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七年级数学一元一次方程专题练习(word版

七年级数学一元一次方程专题练习(word版

一、初一数学一元一次方程解答题压轴题精选(难)1.温州和杭州某厂同时生产某种型号的机器若干台,温州厂可支援外地10台,杭州厂可支援外地4台,现在决定给武汉8台,南昌6台,每台机器的运费如下表,设杭州厂运往南昌的机器为x台,(1)用含x的代数式来表示总运费(单位:元)(2)若总运费为8400元,则杭州厂运往南昌的机器应为多少台?(3)试问有无可能使总运费是7800元?若有可能请写出相应的调动方案;若无可能,请说明理由.【答案】(1)解:总费用为:400(6-x)+800(4+x)+300x +500(4-x)=200x+7600(2)解:由题意得200x+7600=8400,解得x=4,答:杭州运往南昌的机器应为4台(3)解:由题意得200x+7600=7800,解得x=1. 符合实际意义,答:有可能,杭州厂运往南昌的机器为1台.【解析】【分析】(1)根据总费用=四条线路的运费之和(每一条线路的费用=台数×运费),列式后化简即可。

(2)根据(1)中的表达式等于8400,列方程并求解。

(3)根据(1)中的表达式等于7800,列方程并求解,若方程的解符合实际意义,则有可能,否则就不可能。

2.你知道为什么任何无限循环小数都可以写成分数形式吗?下面的解答过程会告诉你原因和方法.(1)阅读下列材料:问题:利用一元一次方程将化成分数.设.由,可知,即.(请你体会将方程两边都乘以10起到的作用)可解得,即.填空:将写成分数形式为________ .(2)请仿照上述方法把小数化成分数,要求写出利用一元一次方程进行解答的过程. 【答案】(1)(2)解:设 =m,方程两边都乘以100,可得100× =100x由=0.7373…,可知100× =73.7373…=73+0.73即73+x=100x可解得x= ,即 =【解析】【分析】解:(1)设0.4˙=x,则4+x=10x,∴x= .故答案是:;(2)理解该材料的关键在于:将循环小数扩大的倍数在于循环小数的循环节,释放一个循环节后,循环小数的大小仍不变.3.用“ ”规定一种新运算:对于任意有理数 a 和b,规定.如:.(1)求的值;(2)若=32,求的值;(3)若,(其中为有理数),试比较m、n的大小.【答案】(1)解:∵∴ =(2)解:∵=32,∴可列方程为;解方程得:x=1(3)解:∵ = ,;∴;∴【解析】【分析】(1)利用规定的运算方法直接代入计算即可;(2)利用规定的运算方法得出方程,求得方程的解即可;(3)利用规定的运算方法得出m、n,再进一步作差比较即可.4.已知有理数,定义一种新运算:⊙ =(a+1).如:⊙ =(2+1)(1)计算(-3)⊙的值;(2)若⊙(-4)=6,求的值.【答案】(1)解:∵⊙ =(a+1),∴(-3)⊙ = ,= ,= ,= ;(2)解:∵⊙(-4)=6,∴,即,解得 .【解析】【分析】(1)根据⊙ =(a+1),直接代入计算即可;(2)根据新定义可得方程,解方程即可.5.某食品厂从生产的袋装食品中抽出样品若干袋,用以检测每袋的质量是否符合标准,超过或不足标准质量的部分用正数或负数来表示(单位:克),记录如下表:(2)若每袋的标准质量为50克,每克的生产成本2元,求这批样品的总成本.【答案】(1)解:设被墨水涂污了的数据为x,则0.5×2+0.8×1+0.6×3+(﹣0.4)×2+(﹣0.7)x=1.4,解得:x=2,故这个数据为2(2)解:[50+1.4÷(2+1+3+2+2)]×(2+1+3+2+2)×2=1002.8元,答:这批样品的总成本是1002.8元【解析】【分析】(1)设被墨水涂污了的数据为x,根据题意列方程,即可得到结论;(2)根据题意计算计算即可.6.某校七年级10个班师生举行文艺汇演,每班2个节目,有歌唱与舞蹈两类节目,七年级统计后发现歌唱类节目比跳舞类节目数的2倍少4个.(1)七年级师生表演的歌唱与舞蹈类节目数各有多少个?