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文化艺术时间:2010/9/8 备课:周鹏升陈富强审批:薛老师本单元主要选编了一些与文化艺术相关的文章。
这些文章,大多是各种各样的文化艺术形式的展示,也有回忆童年生活和显现童真童趣的精彩故事。
【单元目标】:1.了解各种各样的文化艺术形式,丰富自己的文化素养,体会作者对艺术的体验和情感,提高阅读此类文章的能力。
2.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快速默读课文,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能筛选出课文中的主要信息,培养概括能力。
3.通过学习,在了解各种文化艺术形式、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发挥创造力,发表自己的见解。
一社戏【学法指导】:《社戏》是鲁迅先生写的一篇小说,写的是“我”十一二岁时在平桥村夜航到赵庄看戏的一段生活经历,展示了农村充满诗情画意的儿童生活。
学习时要学会运用语言、动作等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学习成功的景物描写,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目标要求】1.认真朗读课文,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与“迅哥儿”一起去看“社戏”,与作者一起回忆美好的童年生活,体味少年时代的快乐与浪漫。
2.能根据人物的语言描写和行动描写,分析把握文中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
3.体会欣赏本文细致逼真、形象生动的景物描写,朗读、背诵文中相差段落,积累优美经典的语言材料。
【问题设置】:1.偏僻的平桥村,为什么“在我是乐土”?2.平桥村是我的“乐土”和看戏有什么关系?3.为什么花大量笔墨写戏前的波折?这属于什么写法?4.课文17段从哪些角度写景,写出了景物的什么特征?这些景物描写对表现文章的中心思想起到什么作用?5.既然戏不好看,豆不好吃,那么为什么又说再也没有看过那么好看的戏,吃过那么好吃的豆呢?二安塞腰鼓【学法指导】:《安塞腰鼓》是一篇颂扬激荡生命和磅礴力量的抒情散文。
学习时要反复诵读,对于某些精彩的段落和句子,学有余力的同学可以背下来。
体味语言的气势和作者的情感,注意句与句、段与段之间的联系,学会反复排比等修辞方法。
【目标要求】1.反复朗读课文,读出文章的气势并感悟生命的壮美。
2.掌握排比、反复的倏方法,学会运用短句表情达意。
3.积累文中优美的语句。
【问题设置】:1.本文以什么为线索?根据线索,文章可以分为几个层次?2.你对文章的语言特色有什么感受?语言运用了哪些方法让你有这种感受?3.找出你认为精彩的一段排比,并进行分析。
三竹影【学法指导】:《竹影》一文写的是几个少年描描画画的游戏和对中国画艺术的体验。
在品读课文、把握内容的基础上,体会童真童趣,了解中国画艺术,学习细致描写景物的方法。
【目标要求】1.反复诵读课文,体会天真烂漫的童心童趣。
2.了解一点中国画的知识,激发对艺术的热爱。
3.反复阅读文中优美的景物描写的句子,体会优美的意境。
【问题设置】:1.用一句话概括文章内容。
2.作者在本文中要表达什么中心?3.本文写我和小伙伴们看天看月看人影看竹影,充满童趣。
你觉得哪些描写最为生动?为什么?4.分析第6自然段,看中国画和西洋画有什么区别?四观舞记【学法指导】:《观舞记》让我们明白舞蹈是身体的艺术,又是心灵的艺术,是身体与心灵一起飞翔。
作者通过对舞者的生动描写,表现了印度舞蹈家精湛的艺术才华。
学习本文要反复朗读,认真体会描写人物动作、神态的方法,揣摩作者遣词造句的匠心。
【目标要求】1.反复朗读课文,体会作者观舞的感受。
2.学习本文运用比喻、排比等修辞来描写人物的方法。
【问题设置】:1.用一句话概括全文内容。
