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液化天然气(LNG )项目码头及陆域形成工程工作船码头基槽开挖施工方案编制单位:中父第二航务工程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与中交一航局第二工程有限公司联合体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项目总工:___________________编报日期:目录1.概述 (2)2.施工方法 (2)2.1施工工艺流程 (2)2.2施工准备 (3)2.3测量定位 (12)2.4基槽开挖施工 (12)2.5水下礁石钻孔爆破施工 (14)3.验收方法 (18)4工程施工进度 (18)4.1工期情况 (18)4.2施工进度保证措施 (19)5.进度控制及工期保证措施 (19)5.1.进度控制 (19)5.2工期保证措施 (20)6.施工质量保证体系 (21)6.1质量方针 (21)6.2质量目标 (21)6.3施工质量控制依据 (22)6.4施工质量保证体系 (22)6.5质量保证措施 (23)7.安全目标及安全保证措施 (24)7.1安全目标 (24)7.2安全组织机构 (24)7.3实行施工项目安全管理 (24)7.4劳动保护措施 (24)7.5航行避让措施 (25)7.6防台措施 (25)8.......................................................................................................................... 文明施工和环境保护. (26)28 9.现场施工平面布置图1.概述本工程位于青岛市胶南市西南的董家口嘴.在规划的青岛港董家口港区西侧.港址东侧为琅琊台湾.西侧邻近青岛市与日照市分界线.南面面向大海.北面为陆域。
工作船码头布置于接收站西南侧、LNG 泊位西侧.码头成L 型布置全长244.4m. 由引堤与陆域相连。
本次基槽开挖长度250.3m. 开挖宽度14〜18m.开挖底标高-6〜-9.8m基床座落于强风化岩层④-2及以上级别岩层上。
采用8m 3抓斗的抓斗式挖泥船并通过全球定位系统GPS 控制轴线及断面位置。
挖泥船配以两条500 m 3自航泥驳抛泥。
挖泥船顺码头轴线定位. 分段、分层、分条开挖。
开挖过程中.勤测水深.挖至设计标高后.及时核对土质.是否达到设计要求的持力层.并通过挖泥船水下排查取样。
2.施工方法2.1 施工工艺流程开工准备未满足设计要测量抛石2.2施工准备221自然条件特点分析221.1气象拟建工程区位于暖温带季风气候区域.受海洋环境的调节.夏半年呈显著的海洋性气候特点:盛行东南风.气候湿润多雨.热量充足.温度适中且无酷暑; 冬半年呈大陆性特点:盛行偏北风.空气干冷。
气象资料中风资料采用董家口 2006年9月〜2007年8月一年测风资料 统计分析.其它采用胶南气象站1961〜2007年资料统计分析。
胶南气象站位于王戈庄东南李家石桥.地理位置为北纬35 ° 53’、东经120 ° 00’,观测场 海拔高度为9.5米;董家口风观测站位于董家口半岛南部.高度约15m 。
地 理坐标为 35036.303 ’ N .119o46.784 ’ E 。
⑴气温年平均温度「C ) 12.5 最高年平均温度「C )17.3极端最高温度(C )41.0 (2002.07.15 )最高月平均温度「C)25.4 (8月)最低月平均温度「C)-1.4 (1 月)⑵降水拟建工程区降水特征值见下表降水特征值表⑶风况本地区受季风影响•夏季多偏东南风.冬季多偏西北风。
根据国家海洋局北海分局环境预报中心在董家口进行的一年(2006年9月〜2007年8 月)测风资料统计分析•本地风频率统计见表。
董家口风频率统计表(2006年9月〜2007年8月)N本区常风向为NW向濒率11.2%.次常风向为NW向濒率8.5%;强风向为ENE 向.最大风速12.8m/s.次强风向为NE向.风速11.8m/s。
级风(风速》13.9m/s )出现的天数为16天。
据调查本区历史上曾出现过23m/s的大风。
另外.根据胶南气象站1961~2007年风资料统计.常风向NNW.频率13%.次常风向NW.频率10%.强风向NNW.最大风速19.3m/s。
风季节分布:夏季风向多集中在ENE〜ESE各向.冬季NW 和NNW 风占主导地位;春季为过渡季节.的风向比较分散.偏北风逐渐减少.偏南风逐渐增多。
秋季偏北风和偏西风逐渐增多.而东及东南风逐渐减少。
青岛地区大风夏季由台风或气旋造成.冬季大风由寒潮形成。
台风主要出现于7〜9月份.大风风力大多数为8〜10级.>8级风的影响时间一般为1〜2天.少数3〜4天。
一般而言.青岛地区主要受其外围影响. 台风直接穿过青岛地区有记载的有2次.分别是1939年8月22日及1985 年8月19日。
最大瞬时风速达40.3m/s。
寒潮主要发生在10月至翌年3月.伴随降温过程.往往有偏北大风出现. 大风一般6〜8级.也有9〜10级。
青岛地区平均每年寒潮3次。
风对船舶作业的影响:根据统计结果.大于15m/s的风折合影响船舶作业的天数为7.5天。
