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第4版)章节题库-社会学的研究方法(圣才出品)

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第4版)章节题库-社会学的研究方法(圣才出品)

第五章社会学的研究方法
一、填空题
社会研究的方法论有两种基本的哲学与价值取向,即的方法论和的方法论。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2007年研)
【答案】人文主义;实证主义。

二、概念题
1.中层理论(中国青年政治学院2007年研)
答:中层理论又称为中观理论。

社会学家罗伯特·默顿最早对中层理论进行了系统的阐释,他认为中层理论既不是具体研究中的操作性假设,也不是包罗一切的宏观巨型理论,而是针对某一方面社会现象或社会行为的分析框架,它由有限的几组假设或命题组成,并可通过逻辑推导产生可证实或证伪的具体的操作性假设。

比如,教育与社会结构再生产理论、市场分配与再分配权力的理论等,就是中观理论。

2.信度与效度(华中农大2011年研)
相关试题:信度(华中农大2010年研)
答:(1)信度是指测量数据(资料)与结论的可靠性程度,即测量工具能否稳定地测量到它要测量的社会现象的程度。

简言之就是测量的一致性。

若在同等条件下,对变量进行重复测量,其结果相同,那么测度是可信的。

(2)效度是指测量的内容是否同测量的要求(理论前提)相符合。

测量的效度有两方面的含义:①测量效度是指所测量的指标内涵正是概念内涵,二者在内容性质上是一致的。

②测量指标应该尽可能涵盖概念,二者在程度上应尽可能重合。

3.社会指标(人大2007年研)
答:社会指标是指一定社会过程的综合的质量和数量特征,是衡量社会状况的尺度,是预测社会后果的重要手段。

社会指标具有具体性、定量性、易于解释性、时间性、综合性及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特点。

三、简答题
1.简述数据编码及其作用。

(人大2012年研)
答:(1)数据编码的含义
数据编码是指把需要加工处理的数据库信息,用特写的数字来表示的一种技术,是根据一定数据结构和目标的定性特征,将数据转换为代码或编码字符,在数据传输中表示数据组成,并作为传送、接受和处理的一组规则和约定。

(2)数据编码的作用
①由于计算机要处理的数据信息十分庞杂,有些数据库所代表的含义又使人难以记忆。

为了便于使用,容易记忆,常常要对加工处理的对象进行编码,用一个编码符合代表一条信息或一串数据。

②对数据进行编码在计算机的管理中非常重要,可以方便地进行信息分类、校核、合计、检索等操作。

因此,数据编码就成为计算机处理的关键。

即不同的信息记录应当采用不同的编码,一个码点可以代表一条信息记录。

人们可以利用编码来识别每一个记录,区别处理方法,进行分类和校核,从而克服项目参差不齐的缺点,节省存储空间,提高处理速度。

2.简述社会学研究方法体系的三个层次。

(华中农大2010年研)
答:社会研究的方法体系可划分为三个不同的层次:
(1)方法论
方法论是研究方法的原理、原则的体系,它所涉及的主要内容包括社会研究的哲学基础、社会学研究的价值倾向、社会学基本理论范式,以及研究的逻辑体系。

社会研究的方法论有两种基本的哲学与价值倾向,即实证主义的方法论和人文主义的方法论。

(2)研究方式
研究方式是指可以独立完成某项特定的社会学研究任务的具体形式,主要有调查研究、实验研究、实地研究和文献研究四种。

(3)具体方法和技术
具体方法和技术是指在研究过程中所使用的各种资料收集方法、资料分析方法,以及各种特定的操作程序和技术。

比如自填问卷的方法、结构访问与无结构访问的方法、局外观察与参与观察的方法、随机抽样的方法、概念操作化的方法、问卷资料的编码方法、数据的统计分析方法,以及量表制作技术、变量测量技术、实验控制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等等。

3.试比较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

(华中农大2011年研)
答:(1)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的含义
①定量研究又称量化研究,是社会科学领域的一种基本研究范式,它是指确定事物某方面量的规定性的科学研究,就是将问题与现象用数量来表示,进而去分析、考验、解释,从而获得意义的研究方法和过程。

②定性研究又称质化研究,是社会科学领域的一种基本研究范式,它是指通过发掘问题、
理解事件现象、分析人类的行为与观点以及回答提问来获取敏锐的洞察力。

(2)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的比较
①方法论取向不同
定量研究主要是实证主义方法论取向的集中体现,更多地采用科学主义的研究范式;
定性研究则是人文主义取向在研究方法中的表达,力图对社会生活的自然情景加以整体的理解和解释。

