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流、地下水、冰川与水力资源甘肃省位于我国内陆,东西长1400多公里,南北宽近1000公里。
自然地理条件复杂,兼有我国三大自然地理区的特点。
三大自然地理区的地貌、气候等特点,对本省水文地理状况有重大影响。
东部黄土高原与东南部的陇南山地,是黄河与长江流域,属于外流区。
西北部的河西走廊及北山山地,属于内陆河流域。
南部与西部的甘南高原与祁连山地,属青藏高原高寒区,是外流与内陆河的发源地。
(一)河流1、河流水系本省河流分三大流域,九个水系。
黄河与长江流域以迭山、西秦岭为界。
黄河与内陆河流域以乌鞘岭、毛毛山及景泰境内的猎虎山为界。
(1)黄河流域水系:本流域分黄河干流(包括庄浪河、大夏河等直接入干流的小支流)、洮河、湟水、渭河与泾河五个水系。
这里年径流量大于一亿立方米的河流,除上述五个水系的干流外,还有各水系的一、二级支流31条。
其中黄河干流水系有庄浪河、祖厉河、大夏河及其支流咯河和铁龙沟5条;洮河水系有周可河、多拉沟、贡去乎河、博拉河、车巴沟、冶木河、三岔河、广通河等12条;湟水水系有大通河1条;渭河水系有榜沙河、大南河、籍河、牛头河、通关河、葫芦河及其支流洛河7条;泾河水系有内河、马连河、黑河、达溪河、达蒲河及其支流茹河6条。
(2)长江流域水系:省内长江流域的嘉陵江水系,年径流量大于一亿立方米的河流共27条,其中包括西汉水及其支流燕子河、洮水河、清水江、平洛河、铜钱河、柯家河;白龙江及其支流达拉沟、多儿沟、腊子沟、岷江、拱坝河、羊汤河、五库河、让水河、洛塘河;白水江及其支流中路河、马连河、白马峪河、丹堡河;嘉陵江干流及直接入嘉陵江的支流红崖河、永宁河、洛河及长丰河。
(3)内陆河流域:内陆河分石羊河、黑河、疏勒河三个水系。
年径流量在一亿立方米以上的河流有15条。
其中石羊河水系有西大河、东大河、西营河、金塔河等;黑河水系有讨赖河、洪水河、马营河、梨园河等;疏勒河水系有疏勒河、党河等。
2、河川径流(1)年径流深及其分布:河川年径流深及其分布与甘肃省的降水量分布大体是一致的。
也就是说,降水多的地方,地表径流深就大;降水少的地方,径流深就小。
甘肃降水总的趋势是东南多,西北少,如东南部康县年平均降水为807毫米,中部的兰州为327毫米,西北部的张掖为129毫米。
故甘肃的径流深也是由东南向西北递减。
局部地区,由于下垫面的影响,与降水分布的规律性不一致。
在同样降水条件下,山地林区,年径流深大,黄土高原年径流深则小;山区径流深大,在丘陵、平原及河谷地区,则径流深小。
甘肃省的河川径流,可以以陇山——西秦岭——祁连山为界线,分成两个区。
线以南径流深大,称为丰水区(包括山体本身),线北为贫水区。
①丰水区区内年径流深大部在100毫米以上。
由于降水受地形与海拔高度的影响,在陇山一带的径流深,可达300毫米;天水市内西秦岭东段的年径流深为200——300毫米,甘南与临夏回族自治州交界的太子山区达500——600毫米;在甘南卓尼与迭部交界的迭山达400——500毫米;在降水丰沛,谷深坡陡的文县一带为500——600毫米;河西地区的祁连山东段为400——500毫米,西段为100——200毫米。
丰水区的土地面积,约占全省总土地面积的40%左右,而所产地表水资源量,占全省自产水量的94%。
②贫水区包括陇东与陇西黄土高原、河西走廊及其以北地区。
区内年降水量少,气候干燥,蒸发量大,地表组成物质的透水性高,故径流深度小。
区内平均年径流深,大部地区在50毫米以下,其北部在5毫米以下,甚至是无流区。
本区地多水少,水资源不足。
