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国际服务贸易政策
微观经济学根源
自然垄断 信息不对称 经济外部性
政府维护本国经济利益、经济独立性(安 全)的考虑
维护国家政治、文化独立和安全的需要
二、服务贸易壁垒及其种类
1、定义
一国政府对外国服务生产者或提供者的服务提 供或销售所设置的有障碍作用的政策措施,即凡 直接或间接地使外国服务生产者或提供者增加生 产或销售成本的政策措施,都有可能被外国服务 厂商认为属于贸易壁垒。服务贸易壁垒也包括出 口限制。
关税优于配额 因为,如果配额使用不当容易造成寻租等行为的发 生。
使进口竞争产业的产出规模扩大的政策选择次序: 对产出的补贴>关税≥配额
2、进口限制、开业障碍和管制
进口限制 补贴和关税
开业障碍 无论从经济效率角度还是从财政收益角度,都将 难以长期维持下去。
管制 基于服务消费者的利益和服务提供者的利益。
4、我国当下的服务贸易进入壁垒措施
(1)开业权限制
《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如音像制品(除电影外)的分 销仅限于合作,且必须中方控股
(2)对外资的股权或数量限制
基础电信中的国内、国际业务允许外资比例达49%; 电信公司中基础电信中的移动话音与数据服务允许外资比例
达49%; 运输业中水上运输公司外资比例不超过49%; 代理公司中船舶外资比例不超过49%; 寿险保险公司外资比例不超过50%; 证券公司外资比例不超过1/3; 外资投资证券投资基金管理公司的比例允许达到49%。
➢ 服务贸易开始成为一国不可忽视的外汇来源; ➢ 发达国家主张自由化,而发展中国则更为谨慎.
第二节 服务贸易保护政策
一、服务贸易壁垒产生的原因 二、服务贸易壁垒及其种类 三、服务贸易保护程度的衡量 四、服务贸易保护政策的效应分析 五、服务贸易保护政策的比较与选择
一、服务贸易壁垒产生的原因
限制服务提供者进入本国或者进入本国后 从事的范围;
东道国对外资企业规定雇用人员的当地化 比例。
D、开业权壁垒
生产者产业壁垒: 禁止外国服务提供商进入某些行业或地区
设立机构或提供服务;或者政府对某些行 业实行政府垄断;或者禁止外国服务人员 进入本国从事职业服务工作,或者对外商 进入部门、使用雇员和投资比例规定诸多 限制等。
c经营业务限制 服务业适度开放与保护的平衡!
如对外国银行,限制其只能在低储蓄率的地区 开业;或者限制信用额度等
d许可证限制 主要在生产性服务部门与专业性服务部门 目标是保证本国服务业发展与安全
(2)按照“乌拉圭回合”谈判采纳的方 案进行分类
A、影响市场准入的措施:那些限制或禁止外国商人进入本 国市场,从而抑制国内市场竞争的措施。
2、关税效应分析
伯格斯模型(略) 结论:
只要货物贸易被关税扭曲,推行服务贸易自 由化将给本国福利带来损失。
五、服务贸易保护政策的比较与选择
1、关税、补贴和配额 2、进口限制、开业障碍和管制
1、关税、补贴和配额
补贴优于关税 因为,一般认为,在服务领域为本国厂商提供成本 优势的政策将优于使外国厂商面对成本劣势的政 策。
PSE
政府总价值转移 = 服务的总价值
Q
( Pd
Pw X ) Q Pd D
D
I
Q---提供服务的数量 Pd---以国内货币表示的服务价格 P w---以世界货币表示的服务价格
X---汇率换算系数
D---直接政府支付
I----通过投入补贴、市场支持、 汇率扭曲等政策给与服务提供 者的间接转移
a资格限制
禁止外国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在本国设立分支机构, 如澳大利亚1985年后才允许
禁止国外经营者在本国开办旅行社、广告公司、零售 和批发商业网点等服务经营实体。
b股权限制
虽然允许外国服务者在本国开业,但东道国要求必须 参股,并通常要求控股,以此维持本国对该行业的控 制。(51%:49%)
落后或缺乏保护知识产权的法规,可以有效地阻止外 国服务输入。
B、资本移动壁垒
a外汇管制
政府对外汇在本国境内的持有、流通和汇兑以及 外汇的出入境所采取的各种控制措施。
作用: 限制了对外国服务产品的消费与支付能力;——
如旅游业 限制了外国服务业在本国的业务量与获利范围; 防止国内外外汇资金流入国外。——如影响商业
为维护边远和贫困落后地区的基础设施,对运输公司的经营亏 损给予补贴——对运输业
扭曲了服务贸易竞争。
d国家垄断
国际服务贸易多边规则承认某些垄断的合法性。 国家垄断并不一定必须由国家或政府垄断,如
USA等发达国家的电信、民航、铁路等服务业就被实力雄厚 的私人垄断公司操纵,并有效阻碍了外国服务业的渗透与进入
USA在航空运输领域规定外国投资对美国航空公司的股东投票权不得 超过25%;
日本法律规定,日本的港口装货、卸货等商业服务由日本港口运输联 合会独家垄断;
新加坡规定外国保险公司不能在该国设立子公司或附属机构; 韩国严格限制外国公司进入其专业服务市场,即使进入,其活动范围
也只限于合资企业; 巴西规定40%的国际海运业务只能由本国企业提供,还限制外国银行
(3)补贴
生产者补贴等值PSE越大说明政府对 该服务业支持程度越高.
