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卫生员训练的正规化建设(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关键词】卫生员训练;正规化建设4年来,我们经过不懈努力,立足高起点,坚持高标准,使大队卫生员训练工作走上了快速发展轨道。
基本实现了制度健全、管理正规、教员业务精通、教学保障有力、训练质量达标的建设目标。
1 牢固树立中心意识,提高党委组训能力1.1 党委议教议训,为教学训练保驾护航大队党委十分重视卫生员训练的正规化建设,牢固树立中心意识,做到了两个统一:一是思想统一,抓中心工作不动摇。
大队党委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定期组织班子成员学习上级有关训练工作的指示精神,要求党委成员成为抓训练、搞建设的明白人,带头更新思想观念、更新知识水平,争当知训懂训、会教善管的行家,充分把思想统一到了抓训练这个中心工作上来。
二是行动统一,抓工作落实不松懈。
大队党委充分发挥议训议管的领导作用,确立了“党委总抓、主官主抓、机关齐抓、基层常抓”的工作思路,做到筹划工作时突出教学,工作安排上满足教学,后勤保障上服务教学,科学规划、统筹安排,确保了训练工作的有效落实。
党委成员把主要精力用在教学上,坚持每月布置、讲评并通报一次教学情况,坚持定期分析教学形势,坚持领导听查课制度,及时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1.2 凝聚教学力量,为教学训练提供人力保证人是训练工作中最宝贵的“资源”,只有“以人为本”,才能抓住教学工作的根本。
我们在教员、助教和带兵骨干的选拔上优先考虑教学,始终坚持把最好的教学人才和管理骨干选配到教学第一线,充分发挥骨干力量的作用,为教学训练提供了强有力的人力保证。
教学训练工作是一项事关大队发展全局的系统工程,涉及军事、政治、后勤等方方面面的工作,只有加强协调,齐心协力,牢固树立“一盘棋”观念,形成拳头力量,才能取得教学和训练工作的稳步开展。
为此,训练部门积极牵头,政治、后勤部门主动配合,做到一起检查,联合指导,形成了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工作局面。
针对大队教学力量弱的实际,及时动员懂专业的机关和基层干部到教学一线兼职任教,把年轻教员安排到基层兼职,实现了教学与管理的有机结合,较好地发挥了教管结合对教学的促进作用。
1.3 加强设施建设,为教学训练提供物质保障大队党委充分认识到,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是促进教学管理的重要条件。
技术兵培训主要是技能训练,需要有完善的教学设施设备和大量的训练器材,才能达到相应的训练效果。
为此,我们按照卫生员教学要求和承训员额,对现有教学场所和配套设施进行了整体规划和建设,改造学兵宿舍、食堂、卫生队、俱乐部,建立了教员电脑学习室,为每个教员配备了工作电脑;建立了四个标准化教室和三个实习室(解剖实习室、护理实习室、野战救护实习室),并设置了模拟病床;每个教室都安装了空调、数码投影仪、实物投影仪和挂图架,陆续添置了心肺复苏、人体创伤、护理人、针灸和电子静脉注射等仿真模型,每年都要为教研室购置大量的卫生消耗器材,满足了学兵实习需要,极大地提高了教学保障能力。
2 牢固树立人才意识,提高教员执教能力2.1 抓选配,广揽教学人才大队卫生员开训之初,我们从实际情况出发,本着“优化结构,合理调整,人尽其才”的原则,从现有卫生专业干部中进行教员选拔,通过理论试讲、操作考核和思想摸底,选拔一批愿教、会教的教学骨干,满足了教学需要。
