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复习题填空1.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录周代诗歌(305 )篇,其(六义)是指“风、雅、颂、赋、比、兴”。
2.《诗经》按其音乐性质,在文学史上,一般分为风、(雅)、(颂)三大类。
《诗经》中的国风,共分周南.召南.王风等(十五)国风,雅分为(大雅)和(小雅),颂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三部分。
3.中国最早的一部文学作品是《诗经》,所收集的诗歌上起(西周初年),下至春秋中叶,均系以四言为主的(抒情)作品。
4.《楚辞》产生于今湖北.湖南地区,属于长江流域的文化,最主要的代表作家为(屈原)和(宋玉).5.(屈原)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是浪漫主义的杰出代表,他创造了(楚辞体)这种新的诗体。
6.《战国策》是战国时期(游说)之士策谋和言论的汇编,属(国别体)史书。
7.汉代的(赋)是介于诗与文之间的一种半诗半文的混合文体,它的特点是铺才逦文,(体物写志).8.(史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共分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十表,八书五个部分.9.魏晋南北朝小说可分(志怪)和(志人)两大类.10.东晋著名诗人(陶渊明)的(田园诗)写的是平淡的田园风光和日常的农村生活。
11.唐代(韩愈)和柳宗元倡导的(古文运动)主张文道合一. 12.初唐(陈子昂)提倡风雅兴寄和(汉魏风骨),主张恢复汉魏风骨和风雅比兴美刺的兴寄传统,反对齐梁诗风.13.白居易的生平与思想可分前后两期,以四十四岁时被贬(江州司马)为分界线。
他所提倡的(新乐府诗)运动,强调诗歌的(社会)和(讽喻)作用.14.杜甫诗歌主要风格是(沉郁顿挫),李白诗歌主要风格是(雄奇飘逸)15. 李白诗句:“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小谢”指(谢眺)16. 柳永大量创制(慢词),在小令之外提供了可以容纳更多内容的新形式。
17.中国四大古典名著中,属于清朝的有(红楼梦)。
《红楼梦》又名《石头记》、《风月宝鉴》、《情僧录》和《金陵十二钗》18.(聊斋志异)是中国古典短篇小说的高峰.选择1.《诗经》的传统分类是(B )A. 南、风、雅B. 风、雅、颂C. 雅、颂、南D. 颂、南、风2.《诗经》中的风、雅、颂是按(C )来划分的。
A.不同的地域B.不同的时期C.音乐的性质D.篇幅的长短3.《诗经》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其中“风”多为(D )A .贵族、士大夫所作的,是周王朝京都地区的乐歌B .刮风下雨后所作的诗歌C .王室宗庙祭祀的舞曲歌辞D .各地的民歌4.《诗经》称为“经”是在(C)A.先秦B.秦代C.汉代D.南北朝4.《战国策》的最后整理编订者是(C )A.孔子B.左丘明C.刘向D.司马迁5.下面属于国别体史书是(C)A.《诗经》B.《史记》C.《战国策》D.《论语》6.战国中后期,屈原根据民间祭祀歌加工而成的作品是(B)A.《九章》B.《九歌》C.《天问》D.《招魂》7.具有“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特点作品是(C)A.《诗经》B.楚辞C.汉乐府民歌D.古诗十九首8.司马迁《史记》作为纪传体史学著作,其叙事(A )A. 以历史人物为中心B.以朝代更迭为中心C. 以历史事件为中心D.以作者的历史观为中心9. 《史记》的五种体例中,“世家”这种体例是(C )A 记述历史帝王的兴衰沿革B 记述特殊人物或集团的事迹C 记述重要人物的家庭兴衰D 记述王侯各国的史实和状况10.鲁迅誉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作品是(A )A.《史记》 B.《汉书》 C.《后汉书》D.《三国志》11.诗人陶渊明生活于( C )A. 魏晋之际B. 西东晋之际C. 晋宋之际D. 宋齐之际12.盛唐时期边塞诗派的代表作家是(D)A.李白B.杜甫C.王维D.岑参13.《冯谖客孟尝君》中,先写冯谖“无好”、“无能”,再三弹铗,要求提高待遇,然后写他为孟尝君营就“三窟”,使之“无纤介之祸”。
