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十三五上海市环保规划

十三五上海市环保规划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环境保护,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城市经
社会公众对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的要求不断提高。
(二)主要问题
一是环境质量与国家标准和市民需求仍有差距。以PM2.5、臭氧为代表的复合型大
气污染问题突出;主要水体氮、磷普遍超标,郊区农村中小河道污染严重;餐饮 油烟、化工异味等问题社会反映较为强烈;城市生态功能不足。
2302.06
2425.68
11160
11400
24.82
22.12
13667
13007
(二)主要问题
三是环境质量的进一步改善更加取决于转方式、调结构。
• 工业结构偏重、布局分散
• 养殖总量和种植强度较大
近年来重工业比重保持在 78%左右(按产值计算)
全市仍有60%工业企业分布在104 个工业区外,而产值仅占1/3。
(一)大气环境保护
主要任务 主要措施
• 全面实施船舶排放控制区,推进船舶油品升级和老旧船 舶淘汰,强化船舶污染防治区域联动; 强化其他流动源(船 • 全面推进港口“岸电”和新能源船舶试点; 舶、非道路移动机械) • 实施非道路移动机械分类申报登记管理,完善排放标准, 污染防控 加强油品质量监管; • 全面启动非道路移动机械污染治理和淘汰更新工作。
对标国际的环境标准体系有待完善
生态文明制度改革还须加快推进
基层环保责任体系、环保考核机制、生态损害赔偿等有待健全; 市场化的环境治理机制等有待完善;
总体上,需要加快推进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主要内容
一.“十二五”工作回顾 二.当前面临的形势和主要问题 三.“十三五”环保规划基本情况
• • • • •
主要措施
2017年建成黄浦江上游金泽水库及相关配套工程; 完善多源联动的原水系统布局,完成郊区供水集约化; 全面关停或调整二级保护区内污染源; 加快推进太浦河清水走廊建设; 全市原水供水总量的90%以上达到水质优良水平。
保障饮用水水源环 境安全
“泥水气”同治, 加快城镇污水处理 厂提标改造和污泥 处置工程建设
(二)环境治理和污染减排取得积极进展
吴泾、南大、桃浦等重点地区环 农村环境整治由点及面逐步推
境整治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启 动实施了金山、合庆、青东农场 等重点区域生态环境综合治理。
进,累计实施402个村庄改造, 受益农户20万户.
金山区廊下镇中华村(改造后)
(三)环境政策法规体系进一步完善
GDP (亿元) 2000年 2005年 4771.17 9164.1 常住人口 (万人) 1608.6 1890.26 能耗(万吨标煤) 5499 8225 废水排放量 (亿吨) 19.37 19.97 废气排放量 (亿立方米) 5755 8482
2010年
2014年
171659.8
23560.94
生活垃圾 水上转运体系
95%以上;
危险废物得到安全处置。
老港生活垃圾焚烧一期
(一)重大环境基础设施逐渐完善
生态环境基础设施 大力推进林地绿地建设,森林覆盖率由2.98%上升到13.53%,中心城区绿化覆 盖率从20.3%上升到38.4%,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7.6平方米。
延中绿地
长寿绿地
郊野公园
(一)重大环境基础设施逐渐完善
水环境基础设施
两江并举水源格局基本形成, 污水厂网同步、泥水同治,全市53
全市供水能力达到1799.5万 立方米/天。
座污水厂处理规模达到794.6万立方 米/天,污水处理率达到92.8%。
(一)重大环境基础设施逐渐完善
大气环境基础设施
持续推动燃煤污染治理,累 全市18家燃煤电厂(装机容量约1.5万兆
确保环 境安全
(一)大气环境保护
以PM2.5、臭氧污染治理等为重点,持续深化六大领域大气污染防治
主要任务 主要措施
• 实施能源和煤炭消耗双总量控制,压减压钢铁、化工等 工业用煤,控制发电用煤总量; • 优化能源结构,天然气占一次能源比重提高到12%,非 化石能源达到13%,外来电比例保持40%; • 全面完成24座燃煤机组超低排放改造或上大压小; • 完成剩余集中供热锅炉清洁能源替代,取消分散燃煤。
• 明确责任分工,完善长效管理机制; 深化扬尘、秸秆、餐 • 全面实施建筑工地、道路、码头堆场等扬尘在线监控, 饮等量大面广的污染 确保全市扬尘污染水平下降20%以上; 治理工作 • 继续深化秸秆、餐饮、汽修等面源大气污染治理。
(二)水环境保护
核心是“抓两头”,保障饮用水安全和消除黑臭水体
主要任务
