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病理组织学诊断检材的制备技术

病理组织学诊断检材的制备技术

病理组织学诊断检材的制备技术一、组织的固定㈠凡需要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查的标本(器官或组织),于离体(活体或尸体)后,应尽快置放(浸泡)于装有足够量固定液的容器中固定。

固定液量应为被固定标本体积的5~10倍。

置放标本的容器大小视标本和固定液的体积而定,应适当大一些。

临床科室切取的标本置放于容器中固定后,应尽快送交病理科继续固定。

未能及时、充分固定的干涸或腐败标本不能再进行固定和用于制做切片。

㈡常规固定液为4%中性甲醛(10%中性福尔马林),应预先多量配制贮存,以备随时使用。

小标本的固定时间为4~6小时,大标本为18~24小时或更久。

㈢根据病理学特殊检查(特殊染色和组织化学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原位核酸分子杂交染色、电镜观察等)的需要,应选用其他适宜的固定液进行固定[参见后述的“㈦固定液的常用种类和制备”]。

㈣器官、组织固定的基本方法1.食管、胃、肠、胆囊、膀胱等空腔器官:依规范方法剪开后,按其自然状态平铺于硬纸板上(重点暴露黏膜面或内表面的病变处),并用大头针将标本边缘处固定于纸板上,然后放入4%中性甲醛中固定(黏膜面或内表面朝向容器的液面,并覆盖薄层脱脂棉)。

2.肝、脾:由器官背面,沿其长轴每间隔1.5~2.0cm纵向平行剖开,切成数片。

将每片肝或脾轻轻地平放于装有4%中性甲醛的容器中,容器底面衬以脱脂棉。

应避免标本弯曲和相互间的叠压。

3.肺叶:放入固定液中的肺叶漂浮于液面,需在肺表面覆盖薄层脱脂棉。

必要时从支气管注入适量4%中性甲醛。

4.肾:沿肾外缘中线朝肾门方向作一水平切面(深达于肾盏),再行固定。

5.淋巴结:先用4%中性甲醛固定1小时后,再沿其长轴切成数片(厚 2 ~3mm),继续固定。

6.骨组织:先锯成小片(若是长骨应作横向锯片),在4%中性甲醛中固定24小时后,再进行脱钙。

7.微小组织或液体沉淀物:先用拭纸或滤纸妥为包裹(需用大头针扎牢),然后放入专用小盒内进行中性4%甲醛固定,以防检材遗失。

8.凡进入固定程序的标本必须连带其正确无误的病理检验号(病理号)。

㈤多数固定液对人体有害,需要防护,必须在封闭的通风条件下进行操作。

㈥组织块的切取和固定:①由较大标本切取用于制作切片的组织块(取材)时,应与标本的断面平行,组织块厚度一般为0.3 cm(不应>0.5cm),面积一般在1~1.5×1~1.5以内。

②切取组织块的形状,在充分包括肉眼病变的前提下尽量规则些(例如方形、矩形、三角形等);由一个标本切取的多块组织的形状有所不同,便于蜡块与其相应切片的核对。

③固定组织块的固定液量,一般应为组织块总体积的5~10倍以上。

④室内常温(25℃左右)下的固定时间为3~24小时;低温(4℃)下的固定时间应延长。

⑤固定组织块的容器要大一些。

⑥组织块固定期间需要间断地轻摇或搅动固定液以利于固定液的渗入。

㈦常用固定液1.4%中性甲醛(10%中性福尔马林)固定液甲醛(40%) 100 ml无水磷酸氢二钠 6.5g磷酸二氢钠 4.0g蒸馏水 900ml2.乙醇-甲醛(酒精-福尔马林,AF)固定液甲醛(40%) 100ml95%乙醇 900ml[说明]一般组织块经乙醇-甲醛固定1~2小时后,即可移入95%乙醇内脱水。

3.Carnoy固定液无水乙醇 60ml氯仿 30ml冰醋酸 10ml[说明]组织化学染色的常用固定液,组织经Carnoy液固定1~2小时后,即可移入无水乙醇中脱水。

4.Zenker固定液升汞 5.0g重铬酸钾 2.5g硫酸钠 1.0g蒸馏水(加至) 100ml[说明]配制本液时,先将升汞溶于蒸馏水中、加温至40~50℃溶解后,再加入重铬酸钾,最后加入硫酸钠,贮存待用。

