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天涯海角先法治人多愁善感B.抑扬顿措横征暴敛风驰电掣C.脍炙人口礼上往来患得患失D.虎视眈眈扑朔迷离无懈可击3.下列词语中加横线字的意义全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

A.名不副实名至实归名列前茅名闻遐迩B.分门别类于差万别别有洞天离情别绪C.改弦更张改邪归正改天换地改过自新D.老羞成怒老当益壮老气横秋老调重弹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这个小区里的居民都能和睦相处,难怪新老住户都不想离开这里外迁他处。

B.作为一个单人独车作环球采访的摄影记者。

我真是经历了不少危险。

C.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各级领导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切不可置之不理。

D.对一切重大的责任事故,我们都必须严肃对待,一查到底,绝不纵容包庇。

5.跟下面的句子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读者的“本钱”从何处积累呢?看来主要从生活中和书本上得来。

A.蒙童入学,未曾读过书,但他已在生活中认识了不少事物所以才能学懂浅近的课文。

读书做学问都必然有一个从少到多、由浅入深的过程。

两手空空而想在学术上成为“暴发户”,恐怕是不可能的。

B.读书做学问都必然有一个从少到多、由浅人深的过程。

两手空空而想在学术上成为“暴发户”,恐怕是不可能的。

蒙童入学,未曾读过书,但他已在生活中认识了不少事物,所以才能学懂浅近的课文。

C.蒙童入学,未曾读过书,但他已在生活中认识了不少事物,所以才能学懂浅近的课文。

两手空空而想在学术上成为“暴发户”,恐怕是不可能的。

读书做学问都必然有一个从少到多、由浅人深的过程。

D.读书、做学问都必然有一个从少到多、由浅入深的过程。

蒙童入学,未曾读过书,但他在生活中认识了不少事物,所以才能学懂浅近的课文。

两手空空而想在学术上成为“发户”,恐怕是不可能的。

6.下列句子的排列顺序,正确的一项是( )。

①读书诮采用精读与渊读相结合的方法②因此这两种读书方法,不但不可以偏废,而且应该讲究巧妙的结合③如果对可以泛读的,采用精读的方法④又会浪费大量的时间,而只能吸收到司怜的一点点⑤就可能对必须精读的东西囫囵吞枣⑥如果对应该精读的,采用泛读的方法⑦读后只有浮光掠影的印象A.①③④⑦⑥⑤②B.①②⑥⑤③④⑦C.①②③④⑤⑥⑦D.①⑥⑤⑦③④②二、阅读下面的白话文,完成7—10题(12分)电磁波已成为一种新的污染源。

它看不见、摸不着,穿透力强,充斥着整个空间,令人防不胜防。

电磁污染源主要包括两大类,即自然型电磁污染源与人工型电磁污染源。

前者来源于某些自然现象,以天电所产生的电磁污染最为突出。

后者产生于人工制造的若干系统(如高压系统)、电子设备与电气装置。

人体处在一定强度的电磁场下,会吸收辐射能量,发生生物学作用,包括热作用和非热作用。

所谓热作用,就是高频电磁波对生物机体细胞的“加热”作用。

人体接受电磁辐射后,体内的分子会受到磁场的影响而重新排列,在重排过程中,分子间相互碰撞、摩擦而产生热能,引起热作用。

人体内电解质溶液的离子因受到电场的作用而发生移动(传导电流),也能使电解质变热。

另外,由于人体内某些成分(如体液等)为导体,还可产生局部性感应涡流,也会产生热。

如果人体吸收的辐射能太多,靠体温的调节无法把热量散发出去,就会引起体温升高,进而引发各种病症。

由于电磁波是穿透生物表层直接对内部组织“加热”,往往机体表面看不出什么,而内部组织却已严重“烧伤”。

至于电磁波的非热作用问题,正在进一步研究之中,一般认为是低频波产生的影响。

人体被电磁波辐射后,体温并未明显升高,但已经干扰了人体的固有微弱电磁场,造成细胞内遗传基因发生畸形突变,进而诱发白血病和肿瘤,还会引发胚胎染色体改变,导致婴儿的畸形或孕妇的自然流产。

