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冀教版五年级科学(下册)重点

冀教版五年级科学(下册)重点

15、克隆,是英文clone的译音,即通过无性生殖的方法而产生的一系列后代。

克隆植物,在园艺上经常会用到。

16、基因工程技术是现代生物技术核心。

我国在转基因鱼的研究方面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2001年美国利用转基因技术,成功培育出95%的基因和人类相同动物——恒河猴17、扦插适用于:树、柳树、月季等植物压条适用于:葡萄、草莓等植物嫁接适用于:梨树、苹果、杏、桃等果树18、动物的特殊本领:(1)雄蛙为了吸引雌蛙,放声歌唱(2)萤火虫利用萤光找到彼此(3)雌蛾分泌特殊气味物质吸引雄蛾(4)雌海马将卵产在雄海马体,由雄海马怀孕(5)杜鹃把卵产在其他鸟巢中,靠其他鸟类来孵化、哺育19、妈妈是双眼皮我也是双眼皮——遗传种瓜得瓜,种豆得豆——遗传母生九子,各不相同——变异我和姐姐长得很象但是却不一样——变异爸爸会游泳,我也会游泳——不属于遗传(因为后天的练习可以获得的)二、简答:1、水螅是怎样产生下一代的?答:有一种简单动物叫水螅,当周围环境适宜时,它能长出与母体相似的小芽,小芽长大后与母体脱离,形成一个新的、能独立生活的小水螅。

2、试管婴儿技术为人类解决了哪些问题,带来了哪些弊端?答:试管婴儿技术不仅在研究人类生殖、生理、遗传、优生等方面具有重大意义,在解决不孕症、实施计划生育街门斋,也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但同时也带来了单亲家庭、大龄产妇、多胞胎等弊端。

3、什么叫扦插?什么叫压条?什么叫嫁接?把枝条(茎)剪成小段,插入土中,生根发芽后形成新植株,这种方法叫扦插。

将枝条的一部分用土埋起来,促使其生根抽枝,然后与母体分开,成为新植株,这种方法叫压条。

把一株植物的枝条(芽)接到另一株植物的枝干上,长成新的植株,这种方法叫嫁接。

4、我们能用哪些办法找出自己与家庭成员的相似特征?答:照镜子、看照片、相互看、画像等。

5、什么是遗传?什么是变异?我们把人、其他动物或植物所拥有的与各自父母一代相似的现象,称为遗传;同种生物的不同个体在形态和生理特征上存在差异的现象,叫做变异。

6、鸟和猫在产生下一代的过程中有哪些相同和不同?答:相同:都需要靠“父亲”和“母亲”的共同参与,产生受精卵,形成新个体。

不同:鸟类是卵生,猫等哺乳动物是胎生。

7、仔细观察我们周围的生物,比较同种动物或植物的不同个体之间存在哪些差异?鸡:鸡冠的颜色、大小、形状都不相同,鸡的羽毛、喙、眼、爪等的颜色、大小、形状也不相同。

大蒜、橘子、豌豆、玉米等在外形、数量、大小、颜色方面也存在差异。

8、怎样克隆动物?答:克隆动物是在没有精子的参与下,由单一的卵细胞经过人工处理改造并发育到一定时期后,被移植到“代理妈妈”的子宫,正常发育后产下的动物。

9、有性生殖(种子繁殖)的优点和缺点各是什么?11、大约在200万年前,北半球的陆地被巨大的冰川所覆盖,中欧、北欧和北美洲都曾被冰川覆盖。

与河流相比,冰川流动的速度是非常慢的,一天只流动几厘米。

12、我国广处石灰岩地区,这里气候常年温暖多雨,在雨水的作用下形成了崎岖不平、怪石林立的山水。

那里有许多美丽的溶洞,溶洞里的钟乳石到处可见,成为壮丽的旅游景观。

13、只有酸性的水对石灰岩才有侵蚀作用。

没有酸性的水不能侵蚀石灰岩。

14、自然界中钟乳石的形成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人类很难看到钟乳石的形成过程。

15、钟乳石向下生长,石笋向上堆积,当钟乳石和石笋相接到一起时,便形成完整的石柱。

石笋和钟乳石每年只增长1毫米左右。

(冰川一天只流动几厘米)16、我们今天看到的壮美的自然景观,高山、河流、平原等都不是一成不变的。

17、地球上的生物也以其独特的方式缓慢地改变着地表。

人类各种活动对地表的变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二、简答:1、老年山脉和幼年山脉在外形上有什么不同?答:“老年山脉”起伏平缓,“幼年山脉”险峻陡峭。

