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ttings of My Documents Created by Wlz 1. 希特勒在苏德战争中犯下几次致命的战略错误 苏德战争是二战的主战场,因为这个战场牵制住了轴心国中最厉害的国家---法西斯德国的陆军的主力部队,苏德战争的成败直接关系到整个欧洲战场乃至整个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成败,因此希特勒在这个战场上的战略失误直接导致纳粹德国的灭亡和轴心国的战败。
1.1. 希特勒在入侵苏联时间安排上的战略失误 1941年巴尔干出现了错综复杂的事件,导致希特勒推迟了入侵苏联的《巴巴罗萨》计划六周的时间,从而对于日后对苏联的进攻产生了举足轻重的影响。这个不祥之兆,暗示着德国在苏联战场上被打败。 希特勒在一九四零年十二月十八日下达了执行《巴巴罗萨》计划的最后命令。《巴巴罗萨》计划规定:“德国武装部队必须做好准备„„通过一次快速进剿制服苏联”。进攻的时间确定在一九四一年五月。但是希特勒并没有能够遵守他所规定的进攻时间。因为,在此期间巴尔干出现了错综复杂的事件。三月间,南斯拉夫和保加利亚加入了三国(德—意—日)条约同盟。有了此种背景,希特勒决定去援助在希腊的墨索里尼。然而,就在条约签立后不久,贝尔格莱德的亲英派和英国签订了互相友好和互不侵犯的条约。因此,希特勒决定先打南斯拉夫,然后再去教训希腊。 四月六日,对南战争开始了。四月十七日,南斯拉夫军队缴械投降;四月二十一日,希腊军队步了南军的后尘。占领了希腊半岛和克里特岛之后,希特勒赢得了优越的战略地位,既可以从这里直取苏伊士运河,又可以从这里去进攻苏联。但是,另一方面他却因此而失掉了六周的时间,这对于日后对苏联的进剿将产生举足轻重的影响。我们可以设想一下,如果不是由于巴尔干出现了错综复杂的事件,使希特勒失掉了六周的时间去侵略苏联的话,这样德军就有四个多月的时间来消灭苏联了,这对于擅长使用闪电战突袭的德军来说,有四个月的时间,确切的说应该有20周的时间来收拾苏联已经足够了。
1.2. 希特勒在列宁格勒会战中的战略失误 希特勒想把列宁格勒从世界地图上抹掉,他下令将列宁格勒四面围困并以重炮向城内轰击,如果苏联人宣布投降,应该予以拒绝。在列宁格勒城前,德军的挺进也因受到顽强的抵抗而陷于停滞状态。希特勒下令将列宁格勒四面围困并以的。但是,苏联人成功地通过拉多加湖给城市提供了Settings of My Documents Created by Wlz 微薄的供应。德军对列宁格勒的围困持续了将近三年之久。在这段时间里,城内有成千上万的老人、妇女和儿童死于饥寒冻馁。
1.3. 希特勒在"台风计划"——莫斯科会战中的战略失误 希特勒推迟了"台风计划"一个多月,由于苏联天气阴雨和严寒,导致德军的空中优势和地面装甲部队的"闪电战"难以发挥,严寒的气温不适应德军作战,再加上苏军的顽强抵抗从而导致"台风计划"的破产! 1941年8月间,德军参谋总部建议,现在是进行莫斯科决战的时候了。莫斯科作为首都不仅对于苏联的抵抗具有象征性的意义,而且它作为苏联的工业中心和公路、铁路枢纽也具有着重大的战略价值。可是,希特勒却要在南方寻机决战。八月二十一日,他下令中路大军的一部向南迂回,南路大军的一部则向北运动,实施包抄迂回,目的是在普里皮亚特河的沼泽地上对在两路大军之间运动的红军主力实施合围。 合围按预定计划取得了成功。六十五万五千名红军士兵作了德军的俘虏。希特勒把此次军事行动称之为“世界历史上最伟大的战役”,但是,他的许多将军们却认为这是一个“东方进剿中最大的战略失策”。因为尽管南路大军与此役之后完成了向顿涅茨盆地的推进,然而对于中路大军进攻莫斯科来说,时间已经是太迟了。 