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十几减9教学反思

十几减9教学反思

《十几减9》
学习目标1.知道可以用多种方法计算十几减9,并能正确进行十几减9的口算。

2.通过独立思考、同桌交流和自主操作,理解计算十几减9的算理,掌握计算的方法。

3.培养学生初步的探究意识和用数学的意识。

学习重点掌握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学习难点理解十几减9“破十法”的思维过程。

教学过程
复习旧知
9+()=14 9+()=18 9+()=15 10+()=13 9+()=17 10+()=16
学习新知
自主探究(一)观察课本10页主题图
问题:1. 从图中你都知道了什么?
提示:有()个气球,卖了()个
2. 问题是什么?
3. 你能列算式解决一下吗?
(二)学习十几减9
15-9=()
方法一:想加算减
想:9+()=15
15-9=()
方法二:画一画
方法三:破十法
15-9=()
把15分成()和( ),先从()减去9,剩下的( )和( )合起来就是( )。

当堂检测1、圈一圈,算一算
2、用你喜欢的方法计算
13-9= 19-9= 12-9= 11-9= 18-9= 16-9= 你有什么发现?
3、
课堂小结
今天学了什么?是用什么方法来做的?有几个没套
中?
我投了 14 个圈,
套中 9 个。

教学反思
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所以在探索15-9=几时,我充分地让学生动手操作、合作交流,让他们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体验到算法多样化和优化算法的过程。

课本上在教学十几减9这一内容时,教材上出现了三种算法:一是用画一画的方法,;二是用破十的方法,先从10里减去9,再与剩下的合并;三是用“想加算减”的方法,想9加几等于15, 15减9就等于几。

虽然在这一环节的教学时为学生之间的数学交流提供较大的空间,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充分发表自己的不同想法,学生也都能说出了这三种计算方法。

为了更好的让学生理解“破十法”的算理,我还给学生留出了动手摆小棒的时间,让学生在动手的过程中去感知,去理解。

但是在最后就明确了两种计算方法:“破十”的方法和用“想加算减”的方法。

这样让学生亲历新知的形成过程,对新知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

这样组织教学,不仅能更好地落实这节课的教学目标,而且能充分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老师只是一个组织者、引导者的教学理念,同时培养了学生的交流能力和合作意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