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周口市教师招聘真题及答案2014

周口市教师招聘真题及答案2014

2014年周口川汇区公开招聘中小学教师考试试题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目要求的选项,请选出正确的答案,并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填涂。

不选、错选均不得分。

每小题0.7 分,共42 分。

)1.将课程分为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研究型课程,这是从( D )角度划分的。

A.课程制定者或者管理制度B.课程的功能C.课程的组织核心D.课程的任务2.新课程要求教师提高素质、更新观念、转变角色,教师的教学行为也就要产生相应的变化,下面有关新课程中教师的教学行为变化的描述,错误是( B )。

A.在对待师生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尊重B.在对待教学关系上,新课程强调传授C.在对待自我上,新课程强调反思D.在对待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合作3.以下表述反映理论联系实际的是( C )。

A.知之深,则爱之切B.学高为师,身正为范C.读万卷书,行万里路D.不愤不启,不悱不发4.某大学校长在一次开学典礼上说:学校不仅要给学生“干粮”,更要给“猎枪”,这句话强调了在学习中( B )。

A.智力比知识重要B.方法比知识更重要C.品德比知识重要D.过程比知识重要5.美国教育学家布鲁纳提出了结构教学理论和发现式学习法,他认为学习是一个主动形成和发展认知结构的过程,是在( A )的推动下,学习者主动对新知识加以选择、转换、储存和应用的过程。

A.内在动机B.外在动机C.潜在动机D.混合动机6.“知之者莫如好之者,好之者莫如乐之者”。

这句话体现的课程理念是( B )。

A.关注学生对知识的收获B.关注学生的情感生活和情感体验C.关注学生的健康成长D.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7.当刺激过强、过多或作用时间过久时,神经细胞不但不能引起兴奋,反而会产生抑制。

这种现象被称为( D )。

A.前摄抑制B.倒摄抑制C.消退抑制D.超限抑制8.在物理中学习了“平衡”的概念会对以后学习化学平衡、生态平衡产生影响,这种学习过程中的迁移是( A )。

A.正迁移B.负迁移C.顺向迁移D.逆向迁移9.“侧耳倾听”、“举目凝视”,“屏息”等现象反映的是注意的( D )。

A.转移B.内在C.广度D.外在10.“知之深,则爱之切”说明情感过程依附于( A )。

A.感知过程B.教育过程C.认识过程D.注意过程11.在教学过程中,要求老师用“用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强调的是教师在教学中要有( A )。

A.针对性B.逻辑性C.知识性D.创造性12.“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起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的学习方式属于( B )。

A.接受学习B.意义学习C.发现学习D.机械学习13.教师根据学生即发的、意外的情况,迅速而正确地作出判断,随机应变地采取及时恰当而有效的教育措施解决问题,教师这种行为称为( C )。

A.教育技能B.教育方法C.教育机智D.教育策略14.在教学中,通过学生观察所学事物或教师语言的形象描述,引导学生形成所学事物、过程的清晰表象,丰富他们的感性认识,从而使他们能够正确地理解书本知识和发展认知能力的是( A )。

A.直观性原则B.启发性原则C.循序渐进原则D.巩固性原则15.下列选项中( B )既是整个教育工作的核心,也是教育活动的依据、评判标准、出发点和归宿。

A.教育评价B.教育目的C.教学大纲D.教学课程16.人们根据已知信息,利用熟悉的规律解决问题,从给予的信息得出逻辑的结论,反映的是哪种思维方式( C )。

A.聚合思维B.发散思维C.常规思维D.创造性思维17.在教学活动活动中,为了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教师和学生按一定的要求组合起来进行活动的结构称为( B )。

A.教学模式B.教学组织形式C.教学原则D.教学过程18.古人苏秦受辱而悬梁刺股终成学业,恰好印证了“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这说明人的情绪的两极( D )。

A.是对立而不可调和的B.是可以寻找到一个平衡点的C.是具有社会性的,可有意识调节和控制D.因一定条件而互相转化19.教师要具有符合时代特征的学生观,就要正确理解学生个性发展和全面发展的关系、全体发展和个体发展的关系以及( B )。

A.智力发展和创造力发展的关系B.现实发展和未来发展的关系C.智力发展和体力发展的关系D.思想发展和心理发展的关系【解析】ACD三个选项的内容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内容。

这是教师资格考试中的单项选择题,同时不少地方的特岗教师招聘也用。

这句话的完整表述是:教师要具有符合时代特征的教育观,对教育功能有全面的认识,全面理解素质教育;教师要具有符合时代特征的学生观,全面理解学生的发展,理解学生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全体发展与个体发展、现实发展与未来发展的关系。

20.教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教育制度是指( D )。

A.国民教育制度B.素质教育制度C.私立教育与制度D.学校教育制度21.在教学过程中,孩子们面对不断的批评与嘲笑,回答问题和提出问题的积极性逐渐降低,这会渐渐淡化他们的( B )。

A.问题意识B.创造意识C.劳动意识D.奋进意识22.可用来回答事物“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的问题,用来区别和辨别事物的一类知识,在知识的类别中具体指的是( C )。

A.感性知识B.理性知识C.陈述性知识D.程序性知识23.“你可以牵马到河边,但不能强迫它饮水。

”这体现了在教学中教师要( B )。

A.遵循学生发展性B.尊重学生主体性C.尊重整体性发展D.尊重因材施教24.下列课堂教学中的几种情况,( A )与新课程改革的开放性、生成性不相适应。

A.教学过程的预定性B.教学设计预留空间C.培养学生多向思维、求异思维的习惯D.善于利用突发事件25.王强因担心自己在公共场合说话时发抖、脸红、声音发颤、口吃,和别人说话时不自然,不敢抬头,不敢正视对方眼睛。