十月二日至十月二十二日,筋疲力尽的德军部队边战边进,逼近了莫斯科。莫斯科城内的居民们开始针对着德军的包围进行着各方面的准备,一道道的城防壁垒被建立起来。 兵临城下的德军先头坦克部队很快推进到了莫斯科的郊区,但却在那里受到阻击而停止了前进。道路泥泞的雨季来到了,车辆和人员寸步难行,无法前进。最后,俄罗斯的冬天终于降临到了莫斯科城下,这一年冬天的来势迅猛异常,寒风凛冽。可是,德军却根本没有配发进行冬季作战的装备,就是后来临时在家乡凑集运来的冬服和滑雪装具也无法改变德军面临的恶劣处境。数以干计的德国士兵在俄罗斯的第一个冬天被严寒夺去了生命。 闪电战的破产宣告了东方战争的失败。德军方面的王牌——机动性、速度和技术方面的优势此时面对着笨重但人数众多的苏联战争机器已经变得无计可施。希特勒不可能在辽阔无垠的苏联领土上打赢一场消耗战争。战争的头一个月苏军被俘数字高得惊人,但是当这些歼灭战打过之后,苏军的后远的西伯利亚地区和苏联的欧洲部分开赴战场。战争还证明,红军在技术装备方面也远远不象希特勒所估计的那样落后。莫斯科会战的失利击破了希特勒进入莫斯科的梦想,而且也似乎暗示着希特勒将要遭受历史Settings of My Documents Created by Wlz 上拿破仑曾经遭受的命运!此时希特勒也不得不承认,战神已经离他们而去,跑到对方的营垒中去了! 《孙子兵法》曰:"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天者,阴阳,寒暑,时制也!""知己知彼,胜乃不殆;知天知地,胜乃可全!"但是希特勒既没有做到知己知彼,更谈不上知天知地了。实际上从1941年6月22日希特勒发动苏德战争开始,他只有最多三个月的时间占领列宁格勒,莫斯科和斯大林格勒等大城市并灭亡苏联,即从1941年6月22日到9月22日为止,也就是说德军必须破釜沉舟,速战速决!如果到了10月之后,苏联的天气变成多雨的寒冷的话,他的闪电战注定要破灭,苏德战争他注定要失败的。更不用说把战争拖到1942年,或者更久,时间拖的越久对德军越不利,但是对苏联则越有利。 因为德军的战线将拉的更长,并且德军的后勤保障的运输线路将遭到苏联游击队的破坏,还有德国本来就是一个资源缺乏的小国,如果和苏联进行持久战的话,只能把德国给拖垮。并且苏德战争推迟到1942年的时候,德军进攻的势头已经被压下去了,苏联就开始进行战略反攻,就注定德国必然战败!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说的那样,像德国这样的法西斯国家,它的生命就建立在进攻上的,进攻一旦停止,它的生命也就终止了! 《孙子兵法》势篇曰:"是故善战者,其势险,其节短,势如弩,节如发机!"这里所说的"势"就是《孙子兵法》曰:"故善战之势,如圆石于千仞之山者,势也!"说的也就是一种居高临下的巨大冲击态势!而这里所说的"节"转瞬即失的战机!而在闪电战中这种"势"和"节"就是是闪电战的灵魂和取胜的关键所在!但是此时,也就是在莫斯科会战时的德军已经是强弩之末了,失去了势能了! 关于希特勒在莫斯科会战失败的根本原因,有历史学家分析认为:1941年初夏,希特勒不同意陆军向莫斯科进军的计划,他下令,取消对莫斯科的直接进攻.他把中央集团军最精锐的装甲部队分为两支,一队进攻列宁格勒,另一队向乌克兰进军,在希特勒看来,这两个地区比莫斯科更加重要,但是恰在此时,希特勒染上了疾病,经过医生的检查他染上了胃病,痢疾和冠心病,(希特勒早不病晚不病,偏偏这个时候生了病!)当希特勒病倒的时候,德国陆军总司令勃劳希契和陆科会战失败的恶果! 这次"台风计划"和敦克尔刻大撤退以及对英国的空中闪电战一样,仿佛这就是佛教所说的,事事因果相报,冥冥之中自有定数,又谓之常!