另外.根据青岛地区历史气象资料.本地区连续大风天主要为冬季寒潮及夏季台风或气旋.大风同时伴随大浪.是影响码头连续不可作业的主要因素.一般影响1~2天.最长影响天数为5天。
⑷ 雾况雾多出现于每年的4〜7月.出现频率约占全年的77.8%雷暴多出现在夏季 .占全年雷暴天数的 71.9%.以 7、8 月份最多。
雷暴最 早发生在 2 月(1987 年).最晚结束于 12 月(1975 年)。
年平均出现雷暴天 数为 23.1 天。
雷暴影响码头作业的天数为 7 天。
2.2.1.2 水文 国家海洋局北海预报中心在董家口设立潮汐观测站进行了一年潮位观测(2006年9月-2007年8月).验潮点位于琅玡台湾内.坐标为:35 ° 37.3'N.119 ° 47.5 ' E 。
距董家口约 30km 的石臼港有长期潮位观测资料。
短期同步潮位资料 相关分析表明 .董家口海域与石臼所两站潮汐非常相近。
本工程设计水位采 用两站同步资料相关推求;极值水位采用《海港水文规范》附录 C 中的“K 值法”推求。
2.2.1.3 潮位⑴ 基准面及其换算关系本报告中高程基准面采用当地理论最低潮面 .其与 85 国家高程基准面 之间的关系如下:年平均雾日: 年最多雾日:年最少雾日: 雾影响船舶航行及靠泊的天数⑸ 相对湿度 年平均相对湿度: 最大月平均相对湿度: 最小月平均相对湿度: 最大年平均相对湿度: 最小年平均相对湿度: ⑹ 雷暴48.4 天 65 天 22 天能见度小于等于1km ):21 天71% 87% 63% 76% 65%2.735 m当地理论最低潮面董家口港址基面关系⑵潮汐性质及潮型根据实测潮位资料分析.董家口潮汐特征数K=(HK1+H01)/HM2=0.4<0.5 .潮汐类型属正规半日潮型。
⑶潮位特征值平均海平面 2.825 m平均高潮位 4.265 m平均低潮位 1.455 m最咼咼潮位 5.185 m最低低潮位-0.145m最大潮差 4.79 m平均潮差 2.94 m⑷设计水位设计水位如表3-3所示。
设计水位一览表单位:m2.2.1.4 波浪⑴ 波浪资料本地缺少长期波浪观测资料.2006年9月〜2007年9月.国家海洋局北海预报中心在港区进行了一年的波浪短期观测。
观测站地理坐标为35o 36.303 ' N .119046.784 ' E.测波点水深10m。
观测资料统计分析表明:常浪向为SE向.频率为29.34 %;次常浪向为ESE 向.频率为17.6 %。
其中波高》 1.5m现频率最多的方向是ESE向.频率为0.86%。
波浪波型主要为混和浪和风浪。
涌浪主要出现在ESE- SSE向。
波浪周期基本都在7s以下.观测到的最大周期为11.8s。
波况统计表见表。
另外•根据港区东北约26km的相子门海洋站1984年一年测波资料统计表明:该水域全年中S向波浪出现最多•频率为48.1 %;次常浪向为NW向. 频率为7.56 %。
全年波高H4%》1.5m的频率为3.72%.其中S向》1.5m的频率为1.35%.频率明显较董家口1年波浪资料大。
该站受局部地形影响.偏东向波浪频率低.而偏南向浪频率偏高.不能完全反映外海波浪方向分布.但可反映本海区大的波浪的出现频率。
2.2.1.5地质拟建工区码头区揭示地层主要有②-1淤泥及淤泥质粉质粘土.②-2中粗砂、③粉质粘土及粘土、③-2中粗砂、③-3粉细砂.④-2强风化花岗岩(砂砾状).④-3强风化花岗岩(碎块状).⑤中风化花岗岩。
从地层分布上.呈现由北向南.基岩面逐渐降低.上部覆盖层②.③单元土体逐渐增厚的趋势。
至码头前沿②-2中粗砂.③-1中粗砂层含量增多。
下部花岗岩风化不均.④-1.④-2.④-3. ⑤单元体地层起伏较大。
m②-1淤泥及淤泥质粉质粘土(Q4 )呈流塑状态.具高压缩性.强度较差;②-2中粗砂(Q m)一般呈松散状态、呈透镜体.零星分布•强度较低;dl -Jel③粉质粘土及粘土(Q3)呈可塑状、力学性质稍好。
dl -(el③-2中粗砂(Q 3)中密状、混砾石。
强度较好。
dl Jel③-3粉细砂(Q3)在部分钻孔有揭示•中密状.强度稍好。
3(2)④-2强风化花岗岩(砂砾状)(丫5)为勘区下部地层•分布较连续•局部缺失•强度较高.可根据建筑物荷载大小选作天然基础持力层;3(2)④-3强风化花岗岩(碎块状)(丫5)为勘区下部地层.分布不均匀.强度较高;可根据建筑物荷载大小选作天然或桩基础持力层。
3(2)⑤中风化花岗岩(丫5)为勘区底部地层.强度咼但埋深咼低不均匀.是良好的基础持力层。
该区地层覆盖层主要为第四系全新统海洋沉积及晚更新统残积层•下卧崂山阶段侵入岩体中粗粒花岗岩及胶南期月季山阶段侵入岩体夏河城中粒角闪闪长岩。
根据岩土层的时代成因、岩土类别以及相应的物理力学指标•按单元土体从上至下描述如下:码头工程部分单元土体:m②-1淤泥及淤泥质粉质粘土(Q4):深灰色•褐灰色•含云母.腐植物. 贝壳屑•局部混少许碎石。
为勘区上部地层•主要分布于水域上部。
层底标高在-13.23米〜-22.75米之间.呈层状,层厚在0.4〜4.1米之间。
呈流塑状态。
m②-2中粗砂(Q4 ):灰色.含云母,少许淤泥及粘性土,贝壳屑.局部为粉细砂。
是勘区上部地层.呈层状或透镜体状零星分布。
层底标高在-10.83 米〜-24.65米之间.层厚在0.3米〜4.15米之间。
呈松散一稍密状态。
其标准贯入击数平均值N=9击(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