2.划出文中描写印度舞蹈优美的句子,并进行分析。
3.从划出来的句子中找一下,作者从哪些方面来写,从而表现出印度舞蹈的“飞动的美”的?五看戏【学法指导】:《看戏》一文通过记叙和描写,高度赞颂了我国热情的观众和热情的艺术家。
学习时反复朗读课文,在把握内容的基础上,重点朗读描写“京剧唱腔”的句、段,学习比喻和衬托的方法,体会作者的感情。
【目标要求】1.反复朗读课文,体会文章字里行间充满拓对演员以及观众的赞美之情。
2.学习本文在描写事物时善于发挥想像、巧用比喻、用词丰富的特点。
3.了解本文巧设悬念、详略得当、正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作手法。
【问题设置】:1.谁看戏?什么地方看戏?看什么戏?谁演的?演什么戏?(一句话概括)2.本文按什么顺序记叙?可分为哪三个阶段?3.作者为什么没有详细写《穆桂英挂帅》的剧情,却把描写的重点放在观众的表现上去?4.作者是如何把看不见摸不着的声音写得栩栩如生的。
5.作者要表达一种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六口技【学法指导】:《口技》是一篇文言文,故事生动有趣。
学习时,在读读背背的基础上,弄懂大意并能复述,同时要多积累一些文言词语。
【目标要求】1.掌握下列词语在文中的含义:毕、舒、抚;但、虽、走;会、厅事、施、闻;宴、乳、名、善。
2.把握课文内容,了解下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
3.了解我国古代口技艺人的智慧和才能。
【问题设置】:1.课文中有哪三处描写了听众的神情动作?2.文中前后两次交代了极简单的道具,这有何作用?3.文中总领全文,集中表现口技表演者技艺精湛的一个词是?4.口技人的善表现在哪里?走进戏曲天地感受传统文化——《戏曲大舞台》综合性学习教学案例【活动目标】1.了解一点祖国的传统文化、感受一点戏曲博大的内涵、品味一点戏曲悠长的韵致。
2.培养学生热爱中华传统文化的感情,提高自我的文化艺术修养。
3.锻炼收集、整合资料的能力。
4.培养团结协作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1.了解中国戏曲知识,培养学生对中国戏曲的兴趣;2.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
【活动安排】前期准备阶段活动汇报阶段活动总结阶段【参加人员】七(3)班全体同学【活动过程】(一)前期准备阶段(2周)一、布置全班性任务,活动普及每一位学生。
1.每人至少准备一份戏曲资料。
(如,书面材料、影音资料)2.每人至少熟悉一种剧种。
3.每人至少了解一段戏文或学唱一段戏曲。
二、体分组及任务安排。
1.戏曲汇报组要求:①收集整理戏曲材料并整合班级其他同学收集的信息。
②以剧种为类分为:【京剧组】【越剧组】【黄梅戏组】【其他剧组】等四小组。
③熟悉各剧种的特点,了解代表曲目、戏文及名角名演。
④准备一份大约200-300字的发言稿,作好充分的口头表达的准备,(时间:三分钟。
要求:精彩、熟练)2.戏曲宣传组内容:①黑板报:以“戏曲天地”为主题主办一期精美的板报。
②手抄报:以介绍戏曲知识为主题制作手抄报,做到质量高、内容精、版面新。
③张贴画:宣传本次“戏曲大舞台活动”的宣传画。
④3人一份手抄报,选一名解说员,写好本份手抄报的解说词。
3.戏曲表演组内容及要求:①学会表演某一剧种选段。
(也可以不同戏曲连唱,有条件可制备脸谱和服装时间10分钟内)②邀请戏剧演员亲临指导并表演。
4.戏曲辩论组内容:①确定好辩论主题:如,正方:中国传统戏曲作为我们的精神财富应该保留。
反方:中国传统戏曲已经跟不上时代节奏应该摒弃。
②分成正反两方,并按各方论题组织材料,作好论证准备。
③选好各辩辩手,明确各辩任务。
④注意学习辩论技巧。
5.戏曲智囊组内容:①选好议论主题:为“把黄梅戏迎回娘家”献上一计(本县黄梅戏的发展现状及对策探讨)②作好黄梅戏的发展及本县黄梅戏现状的调查③考虑成熟,献上自己的计策。