使用前加入5ml冰醋酸,混合。

组织块需固定12~24小时。

切片染色前,需进行脱汞沉淀处理。

5.Bouin固定液饱和苦味酸水溶液(约1.22%) 75ml甲醛(40%) 25ml冰醋酸 5ml[说明]本液临用时配制。

组织块置于Bouin液固定12~24小时即可(小块组织只需固定数小时)。

经Bouin液固定的组织被苦味酸染成黄色,可用水洗涤12小时后进入乙醇脱水(兼脱色)。

不必将组织中的黄色除净(残存于组织中的苦味酸无碍染色)6.过碘酸-赖氨酸-多聚甲醛固定液(PLP)A液:赖氨酸 1.827g蒸馏水 50ml0.1mol/L磷酸盐缓冲液(pH7.4) 50mlB液:8%多聚甲醛水溶液 100ml[说明]本液临用时配制:取A液3份、B液1份,混合后,加入过碘酸钠,使液体终浓度为2%。

组织块在4℃下固定36~54小时。

本液对细胞结构和抗原性保存较好。

7.B5(醋酸钠-升汞-甲醛)固定液无水醋酸钠 1.25g升汞 6.0g蒸馏水 90ml[说明]将以上物质混合、溶解,使用前加入甲醛10ml。

本液多用于固定淋巴组织。

染色前应进行脱汞沉淀处理。

如不加甲醛称为B4固定液(蒸馏水为100 ml)。

8.丙酮固定液冷丙酮(4℃)固定液用于酶组织化学染色。

细胞标本的免疫组化染色也常用冷丙酮固定10分钟。

二、常规石蜡包埋组织切片(常规切片)的制备㈠组织块依序进行:①水洗,②脱水,③透明,④浸蜡,⑤包埋和⑥切片。

㈡组织切片制备及其HE染色过程中使用的乙醇、丙酮、二甲苯、石蜡等为易燃、有毒物,必须专人管理,2m以内不得有明火,局部环境应有良好的通风和消防设施。

㈢常规切片的手工操作(步骤次序和各步骤的持续时间)1.水洗:用流水冲洗已经固定的组织块30min。

2.脱水(常温下)(1)乙醇-甲醛(AF)液固定 60~120min(2)80%乙醇 60~120min(3)95%乙醇Ⅰ 60~120min(4)95%乙醇Ⅱ 60~120min(5)无水乙醇Ⅰ 60~120min(6)无水乙醇Ⅱ 60~120min(7)无水乙醇Ⅲ 60min[注意事项]①未经充分固定的组织不得进入脱水程序。

②用于脱水的试剂容积应为组织块总体积的5~10倍以上。

③自低浓度乙醇向高浓度乙醇逐级移进脱水。

④脱水试剂应及时过滤、更换(500ml乙醇可用于500个组织块脱水;加入硫酸铜的无水乙醇变蓝时,提示需要更换)。

⑤较大组织块的脱水时间长于较小者,应将两者分开进行脱水。

⑥组织置于无水乙醇内的时间不宜过长(以免硬化)。

⑦丙酮脱水性能强,会使组织块过缩、硬脆,不宜用以替代无水乙醇。

3.透明(1)二甲苯Ⅰ 20min(2)二甲苯Ⅱ 20min(3)二甲苯Ⅲ 20min[注意事项]①二甲苯的容积应为组织块总体积的5~10倍以上。

②组织块在二甲苯中透明的时间不宜过长(以防组织硬、脆),并依不同种类组织及其大小而异;组织呈现棕黄或暗红色透明即可。

③二甲苯应及时过滤、更换。

④组织经二甲苯适度处理后不显透明时,常提示该组织的固定或脱水不充分,应查找原因并妥善处理。

4.浸蜡(1)石蜡Ⅰ(45~50℃) 60min(2)石蜡Ⅱ(56~58℃) 60min(3)石蜡Ⅲ(56~58℃) 60min[注意事项]①熔化石蜡必须有专人负责,必须在熔蜡箱内或水浴中(70 ℃)进行,不得用明火加温。

