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用电子显微镜观察蓝藻和酵母菌,都能观察到的结构是A. 细胞壁和叶绿体B. 线粒体和中心体C. 核糖体和拟核D. 核糖体和细胞膜【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细胞的多样性与统一性,要求考生理解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结构的相同点与不同的,明确电子显微镜下可观察到细胞的亚显微结构。
电子显微镜下可观察到细胞的亚显微结构,蓝藻属于原核细胞,酵母菌属于真核细胞,电子显微镜下可观察到蓝藻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核糖体及拟核等结构,可观察到酵母菌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线粒体、核糖体、液泡等结构,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共有的唯一细胞器是核糖体,因此用电子显微镜观察蓝藻和酵母菌,都能观察到的结构是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核糖体,综上分析,ABC错误,D正确。
【点睛】易错知识点拨——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比较:项目原核细胞真核细胞模式图解大小较小较大本质区别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真正的细胞核细胞壁主要成分为肽聚糖植物细胞细胞壁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细胞质有核糖体,无其他细胞器有核糖体和其他细胞器细胞核拟核,无核膜和核仁有核膜和核仁DNA存在形式拟核:大型环状;质粒:小型环状细胞核中:和蛋白质形成染色体(质);细胞质中:在线粒体、叶绿体中裸露存在统一性都有细胞膜、细胞质,共有的细胞器是核糖体2. 下列有关科学史的叙述,正确的是..........................................7. 脂质体是以磷脂等物质制备的中空膜泡状结构的人工膜。
转基因技术中的做法是将磷脂、胆固醇或其他脂质的乙醚溶液加入到DNA溶液中,经特殊处理而得到单层或双层的带DNA的脂质体小泡,其可被受体细胞内吞而实现基因转移。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脂质体介导基因转移的原理是膜的流动性B. 脂质体介导基因转移的过程起到了运载体的作用C. 转移前对植物受体细胞去壁可提高转移效率D. 动物对导入的脂质体小泡会产生免疫反应【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生物膜的结构、成分及功能,要求考生能利用所学知识解读题给信息,进行推理和分析,进而得出正确的判断。
根据题意,经特殊处理而得到单层或双层的带DNA的脂质体小泡,可被受体细胞内吞而实现基因转移,细胞内吞作用依赖于细胞膜的流动性,A正确;脂质体介导基因转移的过程起到了运载体的作用,可将目的基因(DNA)携带进入受体细胞内,B正确;植物细胞工程中,利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处理可去除细胞壁获得原生质体,有利于原生质体的融合,因此利用经特殊处理而得到单层或双层的带DNA的脂质体小泡,将DNA携带入受体植物细胞内,转移前对植物受体细胞去壁有利于脂质体小泡与植物细胞膜的融合,可提高转移效率,C正确;根据题意,该脂质体小泡的膜表面不含糖蛋白,因此动物对导入的脂质体小泡不会产生免疫反应,D错误。
8. 下列关于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点睛】1)易错知识点拨——细胞膜的结构特点与功能特性比较:项目特点原因实例影响因素结构特点一定的流动性构成细胞膜的磷脂分子和蛋白质分子不是静止的,而是可以运动的变形虫的变形运动、细胞融合、胞吞、胞吐温度:在一定范围内,细胞膜的流动性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功能特性选择透过性植物对离子的选择性吸收、神经细胞对K+的吸收和Na+的排出①内因:细胞膜上载体的种类和数量;②外因:温度、pH、O2等影响呼吸作用的因素2)方法技巧——物质出入细胞方式的判断:(1)根据分子大小与对载体、能量的需要进行判断:(2)根据运输方向判断:逆浓度梯度的跨膜运输方式是主动运输。
顺浓度梯度的跨膜运输方式为被动运输。
10. 下图表示某植物的一片叶子在条件改变前后吸收C02和释放02的有关曲线,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 光照强度的变化也可以影响暗反应的速率B. 强光开始照射后,短时间内发生光合作用的叶肉细胞叶绿体中C3和C5的含量分别是减少和增加C. 据实线AB段变化可推测,强光照射产生的ATP和[H]除满足还原C3需要外还有剩余D. B点以后该片叶子的光合作用速率等于呼吸作用速率【答案】D【解析】本题结合曲线考查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要求考生利用所学知识解读图形,判断出图中实线表示暗反应速率,虚线表示光反应速率,进而分析、判断各选项,此题难度较大。
分析图中曲线可知,由弱光变成强光,则光反应加速,氧气释放速率迅速升高;由强光变成弱光,则光反应减弱,氧气释放速率迅速下降,故图中虚线表示释放02的速率曲线,实线则为C02的吸收速率曲线,因此从实线变化情况可知,光照强度的变化也可以影响暗反应的速率,A正确;图中曲线表明,强光开始照射后,氧气释放速率急剧上升,二氧化碳吸收速率上升相对缓慢,即光反应为暗反应提供的[H]和ATP迅速增多,还原C3生成C5速率也迅速升高,而固定C02(消耗C5)生成C3速率上升相对缓慢,故短时间内发生光合作用的叶肉细胞叶绿体中C3和C5的含量分别是减少和增加,B正确;据实线AB段变化可推测,强光照射产生的ATP和[H]除满足还原C3需要外还有剩余,C正确;由上述分析可知,实线表示暗反应速率,虚线表示光反应速率,B点以后实线与虚线重合,说明此时段该片叶子的光反应速率等于暗反应速率,D错误。
【点睛】解题思路点拨——环境因素骤变对物质含量动态变化的判断:(1)分析方法:①需在绘制光合作用模式简图的基础上借助图形进行分析。
