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美国人如何爱他们的孩子来自于快乐育儿经前总统布什夫人芭芭拉,有次在美国魏喜丽贵族女子学院毕业典礼上致辞。
第一夫人说的第一句话是:年轻的女士们,有一天当你们到了我这个年纪(她当时70左右),你们回顾你们的一生,你们从不会因为错过一次赚钱机会或工作升迁的机会而后悔,你们却会因为没有好好花时间与你的儿女,你的配偶、你心爱的人建立美好关系而后悔。
美国一机构,针对美国7位成功男士企业家做的一次调查,问:如果你这一生可以从头来过,请问,哪些事你会做的有所不同?很有趣的是,他们7个人罗列的答案中唯一都提到的一件事是,如果我人生可以重新来过一遍,那就是在我儿女还年幼的时候,我多花一点时间陪他成长。
我想我们从他们的经验中可以学到:这些年长的人士告诉了我们,人生最成功的是什么。
年轻时,我们可能会认为赚钱、买房、买车是最重要的。
可他们走到人生的尽头,他们得到了社会给予他们的权势、地位、身份和富贵,他们不会说我很后悔没有赚到很多钱,而是说,我很后悔没有多花一点时间陪我的孩子成长。
他们告诉我们人生中最重要的事情是建立和配偶,和子女的亲密关系。
所以我很高兴,我们现在用两个中午的时间,一起来思想这样一个主题:我们如何来爱我们的孩子。
我相信我们在座各位都非常爱我们的孩子,但我们该用什么样的方式帮助他们。
用什么方式帮助他而不是对他有害。
我们来在脑子里想象有一个天平:我们需要在天平上取得平衡。
左右各一样东西,我们每天都要检查,天平是否平衡,如果不平衡,教育子女就会失败。
天平如果平衡,我们教育子女就会成功。
天平左边是接纳与爱。
天平右边是教导与管教。
爱你的孩子之前,请先接纳他。
第一是接纳。
很多人说,我很爱我的孩子,所以我当然接纳我的孩子。
但爱不等于接纳。
什么是接纳:按他的本向接纳他,按他的特质接纳他。
我的两个孩子,一个国中三年级,一个国小六年级。
老大,动作快,细心,敏感、有责任,有主见。
有才华,有突出的绘画、艺术天赋。
常代表学校参赛,奖状多得已经没有意义。
有领导能力,小学一年级就当班长,一直到国中。
以致于现在我必须打电话给他的老师,能不能不要让他当班长。
但他爱钻牛角尖,紧张,怕失败,怕尝试新的东西。
叛逆,具有主动攻击性,很难跟人相处。
老二,老实、厚道、大方、快乐,不跟任何人计较,粗心、动作慢,没责任感,在学校容易受欺负。
有一次从学校回来,老二身上青一块紫一块。
我问他。
他说,跟同学玩游戏。
跟同桌女生玩游戏,女生掐一下他,问他痛不痛,他说,不痛。
女生就更用力掐,他还说不痛,就这样弄的。
他觉得很有趣。
我后来有机会到学校,就跟老师说,帮忙看看,如果孩子再玩这个游戏,就制止他们,这个游戏不好玩哎。
后来老师发现这个女生又在跟我的孩子玩这个游戏,就把女生叫到班前,狠狠地训她。
我孩子就跑上前,替女同学求情,说老师你别生她的气,是我乐意的。
我觉得很好玩啊。
弄的老师不知如何是好。
哥哥常常卖玩具给弟弟。
是外公美国跳蚤市场里掏来的。
他说50元一个卖给你。
还给你售后服务。
弟弟很感动的跑到我跟前说,妈妈,哥哥对我多好啊。
还帮我修玩具。
但是这两个孩子对我们而言都是最宝贵的。
老二考试会半页考题没做。
我问怎么会没写,他说我没看到,老师把他写的太靠边了,我没看到。
老大则从不会如此,每次考试,卷子要检查好几遍。
老二是心宽的人,因为他心宽,所以粗心。
反观老大因为细心,所以敏感,所以难以与人相处。
各位,我的意思是我要接纳他。
我很高兴的抱住老二:哎呀,我太高兴你这么粗心。
因为这表示你心很宽。
妈妈很高兴你是个粗心的孩子。
因为你是快乐的。
孩子感到他们是被接纳的。
妈妈没有对他们不满意。