②熔蜡的容积应为组织块总体积的5~10倍以上。

③组织块经二甲苯适度透明后方可转入浸蜡过程,应尽可能减少将透明后组织块表面的二甲苯带入熔蜡中。

④浸蜡时间适宜,过短时浸蜡不充分(组织过软),过长时组织硬脆。

⑤熔蜡应及时过滤、更换。

5.包埋(1)先将熔化的石蜡倾入包埋模具中,再用加热的弯曲钝头镊子轻轻夹取已经过浸蜡的组织块,使组织块的最大面或被特别指定处的组织面向下埋入熔蜡中;应将组织块平正地置放于包埋模具底面的中央处;包埋于同一蜡块内的多块细小组织应彼此靠近并位于同一平面上;腔壁、皮肤和黏膜组织必须垂直包埋(立埋)。

(2)将与组织块相关的病理号小条置入包埋模具内熔蜡的一侧。

(3)待包埋模具内的熔蜡表面凝固后,即将模具移入冷水中加速凝固。

(4)从包埋模具中取出凝固的包埋蜡块(简称蜡快),用刀片去除组织块周围的过多石蜡(组织块周围保留1~2mm石蜡为宜)。

将包埋蜡块修整成为规则的正方形或长方形。

(5)将病理号小条牢固地烙贴在蜡块一侧(编号应清晰可见)。

(6)把修整好的蜡块烙贴在支持器上,以备切片。

(7)使用包埋机的方法按有关厂商的说明书操作。

(8)注意事项①应将组织块严格分件包埋。

包埋时一定要首先认真核对组织块的病理号(包括亚号)、块数和取材医师对包埋面的要求,准确地包入相应的病理号小条。

发生包埋差错时,必须立即与取材医师和病理科当班负责人取得联系,及时处置。

②必须严防各种异物污染,勿将无关组织(包括缝线、纸屑或其他异物(尤其是硬质异物)埋入蜡块内。

③包埋过程要操作迅速,以免组织块尚未埋妥前熔蜡凝固。

④包埋用的熔蜡应纯净,熔点适宜。

浸蜡Ⅰ用软蜡(熔点为45~50℃),浸蜡Ⅱ、Ⅲ和包埋用蜡均用硬蜡(熔点为56~58℃)。

⑤包埋用熔蜡使用前应将先静置沉淀、过滤。

⑥熔蜡时不得使用明火,以防燃烧。

包埋用熔蜡的温度应<65℃;包埋用的镊子不可加温过高,以免烫伤组织。

6.切片(1)切片刀或一次性切片刀片必须锋利。

使用切片刀时,必须精心磨备(在低倍显微镜下确认刀刃无缺口);使用一次性切片刀片时,应及时更新。

(2)载玻片必须洁净、光亮。

(3)将切片刀或刀片安装在持刀座上(以15°为宜)。

(4)将蜡块固定于持支持器上,并调整蜡块和刀刃至适当位置(刀刃与蜡块表面呈5°夹角)。

(5)细心移动刀座或蜡块支持器,使蜡块与刀刃接触,旋紧刀座和蜡块支持器。

(6)修块(粗切):用右手匀速旋转切片机轮,修切蜡块表面至包埋其中的组织块完整地全部切到。

修块粗切片的厚度为15~20μm。

[注意:对于医嘱再次深切片(特别是在原切片中发现了有意义病变而进行的深切片),应尽量少修块,以尽量好地获得有关病变的连续性。

](7)调节切片厚度调节器(一般为4~6μm),进行切片,切出的蜡片应连续成带,完整无缺,厚度适宜(3~5μm)、均匀,无刀痕、颤痕、皱折、开裂、缺损、松解等。

(8)以专用小镊子轻轻夹取完整、无刀痕、厚薄均匀的蜡片,放入伸展器的温水中(45℃左右),使切片全面展开。

[注意:必须水温适宜、洁净(尤其是水面);每切完一个蜡块后,必须认真清理水面,不得遗留其它病例的组织碎片,以免污染。

](9)将蜡片附贴于涂有蛋白甘油或经3-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3-aminopropyltriethoxy silane,APES)处理过的载玻片上(HE染色时酌情使用,可省略,必要时)。

蜡片应置放在载玻片右(或左)2/3处的中央,留出载玻片左(或右)1/3的位置用于贴附标签。

蜡片与载玻片之间无气泡。

(10)必须立即在置放了蜡片的载玻片一端(待贴标签的一端),用优质记号笔或刻号笔准确、清楚标记其相应的病理号(包括亚号)。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