(2)河川径流的季节与年际变化:①径流的季节变化河川径流的季节变化,与径流的补给水源有密切关系。
补给水源,在甘肃有四个类型,即暴雨补给为主型、地下水补给为主型、降水与冰雪融水为主型及混合补给型。
黄河流域的径流,主要靠降水补给,降水在年内分配不均,导致年内径流分配不均匀,季节变化较大,4—6月的径流量,占年径流量的比例是:洮河与渭河占20%,泾河占15%;7—9三个月的径流量占年径流的比例是:西部的洮河占45%,东部的泾河占55%。
祖厉河、渭河、泾河的暴雨很集中,年径流的季节分配极不均匀。
长江流域的年内径流分配也不均匀。
河流的水源靠降水补给,地表植被较好,水量的季节变化虽然也较大,但不像黄河流域那样突出。
内陆河流域的径流在一年之内的分配也不均匀,但是与前两个流域比较,是有区别的。
5—6月份河流的来水量占年径流量的15—25%,7—9三个月的来水量占年径流量的50—55%,最大占67%。
本省各流域内部河川径流的季节分配,也是有差别的。
全省河流,按年内径流分配特点,大致可分为五种类型:第一种类型:年内水量变化平稳。
这种类型河流的水源,主要靠地下水补给。
如河西内陆河的党河、踏实河、白杨河、赤金河等。
第二种类型:年内4—7月的水量逐月增加;7—8月水量明显增大;12月至次年3月枯水期的水量无明显增大。
这种河流的水源,是降水与冰雪融水混合补给。
属于这种类型的河流有河西内陆河的昌马河、黑河、石羊河上游的干流及大部支流。
第三种类型:河流的基流量较大,7—8月的水量虽然较大,但不太突出。
河流的水源靠降水补给,地表植被好。
黄河流域的庄浪河上游,大夏河、洮河等;长江流域的白龙江、西汉水;河西内陆河流域的黄羊河属此类型。
第四种类型:年内7月水量比6月水量明显增大,一般9月份水量最大。
这种河流靠降水补给,但暴雨较多,流域的植被较好。
渭河支流的籍河,径河干流及其支流内河;长江流域的长丰河、永宁河等属此类型。
第五种类型:年内3月份有消冰水。
7—8月水量突出增大,占全年水量40%以上。
河流流域植被差,暴雨时产生洪峰,小雨时几乎不产生水流(黄土地区)。
如黄河干流支流的祖厉河、渭河支流葫芦河、泾河支流马连河等属此类型。
②径流的年际变化黄河流域各河与长江流域的嘉陵江上游及西汉水等径流年际变化较大,历年最大最小年径流量比值,一般大于4倍。
河西内陆河流域各河及长江流域的白龙江的径流,年际变化较小,历年最大与最小年径流量比值,一般小于3倍。
(3)河川径流量:甘肃河川径流量,据甘肃省水文图集资料,为575亿立方米(包括省内自产水与境外来水)。
黄河流域,年降水较少,自产水量也较少,但是由青海省外来水量较多,故河川径流量较多,年平均为380亿立方米,占全省河川径流量的66%。
长江流域,年降水较多,河川径流以自产水为主,境外来水较少,年平均总径流量约为125亿立方米。
占全省河川径流量的%。
内陆河流域,也是以省内自产水量为主,入境水量较少,年平均河川总径流量,约为70亿立方米。
甘肃各河流水量资源统计表3、河流泥沙与水质(1)河流泥沙:甘肃省不少地区有暴雨,地表土质松散,植被较差,水土流失严重,河流的输沙量较大。
年输沙总量高达亿吨。
其中,黄河流域为亿吨,长江流域吨,内陆河流域吨。
水土流失较大的地区,主要在黄河流域。
黄河干流,盐锅峡水库以上,平均年输沙量亿吨,省内产沙为亿吨。
盐锅峡至兰州段,省内产沙量的比例较小。
泾河,省内年产沙量较多,为亿吨。
渭河省内年产沙量为亿吨。
祖厉河,年产沙量亿吨。
泾河、渭河、祖厉河,在省内的年产沙量,占全省年产沙量的76%,是甘肃省主要水土流失区。