新学期,哥俩都换了老师。
有很多新鲜事情发生。
老大今天说,哎,好倒霉啊,语文老师抓我去布置教室。
过一天又说,哎,好倒霉啊,音乐老师抓我去布置教室,第三天又说,哎,好倒霉啊,今天我被抓去当班长了。
哎,好倒霉啊,国语报登我的作文,我得再写一篇。
他每天都说好倒霉,可我看他好享受,呵呵。
老二看哥哥天天报告自己的好消息时,他心里不平衡。
也过来扯我的裙子说,妈咪,我今天也有好消息,我没有被老师罚站。
第二天,哥哥又报告他的丰功伟绩时,老二说,妈咪,我也有好消息跟你说,今天班长没有打我小报告。
记我叉叉。
他有些嫉妒。
我要采取措施干预。
我抱他坐在我腿上(他三年级)说,每天哥哥报告他的好消息时,我也希望你有好消息。
但妈咪一点也不在乎哥哥的好消息。
我们不是看中你的表现,我看中的是你的心。
你有有一颗非常美丽的心,非常善良的心。
你从来不会抢别人的东西,不会欺负别人。
我认为你和哥哥一样宝贵。
老二撅起嘴,说可是妈咪你要知道,我们的校长不会因为我的善良,奖励我一张奖状哦。
我们的社会是不公平的,只鼓励孩子取得好成绩。
鼓励小孩争第一名。
鼓励外在的表现,不鼓励内在的发展。
以致到了成年,也是这样的思维:我一定要挣到什么名利、地位,才表示我们是有价值的人。
其实我们生命中有更重要的事。
我说,妈咪奖励你,校长不奖励你。
因为妈妈觉得你和哥哥一样宝贵。
我们讨论了很久,最后他兴高采烈地说,妈咪,我不跟你说了,我要去玩了。
快过母亲节,老二说,妈咪,母亲节你想要什么礼物。
我想这是个很好的教育机会。
就让孩子猜我的需求。
老二说,你要我考100分。
我说,不是,再猜猜看。
“你要我让老师夸奖。
”不对。
“要一个kiss,”我说很接近。
我说,还有最后一样,李琦你一定猜的出来。
“母亲节最需要的,就是我。
”我说答对了,来,他冲到我怀里。
妈妈能够拥有你,就是我最高兴的礼物。
谢谢你做我的儿子,你就是我最大的快乐。
我真是以你为荣,你不需要做什么,不需要刻意做什么来赢取我的喜欢,就是做你最喜欢的。
Just be yourself。
今天他不会因为考试考得好一点,就有价值些。
明天他分数低一点,像股票跌停板一样,不是的。
有次孩子说,妈咪这次我最多考40分,因为答案题号都对错了。
考卷还没发下来,那几天他非常沮丧。
我说,孩子你的价值不等于你的分数。
不因为考分而改变。
你仍然是那个无价的李硕。
你不会因为考100分而增值,明天得40分就一文不值。
我从来不这样看。
最后考54分,我说,比你预计的好。
没有一个孩子会故意考坏。
要骂要管教,请考试以前做。
分数下来,要鼓励,支持他。
老二期末,数学很难,全班都考得不好。
同学说不敢回家,因为会挨打。
他说,李琦,我想去你家,因为你妈妈不会打你。
我孩子说,“我妈妈绝不会因为我考不好打我,她说,小孩子,考不好就是最大的处罚。
我妈妈不会再处罚我。
我已经接受处罚了。
我回去妈妈还会安慰我。
”我不是说我们不该要求他的成绩。
要骂要管教,请考试以前做。
分数下来,要鼓励,支持他。
孩子都说是一个独特的人,这个独特,不会由于他的某一次表现而变化。
他如果一直被谴责,被责备,被否定,如果每天活在否定中,那活的很苦,没办法快乐,没办法发挥自我潜能。
所以孩子首先他需要被接纳。
第二,不要比较。
孩子你最难过的就是被拿来与别人比较。
这是孩子的心声。
什么事情最伤孩子的心:就是与别人比较。
就是与拿别人的优点与他的缺点比较。
这是很不公平的事。
美国心理学家,养了一只哈巴狗。
狗很爱玩丢球游戏。
隔壁有一只大狼狗。
有一天,玩丢球游戏时,不小心球飞进隔壁花园,从狼狗胯下滚过。
狗的边界感很强的。
哈巴狗玩得太开心,忘了,就冲进了隔壁花园。