这种心理症状是一种( B )。

A.抑郁症B.恐怖症C.焦虑症D.强迫症26.在教育活动中学生既是教育的对象,又是教育过程中的主体。

学生主体作用的最高表现形式为( A )。

A.创造性B.独立性C.自觉性D.主动性27.罗杰斯说:体会当事人的内心世界,犹如自己的内心世界一般,可是却永远不能失去“犹如”这个品质,这就是( B )。

A.同情B.同感C.理解D.真诚28.教师按照一定的教学要求向学生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回答并通过回答的形式来引导学生获得或巩固知识的方法叫( B )。

A.讲授法B.谈话法C.讨论法D.实验法【解析】谈话法又称问答法,是教师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经验和知识回答提出的问题,借以获得新知识、巩固旧知识或检查知识的教学方法。

这种方法较易于集中学生的注意,激发积极的思维活动,提高教学效果。

在各科教学中,特别是小学和初中阶段广泛应用。

29.学生李某发现自己的钱包不见了,怀疑是同桌张某拿了,于是班主任就把张某叫到办公室对其进行搜身,班主任的做法侵犯了学生的( D )。

A.名誉权B.人格尊严权C.受教育权D.人身自由权【解析】人身自由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包括身体行动自由和表达的自由。

侵害学生人身自由的表现形式有:非法拘禁和限制学生、非法搜查学生、非法限制学生表达自由的权利等。

30.下列能体现德育方法中榜样示范法的是( D )。

A.惩前毖后,治病救人B.言者无罪,闻者足戒C.有则改之,无则加勉D.桃李不言,下自成蹊31.德育过程是教育者与被教育者在品德发展上施加影响,促使其品德发展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存在的基本矛盾是( C )。

A.教育者与被教育者之间的矛盾B.德育内容与德育方法之间的矛盾C.社会通过教师对学生提出的道德要求与学生已有的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D.家长的道德水平与学生的道德需求之间的矛盾32.课程改革中提出的教学评价的基本理念是( D )。

A.甄别适合培养的学生B.选拔适合教的学生C.促进学生成绩的提高D.形成促进学生发展的教学33.以下现象中( C )是反映人的心境的情绪状态。

A.望梅止渴B.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C.人逢喜事精神爽D.朝三暮四34.识记过的内容,因消退原因完全不能再认或回忆被称为( B )。

A.暂时遗忘B.永久遗忘C.干扰遗忘D.逆向遗忘35.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计划所具有的特征是( D )。

A.强制性、基础性、科学性B.强制性、普遍性、科学性C.科学性、普遍性、基础性D.强制性、普遍性、基础性36.下列选项体现趋避冲突的是( D )。

A.鱼和熊掌不可兼得B.人心不足蛇吞象C.前怕狼后怕虎D.想吃药治病又怕药苦37.王维是唐代著名的诗人和画家,苏轼评价他的诗画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苏轼这一思维过程属于( D )。

A.联想B.幻想C.理想D.想象【解析】想象是人脑对已储存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比如人们读到白居易的诗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头脑中浮现出江南秀丽景色的形象。

38.下列关于教学策略的认识正确的是( D )。

A.教学策略即教学方法B.制定教学策略就是做好教学计划C.能够找到统一的适用于所有教学的教学策略D.教学策略具有明确的针对性和典型的灵活性39.在教室里,面对着你的一个窗户是方形的,其他几个窗户看起来不是方形的。

可你仍然感知它们是方形的,这是( D )。

A.知觉的整体性B.知觉的选择性C.知觉的理解性D.知觉的恒常性40.个体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身心发展不同的总体特征及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这表明身心发展具有( B )。

A.顺序性B.阶段性C.不平衡性D.不稳定性41.某学生活泼、好动、乐观、灵活,喜欢交朋友,爱好广泛,但稳定性差,缺少耐性、见异思迁。

她的气质类型属于( A )。

A.多血质B.胆汁质C.黏液质D.抑郁质42.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中最高的层次是( D )。

A.生理需要B.安全需要C.尊重需要D.自我实现的需要43.初三学生赵华每周都对自己的学习情况作出小结,分析自己在学习上取得的进步,找出自己的薄弱环节,他的这种行为属于( D )。

A.自我认识B.自我信任C.自我体验D.自我调控44.构成课程的三种基本成分是( C )。

A.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标准B.课程目标、课程计划、课本C.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学习活动的方式D.课程内容和学习活动的方式45.“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意思是君子如果要教化人民,造成良好的风俗习惯,一定要从教育入手,这种观点所体现的教育观是( B )。

A.教育无目的论B.社会本位论C.个人本位论D.发展本位论46.在以下表述中,能够体现出依据个体身心发展顺序性规律是( D )。

A.教师要严格要求学生但不能使学生感到压抑B.教师要到学生实在无法想明白的时候再启发他C.只读书而不动脑筋思考就会感到迷惑而无所适从D.老师不传授超出学生接受能力的知识47.儿童已经具有明显的符号性与逻辑性,能进行简单的逻辑推演,克服了思维的自我中心,思维活动仍局限于具体事物,缺乏抽象性,这在皮亚杰的儿童发展阶段中属于( C )。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