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阅览室建筑环境评价方案
居敏 智能1211
摘要:本文重点探讨了图书馆阅览室环境评价的标准、内容和方法。图书馆阅览室环境评价的标准是
其舒适性、安全性和艺术性;评价内容包括热湿环境、空气品质环境、光环境、声环境和布局等;并介绍
了层次分析法在图书馆阅览室内环境评价中的应用。
关键词:图书馆;内环境;评价
1 引言
图书馆环境包括内环境和外环境,本文主要探讨图书馆阅览室内环境的评价。图书馆
室内环境就是围绕着阅读者,并且对读者的行为产生影响的外界事物。它包括氛围、陈设、
布局、采光、照明、色彩、卫生、空气流通、绿化等一系列因素,这些环境因素通过视觉、
听觉、嗅觉和其他感觉器官直接影响读者的心里生理情绪,即人的主观评价。优美而舒适的
室内环境使读者精神愉悦,从而对激发读者的求知欲、减轻疲劳感、消除紧张情绪、提高学
习效率、保护身心健康都具有重要意义。相反,如果阅览室内环境差,给人感觉死气沉沉,
空气流通效果不佳,呆久了让人感到头晕目眩、透不过气来,不适合学习的客观要求。
2 综合评价方案
图书馆阅览室内环境由热湿环境、空气品质、光环境、听觉环境和布局等组成。室内
环境的综合评价就是对这几方面的综合评价,其评价的标准因为室内环境的舒适性、艺术性、
安全性、健康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等要求。
3 评价的内容
人们对室内环境评价方法包括客观评价和主观评价两部分。客观评价是直接采用建筑环
境的污染物允许指标和环境所达到的实际状况来评价环境的品质。客观评价包括室内客观环
境质量评价(室内空气品质、热湿环境、光环境、声环境)、和建筑的运行维护两方面。主观
评价是利用人的感觉器官进行描述和评价,一种是表达对环境因素的感觉,另一种是表达环
境对健康的影响。
3.1 热环境指标PPD
热环境可用温度、湿度、风速来评价。
热环境的主观评价指标为PMV(Predicted Mean Vote)和PPD(Predicted Percentage
of Dissatisfied),PPD=100-95exp【-(0.2179PMV2+0.03353PMV2)】,其两者之间的关系图
如图(1)所示。由图(1)可见,当PMV=0时,PPD为5%,即意味着在室内热环境处于最佳
的热舒适状态时,由于人群中各个体的生理差别,允许有5%的人感到不满意。
1984年国际标准化组织提出了室内热环境评价与测量的新标准方法ISO 7730。在ISO
7730标准中,采用PMV-PPD指标描述和评价热环境,提出了PMV-PPD指标的推荐值为:PMV
在-0.5~+0.5之间,相当于人群中允许有10%的人感到不满意。
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各地气候条件差异大,经济发展条件又不平衡,采用统一的标准评
价图书馆阅览室内热环境,从客观上讲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各地应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
评价标准。一般情况下,读者对阅览室内热环境的PPD应控制在10%~30%之间。要达到这
一标准,普通阅览室的温度、相对湿度和风速在冬季和夏季分别应达到:18~24℃、30%~
60%、≤0.2m/s和22~28℃、40%~65%、≤0.3m/s.其中温度对热舒适性、空调能耗等影响
最大,一般高级建筑和长时间停留的建筑夏季取低值,冬季取高值。相对湿度的选取方法则
反之。
(1) PMV与PPD的关系曲线
3.2 声环境指标PDN
声环境可用噪声强度来评价。
读者对声环境的不适来源于噪音。噪音的产生主要来源于户外的交通噪声、工业与施工
噪声、室内人员之间的社会生活噪声、机械运行等。关于噪声主观不满意率的评价,不少学
者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研究。人们对噪声的主观感觉与噪声强弱、噪声频率、噪声随时间的
变化有关。
图书馆阅览室为人们学习的场所,对声环境有较高的要求。但噪声的产生是多方面的,