(2)该校七、八年级师生有小品节目参与,在歌唱、舞蹈、小品三类节目中,每个节目的演出平均用时分别是5分钟、6分钟、8分钟,预计所有演出节目交接用时共花15分钟.若从开始到结束共用2小时35分钟,问参与的小品类节目有多少个?【答案】(1)解:设七年级师生表演的舞蹈类节目有x个,表演歌唱类节目有(2x﹣4)个,根据题意,得:x+2x﹣4=10×2,解得:x=8,所以2x﹣4=12.答:七年级师生表演的歌唱类节目有12个,舞蹈类节目有8个(2)解:设参与的小品类节目有a个,根据题意,得:12×5+8×6+8a+15=2×60+35,解得:a=4,答:参与的小品类节目有4个【解析】【分析】(1)设七年级师生表演的舞蹈类节目有x个,表演歌唱类节目有(2x-4)个.根据“七年级统计后发现歌唱类节目比跳舞类节目数的2倍少4个”列方程求解可得;(2)设参与的小品类节目有a个,根据“三类节目的总时间+交接用时=2小时35分钟”列等式求解可得.7.试根据图中信息,解答下列问题.(1)一次性购买6根跳绳需________元,一次性购买12根跳绳需________元;(2)小红比小明多买2根,付款时小红反而比小明少5元,你认为有这种可能吗?若有,请求出小红购买跳绳的根数;若没有,请说明理由.【答案】(1)150;240(2)解:设小红购买x跳绳根,那么小明购买(x-2)根跳绳,25x×0.8=25(x-2)-5,解得: x=11;小明购买了:11-2=9根.答:小红购买11根跳绳.【解析】【解答】解:(1)一次性购买6根跳绳需25×6=150(元);一次性购买12根跳绳需25×12×0.8=240(元);故答案为:150;240.【分析】(1)根据单价×数量=总价,求出6根跳绳需多少元;购买12根跳绳,超过10根,打八折是指现价是原价的80%,用单价×数量×0.8即可求出购买12根跳绳需多少元;(2)有这种可能,可以设小红购买x跳绳根,那么小明购买x-2根跳绳,列出方程25x×0.8=25(x-2)-5,解答即可.8.阅读下列例题,并按要求回答问题:例:解方程.解:①当时,,解得;②当时,,解得.所以原方程的解是或.(1)以上解方程的方法采用的数学思想是________.(2)请你模仿上面例题的解法,解方程:.【答案】(1)分类讨论(2)解:①当时,,解得,②当时,,解得,∴原方程的解是或.【解析】【分析】(1)材料中是分①、②两种情况来解答题目,明确的体现了“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2)模仿例题,分两种情况分别求解即可.9.已知线段AB=60cm.(1)如图1,点P沿线段AB自A点向B点以2厘米/秒运动,同时点Q沿线段BA自B点向A点以4厘米/秒运动,问经过几秒后P、Q相遇?(2)在(1)的条件下,几秒钟后,P、Q相距12cm?(3)如图2,AO=PO=10厘米,∠POB=40°,点P绕着点O以10度/秒的速度顺时针旋转一周停止,同时点Q沿线段BA自B点向A点运动,假若点P、Q两点能相遇,求点Q 运动的速度.【答案】(1)解:设经过t秒后P、Q相遇,由题意得:2t+4t=60,解得t=10,答:经过10秒钟后P、Q相遇(2)解:设经过x秒P、Q相距12cm,当相遇前相距12cm时,由题意得:2x+4x+12=60,解得:x=8,当相遇后相距12cm时,由题意得:2x+4x-12=60,解得:x=12,答:经过8秒钟或12秒钟后,P、Q相距12cm(3)解:设点Q运动的速度为ycm/s,∵点P,Q只能在直线AB上相遇,∴点P第一次旋转到直线AB上的时间为:40÷10=4s,若此时相遇,则4y=60-20,解得:y=10,点P第二次旋转到直线AB上的时间为:(40+180)÷10=22s,若此时相遇,则22y=60,解得:y=,答:点Q运动的速度为10cm/s或 cm/s.【解析】【分析】(1)根据相遇问题中的等量关系列方程求解即可;(2)分相遇前相距12cm和相遇后相距12cm,分别列方程求解即可;(3)由于点P,Q只能在直线AB上相遇,所以可先求出点P两次旋转到直线AB上的时间,然后分别列出方程求解即可.10.点A、B在数轴上分别表示数a,b,A、B两点之间的距离表示为。

