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组织胚胎学 第七章 鱼类的发生
组织胚胎学 第七章 鱼类的发生
第六章 鱼类的发生
第六章 鱼类的发生
• (二)产卵条件 • 1、异性的刺激 • 2、温度 • 如白鲢产卵的最适温度范围为 20-31℃,低于15-17℃或高于 31.5℃不会正常产卵。 • 3、附着物 • 4、流水 • 有某种刺激作用。 • 5、光线
第六章 鱼类的发生
• (三)产卵方式 • 1、石砾岩礁(或石质水底)如鲑 科鱼类等。 • 2、草上产卵鱼类 如鲤鱼、燕鳐 等。 • 3、淌水产卵鱼类: • 卵为浮性卵或半浮性卵,在流水 中漂浮。如青、草、鲢、鳙等。 • 4、沙泥底质产卵鱼类:卵子有粘 性。如花鳅等。 • 5、喜贝类性鱼类 • 卵产于河蚌的鳃腔中或贻贝和牡 蛎的空壳内。 • 6、营巢性鱼类 • 卵产于专门建筑的巢窝内。如刺 鱼等。
第六章 鱼类的发生
• (四)产卵时间 • 我国大多数硬骨鱼类的产卵时间 在4-7月,水温为18-29℃。如青、草、 鲢、鳙等。 • (五)产卵类型 • 1、一次性产卵类型 如白鲢。 • 2、分批产卵类型 如野鲤等。 • 3、连续产卵类型
• 二、受精 • (一)特点: • A、生殖方式:
• 1、卵生(oviparity): 精子和卵子直接产在水中,在体外进行 受精和全部发育过程。 • 2、卵胎生(ovoviviparity): • 成熟的卵子排入生殖管内,通过交配,精 子达到生殖管与卵相遇融合完成受精过程,胚 胎发育的营养来自卵黄。如鼠鲨等。 • 3、胎生(viviparity): • 体内受精,营养来自母体。 • 如灰星鲨。
•
第六章 鱼类的发生
神经管的形成
• 胚胎背部中线的细胞增厚形成神经板, 其下沉凹陷形成一条前后排列的神经索, 以后,神经索的中央出现空腔,形成了神 经管。
第六章 鱼类的发生
• 2、内胚层: • 下胚层的腹部分化出一单层的扁平细胞 层,此为内胚层,以后分化发育为消化系统 的上皮层、鳔、甲状腺、咽囊、胸腺上皮等。 • A、肠管的形成 • 在胚胎腹部中央(脊索下方)的一小段 内胚层向背部隆起,形成一条管子,即为肠 管。
第六章 鱼类的发生
2、根据卵黄和原生质的含量和分布分为: • A、间黄卵:卵黄较多,集中于植物极。 • B、端黄卵:卵黄多,原生质和卵黄截 • 然分开。
第六章 鱼类的发生
•
第二节
排卵、产卵和受精
• (一)排卵与产卵 • 1、排卵: 发育到Ⅳ时相的初级卵母细胞,突破滤泡 膜进入卵巢腔或体腔中。 • 2、产卵: • 当产卵条件具备时,卵巢腔或体腔 中处于第二次成熟分裂中期的Ⅴ时相卵 子自卵巢腔经过输卵管产出体外。
第六章 鱼类的发生
第六章 鱼类的发生
第六章 鱼类的发生
第六章 鱼类的发生
第六章 鱼类的发生
第六章 鱼类的发生
第六章 鱼类的发生
2、感觉器官: A、在前脑的两侧壁的细胞形成眼囊(发育成眼); B、在后脑后部两侧发育成听囊(发育为耳); C、在头部前端近腹面处形成嗅囊(发育为鼻)。
第六章 鱼类的发生
第六章 鱼类的发生
• • • • •
(五)肠管的发育 由内胚层和一定位置的外胚层内陷形成 口和泄殖孔。 (六)早期循环系统的形成 出膜前,心脏开始跳动,从心脏发出两条动 脉,其又分支形成许多小血管和毛细血管。 • (七)孵化腺和胚胎出膜 • 孵化腺;是产生孵化酶的器官,可促使卵膜 直接失去弹性而变弱。 • 胚体借助孵化腺和胚体的运动而离开卵膜。
第六章 鱼类的发生
• 2、卵膜 初级、次级(有 粘性)和三级卵 膜(变化多)。 有的卵膜上有受 精孔。
第六章 鱼类• 1、根据生态特点和比重的不同分为: • A、浮性卵 卵内有一个或多个油球,卵子比 水轻, 卵 子体积小,无色透明。 • B、半浮性卵 卵膜无粘性,入水后壳膜吸水膨胀 增加浮力。 • C、沉性卵 卵膜大都有粘性,如大多数淡水鱼类 的卵子。
第六章 鱼类的发生
• 第四节 发育时期的划分 • 一、胚前期 两性生殖细胞在亲体内的生殖器 官中从发生到成熟的时期。 • 二、胚胎期 自精卵结合为受精卵开始,到孵 化为止的整个发育时期。 • 三、胚后期 自胚胎孵化,经过性成熟直至衰 老死亡为止的整个发育时期。
第六章 鱼类的发生
(一)仔鱼期 :从孵化直至 奇鳍褶开始退化,鳍条形 成为止。 (二)幼鱼期:从奇鳍褶退 化消失到腹鳍出现。 (三)未成熟期 各种器官都已形成,体形、 体色与成鱼相似,但性腺 未成熟,第二性征未形成 和发育较差。 (四)成鱼期:从第一次性 成熟开始,具有生殖能力。 (五)衰老期:从性机能停 止开始,直至衰老死亡为 止。
小 结 • 主要以白鲢为例讲述了鱼类早 期胚胎发育特点和器官的发生。
Thank you !
