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新版马克思主义原理第二讲事物的普遍联系与发展
新版马克思主义原理第二讲事物的普遍联系与发展
用必然导致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2.发展是前进的上升的运动,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
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新事物是指合乎历史前进方向、具有远大前途的 东西。 旧事物是指丧失历史必然性、日趋灭亡的东西。
3.新生事物是不可战胜的
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从根本
上来说,就在于新事物在本质上优越 于旧事物,具有强大生命力。 4.事物的发展是一个过程
4.矛盾的同一性和矛盾的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1)矛盾的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第一,同一性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前提。
第二,同一性是矛盾双方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的因素,在相 互作用中各自得到发展。 第三,同一性规定着事物转化的可能和发展的趋势。 植物和动物之间,植物通过光合作用 吸取二氧化碳,放出氧气;动物正好相反, 吸取氧气,呼出二氧化碳,它们就是这样 相互利用、相互促进的。
二、对立统一规律是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
(一)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永恒 发展的内在动力,从根本上回答了事物为什么会发展 的问题; 对立统一规律是贯穿唯物辩证法其他规律和范畴的中 心线索,也是理解这些规律和范畴的“钥匙”; 对立统一规律提供了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 方法——矛盾分析法。
–矛盾着的对立面相互依存,互为存在的前提,并共处于
一个统一体中 –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相互贯通,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矛盾的斗争性是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相互排斥、相 互分离的性质和趋势
N
S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 长短相形,高下相倾, 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老子
3、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辩证关系
矛盾的同一性和矛盾的斗争性是相互联结、 相辅相成的。 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没有斗争性就没 有同一性,没有同一性也就没有斗争性 矛盾的斗争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矛盾的 同一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 无条件的绝对的斗争性与有条件的相对的 同一性相结合,构成事物的矛盾运动,推 动事物的发展
在唯物辩证法的方法论体系中,矛盾分析法 居于核心的地位,是根本的认识方法。 在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范畴:原因与结果、必 然性与偶然性、可能性与现实性、现象与本质、 内容与形式等,都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都 蕴涵着矛盾分析法。
3.
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
一、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
• 世界上千差万别的事物,各自有着自身运动发展的规 律。我们认识世界就是要认识世界的发展规律,并遵
苹果熟透了要 掉到地上,这是苹 果与地球之间的必 然联系;但恰好掉 在某人的头上,则 是苹果与人的偶然 联系。
马克思主义关于事物普遍联系的原理,要求 人们要善于分析事物的具体联系,确立整体性、 开放性观念,从动态中考察事物的普遍联系。
(二)事物的永恒发展
1.联系与运动、变化、发展之间的关系 事物的相互联系包含事物的相互作用,而相互作
第四,意识还具有指导、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
动的作用。
总之,意识是物质的产物,是物质世界在
人脑中的主观映象,这是物质、意识关系问题
上的唯物主义。意识对物质有能动的反作用, 这是物质、意识关系问题上的辩证法。
(二)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辩证统一
1.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辩证关系
必须尊重客观规律。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世界上没有“水 果”,只有桃、梨、 苹果、桔子等具体水 果形态。它们虽然各 有特点,但都包含有 水果的共同特性,都 含有果酸和糖类等有 机成份。
4.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是马克思
主义的普遍真理同各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哲学 基础,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哲学基础 科学社会主义 中国国情
2.客观辩证法与主观辩证法的关系
–从本质上说,主观辩证法是客观辩证法的反映 –客观辩证法与主观辩证法在本质上是统一的,但
在表现形式上却是不同的。
(二)唯物辩证法是科学的认识方法
–唯物辩证法为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了根 本的观点和方法 –唯物辩证法的方法同认识方法和工作方法是一致 的,唯物辩证法的观点运用于思维和工作中就转 化为认识方法和工作方法
郑筱萸(国家 食品药品监督 管理局原局长 )
第三,量变和质变 是相互渗透的。 一方面,在 总的量变过程中 有阶段性和局部 性的部分质变 另一方面, 在质变过程中也 有旧质在量上的 收缩和新质在量 上的扩张
(五)事物发展过程中的肯定和否定及其相互转化
1.任何事物内部都存在着肯定因素和否
定因素
–肯定因素是维持现成事物存在的因素
直接联系与间接联系
城门失火啦!