结果,心理学家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把哈巴狗从狼狗口中救出,哈巴狗已经奄奄一息了。
我们说这个球也握在我们父母手中。
这个球就是这样一个比较的球,你知道么,两个孩子,不需要摩擦,如果这个球丢在两个孩子中间他们就会相咬相争,他们不需要任何摩擦口角,就会仇恨对方。
同样道理,只要比较,就无法与那个人相处。
如果你的太太拿你和邻居的丈夫比,你会舒服么?同样道理,比较后,孩子认为父母不喜欢他,而喜欢与他比较的那个孩子。
但事实是这样么,其实不是。
但是给孩子了这样的误会。
所以不要比较。
可以和他自己比较。
他就比较能接受。
这是一个好办法。
爱与接纳是教导和管教的基础。
首先要建立爱和接纳这样的基础。
爱等于时间,你给他时间,他就感到你的爱。
妈妈为你做什么事情,你会觉得爱你。
青少年已经不愿意回答这个问题了。
小孩子会回答,“要你买玩具给我。
”这个要亮红灯。
你们只关心物质。
你们的教导是要亮红灯的。
我们与孩子相处的关系,远超过给物质带来的关心。
长安问老大,爸爸做什么事,你最能感到被爱。
他说,“当爸爸替我修理脚踏车轮胎的时候。
妈咪同我打球的时候。
”现在问老大,最得到爱的方式,是妈妈陪我打电动。
我会陪在旁边看他玩。
孩子小的时候,每天要有属于他的“特别时间”,我完全属于他的。
每当我说现在是特别时间,他们总说“耶” !他会挂起电话,关掉所有电视收音。
0~2岁,如果全时间陪孩子,孩子最幸福。
6~12岁,孩子还有修补的机会。
12岁后,相当困难了,对孩子的爱等于尊重。
0~6岁,孩子最需要学习的,是奠定人生基础。
指自信心,安全感,自我价值感,人生观(愉快还是痛苦)。
是不是占妈妈时间,是妈妈工作的包袱。
如果孩子感觉到这些,会自我价值观很低。
会觉得自己是没什么价值的人。
6岁后,我们开始在地基上盖房子。
地基最重要。
什么时候显现,地震,暴风雨时。
要青少年、成年,遇到挑战,挫折,风暴时。
人生观是积极还是消极,这是最重要的。
接着我们看如何爱孩子。
进入他的世界。
我们常常要求孩子进入我们的世界,孩子如何能感受到爱?是当我们进入他的世界,透过他的眼光看世界,才是爱他。
爸爸妈妈能和孩子在客厅里露营,一个小学一年级的孩子就很满足了。
我老大高三了,很喜欢运动。
我们经常到他校园骑单车。
和他一起骑单车远行。
进入他的世界,认识他前后左右的同学。
青少年时期:一定要完成3项工作。
13~19岁。
如果没有完成,进入成年后,还要完成。
欠的债一定要还。
但到时情况会变得复杂。
这3项工作要帮他成功完成。
1. 需要个体化。
需要知道自己是一个独立的个人。
我不再是我父母亲的延伸。
12岁以前,认为是父母的延伸,这是对的,即“妈妈这样说,我就认为对”。
青少年开始,孩子需要叛逆,或叫独立。
他会抗拒父母的思想、价值观。
目的要显示自己的独立。
儿童要管教,但青少年不需要。
2. 需要内化价值观。
即把父母亲或其他人的价值观变成自己的价值观。
“你为什么这样做。
”他会说,这是我的决定。
而不是说是我妈妈要我这样做的。
有些4、5十岁的男人,忽然180度转变,穿花哨衣服,想要外遇,要放弃现有的成就,房子、地位,重新选择。
这就是青少年时期价值观没完成。
不要为任何人活,要为自己活。
父母需要敢于信任孩子。
让他失败一次,就能内化一次价值观。
他需要自己实验。
火烧了会很疼,6岁的孩子听了,就记住,不会去做。
16岁的孩子听了,要想,哦,是吗?他要实验,被烧疼了,他才认同。
他需要尝试,偶尔会偏失,但你要相信他能回来。
3. 要能最后融入社会。
18、19岁开始回归、融入社会,成为一个回归正常、步入正轨的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