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城市滨水区更新设计——以杭州江河交汇区城市设计为例

城市滨水区更新设计——以杭州江河交汇区城市设计为例

居住空间设计突出社区的交流 平台与环境品质.提高宜居性。
居住区分东西两区块,内部空 间均设计成具有低密度.超宽楼宇 间距、良好日照间距的居住社区,并 靠近中心绿地配置幼儿园。规划居 住建筑设计为略带弧形的板式高层 和点式高层,使大部分居住建筑为 正南北向偏东1 5。~30。最佳朝向, 既弱化居住建筑日照朝向与遵从江 景朝向的道路网之间的角度偏差, 又实现了与环境的有机衔接、空间 的围合以及江景资源的最大化利 用。 3.3景观系统设计 3.3.1轴线与节点
价值、改善滨水地区的环境以及提 升城市品质的积极作为,都促成了 滨水地区的规划与建设热潮。
为有效引导滨水地区的规划与 建设,更好地实现滨水地区的更新 与复兴.本文以杭'Jt、l市江河交汇区 为例,重点探讨滨水地区的更新设 计。
1项目概况
1.1背景
2007年,杭州市人均GDP达到
8063美元,三次产业结构比例为4.
图2 总平面规划图
图3规划结构图
围;生态和谐强调与自然生态环境 的友好,通过绿地、水系的组织;以 及适宜规模,人性化尺度的设计, 塑造一种与自然生态相融合的亲 切.宜人、和谐的生活空间。 2.3设计构思
围绕着功能定位与设计理念, 本次规划设计重点从以下6大方面 展开构思:
(1)功能复合布局.促进地区 活力。本地区以旅游休闲.生活居 住两大功能为主,辅以少量商务办 公,强调功能的复合布局,满足游 客与居民多样化的需求,以便形成 生机勃勃的持久发展的地区环境。
我国城市滨水区的更新与改造 起步相对较晚.但滨水地区的更新 与建设亦逐步趋热。近年来由于工 业化的飞速发展与城市空间的快速 拓展,部分地区与城市正在向工业 化中后期甚至后工业化时期转变j 伴随经济结构的转型以及对土地价 值最大化的追求,城市滨水地区同 样面临用地优化与功能更新的内在 需求,且政府对于提升滨水地区的
在景观节点中,运河终点标志 塔和张拉膜具有地标意义。运河终 点标志塔设计为相互环绕上升的两 条彩带,寓意运河在终点处与钱塘 江的交汇,同时也寓意运河文化与 钱塘江文化的水乳交融。张拉膜设 计为一组海鸟型膜状构筑物,以轻 盈、空灵的结构形态寓意”腾飞”. “希望“,预示着杭,Jt、I的美好未来。 3.3.2景观界面
然与人文内涵。 因此,规划将本区块定位为:杭
州市水上旅游枢纽和重要的文化旅 游节点.配套CBD的以休闲游憩、生 活居住为主的多功能滨水区。 2.2规划理念
规2iJ以”文化休闲.现代活力、 生态和谐”为理念,着力打造多功能 滨水公共空间以及宜居的滨水住 区。其中,文化休闲突出运河终点与 江河交汇的文化内涵.倡导一种以 文化.休闲,旅游、娱乐相交融的生 活方式,提升杭州城市的旅游形象 与生活品质i现代活力注重功能的 复合多样与多元交往空间的丰富与 变化,烘托一种与钱塘江时代相呼 应的现代时尚.活力动感的生活氛
以运河口开敞空间.文化娱乐 建筑.高层商务办公与居住建筑群 构建天际轮廓线,并与钱江新城整 体沿江天际线相协调,形成错落有 致、通透、多视角而富有韵律感的滨 江景观,同时实现江景资源的最大 化利用(见图6)。 3.4绿地系统设计
规划从滨水绿化.公园绿化、院 落绿化.街道绿化和道路景观绿化5 个层次设计绿地系统,其中重点是 滨水绿化和公园绿化。滨水绿化带 主要沿钱塘江设置,并结合步行道. 小广场等设施,为市民和游客营造 观赏钱塘江的休闲开敞空间。公园 绿化集中于运河终点公园和桥头公 园,通过硬质空间与柔性空间相互 交替及几何状构图的游步道组织绿 化空间,并结合地形的适当起伏与 空间的变换形成丰富的绿化空间景 观。 3.5交通系统设计
3总体布局与设计
3.1布局结构 规划形成“一核心.二组团,二
轴线、七区块”的总体布局结构(图 2.3)。
:一核心”指综合公共服务核心 量
区。在运河东路与运河之间的江河 竺
程 交汇河口地区,规划依托其独特的 滨水景观与水陆交通优势,形成本萼
研 究
63
图4整体鸟瞰图
剧b 江)口j交[区透视幽
区块的公共服务核心,包含旅游.休
(4)彰显江河交汇滨水特色。本 区地处江河交汇区,滨水岸线资源 优越,规划从用水.亲水、观水三个 方面入手,充分发挥滨水区特色。
(5)组织多元化.立体化的高效 交通。多元化强调水陆多种交通方 式的选择与组织,立体化则强调通
过垂直空间的交通组织实现人车分 流。
(6)塑造层次丰富.和谐优美的 空间形态。河口地区空间开敞,标志 性建筑的组群突出,沿江空间高度 近江方向分层跌落,沿江界面突出 韵律感。
河,北至钱江路.用地面积约7 3万
吖。区内现状用地以市政用地为主,
并含有工业用地、仓储用地以及废
弃的沙石码头用地。

基地现状的总体特征是地理区

o 位优越,用地相对单纯,形状规整,且

∽ 、一
基地西南两面临水.具有长达
2.