数轴上A、B 两点之间的距离。

回答下列问题:(1)数轴上表示-1和-4的两点之间的距离是________;(2)数轴上表示x和-1的两点A之和B之间的距离是 ________ ,如果=2,那么x 的值是________ ;(3)若x表示一个有理数,且﹣1<x<3,则|x﹣3|+|x+1|=________ ;(4)若x表示一个有理数,且|x﹣1|+|x+2|>3,则有理数x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 【答案】(1)3(2)2;或(3)4(4)x<−2或x>1【解析】【解答】解:(1) 数轴上表示-1和-4的两点之间的距离是:( 2 ) 数轴上表示x和-1的两点A之和B之间的距离是:|x−(−1)|=|x+1|;如果=2,或( 3 )∵−1<x<3,∴x−3<0,x+1>0,∴|x−3|+|x+1|=3−x+x+1=4;( 4 )∵|x−1|+|x+2|>3表示数轴上到−2和1的距离之和大于3的数,∴x<−2或x>1.故答案为:(1)3;(2)|x+1|,或;(3)4;(4)x<−2或x>1.【分析】(1)根据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即可直接算出答案;(2)根据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得出,又=2 ,从而列出方程,根据绝对值的意义去绝对值符号,再求解即可;(3)根据有理数的加减法法则,当−1<x<3时,x−3<0,x+1>0,进而根据绝对值的意义去掉绝对值符号,再合并同类项即可;(4)根据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可知|x−1|+|x+2|>3表示数轴上到−2和1的距离之和大于3的数,根据数轴上所表示的数的特点即可直接得出答案。

11.(阅读理解)如果点M,N在数轴上分别表示实数m,n,在数轴上M,N两点之间的距离表示为或或 .利用数形结合思想解决下列问题:已知数轴上点A与点B的距离为12个单位长度,点A 在原点的左侧,到原点的距离为24个单位长度,点B在点A的右侧,点C表示的数与点B 表示的数互为相反数,动点P从A出发,以每秒2个单位的速度向终点C移动,设移动时间为t秒.(1)点A表示的数为________,点B表示的数为________.(2)用含t的代数式表示P到点A和点C的距离: ________, ________. (3)当点P运动到B点时,点Q从A点出发,以每秒4个单位的速度向C点运动,Q点到达C点后,立即以同样的速度返回,运动到终点A,在点Q开始运动后,P、Q两点之间的距离能否为2个单位?如果能,请求出此时点P表示的数;如果不能,请说明理由. 【答案】(1);(2)2t;(3)解:设点Q运动了m秒,则m秒后点P表示的数是 .当,m秒后点Q表示的数是,则,解得或7,当m=5时,-12+2m=-2,当m=7时,-12+2m=2,∴此时P表示的是或2;当时,m秒后点Q表示的数是,则,解得,当m= 时,-12+2m= ,当m= 时,-12+2m= ,此时点P表示的数是 .答:P、Q两点之间的距离能为2,此时点P点Q表示的数分别是,2, .【解析】【解答】解:设A表示的数为x,设B表示的数是y.,∴又故答案为:; .( 2 )由题意可知:秒后点P表示的数是,点A表示数,点C表示数12, .故答案为:2t;。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