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小学语文教学论”形成性考核答案 .doc
“小学语文教学论”形成性考核答案 .doc
5年
6年*
4年
3年
4.1923年颁布的《小学新学制课程标准纲要》,其中的《小学国语课程纲要》独立成章,明确规定“国语”一科教学内容包括()。
语言、读文、作文、写字*
识字、读文、作文
识字、写字、读书、作文
读经、识字、写字、作文
5.1997年,由()引发的对中小学语文教育的“忧思”涉及中小学语文教育的理念、教材、教学及其评价等各个方面。
生活体验
7.是指打破逐段讲读的程式,不按课文结构顺序,直接切入,直奔课文的中心或重点组织教学。
变序教学
8.是语文实践性最直接的体现,也是培养学生多元智能的最好实践机会。
口语交际
9.教学设计是理论和实践之间的桥梁,注重。
实践性
10.小学语文网络教学,其教学设计必须符合网络教学的特点,以学生开放式的学习为主,学生成为课程学习的主要方式,信息传递和反馈在教学中得到生动的体现,教师的评价和把握课业的进程成为教师的主要任务。
笔画部件分析法*
利用造字规律识字法*
形象识字法*
形近比较法*
3.《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那么,我们在阅读教学实践中可采用哪些教学方式,帮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
讲多长时间为宜*
讲些什么内容*
采取什么方式*
3.教学模式主要由哪几方面构成:。
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
教学目标*
教学程序*
师生作用*
教学策略*
教学评价*
4.小学语文教学方法的主要特征:。
重视教师和学生的双方互动*
重视调控学生的内外结合*
重视培养学生的发展性能力*
重视教学的开放性*
5.“说课”包括哪些内容:。
“生活作文”
“头脑风暴”*
“自由式写作”
“生活体验”
8.以学习理论的发展为脉络,教学设计分为三个流派,以下哪一项不正确:()。
行为取向的教学设计流派
认知取向的教学设计流派
人格取向的教学设计流派
道德取向的教学设计流派*
9.教学设计时,一般来说,可将()为教学的切入点,以()作为教学的基点和重点,设计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激活学生的形象思维,引导学生通过对关键词语的赏析和品味,深刻地感悟课文所描述的艺术形象。
语感教学模式
愉快教学模式*
接受教学模式
理论教学模式
9.语感教学模式注重教学的阶段性与整体性的内在联系,从(),体现了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
“领悟”—“感知”—“积累”—“运用”
“感知”—“领悟”—“运用”—“积累”
“感知”—“领悟”—“积累”—“运用”*
“感知”—“积累”—“领悟”—“运用”
对称
4.汉字是“构造性”文字,有一套功能奇特的部件()和有趣的构字规律(象形、指事、会意、形声造字法)。
偏旁部首
5.《语文课程标准》中“对话”的内容和要求是:“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的过程中进行”。
阅读教学
6.《语文课程标准》在注重阅读背诵,强调通过大量的阅读背诵来养成语感的同时,还强调“”。
艺术形象层语言符号层*
语言符号层艺术形象层
表象层内涵层
内涵层表象层
10.计算机辅助教学,简称(),是利用计算机辅助学生学习的自动系统。
CAI*
ACI
IAC
AIC
三、多选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1.汉语拼音教学的一般步骤有:。
出示声母或韵母*
读准声母或韵母*
拼读音节*
指导书写*
2.字形教学是识字教学的关键,也是学生识字的难点,教学中可采用的方法有:。
说教材*
说教法*
说学法*
说教学过程*
说媒体设计*
四、论述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
1.结合教学实践谈谈小学语文教学方法的选择应注意哪些问题。
要体现语文学科的性质和特点
要适应教材内容和教学目标的需要
要适合学生身心特点和素质发展
要考虑教师的水平与特长
2.古诗所云:“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语文教学也是潜移默化地渗透文化及精神的熏陶与感染的,请结合教学实践谈谈你的认识和理解。
《人民文学》
《文艺争鸣》
《文学理论》
《北京文学》*
6.汉语普通话的基本音节只有()个,加上四声和轻声,也只有()个。
515 1337
415 1335*
418 1323
420 1353
7.汉语词汇中,()占绝大多数,它的构词方式灵活多样,又不断吸收古词语、方言词和外来词,它的词汇日益丰富,仅常用词就有()个,2005年修订的《现代汉语词典》收词约()条。
“四书”
“五经”*
“六书”
“三千百”
10.语文能力是靠反复练习形成的,语文能力要结合生活实际进行训练,都说明小学语文是一门()很强的课程,这也是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决定的。