代 1 km2的滨水岸线资源(见图1)。




62 万方数据
2设计导向 2.1功能定位
竺 现
火热建设已经拉开了城市新的发展 代 城
构架。因此,沿钱塘江的两岸城市滨 市 研

【设计】 61
图1 用地现状图
水地区亟需调整现状土地利用性
质.优化用地功能布局.以适应城市
新发展阶段的要求。

1.2现状
江河交汇区位于杭州市钱江新
城范围内,京杭运河与钱塘江交汇
处,即四堡污水处理厂区块。规划区
东至浙赣铁路,南至钱塘江.西至运
市 研
串连主要的滨水开放空间与景观节

64
万方数据
点,形成沿江、沿运河连续的步行景 观轴线。
“七区块”指七大功能分区。具 体包括:运河东路以西的运河终点 公园.旅游码头集散区以及商业办 公与休闲服务综合区,运河东路以 东的滨江居住社区,沿钱江路布置 的商业办公居住混合区,沿钱塘江 布置的商住混合休闲景观服务带, 靠钱塘江二桥的桥头公园。 3.2空间设计 3.2.1公共开放空间设计
ZHANG Ru-lin LU Xin-yu SUN Peng SUN We
万方数据
20世纪五六十年代以来,随着 西方发达国家城市滨水地区水运交 通业与工业的衰退,以及对滨水地 区价值的再认识,滨水地区的城市 更新与复兴运动日益兴盛。这种更 新与复兴不仅很好地满足了发达国 家城市从制造业经济向信息和服务 业经济转化的需要,且更为城市创 造了富有魅力的滨水公共空间,由 此带来的经济、社会.环境效益影响 深远。也因此,”滨水地区作为城市 中极具活力的经济社会载体和独具 吸引力的环境载体正成为全世界的 规划设计和城市建设的热点”[1]。
乐、展览等多种功能。 沿江休闲带沿之江大道内侧带
状布置,结合休闲、居住混合建筑分 上下两层设置。一层为沿街底商形 式.通过坡形绿地与步行空间组织 成以商业为主的步行游憩长廊;二 层结合裙房的退台形成室内与室外 相得益彰的公共休闲空间,为市民、 游客提供观赏钱塘江的平台(图4。 5). 3.2.2居住区空间设计
港湾与码头旅游集散区以水上 旅游接待中心为焦点,结合水上交 通、东侧小广场、北侧社会停车场提 供旅游接待与集散服务。接待中心 同时配置游艇俱乐部,游船与水上 巴士上下客等功能。
娱乐与商业服务综合区包含喷 泉休闲广场.游购步行街和综合娱 乐服务中心。喷泉休闲广场含旅游 集散和购物休闲双重功能:步行街 通过与运河终点标志塔。综合娱乐 服务中心形成对景进行组织,功能 设置包含精品店,特色店,美食店. 茶楼、酒吧、咖啡馆i综合娱乐服务 中心改建自原污水厂保留建筑蛋形 消化池,涵盖餐饮商业服务.文化娱
(2)突出运河终点文化主题。 大运河文化资源具有唯一性与世
万方数据
界性,规划充分挖掘发挥千里大运 ;o-j终点的重大文化意义与价值。规 划在此处建设大运河终点主题文化 公园.设计主题广场与标志性雕塑, 形成品牌旅游,并作为该地区标志 性的公共空间节点。
(3)创造舒适宜人的空间环境。 设计丰富而多样的公共开敞空间, 包括城市公共开敞空间、小区内部 开敞空间,提供高品质的生活环境。
交通系统整合机动车交通,公 共交通.步行.静态交通以及水上交 通等各种交通要素.建立有序.便 捷.舒适、安全的立体化交通体系。
在道路网组织上,规划对“三纵 三横”路网承担的作用进行功能区 分,并对交叉口交通流线进行组织。 停车交通组织在设置2处社会停车
hj
o o 里





图6沿江大际线


万方数据
规划的两条景观轴以运河终点 标志塔为原点组织,景观主轴呈南 北向串联入口小广场、喷泉休闲广
场、运河终点广场.运河终点标志 塔、张拉膜.观潮平台等节点,形成 通达江河汇流区的景观通廊;景观 次轴呈东西向连通富春江路、运河 步行景观桥、运河终点标志塔、沿江 步行休闲带等节点,形成可延伸至 CBD的景观通廊。
——以杭州江河交汇区城市设计为例
The Design of Urban Waterfront Renewal:Taking Urban
Design for the Confluence of Grand Canal and Qiantang River as an Example
张如林卢新宇孙鹏孙伟
规划重点组织面向运河,沿钱 塘江和沿钱江路三条景观界面。
面向运河景观界面由一组呈半 环状面向河口开敞空间的建筑群构 成,突出其现代活泼的标志性特色。 沿江景观界面主要由居住建筑组 成,以板式高层为主,临江一侧配以 点式高层,突出其韵律感。沿钱江路 景观界面由商务办公与青年公寓及 其裙楼组成,主体建筑两个或三个 一组,形态挺拔、现代、简约而富有 韵律感。 3.3.3沿江天际线
1:50.2:45.7。服务业对全市经济增
长的贡献度达到49.8%,种种数据
表明.以风景旅游著称的杭州正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