这种刻画人物的方法是(B )A.前后照应B.欲扬先抑C.一波三折D.侧面衬托14.《长恨歌》中最具浪漫色彩的内容是(D)A.杨家女倾国倾城B.唐明皇重色误国C.杨贵妃马嵬殒命D.太真女仙山寄情15.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是谁评价李白的(A)A.杜甫B.苏轼C.李商隐D.陆游16.狡兔三窟”的典故出自(B )A.《李将军列传》B.《冯谖客孟尝君》C.《垓下之围》D.《始得西山宴游记》17.称为由盛唐到中唐过渡集大成的诗人是(B )A.李白B.杜甫C.白居易D.杜牧18.边塞诗的代表作家是(C )A. 张若虚B.元结C. 高适D.顾况19.陈子昂振起一代诗风的起点是(B)A.寻求诗律新变B. 恢复风雅传统C. 讲求彩丽竞繁D. 倡导应制咏物20.晚年自称为六一居士的人是( B )A .王安石B .欧阳修C .司马光D .李清照21.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是( D )A .苏东坡B .李白C .陆游D .白居易22.宋朝时期遭到弹劾被捕入狱,卷入到“乌台诗案”的文人是(C )A.曾巩B.王安石C.苏轼D.欧阳修23.《聊斋志异》的文体类型是(B)A.文言长篇小说B.文言短篇小说C.白话长篇小说D.白话短篇小说24.“文不甚深,言不甚俗”是(A )语言的一大特色。
A.《三国演义》B.《红楼梦》C.《西游记》D.《儒林外史》25.诗歌《蒹葭》中,从“白露为霜”到“白露未唏”,又到“白露未已”,这最能体现出(C )A.追求空间的难以琢磨B.追寻对象自然流露的凄婉之意C.追求时间的漫长与追求者的执著D.迫寻对象的飘忽难觅26.如果把《蒹葭》看成是招贤诗,那么诗中的“伊人”最有可能是(D)A.贤才的女儿B.出仕的贤者C.织绣的才女D.隐居的贤者27.《蒹葭》的主要特点是(D )A. 气势磅礴、感情澎湃B.意境明朗、平铺直叙C.意境开阔、清新喜人D.意境朦胧、含蕴不尽28.《蒹葭》这首诗中追寻者的心情主要是(A )A.执著惆怅B.欣喜雀跃C.忧伤痛苦D.平静自然29.《长恨歌》的主题历来有争议,不存在的说法有(A)A.象征说B.讽喻说C.爱情说D.双重主题说30.北宋第一个专力填词的作家是(B)A.苏轼B.柳永C.贺铸D.李清照31.白居易在《长恨歌》中对李、杨二人的耽乐误国,有所讽刺。
下列不能够表现这一内容的诗句是( A )A.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B.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C.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D.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32.诗歌《长恨歌》中所叙述的爱情故事的两个主要人物是(B )A.汉成帝与赵飞燕B.唐玄宗与杨贵妃C.唐太宗与杨贵妃D.汉武帝与陈皇后33.下列《长恨歌》诗句中,属于移情于景的是(A)A.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B.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C.西宫南内多秋草,落叶满阶红不扫D.迟迟钟鼓初长夜,耿耿星河欲曙天34.《画鹰》是一首(C)诗A.写景诗B.抒情诗C.题画诗D.古体诗35.文学史上第一首悼亡诗是下列(B)A.陆游《钗头凤》B.苏轼《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C.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D.李清照《声声慢》36.下列《婴宁》的人物中,导演一幕幕喜剧的是(A)A.鬼母B.狐母C.婴宁D.王子服37.小说《婴宁》中“笑不可遏”、“忍笑而立”、“笑处嫣然”的人是( B )A.王子服B.婴宁C.鬼母D.吴生38. 下列选项中,最能体现婴宁自然天性的是(A)A.爱笑B.痴憨C.狡黠 D.阴险39.选出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B )A.柳宗元,字子厚,唐代文学家、哲学家,著有《河东先生集》。
