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六年级下册语文讲义-古典文学知识:苏轼(下) 全国通用

六年级下册语文讲义-古典文学知识:苏轼(下) 全国通用

苏轼(下)
来到黄州的时候,从仕途上来讲,苏轼是到了人生的低谷。

然而,按照道家的理论,“祸
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不幸之中,
也有着些许的幸运,这幸运,就是苏轼在文学
作品上的大爆发。

当时的黄州,还只是长江边上的一个
小城镇,苏轼在朋友的帮助下,在城外得到
了十多亩土地,他在这里建了几间房子,开
垦了土地,种了树,养了鱼。

虽然生活上比
较贫苦了,但是,精神上却没有看出一点点消沉的样子。

因为自己的家在个小山坡上,他给自己起了个“东坡居士”的号,本来只是间小小的草房,他也给起了个雅号叫“雪堂”,听起来很高大上的样子。

而且,苏轼还专门为自己的房子写了篇《雪堂记》,开始就说:
苏子得废圃于东坡之胁,筑而垣之,作堂焉,号其正曰‘雪堂’。

堂以大雪中为之,因绘雪於四壁之间,无容隙也。

起居偃仰,环顾睥睨,无非雪
者。

苏子居之,真得其所居者
也。

在这里,苏轼交了很多的朋友:有和尚、有农夫,自然,更多的还是文人。

他有个朋友叫陈季常,因为在家里有点怕老婆,苏轼就给他写了首诗:“龙丘居士亦可怜,谈空说有夜
不眠。

忽闻河东狮子吼,拄杖落地心茫然。

”从这首开玩笑的诗中,外卖我们可以看出苏轼此时并没有因为之前的打击而沉沦,此时的他,心态还是很好的,至少,表面上是这样。

也因为这首诗,人们知道了“河东狮孔”是怕老婆的代称了,也让他这个朋友,成了千古闻名的红人了。

当然,苏轼并非只是写写这些玩笑之作,他的代表作,基本上都是出现在黄州这个时期。

比如咱们最熟悉的他的豪放词的代表作品:
《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那一年的七月十六日晚上,苏轼和几个朋友来到江上游玩。

这时候清风在江面上缓缓吹来,水面平静无波。

几个朋友喝酒吟诗很是快乐。

他们看到东山上升起了一轮明月,白色的雾气笼罩着江面,水光月光雾气连在一起。

如此美景,有酒怎么能没有诗呢?于是,有人吹箫,有人唱诗,苏轼想起了几百年前的赤壁之战,曹操也好,周瑜也罢,都曾经建功立业,青史留名。

而自己,空有才华却在这黄州做起了农夫,心中感慨油然而发,就写下了那篇著名的《前赤壁赋》,咱们节选几段来感受一下: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páo zūn 以相
属。

寄蜉蝣fú yóu 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在这个时期,苏轼还写了一篇非常短的游记,叫做《记承天寺夜游》,这篇文章,也被
选入了课本: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深更半夜,苏轼去承天寺寻找朋友张怀民。

为什么呢?想来还是因为心中有苦闷、有烦恼,但是,当和朋友一起在院子里散步,看到了院子里的美景,一切都烟消云散,那个乐观豁达的苏轼,就又回来了。

在这个时期,苏轼还写了一首《定风波》,更能看出来这个老先生的气度: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

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
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苏轼的乐观豁达,不仅在文学作品中体现出来,他日常生活中,咱们也能体会到。

