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心理学练习题及课堂讨论材料一、练习题第一章绪论1、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它包括那些内容?2、怎样正确认识心理的实质?3、学习心理学小意义是什么?4、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与方法有哪些?根据心理实验法的一般程序,设计一心理实验方案。
第二章中学生的生理特征与心理教育1、中学生生理发育表现在哪些方面?2、中学生性意识的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3、怎样对中学生进行初潮和经期的心理卫生教育?4、如何引导学生正确对待遗精及手淫现象?5、如何正确对待中学生的早恋现象?6、如何对中学生进行性道德教育?第三章中学生认知的发展与心理教育(上)1、什么是注意?2、中学生注意发展的特点有哪些/3、如何根据中学生注意发展的特点培养他们的注意力?4、如何优化中学生的注意品质?5、如何培养中学生的观察力?6、中学生记忆力有什么特点?如何培养中学生的记忆力?第四章中学生认知的发展与心理教育(下)1、什么是思维?中学生思维发展有哪些特点?2、如何培养中学生良好的思维能力?3、创造型学生有什么特征?4、什么是创造力?如何培养和开发中学生的创造力?5、什么是想象力?培养中学生想象力的教学措施有哪些?6、如何开发中学生的想象力?第五章中学生个性心理教育1、什么是自我意识?中学生自我意识有哪些特点?2、中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阶段。
3、如何对中学生进行自我意识教育?4、气质类型有哪些?怎样对中学生景象气质教育?5、什么是性格?影响中学生性格形成的因素有哪些?6、中学生常见的人格障碍有哪些?7、如何预防中学生的人格障碍的发生?第六章中学生学习心理教育1、什么是学习?中学生学习活动有哪些特点?2、什么是非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对学习有什么作用?3、怎样正确认识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相互作用?4、如何地中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5、什么是学习困难?学习困难有哪些类型?它是如何产生的?6、造成考试焦虑的原因有哪些?如何预防调节考试焦虑?7、中学生学习困难的教育策略二、公共心理学课堂讨论材料1讨论题目:心理学史专题:联结主义的发展讨论内容:联结主义的发展可以大致分为以下几个研究阶段:1.启蒙期。
1943年是联结主义的起始年份以心理学家麦卡洛克和皮茨对生物网络进行研究提出第一个关于人工神经元模型--M-P模型为标志。
2.第一次高潮1958年心理学家罗森布拉特提出知觉机模型。
它由简单的阈值性神经元组成具有生物性神经网络的某些基本功能这就形成了联结主义的第一次高潮。
3.低潮期1969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人工智能专家明斯基和佩珀特出版的《感知机》一书以异或问题为例给联结主义模型以沉重打击。
4.再度兴起1986年,鲁梅尔哈特麦克莱兰德和PDP 研究小组共同编辑出版了《并行分布加工:认知微观结构的探索》。
5.第二次高潮80年代末联结主义已开始占上风并露出取代认知主义而成为认知心理学新的理论基础和核心的趋势。
联结主义开始在全球范围内掀起第二次高潮。
2讨论题目:中学生的早恋与性行为讨论内容:对于中学生早恋,尽管学校仍是明令不许,家长也不赞成,然而,处于青春期的学生对异性的好奇和爱慕行为,包括情欲,在心理专家眼里却是正常的。