质量、生态空间规模、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升,环境 风险得到有效管控,绿色生产和绿色生活水平显著提 升,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取得重大进 展。为全面建成高质量的小康社会、基本建成 “四个 中心”、科创中心基本框架和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奠定 良好环境基础。
充分充分考虑约束性和导向性的结合,包括环境质量
100
浓度(微克/立方米)
80 60 40 20 0
主要城市PM2.5浓度比较
新国标暨WHO第一阶段 过渡目标值
北 京
天 津
上 海
重 庆
苏 州
广 州
南 京
宁 波
新 加 坡
伦 敦
洛 杉 矶
纽 约
80% 60% 40% 20% 0% 上海 北京 广州 40% 42%
62.80% 31.70%
华 盛 顿 特 区
主要大气污染物年均浓度变化趋势
主要水体氨氮浓度变化
主要内容
一.“十二五”工作回顾 二.当前面临的形势和主要问题 三.“十三五”环保规划基本情况
(一)面临形势
生态环境得到各方关注和高度重视。
国际上绿色低碳发展成为全球共识,生态宜居已成为城市软实
力和竞争力的重要体现。
全国的环保形势和要求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五中全会将绿色发
(一)总体思路和基本原则
总体上,“十三五”是前五轮和“十二五”基础 上,根据当前形势和阶段特点的聚焦、深化和提升, 以生态环境质量改善为核心,坚持高标准、严要求, 加快补齐环境短板,推动转型发展。
一是更加注重“绿色发展”和“底线思维” 二是更加注重“接轨国际”和“率先引领”
----环境质量上,瞄准国际化大都市生态宜居标准分阶段提高
要求 更高
诉求 迫切 标准 更严 力度 更大
展作为五大发展理念,生态文明建设和体制改革加速推进,新 环保法和大气、水、土壤专项行动计划相继出台,党政同责、 一岗双责、环保督查、终生追究等要求更加明确,环保的认识 高度、推进力度、实践深度前所未有。 济社会发展全局的突出战略位置,把环境保护作为本市全局和 长远发展的“三个导向”和“四个底线”,协同推进产业结构 调整、建设用地减量化、重点区域综合整治等重大举措。
总体思路
基本原则
----环保要求上,按国内最严、接轨国际的标准推进污染治理
----环保措施上,借鉴国际先进做法结合本市实际推进实施
三是更加注重“深化改革”和“依法治污” 四是更加突出“科学治理”和“创新驱动”
(二)总体目标和主要指标
到2020年,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继续下降,生态环境
总体目标
• 全面实施30余座污水处理厂一级A及以上的提标扩建改 造,同步解决污泥处理处置和臭气治理; • 新建泰和、虹桥、南翔、新江第二等4座污水处理厂,新 增污水处理能力60万立方米/天。
(二)水环境保护
主要任务
加快推进污水收集 管网建设和截污纳 管
主要措施
• 继续完善污水处理厂一、二级配套管网,继续推进截污 纳管力度,基本实现城镇集中建设区、“195”区域开发 地区污水全部纳管; • 完成42座市管泵站和其他区管泵站实施截留改造; • 实施苏州河深层排水管道系统工程。 • 完成400多条段黑臭河道治理,实施1000公里重点区域 (中小)河道生态治理; • 完成259个考核断面(含20个国考断面)水质达标或提升 的治理要求; • 实现全市2.6万余条镇村级河道轮疏一遍。 • 推进临港、松江新城、闸北苏河湾、徐汇滨江、金山廊 下等重点地区试点示范; • 每区至少建设一个以上海绵城市试点区域。
15%
20.36%
杭州
全国
世界
主要城市森林覆盖率比较
2015年主要水体和市区、郊区 主要河道水质类别比例
(二)主要问题
二是污染物排放总量大、强度高 • 2015年常住人口2415万人,机动车总量超过400多万; • 2014年能源消费总量1.14亿吨标准煤,煤炭约为5000万吨; • 污染物排放总量大,新增治理能力仍不足以完全消化增量。
深化燃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污染控制
• 通过严格标准、推进治理和结构调整、加大执法和开征 全面推进挥发性有机 VOCs排污费等,全面推进石化、化工、涂料等2000家 物综合治理 重点企业VOCs污染治理; • 工业VOCs排放总量降低一半左右。 • 提前实施新车国六标准,加大新能源汽车推广力度; 加强机动车污染控制 • 持续推进约30万辆老旧车淘汰,完善在用车检测机制; • 实现长三角区域在用车异地协同监管。
2014年约380万头标准猪;农药 化学强度是全国的1.9和1.1倍。
(二)主要问题
四是环境治理能力不足,体制机制瓶颈约束亟待破解。
环保要求不断提高与环境治理能力相对不足之间的矛盾凸显:
大气环境监测基本完善,水环境监测预警能力严重不足,土壤环境监测
体系有待建立,污染源在线监测需要进一步扩大;
总体上,环境监测、监管和执法体系逐步完善。
(四)城市环境质量总体稳定改善
在人口、经济、能源持续增加的同时, 4个主要污染物在提前1年完成国家减 排任务,分别削减25.15%、18.40%、 33.03%和32.10%; 主要污染物浓度持续改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