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计划
一、学情分析
进人四年级以后,学生对科学课的学习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求知欲
和参与科学活动的愿望明显增强。
学生已掌握许多的科学知识和科学的方
法,对科学探究活动非常喜欢,并能以自己的方式观察到许多细节的地方,
兴趣浓厚,已经具备初步的探究能力,动手能力。
另外,在进行着观察、
提问、假说、预言、调查、解释及交流等一系列活动时,学生的合作意识
和合作能力得到大大的增强。
但由于学生年龄的局限,观察的深度、准确
度还不够,观察或描述的方法还不会实践运用。
大部分学生知识面不广,
勤于动脑的同学占的比例不是很大。
还有的学生在活动的时候常常耗时低
效,不能很好地利用宝贵的课堂时间,这现象尤为突出。
因此,本学年是
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至关重要的时期。
教学中要因势利导,积极引导学生
在学习中逐渐养成尊重客观事实、注重证据、大胆质疑的科学品质和思维
方式,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和学习质量。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着重培养和训练学生整理信息的能力。
围绕“生命世界”、“物质世界”开展探究活动。
安排了“植物的一生”、“生生不息”、“位置与运动”、“力与运动”、“物质的变化”、“整理信息,让我们发现更多”六个主题单元,共设计了44个活动。
第1单元植物的一生
根据植物一生所经历的过程安排教学内容,通过种植、观察、记录、整理信息等活动,使学生了解植物一生所经历的过程,发现植物生长变化规律。
第2单元生生不息
教材以植物的繁殖与动物的繁殖、有性繁殖与无性繁殖两条主线安排教学内容。
引领学生通过观察、实验、阅读活动了解生物繁殖的方式。
对于本单元教学内容的探究方式以接受式探究为主。
第3单元位置与运动
通过观察、描述、游戏、实验、测量、统计分析等活动,引领学生发现:描述物体位置时需要用到参照物、方位和距离3个因素;描述物体的运动需要用到参照物、位置、方向和快慢(速度)
第4单元力与运动
首先通过游戏、体验等活动使学生感受到在生活中力无处不在;然后通过试验、游戏、测量、统计等活动指导学生认识弹力、重力、摩檫力。
第5单元物质的变化
首先在帮助学生建立物质的变化分为可逆的变化与不可逆的变化的概念;然后指导学生认识有些变化产生了新物质,渗透化学变化的概念;最后,综合前面所学进行应用,同时渗透物质守恒的原理。
第6单元整理信息,让我们发现更多
回顾本学期整理资料的活动,归纳总结整理资料的方法。
激励学生在后继的探究活动中继续应用这些方法整理信息。
三、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努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得学
生们在日常生活中亲近科学、运用科学,把科学转化为对自己日常生活的
指导,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
2.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
从中获得科学知识,增长才干,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理解科学的真谛,
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
3.继续指导、引导学生学习运用假设,分析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注
重观察实验中的测量,特别是控制变量、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作出自
己的解释,学习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4.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形成大胆细心、注重证
据、敢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5.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
心现代科技的发展。
四、各单元重点、难点
第1单元植物的一生
教学重点:通过种植、观察、记录、整理信息等活动,使学生了解植物一生所经历的过程。
教学难点:发现植物生长变化规律。
第2单元翩翩雌与雄
教学重点:了解植物的繁殖与动物的繁殖、有性繁殖与无性繁殖
教学难点:引领学生通过观察、实验、阅读活动了解生物繁殖的方式。
第3单元位置与运动
教学重点:引领学生发现:描述物体位置时需要用到参照物、方位和距离3个因素。
教学难点:描述物体的运动需要用到参照物、位置、方向和快慢(速度)。
第4单元力与运动
教学重点:通过试验、游戏、测量、统计等活动指导学生认识弹力、重力、
摩檫力。
教学难点:通过游戏、体验等活动使学生感受到在生活中力无处不在。
第5单元物质的变化
教学重点:帮助学生建立物质的变化分为可逆的变化与不可逆的变化的概念;然后指导学生认识有些变化产生了新物质,渗透化学变化的概念。
教学难点:综合前面所学进行应用,同时渗透物质守恒的原理。
第6单元整理信息,让我们发现更多
教学重点:归纳总结整理资料的方法。
教学难点:激励学生在后继的探究活动中继续应用这些方法整理信息。
五、教学措施
1.把科学课程的总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
2.把握小学生科学学习特点,因势利导;
3.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
4.让探究成为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
5.树立开放的教学观念;
6.悉心地引导学生的科学学习活动;
7.各班建立科学学习合作小组,让学生在相互交流、合作、帮助、研讨中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