虽然正常,可对于这些尚属幼稚的学生来说却实在不易把握--不管你怎么想,怎么看待,中学生谈恋爱越来越多已成为不争的事实。
尽管学校仍是明令不许,家长也不赞成,然而,处于青春期的学生对异性的好奇和爱慕行为,包括情欲,在心理专家眼里却是正常的。
虽然正常,可对于这些尚不成熟的学生来说却实在不易把握和控制。
讨论材料:学生妹六次怀孕记者不久前在博爱医院采访时,该院妇科一位姓李的医生说,有一个学生妹曾在她手里做过4次人流。
第一次是该学生读初三年级的时候。
她找到李医生,说自己很久没有来月经,化验尿液后呈阳性,做B超后,证实怀了孕。
李医生问她是怎么回事,她说,觉得好玩,就怀上了。
李医生说,那名学生长得很漂亮,也挺野。
谈话中了解到,她父母刚离婚,她随母亲,但母亲不久就出国了,把她放在外婆家。
外婆根本管不住她,她觉得挺寂寞,没有人关心,就找了一个男朋友。
李医生跟她说了一通道理,说她还没有长大,人流以后会对身体、心理产生不好的影响等等,叫她千万不要有第二次。
但没想到过了两三个月,她又找到李医生,这次她是和一个男生一起来的。
她又怀孕了。
李医生有一种说不出的滋味,帮她解决问题后,非常严肃地对她说:“下次我可不管你了。
”又讲了一通道理后,她连连点头,说我听你的,以后不会再做了。
李医生还语重心长地对她说,如果有什么事可以跟她讲,自己毕竟年龄比她大许多,并把自己家的电话号码告诉了学生妹。
李医生吓唬她说,前不久在报纸上看到一则报道,说一个女人做过好几次人流,后来结婚了,想怀孕却怀不上,以至影响到家庭和睦,不得不离婚。
没想到这名同学听后,满不在乎地说,结不结婚、生不生都无所谓。
过了挺长一段时间,女学生没有再找过李医生。
没想到有一天,读高一的她又找上了门,还是那个问题--怀孕了!李医生说,你再这样下去,谁都救不了你了,到头来受伤害的是你自己。
女学生信誓旦旦地说再也不敢了。
但过了一段时间,她又来了,说这次是同学过生日,喝醉了导致的。
李医生跟她谈了近两个小时。
后来她还来过两次,原因是出血太多,并且有血块,所以找上门。
李医生说,血块肯定是自然流产,前后算起来,这名学生在短短的两年间至少怀孕6次。
她告诉李医生,她身体好像不如从前那么好了,经常觉得累。
这时她才真正意识到后果的严重。
怀孕学生多数不以为然博爱医院妇科主任于天德女士说,每个月来她们医院做人流的学生大约有十几个,年龄最小的才十三四岁。
她们一般自己来或由男朋友陪同,从来没有见到有父母在场的情况。
据于主任估计,学生怀孕后一般不愿到大医院就诊,到小门诊就医的会更多,因为更加秘密。
于主任说,到她们医院来做人流的学生绝大多数是一副满不在乎、不以为然的神情。
于主任说,其实她们对自己的身体了解得很少,甚至怀孕了还不知道是怎么回事。
有一天,来了一名17岁的高中生。
她对于医生说,她两三个月没有来月经了,腹部有一个肿块,不知是怎么回事。
她这么说的时候,一脸轻松的样子,并且补充说,要是总不来月经就好,方便多了。
于医生对记者说,如果不是腹部有个肿块,那名学生还不会来医院就诊,因为她根本不知道自己已经怀孕4个月了。
当于医生把这个消息告诉她时,她茫然地瞪大了眼睛。
学生哀求于医生给她做人流,于医生说不行,你怀孕期超过了规定可以做人流的时间。
后来这名学生在医院住了一晚,做了引产。
也有学生感到害怕,流眼泪的。
于医生还接触过两例处女膜完好怀孕的情况。
就在不久前,来了一名穿校服的女孩,说月经不来了,不知是不是月经不调。
于医生就怀疑她怀孕了。
于医生问她有没有过性行为,她说没有,旁边没有人时,她轻声地对于医生说,有过,但是体外排精。
于医生叫她验尿,结果呈阳性,做完B超后,证实已怀孕2个月。
做妇科检查时,于医生告诉她,她的处女膜还是完好的,但做人流后,处女膜就保不住了。
女孩一听,当时就哭了。
少女怀孕对身体多有损伤于天德是深圳有名的妇科专家。