1.4. 希特勒在斯大林格勒会战中的战略失误 1942年德军发动夏季攻势时,希特勒过于轻敌,低估了苏军的兵力,Settings of My Documents Created by Wlz 命令德军同时进攻斯大林格勒和高加索,结果德军兵力分散,两头扑空和斯大林格勒会战的惨败! 斯大林格勒原名察里津,1918年后改称斯大林格勒。它位于伏尔加河下游、顿河以东约60公里处,是苏联南部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水陆交通的中转站。也是来自高加索的石油转运站和重要的军事工业基地。按照希特勒的要求,德军最高统帅部拟定了1942年夏季南方作战计划,代号“蓝色作战”。其主要内容是:利斯特A集团军群以克莱斯特第1装甲集团军为左翼,鲁夫第17集团军为右翼,分别从哈尔可夫南面和塔甘罗格北面向东和东南方向进攻,占领顿河下游的罗斯托夫,向高加索进军;包克B集团军群以霍特第4为右翼,分别从库尔斯克南面和哈尔可夫北面向东和东南方向突击,占领顿河上游的沃罗涅日,向斯大林格勒前进。 7月17日,霍特第4装甲集团军推进到顿河中游,保卢斯第6集团军也前出到顿河大弯曲部。在高加索方向,克莱斯特第1装甲集团军渡过了顿尼兹河,向顿河下游的罗斯托夫前进,鲁夫第17集团军则占领了伏罗希洛夫格勒。 但是此时希特勒突然再次改变了计划。他认为斯大林格勒无需那么多兵力,遂于17日命令霍特第4装甲集团军从斯大林格勒方向南下,转隶A集团军群,以支援克莱斯特第1装甲集团军强渡顿河下游。这样,斯大林格勒方向的进攻部队就只剩下了保卢斯的第6集团军,而第6集团军的动量却又有赖于第4装甲集团军的合作。对此,英国军事史学家富勒写道:“和1941年一样,因为分散了兵力,希特勒自己毁灭了他的战役。1941年,他因为调动古德里安的装甲兵团去参加基辅会战,才使他未能攻下莫斯科。这一次又是因为调动了霍特的装甲集团军,从顿河中游到下游去,结果遂使他未能攻克斯大林格勒。”利德尔·哈特也在其《战略论》中写道:“假使朝斯大林格勒方向进攻的第4装甲集团军,不分兵向南,以协助第1装甲集团军在攻向高加索的路程上,攻占了斯大林格勒„„而等到第4装甲集团军再回转过头向北进攻的时侯,俄国人在斯大林格勒已集中兵力,严阵以待了。” 《孙子兵法》势篇曰:"是故善战者,其势险,其节短,势如弩,节如发机!"这里所说的"势"就是说一种居高临下的巨大冲击态势!而这里所说的"节"转瞬即失的战机!而在闪电战中这种"势"和"节"就是是闪电战的灵魂和取胜的关键所在!但是此时,也就是在斯大林格勒会战时的德军已经是丢失了宝贵的战机,已经失"节"了! 在历史上,大事件的成功或失败,往往和一些表面上看来无足轻重的决定有关,如果斯大林格勒在仲夏被德军包围或者占领的话,苏军的整条战线在冬季将会变的不可收拾。但是希特勒冒险分兵,企图同时夺取高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