(对补贴的思考?)
(4)许可证
在国际服务贸易中,许可证制度多出现在 生产者服务领域或专业服务领域,如通讯、 金融、运输、建筑工程、教育、医疗、会 计、法律、咨询、娱乐、数据处理和专业 技术服务等部门中。
俄罗斯的服务业许可证制度 韩国的服务业许可证制度 美国 欧盟
四、服务贸易保护政策的效应分析
1、非关税效应分析 2、关税效应分析
1、非关税效应分析
(1)政府管制 (2)配额 (3)补贴 (4)许可证
(1)政府管制
保险 费率
Pc
Pe
D
F
A WY
Z
政府管制保险费率会 导致福利损失Y。
当管制的同时又允许
S
外国服务厂商进入, 福利会变得更差,损
S’ 失W。
不同时期、不同国家的国际服务贸易政策 往往是极不相同的。
一、20C60年代以前的国际服务贸易
➢ 全球范围内基本上采取服务贸易自由化政 策
➢ 特征:
➢ 国际服务贸易规模小、项目单一; ➢ 服务贸易逐渐进入有组织的、商业利益导向的
发展阶段.
二、20C60年代以后的国际服务贸易
➢ 限制大于鼓励 ➢ 特征:
e歧视性政府采购
在公共领域的服务只能向本国厂商购买;
在政府招标中优惠本国服务提供商,甚至禁止外国分 提供商参与。
f 技术标准
产品生产标准 劳动保护标准 卫生安全标准 环境保护标准
g税收歧视
对外来的经济组织或个人所提供的服务或购买的服务 征收较高或额外的税收。
h知识产权保护协议
为加以限制和规范
(三)日本国际服务贸易保护政策
以日本零售业为例,其对商业零售领域的保护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日本法律规定,零售业只有两种组织形式: ①公司制,②个体经营
人数的限制; 对法律实体和合资公司类型的限制与要求; 对外资参与的限制。
B、影响国民待遇的措施:有利于本国企业 但歧视外国企业的措施。
一类是为国内生产者提供成本优势
另一类是为增加外国生产者进入本国市场的成 本,加剧其竞争劣势。
主要限制措施:
a对经营范围和介入当地金融市场的限制;
日本与加拿大不允许外国银行进行工商业投资 法国限制投资业务只能占自有资金的10%
100%
由于有关服务业投入产出的资料难以获 得,ERP在服务贸易领域的运用也不现实。
ERP计算,参见教科书
3、生产者补贴等值(参见教科书)
producer subsidy equivalent是测算关税与非关税壁垒和 其他相关的政策变量的保护程度的一种衡量指标,它是所 有政府政策(包括财政支持、税收和补贴等)的货币估价, 考察的是政府各种政策的总体效应。
中国的电影与海运代理服务,外资股权<49%
d对服务业投资地域和企业数量的限制。 e对发展中国家,允许在承诺义务的服务部门对市
场准入做本国规定。
对服务供给者的数量限制; 对服务交易和资产总价值的限制; 对服务机构总数和服务产出总量的限制; 对服务中被雇用的自然人数和服务提供者可雇用的自然
使进口竞争产业的产出规模扩大的政策选择次序: 管制>进口限制≥开业权
六、各国具体国际服务贸易保护政策
(一)OECD经济合作与开发组织国家服务 业管制
1、一般管制 2、行业管制
(二)加拿大国际服务贸易保护政策
加拿大服务贸易壁垒主要表现在两方面: 1、通过立法限制外国公司的所有权 2、采取各种措施对外国投资公司的经营行
的业务范围和在合资银行的股份与投票权。
b本地成分要求
c政府补贴
国际通过直接拨款或税收优惠等手段,对本国某些服 务业进行补贴,鼓励其发展,增强其国际竞争力。
补贴主要领域:旅游业、运输业、银行业
补贴措施表现:
以援助落后地区、环境保护、保护文化等理由给予税收鼓励等 其他间接措施,而不是直接给现金——对旅游业
存在模式进行的服务贸易
b浮动汇率
自由浮动与管理浮动
增加厂商经营成本,削弱服务竞争优势和消费 者的购买力。
c对汇出投资收益的限制
东道国对外国投资者的投资收益汇回母国进行 限制。
限制外国服务厂商将利润、版税、管理费等汇回 限制外国资本抽调回国 限制利润利润汇回的额度
C、人员移动壁垒
包括如各种移民限制、各种出入境的繁琐 手续,或客观上造成办理手续的长期等待 等。
政府如果放松管制,
允许竞争,社会福利
B
水平会得到极大改善,
增加Z。
Ii
Ic Ie
保险服 务量
(2)配额
服务贸易领域中,配额这种非关税壁 垒往往出现在政府制定的各种劳动力 限制措施中,它与签证、居留权、工 作许可(营业执照)制度、劳工标准 和个人汇款等限制措施,共同构成影 响劳动力移动的主要政策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