②需从物质的生成和消耗两个方面综合分析。
如CO2供应正常、光照停止时C3的含量变化:(2)含量变化分析过程与结果:条件过程变化C3C5[H]和ATP 模型分析光照由强到弱,CO2供应不变①过程减弱②③过程减弱,④过程正常进行增加减少减少光照由弱到强,CO2供应不变①过程增强②③过程增强④过程正常进行减少增加增加光照不变,CO2由充足到不足④过程减弱,①②③过程正常进行,随C3减少②③减弱,①过减少增加增加程正常光照不变,CO2由不足到充足④过程增强①②③正常进行,随C3增加②③增强,①过程正常增加减少减少11. 某植物的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最适温度分别为25℃和30℃,下图为该植物处于25℃环境中光合作用强度随光照强度变化的坐标图。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若将温度从25℃提高到30℃时,a、d点在纵轴方向上均上移B. b点时植物才开始进行光合作用C. a点时叶肉细胞的生理活动只受温度的影响D. c点时该植物的02产生量为N1一N2【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细胞呼吸、光合作用及其影响因素,要求考生理解细胞呼吸和光合作用的过程及其影响因素,能利用所学知识解读图形,判断出图中b点为光补偿点,c点为光饱和点,d点出现光饱和现象,a点的纵坐标代表细胞呼吸强度,可据此分析答题。
根据题意,植物的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最适温度分别为25℃和30℃,若将温度从25℃提高到30℃时,则光合作用强度减弱,细胞呼吸强度增强,所以a点上移;d点对应的纵坐标代表净光合作用强度=实际光合作用强度-细胞呼吸强度,因此d点在纵轴方向上也应该上移,A正确;由于b点时净光合作用强度为0,即实际光合作用强度=细胞呼吸强度,因此b点前植物已经开始进行光合作用,B 错误;a点时叶肉细胞只进行细胞呼吸,不进行光合作用,细胞呼吸除受温度影响外,还受环境中氧气浓度、植物含水量等其他因素影响,C错误;c点为光饱和点,c点时该植物的02产生量(实际光合作用强度)=净光合作用释放的02量+细胞呼吸吸收的02量=N1+N2,D错误。
【点睛】解题方法指导:(1)光合作用曲线中补偿点和饱和点移动规律:累)【解析】本题结合图形考查光合作用、细胞呼吸等过程,要求考生能理解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过程,理解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及其实践应用;能利用所学知识解读图形,判断出图1中a是叶绿体、b是线粒体、c是液泡,①—⑤分别是水、C02、02、葡萄糖(糖类)、ATP;图2中B、G两点时净光合作用为0,图3中B、D两点时净光合作用为0,可据此分析答题。
(1)分析图1可知,图中物质②、⑤分别表示C02、ATP,结构c是液泡,a是叶绿体,物质④是葡萄糖(糖类),叶绿体中光合作用的化学反应式为:C02+H20(CH20)+02(或6C02+12H20C6H1206+6H20+602)。
(2)分析图2可知,曲线CE段变化的原因是环境光照过强,环境温度过高,植物叶表面的气孔关闭,C02供应不足,导致光合作用减弱;图中B、G两点时净光合作用为0,此时实际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量与细胞呼吸消耗的有机物量相等,B、G两点之间的时间段植物净光合作用一直大于0,即一直进行有机物的积累,而G点以后净光合作用小于0,因此植物一昼夜内有机物含量最多的时刻是G。
(3)图3表示一昼夜内密闭容器中02相对含量的变化情况,因此曲线上升说明实际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量大于细胞呼吸消耗的氧气量,而曲线下降说明实际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量小于细胞呼吸消耗的氧气量,因此曲线走势的折点表明此时实际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量等于细胞呼吸消耗的氧气量,故该植株光合作用释放的02量和呼吸作用消耗的02量相等的点是B点和C点;植株经过一昼夜后,D 点的氧气含量低于A点,密闭装置内的02含量比实验前低,说明该植株细胞呼吸消耗的有机物总量多于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总量,因此没有有机物积累。
42. 图1、图2分别表示1000m持续全速游泳对女运动员不同生理期雌二醇(一种雌激素)、胰岛素水平影响研究的实验结果。
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的自变量是_____________。
(2)胰岛素的生理功能是___________,从而使血糖水平降低。
1000m持续全速羟化酶,导致苯丙氨酸代谢异常,引起苯丙酮尿症,说明基因控制性状的方式为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2)分析图1可知,Ⅰ1和Ⅰ2正常而其女儿Ⅱ1患病,说明该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则Ⅱ1的基因型一定为aa,Ⅰ1和Ⅰ2的基因型一定为Aa;Ⅱ1的基因型可能是AA或Aa。
结合题意分析图2可知,由于Ⅱ1的基因型一定为aa,限制酶MspⅠ剪切后形成的19kb基因片段为a基因,则23kb基因片段为A基因,故根据图2可知,Ⅱ2、Ⅱ3和Ⅲ1的基因型都一定为Aa。
(3)由上述分析可知,Ⅱ2和Ⅱ3的基因型都一定为Aa,若Ⅱ2和Ⅱ3生的第2个孩子表现正常,则这个孩子的基因型及比值为AA:Aa=1:2;这个孩子长大后与正常异性婚配,由于正常人群中每70人中有1人是该致病基因的携带者,则生下PKU患者的概率是2/3×1/70×1/4=1/420,而正常人群中男女婚配生下PKU患者的概率为1/70×1/70×1/4=1/19600,因此该孩子长大后与正常异性婚配,生下PKU患者的概率是正常人群中男女婚配生下PKU患者的1/4201/19600=46.67倍(保留两位小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