鉴于电磁辐射对人体的危害,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已将防治电磁辐射污染列为环境保护项目。

7.属于自然型电磁污染源的一项是( )A.家用电器B.高压、超高压系统C.雷雨天气D.无线电广播通讯设备8.下列说法,不能解释高频电磁波在人体内引起热作用的一项是( )A.磁场使人体内的分子重新排列B.体温调节无法把热量散发出去C.电场使人体内电解质离子发生移动D.电磁场使体内的导电成分产生感应涡流9.下列说法组成四个选项,全都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①热作用是人体在电磁场下体温升高的一种物理反应②引发热作用和非热作用的电磁波的频率是不同的③研究证明,白血病和肿瘤是由于低频电磁波干扰人体微弱电磁场而造成的④人处在一定强度的电磁场中,就会发生热作用或非热作用⑤电磁波对机体表层不会造成明显损伤A.②④⑤B.①③④C.②③⑤D.①②③10.如果给这篇短文拟一个标题,最恰当的一项是( )A.危害人体的电磁辐射B.电磁辐射与环保C.电磁辐射的热作用和非热作用D.无处不在的电磁辐射三、阅读下面的白话文,完成11—16题(25分)所谓名着,通常是指文学艺术中的经典之作。

这些作品,按哲人的说法,都是“不可企及的高峰”。

当然,这并不是说,它们在社会认识和艺术表现上已达到了顶峰,只是因为这些名着往往代表着一个时代文艺发展的最高水平。

作家、艺术家以完美的艺术形式,把他们所处时代的辉煌与罪恶,他们特有的情感体验,都深深地镌刻在文艺的纪念碑上了。

因此,那个时代虽然一去不复返了,但其完美的艺术表达和特有的情感体验,以及他们对那个时代认识的独特视角,却永远不能被取代、重复和超越。

《红楼梦》之所以成为世界文学名着,就是因为曹雪芹以其如椽之笔,通过描绘一个家族的兴衰,把他生活的那个时代和他深刻的生命体验,无与伦比地生动地表现了出来。

于是,《红楼梦》成了一座纪念碑,一座中国小说史乃至世界小说艺术发展史上的里程碑。

后人不仅从中得到了很多历史的、审美的认识,而且对它包含的文化意蕴,至今也说不尽,道不完。

像《红楼梦》这样的经典名着,在世界文学史中是可以陈列满满一个艺廊的。

我国的古典诗文,从诗三百、楚辞,到李、杜,到龚自珍,小说从“四大奇书”,到《聊斋志异》、《儒林外史》;外国的名着,从荷马史诗到莎士比亚的戏剧,从塞万提斯的《堂吉诃德》,到托尔斯泰的《复活》,再到卡夫卡的《变形记》……几乎都是一座座永难挖掘尽的精神矿藏,其历史的深度和文化反思的力度,特别是他们永恒的艺术魅力与文化底蕴,值得我们和我们的后人反复品味。

名着需要重读。

这不仅仅是因为它们经过时间的淘洗和历史的严格筛选,其本身的存在证明了它们的不朽,因而需要反复阅读;也不仅仅因为随着我们人生阅历的积累和文学修养的不断提高,而需要获得新的情感体验与生活感悟。

