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真核与原核微生物的区别

真核与原核微生物的区别

酵母菌的培养特征
1、在固体培养基上的培养特征
将酵母菌接种在固体培养基上,给予合适的环境条件,经过培养一定时间后,在固体培养基表面上长出表面湿润而光滑的酵母菌落。

其颜色通常有白色和红色(如黏红酵母),有黏性。

培养时间久后菌落表面转为干燥,并呈褶皱状,菌落大小和细菌差不多。

2.在液体培养基中的生长特征
有的酵母菌在液面上形成薄膜,有的酵母菌产生沉淀沉在瓶底,发酵型的酵母菌产生二氧化碳气体是培养基表面充满泡沫。

细菌在固体培养基、液体培养基和半固体培养基上的生长特性
1、固体培养基
标本或液体培养物划线接种到固体培养基表面后,单个细菌经分裂繁殖可形成一个肉眼可见的细菌集团,称为菌落(colony)。

(1)菌落的形态特征:
大小、形状(露滴状、圆形、菜花样、不规则等)、突起或扁平、凹陷、边缘(光滑、波形、锯齿状、卷发状等)、颜色(红色、灰白色、黑色、绿色、无色、黄色等)、表面(光滑、粗糙等)、透明度(不透明、半透明、透明等)和粘度等。

据细菌菌落表面特征不同,可将菌落分为3型:
①光滑型菌落(S型菌落):菌落表面光滑、湿润、边缘整齐,新分离
的细菌大多呈光滑型菌落。

②粗糙型菌落(R型菌落):菌落表面粗糙、干燥、呈皱纹或颗粒状,
边缘大多不整齐。

R型菌落多为S型细菌变异失去菌体表面多糖或蛋白质形成。

R型细菌抗原不完整,毒力和抗吞噬能力都比S型细菌弱。

但也有少数细菌新分离的毒力株就是R型,如炭疽孢杆菌、结核分枝菌等。

③粘液型菌落(M型菌落):菌落粘稠、有光泽、似水珠样。

多见于厚
荚膜或丰富粘液层的细菌、结核杆菌等。

(2)菌落溶血特征:
菌落溶血有下列3种情况:
①α溶血:又称草绿色溶血,菌落周围培养基出现1~2mm的草绿色环,
为高铁血红蛋白所致;
②β溶血:又称完全溶血,菌落周围形成一个完全清晰透明的溶血环,
是细菌产生的溶血素使红细胞完全溶解所致;
③γ溶血:即不溶血,菌落周围的培养基没有变化,红细胞没有溶解或
缺损。

(3)色素:有些细菌产生水溶性色素,使菌落和周围的培养基出现绿色、金黄
色、白色、橙色、柠檬色等颜色,产生的色素有水溶性或脂溶性。

(4)气味:某些细菌在培养基中生长繁殖后可产生特殊气味,如铜绿假单胞菌
(生姜气味)、变形杆菌(巧克力烧焦的臭味)、厌氧梭菌(腐败的恶臭味)、白色假丝酵母菌(酵母味)和放线菌(泥土味)等。

2.液体培养基
细菌在液体培养基中有3种生长现象:大多数细菌在液体培养基生长繁殖后呈均匀混浊;少数链状排列的细菌如链球菌、炭疽芽胞杆菌等则呈沉淀生长;枯草芽胞杆菌、结核分枝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等专性需氧菌一般呈表面生长,常形成菌膜。

3.半固体培养基
半固体培养基主要用于细菌动力试验,有鞭毛的细菌除了沿穿刺线生长外,在穿刺线两侧也可见羽毛状或云雾状混浊生长。

无鞭毛的细菌只能沿穿刺线呈明显的线状生长,穿刺线两边的培养基仍然澄清透明,为动力试验阴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