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如何教育孩子《日本、中国下一代较量》关于日本教育孩子的理念方式,让人感触颇深。
大体有四个方面,希望对您,对您的子女在今后教育孩子时会有益处。
——重视提高孩子身体素质在中国,你绝对看不到,也根本不会相信,在严寒的冬天里,家长或学校会让孩子光着上身,穿着短裤,在操场上跑步,然而在日本就有这样的幼儿园,每天都以这种方式让孩子锻炼身体。
重视孩子的身体素质,是日本教育的一大特点。
日本孩子从小就被灌输“不怕冷,多运动”的思想。
无论冬夏体育课,一律要求孩子穿短T 恤和短裤。
有的孩子从小就被家长锻练洗冷水浴,以此来锻炼孩子的体质和意志。
——重视教育孩子吃苦耐劳日本人注重有意识地给孩子提供吃苦的机会,让孩子们从小就去经历磨难和挫折。
日本幼儿园都有“远足”锻炼课,即保育员带孩子不坐车而步行往返三四公里以外的公园游玩。
小学高年级和中学每年都举办“田园学校”、“海岛学校”、“森林学校”,让孩子了解农村生活的同时,经风雨见世面。
大多数家长要求孩子从小做家务,整理房间,做饭,买东西。
上学,家长从不接送。
外出时也是自己背着包。
念大学,学费家长出,生活费得自己打工赚取。
这样很好地培养了孩子的吃苦精神和自立能力。
——重视培养孩子国家观念日本家长和教师经常教育孩子,自己的国家资源稀少,只有靠自己的力量努力奋斗,才能使国家得以富强,才能使自己得以生存。
因此,每个人都要以国家为重,多国家多做贡献。
这样,日本孩子从小就在心中对国家打下了深深的烙印。
——重视引导孩子团结合作日本人认为,团结是一个民族强大的前提,集体的力量永远大于个人。
这种团结精神要从小事、从生活琐事、从娃娃抓起。
在幼儿园,老师经常组织孩子们玩的一种游戏叫“二人三脚”,就是把两个人的各一只脚绑在一起,形成“三只脚”,然后分成几组,一起赛跑,配合稍有一点不默契,就会摔倒,或落后。
试想,在这样的教育下长大的孩子,他们的素质会如何呢?战后短短几十年,日本就从一个瘫痪、封闭、自然资源奇缺的国家一跃成为世界经济强国,仔细想想就不足为奇了。
2007年,日本GDP 居世界第二位,仅次于美国。
面对日本孩子受的教育,中国溺爱孩子的家长们和只注重分数的教育机构还不应该进行反思吗?对于下一代,过去是怎样教育的呢?今后又该如何教育呢?日本的教育理念和方式值不值得借鉴?中国的未来需要这样的思考啊!一句日本小孩的话,足于震惊每一个中国人!我有个同事的姐姐早年嫁给了日本人,现住在广岛,孩子在日本的学校读小学.有一天,小孩参加完学校的爱国活动回到家中,突然狠狠对母亲讲:"我恨死中国人了,我要把他们全杀死!"母亲大惊,忙问怎么回事.小孩讲,中国人很坏,杀了那么多日本人!母亲告诉他中国人没错,是日本人跑到中国去杀中国人的.小孩辨说:"我们一粒子弹只能杀死他们一个人,但他们一颗原子弹要杀死我们几万人!"母亲纠正说,原子弹不是中国人投的,而是美国人干的.小孩反驳道:"那我还是恨中国人,他们很坏,都应该死!"母亲赶忙说:"你不应该这么说,你妈妈是中国人,你的身上流着一半的中国血!"大家猜猜这个八岁的孩子怎么回答? 他说:"那我晚上睡觉时不要再挂蚊帐,我要让蚊子把我身上的中国血全喝光!"孩子的母亲后来对自己的妹妹讲,现在她都不敢给自己的孩子讲中国,因为她不知道从自己的孩子口中还会讲出什么话!她常常对未来怀有某种莫名的恐惧.这是真人真事,这种情节无法编造.之所以写下来就是希望善良的中国人知道,这个曾经给我们带来过灾难的邻邦现在是如何教育他们的后代的.我真诚地希望我们的人民应该怎样审视这个邻居,应该怎样发展自己,强大自己,以免那曾经的苦难再次来过!日本人教育宝宝的习惯与特点!一说起日本人如何教育子女,恐怕很多中国人就会想起冬天里仍让孩子穿单薄衣裳的日本父母的“残忍”。