实践性*
理论性
活动性
人文性
三、多选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1.小学语文课程的结构由以下哪几部分组成:。
学校课程表内开设的语文学科的各项课程*
“小学语文教学论”形成性考核答案
第一次作业答案
一、填空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课程”一词,在我国出自先秦时期的一部教育论著。
《学记》
2.在西方,“课程”一词是从拉丁文演变而来,原意为“”,用来说明幼年必须经历的事情,于是转义为“学习过程”。
跑马道
3.新中国成立后,新组建的教科书编审委员会确定小学国语科以华北解放区的《国语》课本为蓝本进行修订,供全国使用,并把修订后的《国语》改为。
学校计划并实施的课外活动*
学校优美的校园环境、良好的校规校风*
融洽的师生、学生间的人际关系*
2.语文新课程基本理念的内涵包括:。
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发展学生思维
3.小学语文新课程目标体系包括哪些内容:。
九年一贯整体设计*
六年一贯统一设计
10.小学语文教学(),主要指对课堂教学或课外指导活动过程与结果做出的一系列价值判断行为。
教学策略
准备策略
实施策略
评价策略*
三、多选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1.小学语文的特点,非常适合处于心理发展重大转折时期的小学生的学习。
具象性*
情感性*
抽象性
人文性
2.开设学法指导课,一般应考虑哪些问题:。
在哪个年纪开设*
自主学习
探究学习
合作学习*
互助学习
5.合作学习小组的分组,人数一般在()人之间。
3-5*
5-8
4-6
2-5
6.探究学习通常是围绕一个()展开的,这也是探究学习的核心。
主题
知识点
片段
问题*
7.实验证明,学法指导课一般宜在()开设,每周一课时即可。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8.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段论述属于哪种小学语文教学模式的理论依据()。
教科书、教学挂图等教材内容资源的开发利用*
影视、网络等信息化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
师生互动而生成资源的开发利用*
四、论述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
1.结合《语文课程标准》,联系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如何培养和提高小学生“基本的语文素养”。
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
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
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
主题探究的研究性学习
问题解决的应用性学习
考察参观访问的体验性学习
社会参与的实践性学习*
6.“生活作文”模式产生于:()。
日本*
英国
美国
德国
7.()训练法主要是刺激和引导学生探索写作内容及其多种可能性,其训练的具体形式相当灵活,通常的做法是,教师在出了一个话题之后,吧学生分成两个或三个一组,每以小组围绕话题尽可能地敞开思维,想出一连串他希望他地同学回答的问题。
教师对学生学习
4.在以班级授课制为主的教学形式下,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是改善传统的师生的一个很好的方式。
单项交流
5.合作学习的分组一般采取的原则,即在小组内学生的语文学习水平与特点是有一定的差异的,在班级的小组之间基本上是相同的。
组内异质,组间同质
6.是言语实践的基本方式。
听说读写
7.源于实践经验,从丰富的行之有效的教学实践经验中总结归纳而来的教学模式称为。
1.小学生的学习是以系统掌握()为主的学习。
间接经验*
直接经验
理论知识
书本知识
2.学习兴趣、学习热情、责任心和荣誉感等,属于(),由其转化而来的学习动机,动力作用较大,维持时间较长。
情感因素
理性因素
智力因素
非认知因素*
3.自主学习的基本品质是()。
独立性
主动性*
开放性
互助性
4.()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
多音节词20000 65000
双音节词20000 65000 *
单音节词30000 56000
双音节词30000 56000
8.汉代汉字中的形声字所占比例为()。
50%-60%
60%-70%
70%-80%
80%-90%*
9.我国古代学校开发课程和教材的鼻祖是孔子,他继承了西周“六艺”教育的传统,修订和编纂了几种教材,其中影响最大的是()。
语言和言语
8.,指以语文教材与课外读物为文字材料中规范而优美的言语,对小学生进行汉语知识的教育与言语的训练。
小学语文教学
9.《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