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三门环境保护十三五规划

三门环境保护十三五规划

如有帮助,欢迎下载支持三门县环境保护“十三五”规划(征求意见二稿)三门县环境保护局二零一五年十月如有帮助,欢迎下载支持目录第一章工作回顾 (1)一、“十二五”环境保护工作总结 (1)二、“十二五”环境保护主要成效 (3)三、“十二五”环境保护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4)第二章主要问题与发展趋势 (7)一、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 (7)二、面临的发展形势 (7)第三章“十三五”环保规划总则 (9)一、指导思想 (9)二、总体目标 (9)三、指标目标 (9)第四章主要任务 (12)一、抓好治水工作,全面改善水环境质量 (12)二、抓好治气工作,持续改善空气质量 (18)三、抓好治土工作,保护土壤环境质量 (22)四、加强源头控制,稳定声与辐射环境 (23)五、强化治污减排,倒逼产业转型升级 (25)六、深化生态建设,发挥生态服务价值 (27)七、加强风险防范,全力保障环境安全 (28)八、加强能力建设,提升执法监管力度 (30)第五章重点工程 (33)一、水环境保护重点工程 (33)二、大气环境保护重点工程 (34)三、土壤环境保护重点工程 (34)四、环境安全防范重点工程 (35)五、生态保护建设重点工程 (35)六、环保能力建设重点工程 (36)第六章保障措施 (37)一、加强组织领导,强化责任落实 (37)二、加强环境法治,实施依法治污 (37)三、加强信息公开,鼓励社会治理 (38)四、完善经济政策,激发治污活力 (39)五、加强技术支持,实施科学治污 (39)附表三门县“十三五”环境环保重点工程清单 (41)第一章工作回顾一、“十二五”环境保护工作总结“十二五”期间,三门县以水环境整治、大气污染防治、土壤污染防治、重污染行业整治、污染物减排、生态创建和执法监管等工作为抓手,各项环境保护工作稳步推进,取得了较好成效。

(一)水环境整治工作有新亮点积极开展水环境整治工作,先后出台《三门县清洁水源行动计划》、《三门县水环境治理中长期规划》、《水环境综合整治规划》、《三门县加强河道保洁长效管理实施方案》和《三门县河长制方案》,建立河道“河长制”和“警长制”,先后实施“清三河”、“垃圾河歼灭月”和“清水行动”,全面完成省“清三河”达标县创建工作。

积极加强饮用水源保护,全面完成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合格规范饮用水源创建。

实施《三门湾三门区域污染综合整治实施方案》,坚持源头控制、水陆统筹和河海兼顾,积极推进近岸海域污染整治。

(二)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有新突破积极开展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出台《三门县清洁空气行动计划》和《三门县燃煤(重油)锅炉淘汰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实施方案》,划定高污染燃料禁燃区,大力开展燃煤小锅炉淘汰和煤改气工作,实施黄标车限行,基本完成黄标车淘汰,推进台州第二发电厂超低排放设施建设,推进重点行业挥发性有机物整治,基本完成加油站油气回收治理,建立油气回收项目跟踪督查的长效管理机制。

深入开展建筑、道路、堆场及矿山扬尘治理,大力推进森林城市建设。

(三)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有新进展积极推进土壤和固废污染防治工作,实施《三门县污染物场地排查工作方案》,疑似污染场地排查有序开展,初步建立污染场地环境风险控制清单;完成原解氏化工厂多氯联苯危废清理和华天工业有限公司污染场地调查及修复工作,初步建立六敖北塘农业现代示范区土壤环境状况数据库。

开展危险废物专项整治行动,积极联合公安、工商等部门,严打危废非法转移和处置行为,推进危险废物双达标创建,深入规范危险废物产生源环境管理。

污水厂污泥处置逐步规范。

(四)污染减排和整治有新举措主要污染物减排工作不断加强,成立了污染物总量办,工程减排、结构减排和管理减排三大减排措施协同推进;刷卡排污、初始排污权有偿使用、“三三制”等总量控制创新措施全面实施,可交易排污权转让交易制度逐步完善。

出台《三门县医化造纸行业污染整治提升方案》,全面完成重污染高耗能行业污染整治工作,有效促进污染物减排。

(五)生态创建上新台阶切实加强生态县创建组织领导,通过省级生态县创建考核验收,配合市局成功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

稳步推进国家级生态县创建,完成三门县生态县建设规划(修编)专家评审。

出台《三门县深化四边三化行动方案(2015-2020年)》,坚持以项目化形式推进“四边三化”及“双清”行动,全面完成“四边三化”整治项目。

以深化“百千工程”和“清洁家园、和谐乡村”活动为载体,着力推进村庄人居环境提升。

扎实推进生态乡镇(街道)和村创建活动,深入开展以绿色学校、绿色社区、绿色家庭等群众性绿色系列创建活动。

(六)环境执法监管有新思路创新环境执法,建立环保公安联动执法机制。

转变监管模式,建立网格化监管机制,实行红、黄、橙、蓝四类动态监管。

严格落实新环保法,开出首张“按日计罚”环保罚单。

转变执法模式,实施“告知执法”新模式。

充分发挥媒体公众力量,加强执法监督,邀请纪检、人大、政协代表及记者等媒体与公众的力量参与环境信访调处,并开通公众微博、微信,通过媒体或公众的全程跟踪。

(七)环境宣教有新拓展加强宣教窗口建设,开通环保官方微博、微信平台,充分利用信息平台发送短信息百万余条;深化媒体合作,在《新三门》报社、电视台开辟专刊、专题、专栏作环保特别报道,专门拍摄生态建设宣传片,在电视上密集播放,提倡以节能环保为核心的绿色消费理念和消费方式。

