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工程概况一、主要工程数量XX大桥主桥上部采用40米预应力砼先简支后连续刚构T梁结构,主桥跨径组合左幅5X40+4X 40、右幅4X40+4X 40,桥位所在地属于低缓丘陵及山间洼地,地形起伏较大,山间洼地分布农田。
桥平面位于A=748的缓和曲线上,左右线分离。
主桥下部主墩为 6.0 x 2.8m钢筋砼薄壁空心墩,钢筋砼薄壁空心墩参数见下表:桩基础为6条© 1.6m双排钢筋砼群桩,承台10.6 X 6.6 x 2.4m。
6.6 X 2.8米箱型墩主要工程量:混凝土:C30混凝土:4346方;钢筋:H级钢筋795.861 吨。
二、设备、人员投入1、人员投入主墩施工计划投入劳动力221人,其中管理人员2人,技术人员3人, 安全员1人,测量工3人,工长4人,各工种工人208人,合计221人。
人员投入数量表2、机械设备投入xxx桥梁6X2.8米箱型墩机械设备使用计划表根据现场施工情况和工程进度情况,适当增加机械设备和人员,确保按期完成施工任务。
三、高墩桥梁施工方案设计研究墩模板就提升方法而言,有翻板模、滑板模和爬模;从面板材质又可分为木模、竹胶板模和钢模;从使用功能上还可分为曲面可调模板和一墩到顶模板。
对于高桥墩,一般情况下优先考虑翻板钢模,无支架翻模可节省大量的支架材料及搭设支架所花费的时间,降低成本,直接加快工程进度。
内外模刚度差异不宜太大,一般外模重量在100kg/m2〜110kg/m2,内模75kg/m ~ 85kg/m。
模板可以考虑“一托二”和“一托三”两种情况。
每层模板制作高度可以按1.5m,2.0m,3.0m3 种。
模板总制作高度可以考虑4.5m、6.0m、8.0m、9.0m 4 种情况。
本工程采用无支架翻模施工。
无支架翻模施工时,模板可在施工现场制作,成本相对较低; 模板和内外作业平台可一次安装,并且适用于多种混凝土运输和提升方式,施工速度快; 对泵送混凝土施工,能够随模板上翻同步接长泵送管道,提高了混凝土灌注速度; 能够随时纠正墩身施工误差,便于模板及时清理、修整、刷油,混凝土表面平整光洁; 采用塔吊提升模板及工作平台,设备不复杂,经济合理,拆模后的混凝土表面平整光洁,克服了滑模施工的不足。
第二章、墩身施工方法一、翻模模板设计本工程模板方案中需要对浇注状态下面板、横肋与竖肋、法兰等的强度和刚度进行验算,对拉筋的强度进行验算,一般要求拉筋的安全系数不小于2 倍,以防止局部破坏而引起整体破坏。
对安立状态下模板的抗风性能及稳定性进行验算,必要时采取特殊措施。
考虑到高墩超过30m时均为空心墩,内外均有一定的坡比,混凝土壁厚发生变化,为了操作方便可以采用精扎螺纹钢拉筋,这种拉筋具有强度高、刚度大、丝口不易损坏、全杆丝无须随壁厚变化而调整拉筋长度等优点。
1、模板高度的选定:翻模是由三节段大块组合模板及支架、内外工作平台、塔式起重机、手动葫芦组合而成的成套模具。
每一节段翻转模主要由内外模板、模板固定架、围带、拉杆等构成。
根据该桥实际,翻转模板用大块组合模板拼成,因墩身较高,综合考虑了节段施工时间、机具长度及钢筋配料和减少砼施工缝的数量的目的,共加工3层模板,每层2m总共6m(见图一)。
施工时, 每次浇注2节模板的高度,即每次翻2层模板,浇筑4m 高的砼。
施工第1节段时模板支立于承台顶上,第2节段模板及第三节段模板分别支立于前一节段模板上,测量定位后一次性浇筑砼。
砼达到拆模强度后(须第3节段混凝土抗压强度达到3 mpa且第1节段混凝土抗压强度达到10 mpa拆除第1节段模板同时拆除第2节模板的最下层拉杆,此时荷载由已硬化的墩身混凝土传至墩底。
