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是一种甜蜜的等待;想念,是一份温馨的心情;朋友,是一生修来的福分。
祝你在学习的道路上多点快乐!多点开心!高一语文大周练习题2011-5-12班级:姓名:批阅记录:一、选择题1.下列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组是()A、险衅.(xìn)祚.薄(zuò)床蓐.(rù)茕.茕孑立(qióng)B、洗.马(xǐ)逋.慢(bū)拔擢.(zhuó)终鲜.兄弟(xiǎn)C、优渥.(wò)期.功(qī)闵.凶(mǐn)逮.奉圣朝(d ài)D、伪.朝(wèi)矜.悯(jīn)郎署.(shǔ)猥.以微贱(wèi)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门衰祚薄..祚薄:福分浅薄。
B.沐浴清化..清化:清明的政治教化。
C.察.臣孝廉察:考察。
D.形影相吊.吊:安慰。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不正确的一项是()A.至于成立..成立:成长,能自立。
B.沐浴..清化沐浴:蒙受润泽。
C.拜臣郎中..郎中:医生的古称。
D.岂敢盘桓..盘桓:徘徊、逗留。
4.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一个远涉重洋、寄身美国、茕茕孑立....的中国弱女子,要控告有钱有势的美国地头蛇是何等艰难!B.在已经气息奄奄....的暮年,他坐在公园的石凳上沉思往事,突然发现自己所崇拜的偶像不过是个华而不实、自私自利的小人。
C.当一名人质实在是太累了,太紧张了,太朝不虑夕....了。
D.孤苦伶仃....的石家母子,冒着生命危险,把这把七星刀一直保存到解放。
5.下列各句翻译有误的一项是()A.逮奉圣朝,沐浴清化。
译:到了侍奉圣朝之时,我受到清明的政治教化的熏陶。
B.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
译:先是太守逵察举我为孝廉,后来刺史荣举荐我为秀才,我因祖母无人供养,都表示辞谢,没有前往赴命。
C.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
译:陛下特地下达诏书,任命我为郎中,不久又蒙朝廷的恩宠,不让我再给太子洗马。
D.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译:凭我这样的微贱之人,担当侍奉太子的官职,我即使肝脑涂地,也无法报答皇上的恩宠。
6.比较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①未尝废.离②是以区区不能废.远③不矜.名节④愿陛下矜.悯愚诚A.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B.①②相同,③④也相同。
C.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D.①②不同,③④也不同。
7.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
B.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
C.臣密今年四十有四。
D.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8.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B.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
C.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
D.庶刘侥幸..,保卒余年。
9.下列各组中加点字的意义不全正确的一项是()A.、终鲜.兄弟(少,这里是“无”的意思。
)芳草鲜.美(新鲜。
)B.、夙.遭闵凶(早时。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早晨。
)C、行.年四岁(经历。
)九岁不行.(走路。
)余嘉其能行.古道(施行、实行。
)《琵琶行.》(古诗的一种体裁。
)D、门衰祚薄.(浅薄。
)但以刘日薄.西山(迫近。
)不薄.今人爱古人(看不起。
)二、.课文名句填空。
10、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形影相吊。
11、臣欲奉诏奔驰,;, ;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12、但以刘日薄西山,,,。
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
13、愿陛下矜悯愚诚,,,保卒余年。
臣生当陨首,。
三、阅读下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张允济,青州北海人也。
隋大业中为武阳令,务以德教训下,百姓怀之。
元武县与邻接,有人以牸牛注依其妻家者八九年,牛孳产至十余头,及将异居,妻家不与,县司累政不能决。
其人诣武阳质于允济,允济曰:“尔自有令,何至此也?”其人垂泣不止,具言所以。
允济遂令左右缚牛主,以衫蒙其头,将诣妻家村中,云捕盗牛贼,召村中牛悉集,各问所从来处。
妻家不知其故,恐被连及,指其所诉牛曰:“此是女婿家牛也,非我所知。
”允济遂发蒙,谓妻家人曰:“此即女婿,可以牛归之。
”妻家叩头服罪。
元武县司闻之,皆大惭。
又尝道逢一老母种葱者,结庵守之,允济谓母曰:“但归,不烦守也。
若遇盗,当来告令。
”老母如其言,居一宿而葱大失。
母以告允济,悉召葱地,十里中男女毕集,允济呼前验问,果得盗葱者。
曾有行人候晓先发,遗衫于路,行十数里方觉,或谓曰:“我武阳境内,路不拾遗,但能回取,物必当在。