城门失火, 殃及池鱼。
城门失火, 殃及池鱼呀
“城门----火----水----鱼”
本质联系与非本质联系
豌豆
豌豆角
豌豆结果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本质联系
一秧几瓜、一荚几豆----非本质联系
豌豆开花
必然联系与偶然联系
垂钓傍小溪,水中颇多鱼;
老手谈技术,新手说运气; 若求鱼篓满,二者休戚戚。
与住房问题相联 系的其它问题
化物 学理 物化 理学
边缘学科示意图
物 理 学
化学 天文学 地理学 经济学 数 学
横断学科示意图
环境科学
生物学
法学
物理学 化学
地理学
医学
经济学
综合学科示意图
再则,联系具有多样性
(1)直接联系与间接联系 (2)本质联系与非本质联系
(3)内部联系与外部联系
(4)必然联系与偶然联系
人类社会充满了矛盾
失业
2.矛盾的特殊性
矛盾的特殊性有三种情形: –一是不同事物的矛盾各有其特点 –二是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发展过程和发展阶 段各有不同特点 –三是构成事物的诸多矛盾以及每一矛盾的不同 方面各有不同的性质、地位和作用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
运动形式 机械运动 物理运动 化学运动 生物运动 社会运动
历史规律的决定作用。
主体选择讲的是历史主体在社会发展中的能动性和选择性。
主体选择是在既定的历史条件下对社会生活未来发展的多 种可能的方向、目标、方式的选择。在这当中,社会生活 未来发展存在着多种可能性是主体选择的客观前提,主体 的利益和需要是选择的内在根据。
第二讲 事物的普遍联系与发展
一、联系和发展的普遍性
一、联系和发展的普遍性和多样性
• 联系和发展是唯物辩证其特点
作为一个普遍的哲学范畴,联系是指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
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
猫、田鼠、雄蜂和三色堇 看似毫不相干,但它们处于相 互联系之中。
联系的特点
首先,联系具有客观性
康 德
主观唯心主义认为,事 物之间的联系是由人的 观念和意志决定的。
黑 格 尔
客观唯心主义则认为,事物的联 系是某种客观精神或绝对观念联 系的表现。
其次,联系具有普遍性
事物联系的普遍性有三层含义:
–任何事物内部的不同部分和要素是相互联系的(事物
内部的联系) –任何事物都不能孤立存在,都同其他事物处于一定的 相互联系之中(事物之间的联系) –整个世界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整个世界的联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 旗帜,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 ——十七大报告
(四)事物发展过程中的量变和质变及其相互转化
1.质、量、度
–质是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内在规 定性 –量是事物的规模、程度、速度等可以 用数量关系表示的规定性 –度是保持事物质的稳定性的数量界限
必须以承认规律的客观性为前提。
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要充分发挥主
观能动性。
2.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
•
• 首先,从实际出发,努力认识和把握事物的发展规
律。
其次,实践是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的基本途径。
•
最后,主观能动作用的发挥,还依赖于一定的物质 条件和物质手段。
3.社会历史趋向与主体选择的关系
所谓社会历史趋向属于历史决定论的内容,讲的是社会
“合抱之木,生于毫 末;九层之台,起 于垒土;千里之行, 始于足下。” “不积跬步,无以至 千里;不积小流, 无以成江海。”
老子
荀子
第二,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勿以善小而不为, 勿以恶小而为之。
胡长青 (原江 西省副 省长)
成克杰 (原全国 人大副委 员长)
王怀忠 (原安徽 省副省长)
警钟长鸣
田凤山 (原国土 资源部部 长)
(2)矛盾的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第一,矛盾双方的斗争促进矛盾双方力量的 变化,竞长争高,此消彼长,造成双方力 量发展的不平衡,为对立面的转化、事物 的质变创造条件。
第二,矛盾双方的斗争,是一种矛盾统一体 向另一种矛盾统一体过渡的决定力量。
注意:矛盾的斗争性和矛盾的同一性在事物发 展过程中是相互结合共同发生作用的。
区别
自然规律是作为一种盲 目的无意识的力量起作用, 社会规律则是通过 抱有一 定目的和意图的人的有意识 的活动实现的。
二、意识的能动作用
(一)意识的作用
意识的能动作用是人的意识所特有的积极反映世界 与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动。主要表现在: 第一,意识是能动的,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第二,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 第三,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
矛盾性质 作用与反作用 排斥与吸引 化合与分解 同化与异化 前进与倒退
3.矛盾普遍性与矛盾特殊性的辩证关系
矛盾普遍性与矛盾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 相互区别 • 相互联结
共性寓于个性之中,没有个性就没有共性。 没有不与共性相联系的个性。
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绝对和相对的道理,是关于事物
矛盾问题的精髓。
• 运用矛盾的同一性和矛盾的斗争性对事物 发展作用的原理指导实践,要正确理解和 处理矛盾与和谐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