待第1节段模板作调整和打磨后后利用塔吊、手拉葫芦将其翻升至第三层,依此循环向上形成拆模、翻升立模、模板组拼、钢筋焊接绑扎、灌注混凝土、养生和测量定位、标高测量的不间断作业,直至达到设计高度。
图一:翻模结构2、模板构造的设计:薄壁空心墩身采用内外两套模板,外模采用整体钢模板,内模采用定型钢模板。
由于墩身高,模板倒用次数多,钢外模面板使用6mm厚钢板制作,模板设有[16槽钢竖肋及[12槽钢后架,竖肋和后架皆组焊而成,后架为施工提供较为宽阔的操作平台,同时多层后架通过螺栓连接后组成空间桁架,保证了翻模模板的空间刚度,能有效的减少模板对拉杆的使用,提高墩身混凝土的外观质量。
该桥薄壁墩身的四个拐角设计为直角,但直角的砼容易发生掉角、漏浆的质量通病,因此在设计模板时,我们把墩身的直角改为直径2cm的小圆角,这样既不用变更钢筋的位置,又能保证拐角处砼的质量。
3、墩柱模板安装模板悬臂支架作为施工人员通行平台。
先用砂浆调平承台顶面,周围填充模板底部缝隙后安装定型钢模,用全站仪校正墩柱中心线及垂直度后,用直径22mm勺精轧螺钢筋将模板对拉固定。
墩柱模板安装前应刷脱模剂,拆模后要用砂纸清除模板表面的杂物,同时校正模板,混凝土浇筑过程中进行观测,适时校正。
墩柱模板采用新制定型钢模,每节高 1.5米,模板有一定的刚度,可保证施工过程中不会变形,接缝平整严密不漏浆。
模板安装如下图:4、墩身空心顶部的模板设计:本工程主墩顶部 1.5米范围为实心段。
在进行该实心段砼施工时,考虑在墩身内部预埋钢板,焊上牛腿,铺上工子钢、方木和竹胶板作为支架,然后绑扎钢筋,浇筑砼。
支架放在墩身内不再取出。
5、模板的脱模剂:为了保证砼的外观质量模板的脱模剂采用浙江海宁丁桥化工厂生产的无色长效专用脱模剂。
二、塔吊设置本桥主墩的高度39.961m-57.474m之间,施工时考虑在主墩墩身处分别设置塔吊,施工时利用塔吊安装、拆卸模板和向上运送钢筋。
本桥计划安装5台塔吊,左3左4墩中间安装一台,左5右5墩处安装一台,左6右6墩处安装一台,左7右7主墩处安装一台,左8右8墩 处安装一台。
三、 上下安全通道的设置墩身施工时,人员上下的安全通道采用门式爬梯,爬梯设置在两个主 墩中间,为了保持爬梯的稳定,每 5米高与墩身加固一次,通过墩身的通 气孔把爬梯固定在墩身上,以利于施工和检查人员上下行走、安全便捷。
四、 钢筋的制作和安装。
1、劲性骨架安装主墩墩柱在承台施工完成后,即按照设计图纸对主墩的位置按复核的 坐标控制点进行测量放样,由测量组进行两次测量定位,再由现场技术人 员配合测量人员进行再次复核,准确无误后进行墩柱的钢筋、劲性骨架和 模板安装。
墩柱劲性骨架采用地面按设计要求分解加工成型,用塔吊将劲 性骨架吊放就位,待测量人员复核定位后,采用人工配合塔吊吊入墩柱内进行焊接安装。
墩柱劲性骨架的连接采用焊接和螺栓连接,四周用风缆固与焊接连接相比,套筒连接对工人的技术要求相对较低,它不像焊接 连接那样必须对工人进行严格的培训并经过国家考核取证后方可上岗。
套 筒连接丝头加工时,机械化程度高,只要对工人进行简单的培训,马上就 可以掌握操作要领。
具备上岗资格。
2、墩柱钢筋就位劲性骨架安装完毕后,根据精确测量放样进行墩柱钢筋的安装。
墩柱 钢筋采用地面加工成型,墩柱钢筋的接长采用冷挤压套管接头,加工成型 的钢筋用塔吊吊放就位,钢筋整体平面内箍筋相隔1米的距离,即采用点疋,以保证劲性骨架的稳定性。
