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育心理学(公共课)

教育心理学(公共课)


机械学习
记乘法表 接受学习
运用公式解题
有指导的 发现学习
尝试与错误
独立的 发现学习
①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 接受学习:讲授者将学习的内容以定论的形式传 授给学生,学生在学习中不要求主动去 发现什么,只要求把学习的内容内化为 自身的知识,以后能在恰当的时候把知 识提取出来或加以运用。 发现学习:讲授者不直接把学习内容教给学生,而 是让学生自己去发现这些内容。

同学知道。此后,每当这个 老师上课时,刘园就感到很
尴尬。
案例:
1、妈妈看到2岁的灿灿哭了,就过来抱他。以后 灿灿哭的次数更多了。
2、张平抄袭王刚的作业,老师同样给了他高分, 他此后就经常抄别人的作业了。
4、强化
①定义:采用适当的强化物而使有机体反应频率、 速度和强度发生改变的过程。
②强化物:任何能激发某种行为不断重复出现的诱 因。强化物一般在行为出现后立刻出现,或间隔非常 短的时间出现,如果强化物没有及时出现,学习就不 能发生,或者学习就被削弱了。
生活实例: 1、小刚不会游泳,有一次掉到水里差点被淹死了, 妈妈想提高他的自卫能力,决定送他去一家娱乐中心 上游泳课,可每次教练将他拉到池边时,他就哇哇大 哭起来。 2、一些广告上的产品本来并不能引起人们的注意,但 是由于广告设计者将这些产品与一些诱人的形象,以 及一些赞赏性的语言匹配在一起,因而引起人们对它 们的好感和青睐。
以后,如果再发生类似情况,大家很可能会再拍 打电视机,同学们就可能会养成一种“拍打”的习惯。
1、斯金纳及斯金纳箱
2、操作性条件作用的含义
操作性条件作用是通过对与环境相互作用的 人或有机体的积极行为进行奖励或惩罚而发生的 一种学习。其基本原则是:如果某次反应后接下 来又受到一次强化刺激(强化物),那么这种行 为就很有可能再次出现。操作性条件作用的结果 就是增加或者降低对环境事件作出反应的可能性。
3、并非任何学习都伴随有外显行为的变化。没 有外显行为表现出来的学习,叫潜伏学习。
4、没有价值观念的评判,不良知识的获得也是学习。
二、学习分类
1、加涅(R.Gagne)的学习分类: ①按学习的复杂程度分:
信号学习、刺激反应学习、连锁学习、词语联想学习、 辨别学习、概念学习、规则学习、问题解决学习。
5、惩罚 ①定义:在反应之后施加惩罚物,以减少该
反应再次出现的概率。 ②呈现惩罚:某一行为之后伴随着讨厌的刺 激物时,我们称这一事件为呈 现惩罚。 消除惩罚:某一行为之后伴随着喜爱刺激 的去处时,我们称这一事件为 消除惩罚。
条件作 4 条件刺激(CS)——————条件反应 (CR)
用后
(铃声)
(唾液分泌)
2、经典性条件作用的主要规律
①消退:条件反射形成后,如果得不到强化, 条件反应会逐渐削弱,直至消失。
②泛化:指在条件反射形成后的初期,另外一些 类似的刺激也会引起条件反应。
③分化:与泛化作用互补,指对事物的差异反应。 例如:狗可以学会只对三声铃声作出唾液分泌的
(一级强化物、二级强化物)
③强化分类:A、正强化和负强化 B、连续强化和间歇强化
④正确使用强化 ★把我们希望出现的行为具体化。 ★确定对学生真正具有强化作用的强化物。 ★注意强化的及时性、持续性。 ★在任务的早期阶段,强化每一个正确的反应,随着 学习的发生,对比较正确的反应优先强化,逐渐转 为间歇式强化。 ★当一种期望的行为很少或者是不出现时,使用培养 程序。
②按学习结果分类:
言语信息、智慧技能、认知策略、态度、运动技能。
2、布卢姆(B.Bloom)的学习分类: 知识
理解
认知
应用 分析
综合
教育目标
情感
评价
动作
3、奥苏伯尔(D.P.Ausubel)的分类
有意义学习 弄清概念之 听导师精心 间的关系 设计的指导
科学研究
听演讲或 学校实验室实验 例行的研究 看材料
3、经典条件作用与操作性条件作用之区别
经典条件作用
操作性条件作用
行 无意的(人不能控制行为)、有意的(人能控制行为)
为 情绪的、生理的
顺 行为发生在刺激之后
行为发生在刺激(后果)

之前
学习的 中性刺激与无条件刺激的匹 行为后果影响随后的行为
发生 配
刘园上课给同学写信被老师 当学生保持课堂安静时,
例 看到,教师没收她的信后当 受到表扬,以后学生还能 堂宣读,刘园的许多隐私被 保持安静。
二、经典条件作用
1、巴甫洛夫的实验
条件 作用 前
1 无条件刺激(UCS)————无条件反应(UCR)
(食物)
(唾液分泌)
2 条件刺激(CS)—————引起注意但无唾液
(铃声)
分泌反应
条件作 3 条件刺激(CS)
用中
(铃声UCS) (食物)
无条件反应( UCR) (唾液分泌)
②意义学习和机械学习 意义学习:指通过符号、文字使学习者在头脑中 获得相应的认知内容。也就是说,要 在符号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原有的 知识结构之间建立起一种“实质性的” 和“非人为的”联系。 机械学习:与意义学习恰恰相反。学习者没有理解 学习符号的真实含义,只是在学习内 容与已有的知识结构之间建立一种非 本质的、人为的联系。
条件反应,而对一声或两声铃声没有唾液 分泌的反应。
三、操作性条件作用
案例: 311寝室的同学都十分喜欢看足球,世锦赛期
间他们凑钱买了一台二手电视机。因为电视机质量的 原因,有时候在看到最精彩的时候,电视突然没有图 像了,他们非常着急,有人甚至会愤怒地用力拍打电 视机的外壳。然而,就在这时,电视机突然恢复了正 常。
疑问:怎样运用所学的心理学知识来解释这些现象?
第二节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一、基本假设:
★人们的行为很大程度上是受个人经历和环境刺激 共同作用的结果。
★可观察事物间的关系(即刺激和反应的关系)用来 描述学习。
★学习包含了行为的变化。 ★如果刺激和反应的间隔时间很短,那么学习最容易
发生。 ★许多物种,包括人,学习的方式有相似性。
教育心理学
湖南科技大学教育学院
第七章 学习理论
第一节 学习概述
一、学习的定义
个体在特定情境下由于练习或反复经验而产生的 行为或行为潜能的比较持久的变化。 理 解: 1、这是广义的概念,包括人类的学习和动物的学习。 2、并非任何行为的变化都意味着学习,只有那些以个
体经验为依据而产生的行为变化才叫学习。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