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如:读者素质,经费条件(对减小空调等机械噪音的影响)等。但就图
书馆而言,噪音的产生主要是由人员之间的交谈产生,加强管理可以得到较好的控制。如果
将噪声级控制在50dB(A),符合电子阅览室、声像阅览室要求。但就普通的阅览室而言,
噪声级应控制在40dB(A)以下,这时的PPD<5%,为降低噪声的干扰,应加强对各阅览室的
管理,以减轻噪声对阅览室内环境的影响,经济实效。
3.3 光环境指标
光环境主要用“照明”来评价。
室内适当的照度和亮度、极其合理的分布、宜人的光色、有效的防眩光等是舒适光环
境的基本要素。图书馆的照明问题无疑是十分重要的的。人们通常从阅读的角度来考虑图书
馆的采光照明。在阅览室室内设计中,自然光意味着高质量的光照环境。因此,图书馆内应
以自然采光为主,利用透光、反光和散射光改善光环境,室内装修应该采用浅色调来增加二
次反射光线,创造最佳的读者视觉环境。这种充足而舒适的光线能使读者感到视觉柔和,心
情平静,启发思维,降低心理疲劳,提高学习效率。
图书馆室内设计及改造中,自然光源、人工光源的合理利用与控制,强调根据不同的
区域功能特点组织光环境,对于改善我国图书馆室内照明质量、减少光源对古籍及文献史料
的损害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阅览区的照明设计具有很强的工艺要求:光源稳定、照度充足、光线分布均匀、光谱
接近日光灯等。于是,凝聚现代新技术、新理念的人工照明被广泛应用,成为阅览区照明的
主要光源。阅览区人工照明根据照明方式的光通量在空间的分布状况及其安装方式,常采用
半直接照明、半间接照明等形式。
3.4 空气品质指标PDA
空气质量指数法选取了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甲醛、可吸入颗粒
物、菌落数7项为室内空气品质评价指标。
清新的空气对每个人都是非常重要的。大家知道新鲜清洁的空气是维持生命的基本要
素。它可以保证读者大脑血痒的供应,从而增强记忆效果,提高阅读质量。图书馆是读者学
习的场所,尤其阅览室人员流量大,以书为媒体交流的地方,再加上读者携带物品、呼吸排
放物、书上的灰尘、霉菌,甚至有些连自己也不知道的病毒携带者。此外,具有多种表现症
状的空调病或者病态建筑综合症都与室内空气品质,即IAQ不良有关。具体原因在于新风量
不足或建筑装修材料的有机污染过强。因此,空气流通及卫生环境就显得格外重要。图书馆
应保持自然通风和清新空气的流通,在使用了空调设备的阅览室,风速应保持在0.1~
0.3m/s.
4. 评价的方法
《绿色建筑评估体系》是由美国绿色建筑协会制定的。LEEDTM是目前世界上各类建筑环
保评估、绿色建筑评估、以及建筑可持续性评估标准中,被认为是最完善、最有影响力的评
估标准,以成为世界各国建立各自绿色及可持续性评估标准的范本。LEEDTM体系的特点是在
对目标进行评估时,仅用简单的打分求和来计算最终结果,易于操作。最新的LEEDTM2.1版
评估体系包括可持续发展的建筑场地、节水、能源、和大气环境、材料与资源、室内环境质
量六大方面。
校图书馆阅览室评分2+1+14+10+2+1=30,通过标准。
5 改进建议
1. 严格灯具安装规定,尤其是距高比的控制。应在允许范围内。
2.提高灯具安装数量。但灯具应采用分区、分组控制,增加现有开关数量,利于节能。
发展方向采用智能化照明。
3.在阅览室内安放智能传感器,通过智能控制系统来进行空调温度的控制。
4.安装中空夹层玻璃窗,加装隔音板内墙。铺设反弹率较小的弹性材料或者地毯。
5.采用环保建材。室内安装空气监控装置和空气净化器等,监控、净化、改善室内空气
质量,确保学生身心健康。
6.控制外墙的传热系数,采用一定热惰性的外墙材料。
参考文献
1.《建筑环境学》
2.图书馆建筑设计规范JGJ38-99.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
3.《绿色建筑评估体系》
4.建筑节能与光环境设计.荣浩磊
5.图书馆建筑节能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