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6_2017学年高中语文2.6辛弃疾词两首第2课时试题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4201707284101

2016_2017学年高中语文2.6辛弃疾词两首第2课时试题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4201707284101

6 辛弃疾词两首第2课时1.创作背景《永遇乐》写于开禧元年(1205),时年66岁。

这之前,辛弃疾因政敌的弹劾而被罢官。

先后被闲置达八年之久,直到嘉泰三年(1203),64岁的辛弃疾退居江西时又被朝廷召入京师。

当时蒙古已崛起,金则日益衰败,并起了内乱。

韩伉胄想立一场伐金大功来笼络时人,以巩固自己的地位,扩大自己的权势。

辛弃疾正是在这种情况下,被派任镇江知府的。

这首词便是他在镇江任上所作的。

辛弃疾本以为到这里能有所作为,可以积极备战练兵,积蓄军事实力,准备北伐。

但很快他便发觉了韩侘胄是为了邀功,只想草率出兵;而朝廷则毫无北伐复国之意。

于是作者深感失望和气愤,他登上了北固亭时,联想起历史上这里的人和事,再回忆自己的经历,并对照自己的现实处境,更加感到悲愤不平。

便以怀古为名,借用历史典故,把自己的一腔怒气和怨恨尽情地在这首词中发泄了出来。

2.指出下列词语词类活用的类型,并解释意思。

(1)遥岑远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尚能饭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赢得仓皇北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指出下列古今异义词的古义,体会与今义的不同之处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古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①有功绩而又有文采的,英俊杰出的;②有才学而不拘礼法;③跟男女间情爱有关的;④轻浮放荡。

2.(1)名词作动词看,望(2)名词作动词吃饭(3)名词作状语向北3.英雄业绩1.下列加线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水龙吟(yín)永遇乐(lè)揾英雄泪(ǎo)B.孙仲谋(móu)求田问舍(shě)可堪回首(kān)C.供恨(gong 佛狸祠(Cí)居胥(xū)D.倩何人(qiàn)舞榭歌台(xiè)英雄无觅(mì)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栏杆拍遍神雅社鼓远目嬴得B.犹愁风雨金戈铁马天际可堪C.红巾翠袖邪阳草树吴钩仓皇D.千里清秋气吞万里登临烽火3.下列语句中加线词的含义不相同的一项是A.①千古风流人物②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B.①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②多情自古伤离别C.①赢得仓皇北顾②赢得青楼薄幸名D.①楚天千里清秋②更那堪,冷落清秋节4.下列各句中,没有使用借代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B.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C.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D.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5.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①然而从本质上说,辛弃疾又是一个绝对合格的文人,他和投奔到金国的党怀英同时师事毫社的刘岩老,二人都在文学史上留有大名。

②这就是辛弃疾在历史上威武雄壮的出场,可谓气势不凡。

③和所有时代的其他词人都不同,辛弃疾是以英雄的身份登上词坛的。

④从二十三岁起兵抗金,手刃叛徒义端,并且率领五十骑兵于万马军中生擒叛徒张安国,然后率部千里归宋。

⑤当时的南宋小朝廷,对他也是极为赞赏的,“懦夫为之奋起,圣天子一日三叹息。

”⑥这样传奇般的经历,不但在文人中绝无仅有,即使在那些行伍出身的戎马一生的将军之中,也足以成为光耀千古的壮举。

A.①③④⑥⑤②B.③④⑤⑥①②C.④⑥③⑤②①D.③④⑥⑤②①6.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宋朝爱国词人。

与苏轼生活在同一时期,且共为豪放派的代表。

B.辛词热情洋溢,慷慨悲壮。

笔力雄厚,艺术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

有《稼轩长短句》。

C.词要有词牌和题目,词牌是曲调,与词的内容关系不大,题目才与词的内容有关,可见所有词都必须有题目,如《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京口北固亭怀古”就是题目。

D.宋人也有以婉约手法抒写爱国壮志、时代感慨的,如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但其表现多用“比兴”象征手法,旨意朦胧,须读者去体味。

7.《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一词最后用到“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这个典故,选出分析正确的一项A.作者以廉颇自比,表明自己虽老,但不忘为国效力。

B.作者借廉颇虽老还有人想起用的故事,表达自己得不到朝廷重用的愤懑心情。

C.表示今天再也找不到像廉颇这样的大将的痛惜心情。

D.怀念廉颇,吊古伤今,渲染一种悲壮苍凉的情绪。

8.对下列词句中运用典故的作用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借宋文帝刘义隆不作充分准备,仓促北伐遭致失败的事实,警告南宋王朝统治者,表明自己的抗金主张)B.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自比廉颇,表明自己壮心不已和报国无门的悲愤)C.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赞扬当年孙仲谋北伐的英雄气概)D.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慨叹江山依旧,像当年“坐断东南战未休”的孙仲谋那样的人物却已无处寻觅了。

)9.对词的下阕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A.“元嘉”三句写宋文帝空怀霍去病的建功志向,元嘉年间用兵却有失草率,结果被金兵击败,发出“仓皇北顾”的叹息。

B.“四十三年”三句写诗人痛彻的回忆,自宋文帝战败,诗人从北方抗金南归,已历四十三年,仍牢记扬州连天的战火。

C.“可堪”三句写眼前一派升平景象,人们设祭击鼓,纷纷杂杂,有谁还记得这佛狸祠曾是北国异族胜利后建立的行宫?D.“凭谁问”三句写春秋时期廉颇的故事。

廉颇最终虽因年老没被赵王起用,但终究还是有人探问,而自己谁来过问?10.辛弃疾不仅是一位伟大的词人,还是一位伟大的爱国者,一生坚决主张抗金复国,却又壮志难酬。

请你为辛弃疾写一段颁奖词,不少于120字。

(一)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各小题。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辛弃疾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