劲性骨架安装如下图: *:叩幕■15曜■焊将主筋与箍筋焊牢,但不得损伤主筋,钢筋四周用与劲性骨架焊接整体固定,以加强钢筋骨架的整体稳定性和安装精度。
钢筋安装如下图。
为了便于绑扎薄壁墩身的钢筋,在薄壁墩身的中间空心处搭设钢管支架,作为存放钢筋的平台,同时在墩身四个角的位置及墩身的长边中间位置预埋6根7.5*7.5的角铁,角铁与中间的钢管支架连成一个整体,作为绑扎钢筋的依托支架,在浇筑砼时,把角铁直接浇在墩身中,不再取出。
钢筋在加工前,首先将钢筋表面油渍、漆皮、鳞锈等清除干净,对弯曲变形的钢筋进行调直。
依据图纸设计进行下料,弯制加工,并按图纸钢筋编号对钢筋分类编号存放。
在钢筋的绑扎中,钢筋的交叉点应用铁丝绑扎结实,必要时可用点焊焊牢。
部分纵横水平钢筋可预放在绑扎位置,留出下人振捣砼的空间,边浇注砼边定位绑扎。
为保证保护层厚度,在钢筋与模板间设置PVC垫块。
五、砼搅拌、运输砼在本标标尾拌合站集中拌和,施工时采用5台砼搅拌运输车运送砼,垂直运输用2台输送泵。
对砼倾注高度超过2m的,采用串筒下料,防止砼骨料分离。
砼输送泵的管道依托塔吊搭设和固定。
六、墩身砼浇筑及养生1、浇筑前准备工作混凝土浇筑前应检查模板的标高、尺寸、位置、强度、刚度、牢固性、平整度、内侧的光洁度等内容是否满足要求,不得有缝隙和孔洞。
模板接缝是否严密,隔离剂是否涂抹均匀,模板中的垃圾应清理干净;钢筋及预埋件的数量、型号、规格、摆放位置、保护层厚度等是否满足要求,并做好隐蔽工程验收记录。
2、墩柱混凝土浇筑在浇筑混凝土时,采用塔吊或者输送泵送料,插入式振捣器振捣。
每次浇筑混凝土的高度在3~4.5米之间,当浇筑高度超过2米时,由于混凝土落差较大,不能采用自落式灌注,采用串筒减速进行混凝土的浇筑,以防止混凝土离析。
每层混凝土浇筑厚度按30cm控制,采用振捣棒在距钢模10cm处进行先周边后内心的振捣。
当混凝土浇筑至墩柱顶部时,将多余的水泥去除并在初凝前进行复振,以消除混凝土墩柱顶面附近的裂缝。
当第1 节段模板安装后,及时浇筑混凝土,当混凝土浇筑完后要及时养生。
混凝土试块抗压强度达到3mpa以上时(视天气情况约1 一2 d),清除混凝土表面浮浆并凿毛,然后按工艺流程进行第2、第3节段施工。
第3节段混凝土抗压强度达到3 mpa第1节段混凝土抗压强度达到10 mpa以上时,凿毛清理第3 节段混凝土表面,准备第4 节段墩身施工。
3、混凝土振捣。
由于墩身砼的倾落高度近10m所以必须采用串筒下料。
砼的浇筑过程中,要按一定的顺序和方向分层进行,振捣方式采用插入式振动器。
混凝土每层铺设厚度不可太厚,一般分层厚度为振捣器作用部分长度的1.25 倍,每层灌注厚度不大于30cm应沿浇筑的顺序方向,采用斜向振捣法,振捣棒与水平面倾角约30°左右。
棒头朝前进方向,插棒间距以50cm为宜,防止漏振。
应依自动滑动的混凝土坡面循序进行,不得进行跳跃式振捣。
有倾斜面时,应从低处开始,逐层扩展升高,并保持水平分层。
在折角处,应作为一层处理。
用插入式振捣器应快插慢拔,插点应均匀排列,逐点移动,顺序进行,不得遗漏,做到振捣密实。
移动间距不大于振捣棒作用半径的1.5倍。
振捣上一层时应插入下层5cm以清除两层间的接缝。
插入式振捣器的机头,不得贴上模板,靠近模板振动时要保持5cm至10cm的间距。
当振捣折角处不可避免靠近模板时,可用胶皮包裹机头。
严禁利用钢筋振动进行振捣。
施工中注意各种钢筋及铁件的预埋。
4、振捣时间每次振捣的时间要严格掌握。
插入式振捣器,一般只要15-30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