确实,和冬天让孩子穿得里三层外三层,生怕孩子冻着的中国父母相比,日本的父母显得有点“冷酷”和“不近人情”。
来到日本,所见所闻让我感慨:两国对孩子不同的教育方法是导致两国人性格相去甚远的一个重要原因。
冬天穿短衣短裤跌倒了自己爬起来还是从冬天小孩穿衣的事情说起吧。
人长大后怕不怕冷,除了先天的体质外,其实和小时候的生活习惯有关。
日本人的经冻就是从小锻炼出来的。
一位新到日本的中国父母有过这样的经历:送孩子去幼儿园,不得不按照规定给孩子换上短衣短裤,结果孩子当晚就发烧了。
后来折腾了几次后,孩子从此居然变得小病不得、大病不犯,身体结实多了。
原来,小孩子活泼好动,始终处于运动状态,原本对寒冷就有一定的抵御能力,而日本人让孩子着薄衣,使他们年复一年经历抗寒磨炼,体质自然会不断增强。
在生活中,日本父母一点也不宠孩子。
在户外,看看带孩子父母的表情就可以知道,日本父母比中国父母放松得多,除了注意孩子的安全,他们不会怕这怕那。
孩子摔倒后父母就会鼓励他爬起来,有的甚至只是看着,连话都不说。
在日本,根本看不到孩子摔倒了坐在地上哇哇大哭,大人以百米冲刺的速度过去把孩子抱起又拍又哄的情景。
而稍微大一点的孩子,出门都要背个小包,里面放上自己的东西。
“自己的事自己做,不要给别人添麻烦”,父母们让孩子从小就培养这种意识。
在浴缸里交流四年级进行性教育日本还有一个和中国很不同的习惯,就是父母和孩子一起泡澡。
日本国民几乎天天都要洗澡。
我曾向一位嫁给日本人、已有10岁和7岁一双儿女的中国朋友询问,为何父母和孩子一起泡澡,她说,因为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开始带着他们一起洗澡,这样他们自懂事起对大人的身体就有了自然的认识。
此外,父母和孩子在赤裸的接触中,会回复自然的天性,更能彼此坦诚相对。
浴缸其实是父母和孩子很好的交流场所,所以很多平日忙碌的父亲都会尽量在周末和孩子们在浴室里嬉闹一番。
而据说日本从小学四年级起就开始给孩子们讲授详实的生理卫生知识。
对此这位中国妈妈表示,自然而早期的性教育能让孩子们将来更正确地处理性方面的问题,她觉得这种做法很好。
培养合作精神不强调个人能力另外值得一提的是,等孩子们进入幼儿园或者学校学习以后,父母们也和学校建立起密切的联系,而不是放手不管。
从幼儿园开始,来往于父母和老师之间的“联络手册”不仅详细而且频率高,日本父母除了一年要参加至少三次父母会外,老师还定期找他们“个别谈话”。
而在日本学校的运动会上,不像中国那样按个人成绩排名次拿奖品,而只是分为两个大组进行比赛,目的是培养大家的集体和合作精神,而不是强调个人的能力。
日本的小孩看起来很耐寒,他们大冷天也穿短裤、裙子,基本上不穿毛衣,出门套个外套就行了,但是日本人很注意保暖脚部和脖子,袜子和围巾都很厚,小孩更是如此,据说是冬天脖子保暖,才能保证头部血流循环畅通。
日本小孩的体质整体上不错,这与他们从小培养健康素养有关。
早睡早起,早饭一定要吃,饮食八分饱即可,每天要吃蔬菜,少吃少喝零食和饮料,晚饭后不吃东西,菜肴味道清淡,日本小孩也不吃什么营养品,基本上是三餐米饭。
一次玩电子游戏时间在1小时之内,每天帮助家里做一件家务活,如扫地、洗碗等,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如收拾房间等。
日本的小孩比起中国的小孩学习负担少,他们有更多的时间进行户外活动,无论春夏秋冬,就算是大冷天,假日的公园里,总有很多小孩在那儿奔跑追逐或者玩球,这对锻炼体质有一定的好处。