②研究思路不同
定量研究常常是对已有理论的检验,研究一开始便具有明确的理论指导特征。

以理论为基础决定了定量研究的逻辑的演绎性特征,研究过程往往按从理论到命题、到概念、到操作变量直至具体策略的顺序进行;
定性研究与理论的建构相关联,并不强调在研究开始便具有某种明确的理论,而是在研究过程中逐渐发现和形成理论,因此定性研究中运动的逻辑方式常常是归纳性的,也即从实地研究中所获得的经验材料中归纳出具有理论特性的命题和阐释框架。

③研究特征不同
定量研究侧重于对社会事务的精确测量和计算,强调从统计数据来分析变量之间的因果关联。

因此,在研究过程中常常采用标准化、系统化和操作化的手段,资料收集多采用结构式访谈、问卷调查表、量表测量以及准确的试验等,由此获得量化的数据,便于用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

定性研究注重对行为主体的意义以及行为过程的描述和阐释,强调行为背景因素对社会生活的影响,尤其是个人经验与生活经历、社会制度背景、历史条件和环境等因素。

其研究手段多具有灵活性,针对不同的情景采用不同的研究手段。

资料收集方式大多靠实地研究、深入访谈来获得文字性的描述。

④两种研究方式优势、劣势的比较
定量研究在结果上具有概括性和精确性特征,但是对社会生活的理解缺乏深度;
定性研究可以获得深入理解社会生活的丰富而细致的资料,但是难以推及整体的社会运行状况。

4.试述默顿“中层理论”主张的含义。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2008年研)
答:(1)中层理论的含义
默顿提出,社会学理论是指逻辑上相关并与经验相符的一组命题。

而“中层理论”是指“介于日常研究中低层次的而又必须的操作假设与无所不包的系统化的统一理论之间的那类理论,而统一性的理论试图解释社会行为、社会组织和社会变迁中的一切观察到的一致性”。

(2)默顿认为中层理论具有六个特点
①它主要用于指导经验研究。

中层理论虽具有一定的抽象性,但它更接近于构成可验证的命题的观察资料。

②中层理论只涉及有限的社会现象,但它比单纯的经验概括更高一层。

如参考群体理论、社会流动理论、角色冲突理论等都属中层理论。

③中层理论可以融入到社会学理论系统中去,即通过有限的中层理论可以发展出普遍性的理论体系。

④中层理论区分出了微观社会学问题和宏观社会学问题。

⑤中层理论是经典理论研究工作的直接延续。

⑥中层理论可以指明未知的方面,或需进一步研究的方面。

(3)根据默顿的中层理论观点,社会学理论要有所发展,第一步是先要建立具体化的
理论,这种理论是以可接受经验验证的假设为基础的。

接下来才可建立综合性的概念体系,而不应急于提出宏观大理论。

(4)默顿并非主张不去发展综合性的社会学理论体系,而是认为,社会学要达到此目标,必须重视科学研究的阶段性和知识的积累性。

5.简述测量的四个层次及其数学特征。

(华中农大2010年研)
答:从测量值的定量化程度来看,可以将变量划分为四个层次水平:定类变量、定序变量、定距变量和定比变量。

对应于这四类变量,有四个层次的测量尺度:定类测量、定序测量、定距测量和定比测量。

其含义及数学特征表现为:
(1)定类测量,又称类别测量或定名测量,在本质上是一种分类体系,即将研究对象的不同属性或特征加以区分,标以不同的名称或符号,确定其类别。

定类测量的数学特征主要是等于与不等于(或者属于与不属于)。

(2)定序测量,又称等级测量或顺序测量,其取值可以按照某种逻辑顺序将研究对象排列出高低或大小,确定其等级及次序。

它的数学特征是大于或小于(>或者<)。

(3)定距测量,又称等距测量或区间测量。

它不仅能够将社会现象或事物区分为不同的类别、不同的等级,而且可以确定它们相互之间不同等级的间隔距离和数量差别。

定距测量的结果相互之间可以进行加减运算(+或者-)。

(4)定比测量,又称等比测量或比例测量。

定比测量除了具有上述三种测量的全部性质之外,还具有一个绝对的零点(有实际意义的零点)。

所以,它测量所得到的数据既能进行加减运算,又能进行乘除运算(+、-、×、÷)。

6.孔德认为社会学研究方法主要有哪几种?(华中农大2011年研)。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