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业分层测评(六) 辛弃疾词两首
[基础巩固层]
1.下列词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无误的一项是( )
A.⎩⎨⎧ 楚天..千里清秋 楚天:古人泛指南方的天空遥岑.
远目 岑:小而高的山 B.⎩⎨⎧ 断鸿
..声里 断鸿:受伤的大雁把吴钩..看了 吴钩:古代吴地制造的一种 宝刀
C.⎩⎨⎧ 无人会. 会:理解,明了风流..
总被雨打风吹去 风流:风度,气质 D.⎩⎨⎧
赢得..仓皇北顾 赢得:落得舞榭.
歌台 榭:楼台 【解析】 B 项,“断鸿”指失群的孤雁;C 项,“风流”指英雄的流风余韵;D 项,“榭”指建在高台上的房子。
【答案】 A
2.下列句子中,不是倒装句的一项是( )
A .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B .多情应笑我
C .烽火扬州路 D.人道寄奴曾住 【解析】 A 项,应为“无觅英雄孙仲谋处”;B 项,应为“应笑我多情”;C 项,应为“扬州路烽火”。
【答案】 D
3.下列词句中,停顿有误的一项是( )
A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B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C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D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解析】 B 项,应为“独自/怎生得/黑”,“怎生”是一个词,即“怎么、怎样”之
意。
【答案】 B
4.名句默写。
(1)落日楼头,断鸿声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把吴钩看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舞榭歌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凭谁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尽西风,季鹰归未?
【答案】(1)江南游子(2)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3)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4)廉颇老矣,尚能饭否(5)休说鲈鱼堪脍[阅读提升层]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5~6题。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注】,坐断东南战未休。
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
生子当如孙仲谋!
【注】兜鍪:俗语叫头盔,词中借指兵士。
5.本词刻画了孙权怎样的形象?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中人物形象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应注意在抓住诗歌描写对象的基础上,用富有文采的语言加以叙述。
【答案】刻画了孙权虽然年少,却统率千军万马,英姿飒爽、镇定自若地指挥战斗的英雄形象。
6.整首词采用了借古喻今的表现手法,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和思想感情的能力。
解答时要结合写作背景及主旨去回答。
【答案】表达了词人对朝廷不但不能光复神州,甚至连江南也快保不住的强烈不满,委婉地表达了自己的爱国情感和建功立业的抱负。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7~8题。
鹧鸪天送人
辛弃疾
唱彻《阳关》泪未干,功名馀事且加餐。
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
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合是悲欢?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
7.“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蕴含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
【解析】这两句词,描写送别时翘首遥望之景,透露出惜别之情;而且天边流水远送无穷的树色,和设想行人别后的行程有关;雨中阴云埋掉一半青山,和联想正人君子被奸邪小人遮蔽、压制有关。
很显然这里不是纯粹的写景,而是景物描写中包含了词人丰富的情感。
【答案】翘首远望,依依不舍的惜别之情;路途艰险,祝福平安的关切之情;山高水长,前程迷茫的郁闷之情。
这两句运用了借景抒情(或寓情于景)的表现手法。
8.这首词以“送人”为题,下片写出了哪两层新意?