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

生子当如孙仲谋!【注】兜鍪:俗语叫头盔,词中借指兵士。

1.本词刻画了孙权怎样的形象?2.整首词采用了借古喻今的表现手法,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二)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桂枝香金陵怀古王安石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

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

征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

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①。

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②,悲恨相续。

千古凭高对此,谩嗟荣辱。

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

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注】①星河鹭起,画图难足:长江白鹭飞起,再美的画也画不出。

②门外楼头:隋军已兵临城下,陈后主和宠妃张丽华仍在结绮楼寻欢作乐,演唱《玉树后庭花》。

1.请联系全词主旨阐述“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的深刻含义。

2.综合分析《桂枝香金陵怀古》《念奴娇赤壁怀古》《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这三首怀古词作,请简要概括怀古题材词的一般特点。

(不超过100字)【2016年高考江苏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

八声甘州辛弃疾夜读《李广传》,不能寐。

因念晁楚老、杨民瞻①约同居山间,戏用李广事,赋以寄之。

故将军饮罢夜归来,长亭解雕鞍。

恨灞陵醉尉,匆匆未识,桃李无言。

射虎山横一骑,裂石响惊弦。

落魄封侯事,岁晚田园。

谁向桑麻杜曲,要短衣匹马,移住南山?看风流慷慨,谈笑过残年②。

汉开边、功名万里,甚当时、健者也曾闲。

纱窗外、斜风细雨,一阵轻寒。

【注】①晁楚老、杨民瞻:辛弃疾的友人。

②杜甫《曲江三章》其三:“自断此生休问天,杜曲幸有桑麻田,故将移住南山边。

短衣匹马随李广,看射猛虎终残年。

”此处化用杜诗。

1.本词上阕选取了李广的哪些事迹?这样选材有什么表达效果?2.下阕寄寓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情感?请简要分析。

1.C【解析】A项,“揾”应读wèn;B项,“舍”应读shè;D项,“倩”应读qìng。

2.D【解析】本题考查识记字形的能力。

A项,神雅社鼓—神鸦社鼓、嬴得—赢得;B项,犹愁风雨—忧愁风雨;C项,邪阳草树—斜阳草树。

3.B【解析】A项,“风流”都是指有功业有文采的人。

B项,“多情”,①多愁善感;②有情人。

C项,“赢得”都是落得的意思。

D项,“清秋”都是凄清的秋季。

4.C【解析】ABD中的“樯橹”“金戈铁马”“红巾翠袖”均为借代,而C项中的“雪”是借喻,比喻浪花。

5.D【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的能力。

本题为客观题,可先观察答案选项,比较①③④哪个应该放在首句,③中说辛弃疾“以英雄的身份登上词坛”,有开启话题的作用,可排除A、C。

再看BD,区别在⑤⑥两句的顺序,⑤中有“也是”一词,应放在第⑥句后,因此选D。

6.B【解析】A项,“与苏轼生活在同一时期”错误,辛弃疾是南宋词人而苏轼为北宋词人。

C项,“词要有词牌和题目”有误,例如柳永的《望海潮》就只有词牌名。

D项,《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不是婉约手法写的,它是豪放词的代表作。

7.B【解析】B项,作者用廉颇的典故是表达自己的心志,表明自己得不到重用的愤懑。

8.C【解析】C项,不是赞扬孙仲谋,而是刘寄奴。

9.C【解析】A项,“结果被金兵击败”时间错位,宋文帝时代没有金兵;B项,这三句与宋文帝没有关系;D项,廉颇是战国人,不是春秋时代的。

10.(1)铁骨铮铮民族英雄,慷慨悲壮一代词豪。

一位英雄,“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他的一生,奋发激昂,抗战爱国,壮志未酬却念念不忘收复中原大业。

他的词,穷极变化,处处生春。

或热情洋溢,气概纵横;或情致缠绵,词意婉约;或清新纯朴,自然真切;或风格独特,幽默诙谐,艺术造诣,词史一绝。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铭记金戈铁马的一代词豪——辛弃疾。

(2)一颗爱国心,上书《美芹论》与《九议》。

一片赤子情,带领五十人袭万军。

壮声英概,懦士为之兴起,圣天子一见三叹息。

他是文人,是政客,更是虎胆英雄。

他的磅礴文字,感慨后世骚客;他的爱国情,影响万代。

他就是用血和墨书写宏图的南宋爱国词人——辛弃疾。

(一)1.刻画了孙权虽然年少,却统率千军万马,英姿飒爽、镇定自若地指挥战斗的英雄形象。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中人物形象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注意对抓住人物的细节描写,概括出人物的特点。

2.表达了词人对朝廷不但不能光复神州,甚至连江南也快保不住的强烈不满,委婉地表达了自己的爱国情感和建功立业的抱负。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和思想感情的能力。

借古喻今要答出借了什么古,喻了什么今,要结合写作背景及主旨来回答。

(二)1.意在说明北宋一些人并未吸取南朝灭亡的教训,仍不思进取,安于现状,甚至粉饰太平,寻欢作乐。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

作者借古喻今,由南朝灭亡联想到北宋的政治危机。

2.①怀古实为伤今;②多将当时的国势、自己的身世写入;③上片多为写景起兴,下片多为抒情、议论;④多用典,借历史人物事件讽喻当今时政;⑤风格多为雄浑、豪放、悲壮;⑥往往有英雄相惜之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