B.柳宗元世称柳河东、柳柳州,与白居易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
C.《始得西山宴游记》是一篇山水游记,是柳宗元的“永州八记”之首。
D.《始得西山宴游记》中“怪特”的西山与作者高傲的志趣相互映照,象征了柳完元特立不屈的人格。
40.课文《钗头凤》的作者是( A )A陆游B 李清照C 赵明诚D以上都不对问答题1.诗之六义风雅颂赋比兴合称“六义”。
风又称国风,一共有15组,“风”本是乐曲的统称。
15组国风并不是15个国家的乐曲,而是十几个地区的乐曲,共160篇。
国风是当时当地流行的歌曲,带有地方色彩。
从内容上说,大多数是民歌。
作者大多是民间歌手,但是也有个别贵族。
雅是指周朝直接统治地区的音乐,“雅”有“正”的意思,把这种音乐看作“正声”,意在表明和其他地方音乐的区别。
雅共105篇,分为大雅31篇和小雅74篇。
雅多数是朝廷官吏及公卿大夫的作品,有一小部分是民歌。
其内容几乎都是关于政治方面的,有赞颂好人好政的,有讽刺弊政的。
只有几首表达个人感情的诗。
但是没有情诗。
颂是贵族在家庙中祭祀鬼神、赞美治者功德的乐曲,在演奏时要配以舞蹈。
又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共40篇。
赋、比、兴“赋、比、兴”是诗的表现手法。
“赋”按朱熹的说法,“赋者,敷也,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
就是说,赋是直铺陈叙述。
是最基本的表现手法。
即是直接表达自己的感情。
“比”,用朱熹的解释,是“以彼物比此物”,也就是比喻之意。
“赋”和“比”都是一切诗歌中最基本的表现手法,而“兴”则是《诗经》乃至中国诗歌中比较独特的手法。
“兴”字的本义是“起”,因此又多称为“起兴”,对于诗歌中渲染气氛、创造意境起着重要的作用。
《诗经》中的“兴”,用朱熹的解释,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就是借助其他事物为所咏之内容作铺垫。
它往往用于一首诗或一章诗的开头。
有时一句诗中的句子看似比似兴时,可用是否用于句首或段首来判断是否是兴。
2.《橘颂》中诗人是从哪些方面赞颂橘树的?表现了橘树的什么特性?诗人是从俊逸动人的外在形态和内在精神两个方面来赞颂橘树的。
在外在形态方面,橘树那凌空而立的意气,“受命不迁”的坚毅神采,让人生出无限敬意。
诗人又以精工笔法,勾勒它充满生机的“绿叶”,晕染它蓬勃开放的“素荣”;它的层层枝叶间长“剡棘”,防范外来侵害;它贡献世人的是“精色内白”的累累“圆果”,字里行间透出诗人对“嘉树”的赞美之情。
在内在精神方面,橘树“独立不迁”,志向坚定;淡泊宁静,超然自立,“横而不流”“淑离不淫”,不向严寒屈服。
本诗写出了橘树坚定不移、扎根故土的美质和纯洁无私、豁达正直的高尚品质。
3.陶渊明诗歌的艺术。
平淡自然与深厚醇美的统一他的田园诗写的是平淡的田园风光和日常的农村生活,反映的是归隐后恬淡的心境与情趣。
在表现方法上,这些诗歌多用白描手法,语言朴素自然,少见华丽,但这并不意味着平淡无味。
在田园诗平淡的描写中蕴含着陶渊明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热爱,表现出他美好的人格和崇高的理想。
同时陶渊明的田园诗还富有意境,所选的景物多具有鲜明的特征,且饱含着诗人的感情,体现了诗人的个性特征。
陶诗还善于将深刻的哲理融入诗歌的形象中,使平凡的素材表现出不平凡的意境,这种情、景、理交融形成的意境十分和谐,往往令人神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