【解析】答题时要注意,词中反问句的意思是离别并不是唯一可悲可恨的事。
词人作词送人却说离别并不是唯一可悲可恨的事,显示词的思想感情将有进一步的开拓,下文道出他的心声,“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显然作者认为此去的遭遇还有比它更险恶的,是存在于人们心中、存在于人事斗争中的无形的“风波”。
【答案】①不应把离别(相聚)视为人世间唯一悲痛(欢乐)的事;②人世间的风波远比路途风波险恶得多。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第9~10题。
水调歌头
壬子被召,端仁相饯席上作①
辛弃疾
长恨复长恨,裁作短歌行。
何人为我楚舞,听我楚狂声?余既滋兰九畹,又树蕙之百亩,秋菊更餐英②。
门外沧浪水,可以濯吾缨。
一杯酒,问何似,身后名?人间万事,毫发常重泰山轻。
悲莫悲生离别,乐莫乐新相识,儿女古今情。
富贵非吾事,归与白鸥盟。
【注】①绍熙三年(壬子),辛弃疾奉召赴临安,在陈端仁的饯行席上赋此词。
②“余
既”三句出自《离骚》:“余既滋兰之九畹,又树蕙之百亩”“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9.概括“兰”“蕙”“菊”三种意象的共同内涵。
【解析】结合词作的主题思想可以理解“兰”“蕙”“菊”三个植物意象的共同内涵应是象征一种高尚、纯洁的人格操守。
【答案】兰、蕙、菊都是花草,在词中都用来象征词人高尚、纯洁的品格和节操。
10.指出“听我楚狂声”和“富贵非吾事”典故的出处。
词人借它们分别表达了什么情思?
【解析】联系全词的主题可以看出,词人借它们抒发了自己抗金复国理想无人理解的悲愤和淡泊名利、洁身自好的情怀。
【答案】两个典故分别出自《论语》和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
前者以楚狂接舆的典故,表达了词人抗金复国理想无人理解的悲愤;后者以陶渊明自况,抒发了词人淡泊名利、洁身自好的情怀。
[语言运用层]
11.将宋词名句等像“拼盘”一样拼贴在一起,或者稍加改动、整理之后,进行现代演绎成为流行歌曲是目前比较普遍的一种词曲创作方式。
下面这首羽泉的《辛弃疾》就是其中之一。
试对这首歌词作简要赏析。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弓如霹雳惊弦,风流总被雨打风吹而去,怎见气吞万里如虎?一笑人间万事,春风不染白发,怎忘寒冬冰秋?醉里且贪欢笑,廉颇未老乐悠悠。
何处望神州?不尽长江滚滚流。
千古兴亡多少事,金戈铁马战不休。
天下谁英雄,赢得功名在身后?蓦然回首,数风流,非皇非帝非君非诸侯。
【解析】重点赏析歌词与辛词名句的联系、创新及歌词内容的意义。
【答案】(示例)羽泉的这首《辛弃疾》,歌词内容传达出了辛弃疾作为“词中之龙”的硬朗气质和一个“悲剧英雄”慷慨悲壮的生命特质。
羽泉慷慨悲歌,到结尾处唱道:“蓦然回首,数风流,非皇非帝非君非诸侯。
”否定了皇、帝、君、诸侯这些强权人物对历史的
主宰,表达了“历史是由平凡人创造的”这一唯物历史观,这种现代价值观更能引起现代人的思想和情感共鸣,也肯定了辛弃疾虽然在世之时没有在抗金前线“赢得功名”,建立盖世功勋,但他在身后却赢得了永世英名,是真正的“风流人物”!
12.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8个字。
PM2.5是指空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
它能较长时间悬浮于空气中,其在空气中含量浓度越高,就代表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虽然PM2.5只是地球大气成分含量很少的组成部分,但它对空气质量和能见度等有重要的影响。
与较粗的大气颗粒物相比,PM2.5粒径小,面积大,活性强,易附带有毒、有害物质(例如重金属、微生物等),且在大气中的停留时间长,输送距离远,因而对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第一处是紧承上句“在空气中含量浓度越高”而来,结合整段内容来看,应填“空气污染越严重”;第二处是对前文内容的总结。
【答案】①空气污染越严重②人体健康和大气环境质量的影响很大
13.仔细观察下面的漫画,按要求答题。
(1)给漫画拟一个标题(“无题”除外),不超过6字。
(2)简要概括这幅漫画的寓意。
【解析】解答此题时,要注意观察漫画中的人物、文字和喇叭。
标题的拟定要结合漫画中“素质教育”的逐层变化,寓意概括要指出反映了哪种社会现象。
【答案】(1)标题:变调
(2)素质教育成了空头口号,落实到学生头上只剩下应试的分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