”如言果得。
远近称之,政绩尤异。
(选自《旧唐书·良吏列传》)注:牸(zì)牛:雌牛。
1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及将异居..异居:住到别处。
B.县司累政..不能决累政:多次审理。
C.允济遂发蒙..发蒙:揭示原委。
D.结庵..守之结庵:搭建草屋。
1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A.、其人诣武阳质于.允济遗衫于.路,行十数里方觉B.、但.归,不烦守也但.能回取,物必当在C、若遇盗,当.来告令但能回取,物必当.在D、果.得盗葱者如言果.得16、对下列各句中“之”字称代内容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A.百姓怀之称代前文的“张允济”。
B.可以牛归之称代前文的“女婿”。
C.元武县司闻之称代前文的“妻家叩头服罪”。
D.结庵守之称代前文的“葱”。
17、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张允济施政才能的一组是()①务以德教训下,百姓怀之。
②允济曰:“尔自有令,何至此也?”③妻家不知其故,恐被连及。
④允济呼前验问,果得盗葱者。
⑤远近称之,政绩尤异。
A.①②④B.①④⑤C.②③④D.②④⑤18、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张允济做武阳令时,十分注重用道德来教化百姓,后来武阳境内出现“路不拾遗”的局面,跟张允济的这一做法是密切相关的。
B.、张允济略施小计,就顺利解决了邻县一桩久拖不决的赖牛案,使得妻家不仅把赖着的牛归还了女婿,而且诚惶诚恐地表示服罪认错。
C、张允济担心守在田边的老妇人会遇到强盗,就劝她回家去,让她有事报告县令,这件事体现了张允济的爱民之心。
D、张允济治理武阳,政绩突出,文中对此着墨不多,可谓行文简洁而又具体生动。
四、课内阅读阅读下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七年前,父亲做了胃癌手术,我全部的心思都在父亲身上。
父亲去世后,我仍是常常梦到父亲,父亲依然还是有病痛的样子,醒来就伤心落泪,要买了阴纸来烧。
在纸灰飞扬的时候,突然间我会想起乡下的母亲,又是数日不安,也就必会寄一笔钱到乡下去。
寄走了钱,心安理得地又投入到我的工作中了,心中再也没有母亲的影子。
老家的村子里,人都在夸我给母亲寄钱,可我心里明白,给母亲寄钱并不是我心中多么有母亲,完全是为了我的心理平衡。
而母亲收到寄去的钱总舍不得花。
听妹妹说,她把钱没处放,一卷一卷塞在床下的破棉鞋里,几乎让老鼠做了窝去。
我埋怨过母亲,母亲说:“我要那么多钱干啥?零着攒下了将来整着给你。
你们都精精神神了,我喝凉水都高兴的,我现在又不至于就喝着凉水!”去年回去,她真的要把积攒的钱要给我。
我气恼了,要她逢集赶会了去买了零嘴吃。
她果然一次买回了许多红糖,装在一个瓷罐儿里,但凡谁家的孩子去她那儿了,就三个指头一捏,往孩子嘴里一塞,再一抹。
孩子们为糖而来,得糖而去。
母亲笑着骂着:“喂不熟的狗!”末了就呆呆地发半天愣。
19.作者为什么会突然想起给乡下的母亲寄一笔钱去?20.母亲怎样对待儿子的“馈赠”?21.“母亲笑着骂着:‘喂不熟的狗!’末了就呆呆地发半天愣。
”从这句话能悟出什么?22.本段作者是怀着怎样的感情书写的?参考答案一、1.A(B项“洗马”应读“xiǎn”,这是古代官职名,古音异读。
C项“期功”应读“jī”,满一年之意,不读“qī”。
D项“伪朝”应读“wěi”。
)2.C(C项“察臣孝廉”中“察”不仅当“考察”讲,还含有“推荐”之意,即考察并推荐我为孝廉。
)3.C(C项里的“郎中”是官职名,尚书省的属官。
秦、汉时“郎中”为皇帝侍卫,管理车、骑、门户,有时也从军出战。
晋代称尚书曹司之长为郎中。
)4.B(B项“气息奄奄”中“奄奄”是气息微弱的样子。
指人生命垂危,即将断气。
用于此处不合语境,应改为“日薄西山”,用日落比喻人的寿命将终,修饰“暮年”恰当。
)5.C(C项“除臣洗马”应译为:任命我为太子洗马。
)6.A(“废离”与“废远”的“废”都当“废止”讲,都是动词。
“不矜”的“矜”当“自夸”讲,动词;“矜悯”中的“矜”当“怜惜”讲,动词;两个“矜”字意义不同。
)7.B(A项中“蓐”通“褥”,C项中“有”通“又”,D项中“闵”通“悯”。
)8.D(D项“侥幸”,指由于偶然的原因得到成功或免去不幸的事,与现代汉语相同。
A项中“告诉”当“申诉”讲,今为“说给人听”;B项中“奔驰”指“奔走效劳”,今为“快速奔跑”;C项中“辛苦”指“辛酸苦楚”,今为“劳苦”。
)9.A(A项“芳草鲜美”的“鲜”是“鲜艳”之意。
)二、10、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11、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12、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13、听臣微志庶刘侥幸死当结草三、14、C(“发蒙”指揭开蒙在女婿头上的衣衫。
)15、A(第一个“于”介词,译为“向”;第二个“于”介词,译为“在”。
)16、C(应是称代前文的张允济智断赖牛案一事。
)17、B(②和③不表明张允济的施政才能。
)18、C(C项张允济劝老妇人回家,是因为他觉得葱不必看守,如果被偷,可以报告县令。
)四、19、答案:父亲的去世给作者以沉重的打击,想起同样年迈的母亲,作者心生不安,于是用钱或东西来寻求心理的平衡。
20、答案:对于儿子寄来的钱她“一卷一卷塞在床下的破棉鞋里,几乎让老鼠做了窝去”,在儿子的强烈要求下,买了零嘴,但零嘴却给了邻居家的孩子们。
21、答案:“呆呆地发半天愣”写出了母亲内心深处的落寞和忧伤,让我们看到母亲需要的决不仅仅是金钱。
22、答案:作者怀着因忽略母亲的感受的内疚之情书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