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事物的普遍联系与发展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事物的普遍联系与发展
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辩证关系
• (1)联系: • 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相互联结,没有斗争
性就没有同一性,没有同一性也就没有斗 争性。 • (2)区别:同一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
斗争性是无条件的绝 对的。
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相互联结
没有斗争性就没有同一性,没 有同一性也就没有斗争性
同一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 斗争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
•
2. 联系的特点
客观性 普遍性 多样性
事物本身所固有的联系, 而非主观臆想的。
事物内部的联系 事物之间的联系 整个世界的联系
直接联系与间接联系 内部联系与外部联系 必然联系与偶然联系 本质联系与非本质联系
长征与联系
抗日战争
“九一八” 事变
解放战争
长征
党内路线 斗争
新中国 新长征
“9.11”事件的影响
•
第一,就新事物与环境的关系而言,新
事物之新,是因为有新的结构与功能,它适应了
已经变化了的环境和条件;旧事物之旧,是因为
它的要素和功能已经不适应环境和条件的变化,
走向灭亡就不可避免。
•
第二,就新旧事物的关系而言,新事
物在旧事物的“母体”中孕育,它既否定了旧事
物中消极腐朽的东西,又保留了新事物中合理的,
为事物的发展创造条件。
“和谐是对立面的协调和统一”
——毕达哥拉斯
•
我们所要建设的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
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
义、诚信友爱、充满活
力、安定有序、人与自
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 —胡锦涛
(二)矛盾的普遍性和 特殊性及其相互关系
• 1. 矛盾的普遍性:
•
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存在于一切事物
发展过程的始终,即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不积小流,无以至江河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积土成山” “集腋成裘”
第二,质变是量变的 必然结果。
3 . 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
第三,量变和质变是相互渗透的 。
一方面,在总的量变中有阶段性和局部 性的质变。
另一方面,在质变过程中也有旧质在量 上的收缩和新质在量上的扩张。
质量互变规律
• 1、什么是矛盾?
•
矛盾 :反映事物内部和事物之
间对立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
2. 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
• 同一性和斗争性: • 对立和统一分别体现了矛盾的两种基本属
性。 • 矛盾的对立属性又称斗争性。 • 矛盾的统一属性又称同一性。
矛盾的同一性
• 矛盾的同一性: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 贯通的性质和趋势。
2 . 量变与质变
• 量变:事物数量的增减和次序的变动,是 保持事物的质的相对稳定性的不显著变化 ,体现了事物渐进过程的连续性。
2 . 量变与质变
• 质变:是事物性质的根本变化,是事物由 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体现了事 物渐进过程和连续性的中断。
飞跃
3 . 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
第一,量变是质变的 必要准备。
是事物的共性,它是无条件的,绝对的。
• 2. 矛盾的特殊性:
•
矛盾着的事物及其各个方面都有其特点,
是事物的个性,它是有条件的,暂时的,因而是
相对的。
“世界上找不 到两片相同
的树叶” —莱布尼茨
矛盾特殊性的三种情形
•
(1)不同事物的矛盾各有其特点;
•
(2)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发展过
程和发展阶段各有不同特点:有根本矛盾
仍然适应新条件的因素,并添加了旧事物所不能
容纳的内容。
十七届三中全会
全会强调,继续解放思想,必须结合农村改革发展这个 伟大实践,“以新的理念和思路破解农村发展难题”;坚 持改革开放,必须把握农村改革这个重点,“在统筹城乡 改革上取得重大突破”;推动科学发展,必须加强农业发 展这个基础,“为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 支撑”;促进社会和谐,必须抓住农村稳定这个大局,“ 为实现国家长治久安打下坚实基础”。
发展的 观点
(一)世界的普遍联系
水
恩格斯论联系
•
当我们深思熟虑的考察自然界或
人类历史或我们自己的精神活动的时
候,首先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幅
由种种联系和相互作用无穷无尽的交
织起来的画面。
• 恩格斯,(1820——1895),马克思主义创始人之一。
•
1. 什么是联系
• 联系: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 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 互制约的关系。
(1)矛盾的对立面相互依存,互为存在的前 提,共存于依个统一体中。
(2)矛盾的对立面之间相互贯通、在一定条 件下相互转化。
祸兮福之所依, 福兮祸之所付
矛盾的同一性: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贯 通的性质和趋势。
祸兮福之所依, 福兮祸之所付
矛盾的斗争性: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相互排 斥、相互分离的性质和趋势。
