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变截面高墩翻模施工技术

变截面高墩翻模施工技术


首节柱模板安装、砼浇筑
三 关键技术要点及创新点
首节柱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安装上 一节墩身的钢筋。钢筋安装完毕后, 待底部混凝土达到一定强度,即可拆 除第一节、第二节模板,保留第三节 模板作为支撑,第一节、第二节模板 依次进行翻转安装。先抽出拉杆,然 后卸除模板的连接螺栓,将模板向外 拉出。高空作业时,要预先用倒链将 模板吊在上面的模板上,并拉紧,防 止模板突然脱落。待外模完全与混凝 土脱开后,用塔吊微微吊起外模,将 倒链解下,然后将模板吊到模板修整 处进行修整,待用。将另外一节外模 置于首节模板之上,安装定位销,用 螺栓将上下模板连接在一起。
三 关键技术要点及创新点
3.2.5钢筋安装 竖向钢筋采用直螺纹套管机械连接方式。高墩首节柱钢筋绑扎按三 节模板高度安装,利用墩内钢管支架,定位、固定钢筋。在设置钢劲 性骨架的墩身施工时,可利用劲性骨架定位、固定钢筋。高墩首节柱 浇筑完成后绑扎,依次循环施工。
首 节 柱 钢 筋 绑 扎
次 节 柱 钢 筋 绑 扎
首节柱第一节、第二节模板拆除
三 关键技术要点及创新点
待模板安装至设计标高处 ,利用矩形收坡调节杆丝扣长 度按变截面高墩收坡坡比逐一 调节,调节杆端头设置缴耳板 ,便于调节杆长度调整,直至 满足设计截面尺寸要求,准确 安装、紧固对穿拉杆。其余工 作同首节墩身施工。
第一节、第二节模板翻模安装调节、砼浇筑
经过应力分析,刚度计算和模板 系统各主力部件的强度计算,所有部 件均能满足现场要求,安全可靠。
三 关键技术要点及创新点
3.2.4模板工作原理 根据截面的高度,外模设计为与截面高度相等的3节,模板的每个 截面设有矩形坡度调节杆,在浇筑第一模混凝土后;第二次将下方两 节模板进行翻升,最上方的模板固定在第一次已浇筑的墩身上(即为 第二次浇筑的最下方模板),下端模板用于形成稳定的操作平台, 通 过调整矩形坡度调节杆的长度以精确调节高墩的横截面尺寸,继续混 凝土施工并重复循环,直到可变截面墩完工。墩顶模板设有手动操作 平台定位加固系统。
变截面高墩翻模施工技术
中交XXX工程局有限公司 让世界更畅通
目录
Contents
一 引言 二 课题研究内容 三 关键技术要点及创新点 四 工艺实施效果 五 效益评估 六 结语
一 引言
高墩在山区桥梁施工中经常遇到,墩身高度也已发展到超百米,为减 少工程投资,变截面高墩设计应用日趋增多,变截面高墩施工亟待标准 化、规范化,以保证施工质量和安全。高墩的施工一般都处于关键线路 上,其施工速度对总工期的影响较大,变截面高墩施工工序更加复杂, 如何选取更加优质高效的施工方法尤为重要。
施工过程中钢筋绑扎,混凝土浇筑, 和浇筑混凝土。
滑模滑升平行作业,连续进行
适宜浇筑低流动度或半干硬性混凝土
,结构物结构形式单一、断面变化少
2
适用范围
、无局部凸出物及其他预埋件等物体 适用于等截面或变截面的实体或薄壁空心混凝 ,应用范围较为狭窄,适用于等截面 土结构等,范围较广。
或变截面的实体或薄壁空心混凝土结
目录
Contents
一 引言 二 课题研究内容 三 关键技术要点及创新点 四 工艺实施效果 五 效益评估 六 结语
四 工艺实施效果
4.1 依托工程实施的效果 福田村1号大桥、摊子上大桥、南
岗大桥采用可调式变截面模板、高墩 翻模施工工艺,应用于2017年11月至 今,施工效率高,安全可靠,成本低 ,砼表观质量好,有效的缩短了整个 项目的施工工期,减少了设备设施的 投入,得到了较好的经济及社会效益 ,为上部结构节点完成创造有力条件 ,其施工技术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值得推广应用。
本技术是中交XXX在福田1#大桥、摊子上大桥、南岗大桥的变截面高 墩施工过程中形成并应用,实践证明,本技术具有优质高效的优点,技 术先进,有明显的社会和经济效益。该技术在国内同类公路桥梁施工中 具有领先水平。
目录
Contents
一 引言 二 课题研究内容 三 关键技术要点及创新点 四 工艺实施效果 五 效益评估 六 结语
三 关键技术要点及创新点
3.2.7墩身线形及高程控制 ①受太阳温差、刮风、设备作业引起 偏心荷载,导致轴线弯曲或摆动。随高度 的增加,受阳光影响摆幅越大,应针对不 同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模板初定位时, 根据阳光条件预偏定位,宜早晨检查模板 并准确定位。
②刮风、设备作业随机和不规律的影 响墩轴,采用大刚度模板及槽钢做横肋及 竖肋提高模板的抗弯、抗扭强度。此外, 当浇筑混凝土用于桥墩时,混凝土应从各 个侧面平衡,以防止混凝土被偏心压缩。 并在已浇筑混凝土表面设置基准点并测量 标高,采用垂直球法控制安装精度。
塔吊翻模模板分3节,每节2.25m每次浇筑高 度约为4.5m;平均4-5d浇筑1模,日均1m。
6
经济投入
较大
较少
因脱模时间早,混凝土外观需经过涂
抹才能达到比较光滑。混凝土结构的 由于采用整体大块钢模板,并且脱模时间有
7
外观质量 垂直度控制好坏取决于千斤顶是否同 保证,所以混凝土外观质量易于控制、施工
步顶升,易发生倾斜、平移、扭转、
接缝易于处理。
模体变形,表观质量差。
目录
Contents
一 引言 二 课题研究内容 三 关键技术要点及创新点 四 工艺实施效果 五 效益评估 六 结语
三 关键技术要点及创新点 3.1 施工工艺流程
工艺 流程
承台凿毛
测量放样
搭设支架、钢筋加工及安装
安装 3 节模板 混凝土浇筑
2.2 方案比选及确定
以土桥子(福宝)至玉兰山改扩建公路福田村1号大桥高墩为例,其4# 高墩墩柱52.7m,结构形式为变截面方墩,最大截面尺寸为:3.119m×1.8m, 最小截面尺寸2.778m×1.8m。从高墩截面形式适用性、施工效率、质量安 全、经济适用性等方面考虑,对滑膜工艺与翻模工艺进行对比,综合比选 确定高墩翻模施工工艺,并在福田村1号大桥、摊子上大桥、南岗大桥成功 实施。
构。
3
优点 施工效率,安全性高。
施工效率高,实体及质量外观好
二 课题研究内容
两种施工工艺对比表
序号 4
项目 缺点
滑模工艺
翻模工艺
投入较大,施工质量相对较差,保温 养护不方便,多采用喷洒混凝土专用 养护剂与蓄水养护相结合。
保温养护不方便,多采用喷洒混凝土专用养 护剂与蓄水养护相结合。
5
施工效率
一般混凝土的浇筑及滑升速度为平均 0.2m/h,模板高度1m,日均0.6m。
1
工艺原理
,在混凝土达到初凝条件后,利用液 压系统、提升架、支撑杆组成的爬升
进行翻模,最上方的模板固定在第一次已浇筑 的墩身上,利用下端模板形成稳固操作平台以
系将模板进行滑升,然后继续浇筑混 及锚固支撑作用安装其余两节模板,依次循环
凝土,是一个连续的循环施工过程。 施工,直到墩身完成。用塔吊提升物料和模板
二 课题研究内容
两种施工工艺对比表
序号 项目
滑模工艺
翻模工艺
由定型模板、桁架、操作盘、提升架
、支撑杆液压系统等部分组成一个滑 将墩身分成等高的节段,分段浇注。根据分段
模体,滑模体采用液压调平内爬式。 高度,将外模设计成与分段等高的2~3节。浇
在施工过程中先向模板内浇筑混凝土 注完成首节混凝土后;第二次将下方两节模板
小值 , 依据《路桥施工计算手册》分
别计算面板、竖肋、横肋强度和挠度
,还要计算拉螺栓上的拉应力,看
它是否满足力要求。
Pmax ─新浇筑混凝土对模板的最大侧压力
(kN/m2);
H─混凝土侧压力计算位置处至新浇筑混 凝土顶面总高度(m)v─混凝土浇筑速度 (m/h); t0 ─新浇混凝土的初凝时间(h),可按实 测确定; g ─混凝土的重力密度(kN/m3); K1─外加剂影响系数,不掺外加剂时取为 1.0,掺具有缓凝作用的外加剂时取为 1.2; K2─混凝土坍落度影响修正系数,当坍落 度小于 30mm 时,取为 0.85;50-90mm 时, 取为 1.10;110-150mm 时,取为 1.15。
凿毛、测量放样
搭设支架、钢筋加工及安装