为逐步建立一支素质高、能力强、结构合理的教员队伍,我们积极疏通教员进退渠道,扩大教员选调范围,采取招收地方大学毕业生,申请军队院校毕业生,选调部队有实践经验的专业人才补充到教员队伍,使教员队伍充满了活力。
并对选进的教员实行试用制、实习制和淘汰制,每年定期考评。
通过广开渠道,较好地改善了教员队伍的知识结构,提高了整体素质,激活了教员的内在动力。
2.2 抓培养,快速提高素质为使选拔的教员尽快能胜任教学需要,走上讲台,我们注重在“催生助长”环境上下工夫,采取“送出去、引进来、压担子、轮岗练”等多种形式,使师资队伍整体素质明显增强。
一是立足自我,积极开展岗位培训。
根据每个教员的自身条件和专业特点,为每个教员量身定做培养计划,定期开展多媒体课件制作培训和教学法集训,采取专业竞赛、岗位练兵、授课比赛、以老带新等自训方式,提高了师资队伍的教学水平,岗位称职能力达到95%。
二是送学深造,借助外力进行培训。
充分利用当地高校、科研院所高度集中的教学资源,采取“借楼上梯”、“借海泛舟”等方法,多次聘请地方高校专家教授进行教学法、专业新知识、新技术的讲座。
每年利用训练间隙,选送教员外出进修学习,提升了教员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
还制定相应政策,鼓励教员参加自学、函授、考研和职称考试,通过培训和学习,具有本科以上学历的教员由40%提高到90%,讲师、助理讲师达到90%以上,基本形成了一支素质全面、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
2.3 抓环境,积极凝聚人心组织教员深入学习“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重要理论,开展《军人道德规范》和师德教育,增强教员爱岗敬业的使命感和责任心。
在教员使用上不拘一格,针对教员专业结构和能力水平进行优化组合,合理安排授课课程和教学任务,充分发挥特长,设立“优秀教员奖”和“优秀成果奖”。
大力开展尊师重教活动,坚持做到“四个注重”,即注重听取教员的意见和建议、注重宣传教员的好人好事、注重关心教员的成长进步、注重帮助教员排忧解难。
在住房分配、家属就业、子女入学等问题上,实施技术尖子优先、高学历人才优先和优秀教员优先的“三优先”政策。
在政策上向创新人才和创新课题倾斜,为教员建功立业搭建平台,切实使他们在本职岗位上有所作为。
3 牢固树立质量意识,提高学兵动手能力3.1 优化课程设置为了使教学训练更加贴近学兵岗位和应急作战保障需要,我们以部队信息反馈和技术兵岗位需求为依据,以课程体系的优化、课目设置和教材建设为重点,大胆对原有训练内容进行了优化和更新,把一些教材中没有,但部队实际工作和应急作战保障中急需的知识扩充到教学中来。
在药物常识课程中,压缩了老年病药物的授课课时,增加了新特药和平战时常用药物的授课课时;在常见疾病课程中,增加了传染病的预防和治疗;增开了卫生防疫实验课和野外实践课,补充了心理卫生基础、地震、洪水、森林火灾、反恐维稳等突发事件卫勤保障等训练内容。
在课时设置上,按照“精讲多练”的训练原则,把训练重点放在提高学兵的实际操作技能上,减少部分理论课时,相应增加实习操作课时,使理论与实践操作的课时比例达到了4∶6,满足了技能培训的需要。
3.2 强化训练手段在教学手段的使用上,积极发挥现代教学设施的作用,彻底淘汰黑板加粉笔传统的教学模式,实行了以多媒体教学为主体,实物、投影、幻灯、录像、挂图等为补充的多种教学手段相结合的训练手段;在理论教学中,大力推广启发式、互助式、提问式和换位教学;操作训练上改变了“一遍式”的传统实习组织方法,实行了“流水式”和“多班倒”式的实习组织方式,力求使每个学兵在每个实习内容上动手率达到100%,95%以上能独立操作。