积极推进公众参与环境保护,在市级以上主要媒体开辟生态省建设宣传专栏;在党校、行政学院等干部培训基地开设生态环保讲座;在中小学普及环保宣传教育;开展美丽人居环境创建活动,培育民间环保组织。

二、“十二五”环境保护主要成效“十二五”期间,三门县主要污染物减排成效明显,区域环境质量保持优良,人民群众生态满意度逐年提升,环保体制机制不断完善。

(一)环境质量稳中有升水环境质量有所提高,全县地表水25个常规监测点水质稳定达到水环境功能区要求,地表水环境功能区达标率为100%,跨行政区域河流交接断面水质考核结果达到优秀;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达到100%。

2015年1-9月份PM2.5均值浓度为37微克/立方米,稳定保持在全省58个县级城市上游水平。

(二)污染减排成效明显截止到2014年底,全县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排放量比2010年分别下降14.87%、12.83%、9.5%和4.7%,分别完成减排目标的97%、82%、86%和94%,预计到“十二五”期末,全县四项主要污染物均可完成减排目标任务。

(三)生态文明持续推进人民群众生态环境保护满意度由2010年的61.15分上升到2014年的76.61分,提高15.46分,满意度提高25.3%,“十二五”期间均保持在全市排名前三位。

(四)体制机制不断完善环境功能区管护制度基本建立,基本完成自然生态红线划分。

严格执行《浙江省不纳入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的目录》,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深入改革,出台工业企业分类监管办法、环境功能区负面清单等规范性文件。

环境管理市场化逐步放开,环境治理第三方托管不断壮大,第三方环境监测探索实施。

三、“十二五”环境保护主要指标完成情况截止到2014年底,三门县“十二五”环境保护规划主要指标完成情况较好,大部分指标均达到或超额完成目标要求。

表1-1 三门县“十二五”环境保护规划主要指标完成情况*注:三门县行政区划由原先的10镇4乡调整为6镇1乡3街道。

由上表可知,大部分指标目标已完成或超额完成,其中近岸海域功能区水质达标率和市区空气API指数小于100的天数尚达不到规划目标值,其中市区空气API指数小于100的天数主要受PM2.5超标影响无法达到规划目标值,而全市近岸海域水质基本达不到水质类别要求,水质均为超四类,活性磷酸盐和无机氮超标严重。

第二章主要问题与发展趋势一、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一是环境质量仍有提升空间。

黑臭河和垃圾河未得到彻底消灭,近岸海域水质基本达不到水质类别要求;空气质量达不到二级标准,细颗粒物持续超标;酸雨率居高不下,降水pH长期维持低位;城区周边橡胶废气扰民仍时有发生;善岙将等退役场地土壤污染严重。

二是环境安全形势严峻。

产业结构和布局不合理,支柱产业的机电、橡胶、工艺品、造船等行业层次总体不高,部分重污染行业主城区范围内,部分企业离居民区较近,环境污染投诉较多,环境安全形势依然严峻。

备用水源缺乏,饮用水安全保障能力不足;局部区域土壤重金属和持久性有机物污染凸显;核与辐射安全防控能力薄弱。

三是环保自身能力依然不足。

环保体制机制仍不健全,政府环境保护主体责任尚未真正落到实处,环保职能存在交叉,环保部门缺乏统一协调能力;环保执法手段有限,执法威慑力不够环境监管能力与点多面广的监管任务严重不匹配,环保部门的人员队伍、执法装备、手段和信息化水平远不能适应繁重的监管任务。

二、面临的发展形势生态文明建设顶层设计逐步完善,新环保法等系列法律法规制定和修订,党政领导干部环境保护考核不断增强,都促使着环境保护地位不断提升,有利于“十三五”期间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

同时,环境保护也面临巨大的压力。

一是环境质量与群众期望仍存在一定差距,现有环境质量改善的程度不能满足群众对高水平小康生活的需求;二是防污治污能力与高位污染负荷不匹配,当前环境保护基础设施仍不能保证最基本的处理处置能力,“三废”直排现象难以完全杜绝。

三是环境保护管理能力与繁重的环境管理任务不匹配,仍有大量的死角、盲点未纳入监管范围。

四是环境风险隐患多,未来相当一段时间内,环保工作将进入环境风险发生的危险期,风险防范压力大。

第三章“十三五”环保规划总则一、指导思想以建设幸福三门为目标,以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治水、治气、治土为主要任务,深入推进污染减排,全面深化生态建设,不断强化能力建设,加大执法监管力度,解决老百姓关注的突出环境问题,确保区域环境安全,推进全县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为三门湾生态宜居美城和全面高水平小康社会的建设奠定良好生态环境基础。

二、总体目标通过五年努力,全县生态环境质量继续保持全市领先水平,地表水好于Ⅲ类水质断面比例稳定维持在100%,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稳定维持在100%;城市环境空气质量达到二级标准,细颗粒物浓度达到35微克/立方米;耕地土壤环境质量达标率有所提高;主要污染物和重金属污染完成减排目标;辐射防控水平和环保自身能力稳步提升;人民群众生态生态环境保护满意度每年均有新提高。

三、指标目标表3-1 环境保护“十三五”目标指标第四章主要任务一、抓好治水工作,全面改善水环境质量(一)加强饮用水水源保护1、推进水源地保护工程建设实施白溪地下水库、罗岙水库、施家岙水库和石门水库饮用水源地一级保护区隔离防护工程,在水源一级、二级保护区交通道路上设置警示牌,在水源地明显区域设施告示牌、宣传牌等标识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