日本的公立中小学校中午都为学生提供午饭,这顿饭的营养标准是由专门的营养师制定的,一个星期内菜谱不重复,为保证小孩的健康成长起到一定的作用。
学校要保证学生每天有30分钟以上的运动时间。
学校定期对学生进行体力测验,包括握力、仰卧起坐、上体前曲、20米跨栏、50米跑等。
对于测试达标的学生发给“体力证书”,这对学生来说,是一种荣誉。
看日本人如何教育孩子烽火连三月2009-04-29 17:53:47 阅读255 评论0 字号:大中小订阅作者:化学组2007年4月6日威海市塔山中学我在日本居住多年,一直比较留意日本人对孩子的教育,我发现他们非常注重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公平意识、集体精神;也特别强调尊重他人,不给别人添麻烦。
老师的饭菜也归学生分配邻居的小女儿真里子5岁了,在上幼儿园大班。
每天早晨我去上班都看到她穿戴得整整齐齐,手提布袋,双肩背包,跟着妈妈去幼儿园。
见到我,真里子就会弯下腰来,大声问候:“阿姨早上好!”这时,她手中的布袋拖到地上,背上的背包简直“盖”住了幼小的身体。
真里子的背包里装着手帕、牙刷、牙膏,吃午饭的勺子、筷子、水杯、水壶,水壶里还灌满了一天喝的水。
真里子的布袋里,是要还给幼儿园的几本图画书。
小姑娘身上的行囊可不轻呢。
可是真里子的妈妈却空着两只手,与我打过招呼后,只是微笑地看女儿,绝不帮她提一下那重重的背包。
注意,日本的小学老师多是男老师(图片源自忆楚寒“日本教育很有一套:日本小学的教育参观”)——老参谋注真里子的妈妈送完女儿后对我说:“真里子早晨起床后,自己穿衣服、吃早饭、整理书包。
女儿整理书包时,我都在一旁仔细观察,有时她往包里装一两件自己的玩具,表明这天她的身体状况不错。
而有时借来的图书,一拖几天也没还,这说明她的潜意识发出了信号——这几天很累。
无论她多装玩具,还是暂时没还图书,我从不干涉,也不催她。
最多提醒她一下:你借的图书没过期吧?”“可是真里子毕竟是个孩子呀。
”我都开始心疼起真里子了。
“作为母亲,我也时常心软。
其实帮她做些日常生活小事,更节省我的时间和力气,但那样无法培养她的独立性。
况且真里子明年要上小学了,我在有意识地训练她,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日本孩子的自理能力普遍比较强。
如小学校供应的午餐,送来时都是整箱整桶的,学生们每天轮流分餐。
中午,值班的学生系上围裙、戴上口罩和白色的厨师帽,郑重其事地进入了角色。
连老师的饭菜也由他们分配。
餐后,值班同学再把盘子碗等整理好,搬到教室门外。
再如学校举行文艺会,表演什么节目、谁扮演哪个角色、借演出服装、音乐伴奏等,都是孩子们自己讨论决定的。
遇到实在解决不了的问题,才去请教老师。
就是考学这样的大事,也基本上是自己作主,考公立还是考私立中学、买哪些复习资料、参加什么补习班,孩子们先提出自己的大致方案,再请老师、家长帮忙参谋。
所以,日本人长大后能那么自立,与他们从小受到的训练是分不开的。
猜拳令赢了才能吃上包子田中惠美是我的好朋友,她儿子圭亮上小学六年级。
有天我刚好在她家做客,听见圭亮放学回来,进门就喊:“饿死了,饿死了。
”惠美一边准备饭菜一边问:“午饭吃的什么啊,这么饿?”圭亮朗声道:“米饭、烤鱼、色拉、牛奶……”他突然停住了,过了一会儿才无精打彩地说:“还有包子,但我没吃上。
”“为什么?那是你最爱吃的呀。
”惠美问。
“今天的主食有包子和米饭两种,想吃包子的人太多,所以得玩猜拳令。
”“猜拳令?”我好奇地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