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对外贸易战略.pptx

中国对外贸易战略.pptx

制定原则
自由贸易和保护贸易相结合的原则 进口替代和出口导向相结合的原则 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相结合的原则
中国对外贸易总体战略
改革开放前的进口替代战略(~78) 有限开放时期的混合发展战略(78~92

全面开放时期的“大经贸”战略(92~)
改革开放前的进口替代战略(~78)
极度的进口替代(闭关锁国) 经济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建立了基本的
混合发展战略
20世纪80年代提出,是对出口导向和进口替代战略的一种
结合。
核心:既不过分保护进口,也不过分鼓励出口,对进出口
采取中性政策。
印度、中国、巴西都做了尝试,但是并没有在本质上实现
中性政策。
混合战略能够整合进口替代和出口导向的优点,仍需要进
一步的研究?
对外贸易的战略目标、依据、体制和政策
进口替代战略的外贸政策
设置贸易壁垒限制进口:关税、配额、押金和指定外
汇来源等
对内实行优惠政策:减免税收、加速资本折旧等 高估本币汇率、外汇管制、外汇配额等等
如强制结售汇
进口替代战略的评价
优点
所生产的工业品的国内有效市场需求已经基本存在,降低
了建立新工业的风险。
保护了本国的幼稚工业和民族工业,建立自己的工业体系
向型和坚定内向型
尽管在分类的标准和方式上还存在着一些争议,但是以上
这些分类方式的界限并不明显,只是侧重点不同,因而可 以简单的将发展中国家的外贸战略分为:进口替代战略、 出口导向战略和混合战略
进口替代战略
内向型的发展战略,通过建立和发展本国的工业,实现对
进口工业制成品的替代。
目的:消减进口、节约外汇、发展本国工业和减少对国外
入自己和技术,改善产业结构,发挥规模经济
缺点 过度依赖国际市场 与发达国家竞争可能处于劣势 发达国家贸易保护开始盛行,出口受阻
进口替代 VS 出口导向
战略本身并不存在谁优谁劣的问题,关键是一 国所处的世界经济环境和自身的发展阶段。正 确的选择这中战略都可以促进经济的发展,拉 美和东亚国家已经给出了最好的证明。但是, 这两种 发展战略都因受到外部限制,而不能 作为长期可持续的发展战略。要保持经济长期 的增长,必须在适当的时机选择其他战略,如 混合发展战略。
稳定性——指一定事情内保持稳定,不可朝令夕改。可根
据国内外经济环境变化进行调整。
对外贸易战略的分类
分类的标准:
新古典经济学的角度
自由贸易
——依据贸易政策是否中性
保护贸易
钱纳里:出口促进战略、进口替代战略和平衡战略
克鲁格曼:(发展中国家)出口促进战略、进口替代战略
和温和的进口替代战略
世界银行(1987):坚定的外向型、一般外向型、一般内
外贸战略目标——是战略的灵魂,是导向。 目标分类:总体目标和具体目标
长期目标、中期目标和短期目标等
考虑理论依据: 发挥比较优势 如何有利益实现比较优势的动态转化 贸易体制——外贸战略实施的载体 贸易政策——外贸战略实施的保证
中国对外贸易战略的演变
外贸战略的特征
外贸战略和经济战略的关系
特殊的整体和部分——经济发展战略的核心——互相决定
对外贸易战略的特征
全局性——指一国对外贸易战略的制定要着眼于国际经
济和世界经济的分工体系,充分考虑国内的资源条件和经 济发展目标
整体性——指对外贸易战略的制定原则、指导思想、进
出口战略、贸易体制和贸易政策,是相互联系、互相协调 、相互促进、相辅相成共同促进贸易和经济的发展。
经济战略:指一个国家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内根据国
情制定的一系列关于未来经济发展方向、目标等的 制度和政策集合,反映了一国的经济利益和政治利 益。
外贸战略:经济战略的一部分,依据一国总的经济
发展战略的要求,结合国内外的实际环境,对通过 参与国际分工与合作,实现国内资源有效配置的方 式、对外贸易的发展目标和实现手段等所作的全局 性的战略规划,是一国对外贸易的知道思想。
进整个经济的工业化。 国际市场——经济活动中心 促进工业品出口——经济发展核心
时间:50年代,日本。70年代,一些拉美国家和非洲一些
国家。
最成功的国家:亚洲四小龙 出口导向战略的分类:初级产品出口导向战略和次级产品
出口导向战略
出口导向战略的外贸政策
减少贸易壁垒,促进实施自由贸易 对出口部门实施特殊优惠政策,如出口退税 货币贬值 优点: 克服发展中国家国内市场狭小的限制,利用国际市场,引
第五章 中国对外贸易战略
基本内容
对外贸易战略内涵 中国对外贸易战略的演变 新时期中国对外贸易战略的调整 专题讨论
对外贸易战略内涵
对外贸易战略的概念和特征 对外贸易战略的分类 对外贸易战略目标、依据、体制和政策
对外贸易战略的概念和特征
战略:源于军事,指对战争全局的筹划和安排,后
指具有全局意义的重大安排。
作与交流的相互渗透和相互协调,外经贸部门 、生产企业、科技和金融等部门共同参与的对 外贸易战略。
基本内容:全面开拓国际市场、大融合、大结
合、大转变(转变出口创汇)。
中国对外贸易基础战略
工业
拒绝参与国际竞争,难以获得静态的和
动态的贸易利益,企业没有竞争意识。 居民消费需求长期的被压抑。
有限开放时期的混合发展战略(78~92)
体制转变的必然 参与国际市场的需要 从理论研究到实践的推广(从东到西) 不公平的地位和地区分割
全面开放时期的“大经贸”战略(92~)
以出口贸易为基础,商品、资金、技术劳务合
经济的依附等。
时间:二战后,拉美国家到20世纪80年代
50——70年代,一些东亚和东南亚国家 非洲的一些国家
进口替代战略的两个阶段:初级阶段和高级阶段 初级阶段:主要是一般的消费工业,较容易实现。 高级阶段:主要建立和发展资本品和中间品行业,由于自
身条件限制,并非任何一个国家都可以实现这一阶段。
促进本国经济多元化发展。
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发展中国家的就业问题。
缺点(拉美国家失去的十年)
内向型的发展战略,受国内市场结构等条件的约束。 容易造成国际收支失衡等问题 限制进口保护国内产业,会国内企业缺乏竞争意识和实力
,对国内经济长期发展不利。
出口导向战略
外向型的发展战略,扩大制成品出口,加强工业基础,促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