第七章 鱼类的发生
第六章 鱼类的发生
• 第一节 生殖细胞 • 一、精子 (一)精子的形态和大小 • 鞭毛型,由头、颈和尾 组成。 硬骨鱼类的精子无顶体。 精子的大小因种类而异。 如刺鳐的精子长215 μm,白鲢为30 μm。
第六章 鱼类的发生
• (二)、精子的运动和寿命 精子的寿命: • 海水鱼类精子存活时间比淡水鱼 类长。 • 如鲤鱼1.5-3.0分钟,太平洋鲱鱼 的精子 • 在3-5℃海水中可存活25小时。 • 延长精子的寿命方法: • A、低温 B、生理盐水 C、卵巢 液
第六章 鱼类的发生
• 在胚环的一定部位,由于囊胚层细胞的集 中和内卷而出现一三角形的加厚隆起,称 为胚盾(embryonic shield)。 • 由背唇、腹唇和侧唇围绕的圆形开孔称为 胚孔(embryonic pore)。胚孔处裸露的 卵黄即是卵黄栓( yolk plug)。
第六章 鱼类的发生
第六章 鱼类的发生
• 二、卵子 • (一)卵子的形态和大小 • 多数鱼类的卵子为圆球形,有各种形态 的卵膜。 • 卵子的大小因种类而异,与鱼的繁殖习 性有关。
• 如鲥鱼0.65-0.80㎜;鼠鲨为220㎜。
第六章 鱼类的发生
• (二)卵子的结构
• 1、油球:海产硬骨鱼卵内,一个或多 个,有营养、增加浮力的作用。
第六章 鱼类的发生
第六章 鱼类的发生
第六章 鱼类的发生
第六章 鱼类的发生
• (三)、末球的产生 当原肠作用到胚孔闭合前后,在胚体后端 出现一个坚实而粗厚的区域,称为末球。 其由脊索、中胚层和内胚层的细胞混合而成, 形成体干的后部及整个尾部的原基。
第六章 鱼类的发生
(四)脑和感觉器官的发 育 • 1、脑: • A、神经管前端膨大弯曲 形成脑(分为端脑、间 脑、中脑、小脑和延 脑); • B、神经管的后段分化形 成脊髓。
• 3、中胚层 A、脊索:在神经板的下方,下胚层的背中部细胞 分出横断面为圆性或卵圆形的脊索。 B、脊索两侧的中胚层: a、体节: (1)、生肌节:发育为骨骼肌。 (2)、生骨节:是骨骼系统的原基,参与鳞片的形成。 (3)、生皮节:发育为皮下疏松结缔组织,参加鳞片的 形成。 • b、血管带:是循环系统的原基。 • c、侧板中胚层:分化为脏壁中胚层和体壁中胚层(两 者之间为体腔),是体腔、围心腔、肾脏、 • 输尿管的原基。
第六章 鱼类的发生
第六章 鱼类的发生
• 二、囊胚 (一)偏极囊胚 如肺鱼、鲟鱼等。 (二)盘状囊胚:囊胚腔的底壁是
第六章 鱼类的发生
卵黄多核体,它与卵黄的吸收有关。
第六章 鱼类的发生
第六章 鱼类的发生
•三、原肠作用与原始器官原基的形成 • (一)、原肠作用 • 胚盘的细胞沿着卵黄表面的四周向下进 行下包运动。包到卵黄体一半时,很多细 胞在胚胎的外周边缘形成环状隆起,称为 胚环(germ ring)。
(二)鱼卵受精时的变化 1、受精膜的形成 2、胚盘的形成:当精子入卵时,卵内的细 胞质和细胞核向动物极流动,逐渐形成 一盘状隆起,称为胚盘。 3、雌雄原核的形成和融合
第六章 鱼类的发生
•
第三节
早期胚胎发育
间黄卵的卵裂属此类型。
• 一、卵裂
• (一)完全卵裂
• (二)不完全卵裂(盘状卵裂) • 端黄卵的卵裂属此类型。 • 卵裂发生在胚盘处,植物极处的卵黄不分裂。
第六章 鱼类的发生
• 由背唇处卷入至胚盾下面的细胞称为下 胚层,留在表面的细胞,称为上胚层。 • 最后胚孔闭合。
第六章 鱼类的发生
• (二)、胚层的分化 • 1、外胚层 A、表皮外胚层:其随着 卵黄的消失而形成鱼腹 部的一部分皮肤。 B、神经外胚层:分化发 育为神经组织、感觉器 官和皮肤的表皮等。
第六章 鱼类的发生
第六章 鱼类的发生
卵生
卵胎生
第六章 鱼类的发生
孔雀鱼护幼鱼
罗非鱼口腔孵化
第六章 鱼类的发生
• • • • •
B、精子入卵的时间 在卵母细胞第二次成熟分裂的中期。 体外受精鱼类的卵子有受精孔,无顶体, 单精受精; 体内受精鱼类的卵子无受精孔,有顶体,多精 受精。
第六章 鱼类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