(2)河流的水质:河水的化学特征,主要受防水量及土壤中含盐量等自然条件的影响。
在降水量充沛的地区,一般来说河水的矿化度低;降水量少的干旱地区,河水的矿化度高。
甘肃境内,自然降水有明显的地带性,河流水化学特征也有明显的地带性。
陇南山地及甘南高原,降水较多,河水矿化度较低,为200——300多毫克/升,但水质过软,也影响人体健康。
黄土高原从南向北,河水的矿化度可由300多毫克/升,增加到3000——5000毫克/升,部分河段可超过8000毫克/升。
祖厉河、泾河部分支流是苦水地区,人畜饮水困难,部分河水不能用于农田灌溉。
河西走廊的河流,发源于祁连山地,河水水质良好,矿化度一般在400毫克/升左右。
但走廊北部,即河流的下游河段,矿化度逐渐增大。
甘肃主要江河年输沙量表(二)地下水资源甘肃省是水资源比较贫乏的省份之一。
据有关单位计算,全省地下水天然资源为149亿立方米/年。
1、地下水资源特点(1)地下水资源,严格受自然条件控制:在降雨丰富的西秦岭山地,地下水天然补给量丰富,而干旱的河西走廊北部的北山山地,则地下水十分贫乏。
(2)地下水与河水互相转化:省内于早与半干旱地区面积较大,由于降水不丰富,直接补给有限。
所以一些平原区(包括黄土高原的河谷盆地)主耍接受河川径流的渗入补给,同时还排泄于河谷之中。
这种有规律的、大量的河水与地下水的转化是河西走廊平原与东部河谷地下水资源的重要特征。
这为地下水资源的开发提供了科学根据。
走廊平原地下水资源开采条件较好。
东部的河谷地带,地下水补给也较好,容易开采,是城市、农业的主要水源。
(3)地下水水质具有明显的分带性:甘肃地下水的质量与气候带具有一致性。
如东部地区,其南部的秦岭山地,气候湿润,降雨铰丰富,地下水为低矿化水;向北为半干旱至干旱的黄土高原,地下水水质大致是南好北差,会宁及环县一带是全国著名的苦咸水区,地下水矿化度高达5克/升以上。
甘肃西部地区,从南部的祁连山向北经河西走廊到北山山地,同样具有分带特点。
从走廊的洪积扇群带至细土平原的水质也是由好变坏。
2、秦岭山地的地下水资源西秦岭山地的地下水总资源为61亿立方米/年,其中岩溶水资源27亿立方米/年。
基岩裂隙水为34亿立方米/年,其中河谷潜水为8亿立方米/年。
岩溶裂隙水是本区地下水最丰富的一种类型。
岩溶水单泉流量最大达1立方米/秒。
富水性最好的地段是白龙江复背斜的两例,单泉流量一般10——100升/秒。
甘南光盖山——迭山次之;北部的漳县——太子山一带富水性较差。
基岩裂隙水赋存于变质岩、火成岩风化裂隙中,泉水众多,但流量较小,多在——1升/秒之间。
区内南部水量较丰富,北部次之。
西秦岭山地中的洮河、大夏河、白龙江、白水江、西汉水、长丰河等较大河谷第四纪冲积层潜水,是本区最具有开采价值的地下水。
其中以白龙江、白水江中下游河谷含水层最厚,达40——60米。
其他河流次之。
本区水质良好,适于饮用和工农业用水。
3、黄土高原地下水资源黄土高原的地下水总资源约为21亿立方米/年。
其中河谷(盆地)潜水数量最大,为9亿立方米/年。
基岩裂隙水为6亿立方米/年,黄土潜水3亿立方米/年,中新生界承压水2亿立方米/年。
(1)河谷(盆地)潜水:分布于区内河谷(包括山前盆地),含水层为冲积洪积砂砾卵石层,含水丰富,开采条件好,水质好,开发利用程度高,是城市与工农业重要水源。
河谷潜水一船埋藏于河漫滩及一、二级阶地,含水层厚一般3——10米。
较大的河谷,如黄河干流谷地、庄浪河谷地,含水层厚可达20米以上。
河谷潜水水质,总的规律是南好北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