模板提升安装、矩形坡调节杆定型
混凝土浇筑
三 关键技术要点及创新点
3.2 关键技术要点
3.2.1塔吊的安装 塔吊型号一般要结合桥梁 上部施工要求而定,依据桥梁 砼、模板安拆方式、兼顾桥墩 数量等要求选定塔吊型号, 若考虑相邻墩墩身施工使用, 则相应加大塔吊起重能力。塔 吊基础要根据设备使用要求和 结构设置。
三 关键技术要点及创新点
3.2.6模板安装
模板采用塔吊吊装,人工辅助,先拼装墩 身短面(即1.8m长面)的模板,然后逐次将 整个墩身的第一节模板拼装完毕,在模板底 部用螺栓固定,并通过劲性骨架初调其位置 。安装时人员站在工作平台上进行模板螺栓 、拉杆的安装及调整、定位。
高墩首节柱(6.75m)依次安装第一节、 第二节、第三节模板,在承台上沿模板的底 面用砂浆做3~5cm厚找平层。对墩身角点放样 ,弹墨线,沿墨线立模板。模板安装前,应 清理干净,并涂脱模剂。安装模板时注意接 缝平整、严密,防止漏浆。紧固拉杆的螺栓 ,在模板内加内撑,保证混凝土尺寸。浇筑 初期混凝土处于较深位置,需仔细振捣才能 防止漏振。
三 关键技术要点及创新点 变截面高墩模板设计图
三 关键技术要点及创新点 工作平台
矩形收坡调节杆
三 关键技术要点及创新点
3.2.3模板系统强度、变形验算
依据《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
(JTG/T
F50-2011)两公式
Pmax=0.22γ0tK1K2V1/2;Pmax=γH计算 新浇筑混凝土的最大侧压力 , 并取较
变截面高墩测量控制
三 关键技术要点及创新点 3.2.8混凝土的养护 采用喷淋洒水和喷养生剂对混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