④形成文字材料,送交县文化局和县剧院。
6.调查访问组要求:①该组活动时间应贯穿整个综合性学习的始终,从前期准备到活动结束的总结。
②活动地点可以遍布学校内外,校外可以采访家庭、社会、剧团;校内可以采访其他组的成员和本班以及学校的所有老师。
③确定调查内容、步骤及对象。
④设计好调查问题及绘制调查表格。
三、注意事项1.各组人员中排名第一位的学生为活动负责人,负责安排布置小组内活动,并督促其他成员按时完成任务。
2.小组成员团结协作,明确任务,端正态度,积极完成各自任务。
3.活动中有疑问和难处可以取得家长与班主任的支持,创造性的开展活动。
4.活动结束后,评选三个优秀活动小组、十二名优秀组员入选星级学生榜。
5.鼓励大家提出一些合理的、有见地的意见与建议。
附,材料准备(一)小组长安排表和每日进度表组名:人数:组长:组员名单:任务布置第二单元走近名人时间:2010/9/16 备课:周鹏升陈富强审批:薛老师内容概述本单元以名人为主题,六篇文章各有侧重地写出了名人的品格、气质和生活道路,颂扬了他们对人类的贡献,从各方面为我们提供了学习的榜样。
【目标要求】1.学习本单元,要在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认真品读,联系这些名人的卓越成就深入理解课文,学习名人的崇高品格和奉献精神以及他们良好的习惯和治学方法。
2.本单元的语言很有特色,需要认真揣摩、感悟和积累。
七邓稼先【学法指导】《邓稼先》是一篇回忆录。
它以叙述、描写的方法介绍了博学睿智的科学家邓稼先为我国“两弹”做出的巨大贡献。
本文详略得当,语言平实,饱含感情,人文内涵丰富,希望同学们在阅读时要认真地揣摩、感悟、积累。
【目标要求】1.反复地朗读课文,品味本文的语言,结合语境,赏析精彩句段。
2.学习本文用小标题的方式进行写作的手法。
3.探寻“两弹元勋”的足迹,感悟他为科学“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
【问题设置】:1.本文写了邓嫁先哪些事?2.人们对邓嫁先有何评价?3.人们尊敬邓嫁先的原因?4.写环境的那段与本文的中心有关么?5.为什么要把邓嫁先与奥本海默相比较?6.课文中的哪句话能表现邓嫁先的一生?八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学法指导】《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虽不是人物传记,却记叙了闻一多的主要事迹,表现了他的崇高品格,高度赞扬了他的革命精神。
学习这篇文章,要反复诵读,仔细揣摩文章精选的典型事例,学习本文严谨的结构、精练的语言、精辟的抒情性议论。
【目标要求】1.识记并积累本课出现的重点字词。
2.了解闻一多先生的主要事迹,学习他崇高的品格和精神。
3.体会本文严谨的结构,精当的选材,生动的语言。
【问题设置】:1.闻一多先生都说了哪些?从他的言语中可以看出他是何种人?2.闻一多先生都做了哪些?前后有何变化?不变的是?3.从闻一多的说和做中,我们可以得出一个怎样的评价?《纪念白求恩》【目标要求】积累文中的重要成语,理清文章的写作思路,深入体会和理解白求恩大夫的崇高品质。
教学重点:理清文章思路,深入理解其人格魅力。
教学难点:文中运用的对比写法及其作用。
【学法指导】一、导入新课:由上节课内容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的闻一多是为了自由和解放而牺牲的英雄。
今天我们再来认识一位特殊的英雄,大家一起说出他的名字——白求恩。
教法与学法设计:通过已经学过的篇目导入新内容,自然、流畅,易于学生接受,也强调了本单元内容的共性特点,引导学生整体把握。
二、检查预习:在课前布置了朗读课文、积累重要生字词的预习作业,在此进行检查反馈。
教法与学法设计:各小组简短沟通,组长分工,然后上台展示;遗漏之处其他小组补充;教师简单评价(此环节尽量由学生自主完成,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