之前咱们说过,苏轼是个美食家。

到了黄州,他对美食的热爱依旧没有放弃。

他继续教邻居们做东坡肉,还发明了东坡鱼和东坡汤。

东坡鱼是把鲤鱼用冷水洗干净,里外抹上盐,鱼肚子里塞上白菜心。

然后放在锅里煎,煎到半熟时,再放姜片,小葱,咸萝卜汁和酒。

等快熟的时候在放几片橘子皮,就好了。

咱们为什么要说这个呢?你想啊,咱们常常说一个人心情不好的时候茶饭不思,苏轼又心情去研究怎么做美食,说明他还是很看得开,很快乐的。

当然,这时候的苏轼,还练瑜伽
炼仙丹,加上写诗作文交朋友,他在黄州的生活,还是充实快乐的。

风水轮流转。

48 岁的时候,苏轼的好运终于来了。

他被调回了朝廷,被任命为中书舍人,翰林学士知制诰。

这时候的苏轼,在皇上身边,帮皇上起草诏书,充当某些问题的顾问,一时之间,也算是皇上身边的红人了。

然而,苏轼的性格还是决定了他的前途不可能飞黄腾达的,在新党和旧党的斗争中,无论哪一派上台,他都是被边缘化的人。

为什么呢?因为他太耿直了。

王安石的新党在台上时,他说新党的政策不是都好,有很多东西伤害了百姓伤害了国家,于是被排挤;司马光的旧党上台之后,废除新法,他又说不应该全部废除,因为有些政策还是很好的,于是又被排
挤。

所以,苏轼的好日子过了没
几年,他就主动提出要去做地方官,
可能他觉得,既然我改变不了什么,
那干脆就远离这个是非之地,天高
皇帝远,图个清静拉倒了。

于是
他又去了杭州等地,过了几年
平静的生活。

只可惜啊,是福不
是祸,是祸躲不过啊,在苏轼 62
岁的时候,新党再次
上台,苏轼成为了被打击的对象。

先是被贬官到广东,之后,又被贬到了海南岛。

你可能要说了,去海南多好啊!风景如画四季如春的,还有荔枝吃有海鲜吃!这是你不知道宋朝时候的海南是什么样子的!那时候的海南可是蛮荒之地,瘴疠横行,又和大陆隔着海,去海南,基本上就是有去无回的。

不是过海时出危险,就是去了之后生病而死。

这时候的苏轼是抱着必死之心的,自己已经年过花甲,身体精力就经不起折腾了啊。

所以他准备带着儿子去,目
的很明显,一旦自己死了,有个人为自己收尸啊。

好在苏轼的运气还是不错的。

他平安地到达了海南,而且平安的活了下来。

在广东和海南时,虽然生活很苦,遇到了很多的困难,但苏轼还是很乐观的。

这一点,从他的一句诗中可以看出来: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这个世界上,能有美食吃,还有什么比这更幸福的吗?在苏轼到了海南的三年之后,宋徽宗当了皇上,天下大赦,苏轼也被赦免了。

他终于可以回京城了。

不过,这次老天爷却没有给他这个机会,在回来的路上,当他走到常州的时候,生了病,一代文豪,一个千年一遇的天才,就这样离开了这个世界。

苏轼死后,朝廷追赠他为“太师”,谥号“文忠”,也算是给了他一个公正的评价吧!【附录】
和子由渑池怀旧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

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

江城子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黠鼠赋
苏子夜坐,有鼠方啮。

拊床而止之,既止复作。

使童子烛之,有橐中空。

嘐嘐聱聱,声
在橐中。

曰:“噫!此鼠之见闭而不得去者也。

”发而视之,寂无所有,举烛而索,中有死鼠。

童子惊曰:“是方啮也,而遽死也?向为何声,岂其鬼耶?”覆而出之,堕地乃走,虽有敏者,莫措其手。

苏子叹曰:“异哉,是鼠之黠也!闭于橐中,橐坚而不可穴也。

故不啮而啮,以声致人;不死而死,以形求脱也。

吾闻有生,莫智于人。

扰龙伐蛟,登龟狩麟,役万物而君之,卒见使于一鼠,堕此虫之计中,惊脱兔于处女,乌在其为智也?”
坐而假寐,私念其故。

若有告余者,曰:“汝为多学而识之,望道而未见也,不一于汝而二于物,故一鼠之啮而为之变也。

人能碎千金之璧而不能无失声于破釜,能搏猛虎不能无变色于蜂虿,此不一之患也。

言出于汝而忘之耶!”余俛而笑,仰而觉。

使童子执笔,记余之作。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