我这里所说的重读名着,乃是从文化历史发展阶段着眼的。

仅就我们这些年龄稍长的人的亲身经历来说,在“文革”前的一段时间和“文革”期间,阅读心态是何等的不正常,阅读空间和环境是何等的狭小和残破。

那种a的阅读定势,使我们只懂得给书中人物划成分,或者千方百计地追寻作者的阶级归属和政治派别。

那b种,使我们阅读名着时,到处搜罗数据,以理解时代背景。

那种c的阅读公式,死死地套住我们的阅读思维。

那种所谓“受阶级局限,如何如何”的万能标签,夺去了多少传世之作鲜活的生命,使人们对名着产生了多少误解!新时期以来,名着重印,给读书界带来了从未有过的生气。

但如何重读名着呢?我想,所谓“重读”,决非“再看一遍”,也非多看几遍。

如果仅仅停留于“看几遍”,那也许只是“无用的重复”。

“重读”应是指把名着完全置于新的阅读空间之中,即对名着进行主动的、参与的、创造性的阅读。

而这首先需要阅读者在面对名着时有一种开放的阅读心态,同时应该破除过去在某种力量束缚下的阅读方式,在心态上积极开辟多向多元多层次的思维格局,培育自身的建设性的文化性格。

否则,仍可能导致重读名着的失败。

11.第一段中有一个现成的说法,阐释了“不可企及的高峰”中的“不可企及”,这就是(4分)12.下列说法,不符合这一段文意的一项是(4分)( )A.任何文学名着都是特定时代的产物。

B.凡是被列入世界文学名着的作品,都是对整个世界的辉煌与罪恶作出深刻反映的作品。

C.凡是文学名着都必须表达出作者特有的情感体验和作者认识他那个时代的独特视角。

D.任何一部文学名着都具有完美的艺术形式和很高的审美、认识价值。

13.从全篇看,第二段文字主要强调的是(不超过15个字)(4分)14.本段中的画线部分有两处“不仅仅”。

从文意看,每一处“不仅仅”主要是就而言;第二处“不仅仅”主要是就,而言。

(每空只填一个字)(4分)15.下面三句话,是从文中a、b、c三处摘出来的,根据文意将它们复原(3分)①“通过什么反映什么”来概括作品主题②以阶级斗争和阶级分析为经纬③刻板的经济决定论a b c16.依据本文后两段的文意,完成下列两题(6分)①新时期应具有的阅读心态是的,而“文革”前的一段时间和“文革”期间的阅读心态是的。

②新时期应具有的阅读思维格局是的,而“文革”前的一段时间和“文革”期间的阅读思维格局是的。

四、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7—20题。

厂家与故颖阴侯孙屏野居蓝田南山中射猎①。

尝夜从一骑出,从人田间饮。

还至霸陵亭,霸陵尉醉,呵止广。

[广骑曰:“故李将军。

”尉曰:“今将军尚不得夜行,何乃故也!”止广宿亭下……居无何,匈奴入杀辽西太守,败韩将军,后韩将军徒右北平。

于是天子乃召拜广为右北平太守。

广即请霸陵尉与俱,至军而斩之。

]17广居右北平,匈奴闻之,号曰“汉之飞将军”,避之数岁,不敢入右北平。

广出猎,见草中石,以为虎而射之,中右没镞,视之石也。

因复更射之,终不能复入石矣。

广所居郡间有虎,尝自射之,及居右北平射虎,虎腾伤广,广亦竟射杀之。

广廉,得赏赐辄分其麾下。

饮食与士共之。

终广之身,为二于石四十余年,家元余财,终不言家产事。

广为人长,猿臂,其善射亦天性也,虽其子孙他人学者,。

莫能及广。

广讷口少言,与人居则画地为军陈,射阔狭②以钦。

专以射为戏,竟死。

18广之将兵乏绝之处见水士卒不尽饮广近水士卒不尽食广不尝食。

19宽缓不苛,士以此爱乐为用。

《史记·李将军列传》「注」①广,即李广,即下文之李将军。

这句话的意思是:李广家与原颖阴侯的孙子家,均屏退人事、隐居乡野,住在蓝田南山中以射猎打发日子。

②阔狭,指所画或疏或密的行列。

17.用现代汉语写出原文方括号之内文字的大意。

(6分)18.以上的文字既写了李广“善射”的本领,又写了他“好射”的性格,还写了他清廉无私的品德。

表现他“善射”的原文有:表现他“好射”的原文有:表现他清廉无私的原文有: (7分)19.抄录画横线的这句话,并把缺少的标点补上。

(3分)20.阅读下面一首古体诗,根据提示,回答问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