针对学兵文化程度不高,理解能力较差的具体情况,我们打破理论授课和实践操作的分界限,把高深的理论放到实习室对照实物讲,把操作步骤用多媒体在课堂上演示,采取模型─仿真─临床“三位一体”的教学训练方法,达到了事半功倍的训练效果。
根据教学进程情况,广泛开展“小教员、小会诊、小练兵、小测验、小讲评”的“五小”教学活动,开展疑难解答、班排竞赛、知识竞赛、专业比武等多种教学活动,增强了教学效果,不断激发了学兵学习热情。
3.3 强化组织训练牢固树立“训为战”的思想,突出了训练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①针对岗位练。
针对卫生员工作岗位需要,打破卫生员训练“只讲方法、只练手法”的传统实习模式,大胆实行“真人真物”训练,要求学兵对生命体征测量、肌内注射、静脉注射、针灸、理疗、拔罐等常用技能进行重点练、反复练,力求学兵熟练掌握,独立操作,护理中80%以上的学兵达到“一针准”。
经部队信息反馈,90%以上的学兵能独立上岗操作。
②针对任务训。
针对卫生学兵担负部队卫生防疫、防病治病、日常救护等卫勤保障任务,加大了传染病防治、部队野外宿营卫生和水源卫生检验等训练力度;分批组织学兵到邻近部队卫生队进行卫勤保障体验,因地制宜地利用连队炊事班、周边菜场、餐馆等公共场所进行食物检验、卫生防疫等现场教学,收到了良好的学习效果。
重点对自救互救进行了强化训练,把野战救护的五项技术编成训练操,使学兵先练基础,再利用三角巾、夹板等辅助工具开展训练,要求每个学兵必须掌握90%以上的救护方法。
③针对战时演。
为帮助学兵牢固树立“训为战”的思想,政治部门专门开展了牢记使命、战斗精神培育教育,广泛开展“战斗标语挂起来、战斗歌曲唱起来、战斗口号喊起来”活动,把战斗精神培育与训练结合起来,培养学兵英勇顽强、克敌制胜的勇气。
训练后期,我们利用1周的时间,专门进行战斗技能训练,让学兵在野战摸爬滚打中练胆量、练技能、练战法,开展了真枪实弹的毕业综合演练,取得了良好的训练效果。
4 牢固树立创新意识,提高科学发展能力4.1 创新训练模式,为教学训练开辟新途径我们以提高卫生员综合素质为突破口,立足自己,借助多方力量,广辟训练途径,采取校内培训、校外实习、岗位锻炼三方面相结合的超常培训途径,走出了一条复合技术人才培训的新路子。
①立足社会资源进行培训。
为增强培训效果,我们跳出了传统的人才培训方式,采取依托社会教学力量,聘请红十字会培训人员给学兵讲救护知识和战俘救治,聘请部队医院科室主任、护士长及驻地部队的卫生队队长给学兵传授基层部队卫勤保障特点和岗位工作技巧;学兵毕业前,安排1周的时间把学兵送到驻地医院和友邻部队卫生队实习,开阔了学兵视野,促使学兵从知识型向技能型转变。
②大力开展复合培训。
按照“会一门、通一门、精一门”的“一专多能”人才培养思路,积极拓宽训练渠道,利用8小时外和双休日开设第二课堂,把红十字会“救护员”、卫生系统“健康管理师”和劳动部门的“营养师”列入卫生员技能训练课目,让学兵学到更多知识,胜任更多岗位,达到“一兵多用”的培训效果。
每年有95%的学兵获得红十字会高级救护员职业技能证书。
4.2 创新管理方法,提高教学正规化管理水平为加快教学正规化建设步伐,我们注重建立规范、高效的教学运行机制,坚持训管结合、以管促训,有力地促进了教学工作的开展。
①规范秩序,把建章立制作为依法治训的关键环节。
为建立正规的训练工作秩序,做到有章可循,我们依据空军后勤教学管理“三个法规”文件,制定了《大队教学管理规定》,对教学准备、教学实施、现场组织、队伍建设、学兵学籍、质量评估、奖惩办法等教学管理的各个环节进行了统一规范;根据条令条例和有关规定,制定了《学兵队管理规定》、《学兵手册》,增强了训练工作的规范性和规章制度的可操作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