上帝造人
劳动创造了人本身
由于矛盾的性质不同,矛盾可分 为对抗性矛盾和非对抗性矛盾
对 抗 性 矛 盾
在根本性质和利益上相互对立,不可调和的矛盾
由于矛盾的性质不同,矛盾可分 为对抗性矛盾和非对抗性矛盾
非
小天
对 抗
两上 口下 打雨
性
架地
矛 盾
不下 记流 仇,
不具有对抗性,双方根本利益一致基础上产生的矛盾
•
胡锦涛 总书记“6.25”讲 话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我们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
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
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新胜利而奋斗。
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 按照“五个统筹”的要求,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相 统一,实现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
二、 对立统一规律是事物发 展的根本规律
列宁论对立统一
•
“统一物之分为两个部分以及 对它的两个部分的认识……是辩 证法的实质。”
“可以把辩证法简要的规定为 关于对立面的统一的学说。这样 就抓住了辩证法的核心。”
弗拉基米其尔 ·伊里奇 ·列宁(1870——1924),马 克思和恩格斯学说和事业的继承者。
要“坚定不移地加以推进”改革开放:不能退回老路,不能僵 化保守,不能闭关锁国。
十七届三中全会
大会提出了到2020年我国农村改革发展6方 面的基本目标:
“农村经济体制更加健全,城乡经济社会发展 一体化体制机制基本建立”;“现代农业建设取 得显著进展”,“国家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供 给得到有效保障”;“农民人均纯收入比2008年 翻一番”,“绝对贫困现象基本消除”;“农村 基层组织建设进一步加强”,“农民民主权利得 到切实保障”;“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明显 推进”,“农村社会管理体系进一步完善”;“ 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业生产体系基本形成 ,农村人居和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二)事物的永恒发展
水
1. 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五种运动形式
机械运动
物理运动
化学运动
生命运动
相互联系(相互作用)
运动、变化
下降、倒退 的运动
前进、上升 的运动
社会运动
发展
2. 发展的实质:新事物的产生 和旧事物的灭亡
新事物 旧事物
合乎历史前进 方向,具有远
大前途
丧失历史必 然性,日趋
灭亡
新事物是不可战胜的
“9.11事件”
美国
世界
中国
英国奶奶模特
3. 坚持事物普遍联系原理的意义
•
要求人们善于分析事物的具体联系,确立
整体性,开放性观念,从动态中考察事物的普遍
联系。
•
正确处理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
的相互联系,促进人与社会的协调持续发展,促
进人 的全面发展。
•
把握世界发展中的相互联系,把对外开
放作为基本国策,抓住机遇,发展自身。
社会化
社
大生产
会 主
封
义
建 主 义
私人占
社 会
有制
社
会
资本主义社会
矛盾斗争性的绝对性体现了物质运动的绝对性,矛盾同一性的相 对性体现了物质静止的相对性。
3. 矛盾同一性和矛盾斗争性在 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 矛盾同一性作用的表现:
•
第一,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
• 前提,在矛盾双方中,一方的发
• 展以另一方的存在为条件。
• 量变引起质变,在新质的基础上,事物又 开始新的量变,如此交替循环,形成事物 质量互变的规律性。质量互变规律体现了 事物发展渐进性和飞跃性的统一。
量变 质变 新的量变
(四)事物发展过程中的 肯定和否定及其相互转化
1. 辩证否定观
促使事 物灭亡
否肯 定定 因因 素素
和谐与矛盾的关系
•
矛盾与和谐,既有不同的含义,不能等
同,又具有内在的一致性。和谐包含着矛盾双方
互相联系,互相依存的思想,强调平衡、协调、
合作,体现包容万物,兼容并蓄的博大精神。但
和谐并不否矛盾,也不意味着矛盾双方绝对的
同一。和谐也是在不断解决矛盾中实现的。和谐
的本质就在于协调多种因素的差异,化解矛盾,
第三,二者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
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 的重要意义
•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共性和个性的辩 证关系原理揭示了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
•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共性和个性的辩 证关系原理科学地揭示了认识发展的一般 规律。
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 的重要意义
(1)是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各国的具 体实践相结合的哲学基础。
“我国总体上已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 ,进入加快改造传统农业、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 关键时刻,进入着力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形成城乡经济社 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重要时期”——一个“发展阶段” 、一个“关键时刻”、一个“重要时期”,全会闭幕时发 表的公报用简洁的语言,科学概括了当前我国农村改革发 展所处的历史方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