她说,青春期学生对异性的好奇和爱慕行为,包括情欲,都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老师、家长和周边的其他人都不应感到过度紧张,关键是如何引导他们。
她说,由于学生正处于发育阶段,身体器官、心理都不成熟,保健知识不是太多,自我保护能力也比较差,遇到感情问题时一定要用理智来控制,不要超越范围。
有的少女吃到了苦头才后悔,已经晚了。
人流对于女性来说是一件很痛苦的事,对于正处于发育阶段的学生来说,它的害处更是显而易见的。
于天德从医学角度阐述了人流的危害性:首先将对女性的心理产生影响,给将来的感情、家庭生活带来阴影。
比较年轻的女性遇到异性时,痛苦的回忆会使她产生恐惧心理,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性生活的和谐;对于那些不以为然的女性而言,今后在性生活方面更不能控制好自己,无所谓往往是人生失败的开端;生理方面,由于学生发育还不完全,好比是一个不成熟的果子,在人流过程中,很容易造成性器官损伤,引起盆腔炎,造成不育。
其次,由于学生都是瞒着家长来做的,学习负担也很重,术后得不到休息和营养保障,将来会落下很多病症。
学校关键在引导就中学生恋爱现象,记者采访了福田区某中学的保健医生兼健康教育课谭老师。
她说,从1992年国家教育部要求开设这门课程以来,她一直在上这门课,课程主要包括青春期生理卫生、性知识等。
由于没有教材,开始一个阶段一直处在摸索之中。
讲多了觉得不对劲,讲少了也觉得不对劲。
在与各校老师和学生的交流中,慢慢才掌握了一个比较恰当的度。
经调查,大部分家长和学生都欢迎开设这门课程,认为在中学生中开展性教育很有必要。
谭老师认为,学生谈恋爱现象的确有,但大部分不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恋爱,多是出于好奇。
由于都是独生子女,在家里平时很孤独,那些自认为在恋爱的学生其实更多的是一种兄妹式的感情。
谭老师说,有一次她在课堂上举了一个例子:有一对公开恋爱的学生,有一天,老师让他们谈谈到底对方哪一点吸引自己。
女学生说,漂亮(指男方);男同学摸了半天的头,说,我天天跟她走在一起,觉得很好玩,有亲近感。
同学们一听哄堂大笑。
谭老师说,其实学生对爱情的理解还很肤浅,以后还有许多不确定因素影响他们的观念。
就像我刚才所说的,大部分出于好奇,或者是一种兄妹式的感情。
谭老师开玩笑说,现在的学生跟我们这些“老同志”不一样,他们的思想很开放,很前卫。
作为校方,历来是明确反对学生谈恋爱的,但问题的关键并不是反对不反对,而是如何引导他们。
年轻人都有一种逆反心理,你说他在谈恋爱,他说没谈;你越反对,他越反感,越要在一起。
发现谈恋爱的苗头时,我们一般都像朋友一样找他们谈心,让他们自己去认识。
在处理这事的过程中,不能像咱们那个时代那么简单,一个批评或者处分了事。
学生其实还是孩子,他们都很单纯,很可爱。
学生觉得一切正常记者在一家中学采访时,与高一年级的6名学生进行了一次简短的座谈。
他们是3名男生和3名女生。
与他们座谈很有趣味。
记者问他对中学生恋爱这个现象怎么看,他们一时挺茫然,不知怎么回答。
后来有的支支吾吾说,这事好像挺多,愿意谈就谈呗,这很正常。
记者:会不会影响学习?学生一(男):这要看怎么个谈法。
除了上课,我们还有下课,利用业余时间谈恋爱就不会影响学习啦。
谈得昏天黑地当然会影响学习。
不过也听说两人谈上后互相鼓励,学习成绩噌噌往上冒的。
记者:你们有没有谈过恋爱?学生一(女):有很多人追过我,但我没谈。
学生二(男):曾经谈过,吹了。
学生三(男):喜欢过一个女孩子,有一个月,我特别想她,真是狂想。
有一天突然忘记想了,后来就不想了。
学生四(女):没有谈过,我也不会去谈,觉得太早了。
(其他两个学生没有发表意见。
)记者:在公共汽车站,我曾经多次看到谈恋爱的学生搂搂抱抱,在大庭广众之下亲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