老年山脉在形成初期也是险峻陡峭的,经过漫长的地壳板块运动和岩石风化作用才变成现在的样子。

2、山脉(或地表)的变化受到哪些自然力量的影响?答:受到温度变化、水、空气、生物等外力造成的风化作用;地壳板块大规模运动的力作用。

地表的改变是各种自然力量综合作用的结果。

3、在河流的上游、中游和下游等不同河段,石块有什么不同?答:上游的石块比较大,棱角比较明显;中游的石块变小了,棱角被磨平了些;下游的石块更小了,更光滑了。

4、鹅卵石是怎样形成的?答:高山上的岩石经温差、冰、植物等的风化作用,掉到山脚下,崩塌下来的碎石被山洪、大雨等冲到河里,河水对河道中的岩石、泥沙有一种搬运作用,从上游往中下游搬运。

河水越多、流速越快,搬运力量越大。

大的、重的石块,搬运的距离比较近;小的、轻的石块,就被搬运到很远的地方。

石块在被河水搬运的过程中,受到河水的冲刷,以及相互磨擦、碰撞,棱角被逐渐磨去,体积逐渐变小,成为了鹅卵石。

(鹅卵石主要形成在下游)5、钟乳石主要形成在什么样的环境中?靠什么力量形成的?在短时间能形成吗?答:钟乳石形成在温暖多雨的石灰岩地区的溶洞里;靠自然力量形成;短时间不能形成。

6、举例说明人类哪些改造地表的活动对人类是有利的,哪些是不利的。

答:有利:平整田地,修整梯田可使土地利于耕作,减少地表侵蚀,开山筑路,建造水库,退耕还林,植树绿化都会对人类产生明显效益。

不利:毁林开荒,围湖造田,乱砍滥伐,过度放牧,过度耕种破坏自然植被,加重水土流失,造成土地荒漠化。

7、沙尘暴是怎么形成的?它有哪些危害?我们应该怎样预防沙尘暴?答:形成原因:由于地表植物覆盖少,沙尘多,遇到强风,在风的搬运作用下,沙尘弥漫在空中而形成沙尘瀑。

主要危害:摧毁建筑物及公用设施,造成人蓄亡。

造成农田、渠道、村舍、铁路、草场等被大量流沙掩埋,尤其是对交通运输造成严重威胁。

对源区农田和草场的土地生产力造成严重破坏。

造成大气污染。

预防措施:1.加强环境的保护,把环境的保护提到法制的高度来。

2.恢复植被,加强防止沙尘暴的生物防护体系。

实行依法保护和恢复林草植被,防止土地沙化进一步扩大,尽可能减少沙尘源地。

8、造成土地荒漠化的主要原因有哪些?8、红绿灯、自动门都属于机器人。

手表、剪刀、玩具、遥控器不是机器人。

二、简答:1、使用工具给我们带来哪些便利?答:省时、省力、提高工作效率。

2、建筑工具的发展趋势是怎样的?答:最早的建筑工具是抹子、铁锨等简单工具,后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出现了吊车、钩机等复杂工具,工具发展了,效率提高了。

3、机器人的三个基本特征是什么?答:机器人的三个基本特征是①身体:具有一定的形状②大脑:控制机器人的程序③动作:具有一定的动作、行为表现。

4、智能机器人的用途和种类有哪些?答:智能机器人除了参与工农业生产外,还可以为盲人带路、与人下棋、替人做饭等。

种类有导盲机器人、火星漫游者机器人、打字机器人、用于医疗的纳米微型机器人等。

5、机器人在哪些领域具有重要用途?机器人的发明和使用对人类社会的发展有哪些积极的方面?又会引起哪些问题?答:机器人在军事、勘探、医疗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提高了工作效率,减少了环境污染,但同时也会带来战争、工厂裁员、机器人伤人等问题。

6、应答机为什么是机器人?谷仓顶上的风向标不是机器人?答:应答机有一个盒子状的身体、应答程序的大脑以及每天应答和记录信息的动作,所以它是机器人。

谷仓顶上的风向标虽然也有一个身体,也能告诉我们风从哪个方向吹来,具有一定的动作,但它是借助风力来指示方向的,没有一个告诉它在不同环境下如何行动的程序,也就是没有自己的大脑,因此不能称其为机器人。

7、八脚走路的机器人有什么用途?答:可以干很多工作,如:在核电站代替人工作,不怕核辐射。

综合一、选择1、窗帘上一般使用用 C ,能使我们很方便的拉窗帘。

A、轮轴B、动滑轮C、定滑轮2、下面的机械中一定省力的是 AA、轮轴B、杠杆C、滑轮3、把杠杆、滑轮、轮轴组合起来的机械是 AA、带鱼线轮的钓鱼竿B、手摇削铅笔刀C、手摇升降机4、学校旗杆顶端安装的是 BA、动滑轮B、定滑轮C、滑轮组5、下列物体中应用了滑轮组原理工作的是 CA、螺丝刀B、螺丝钉C、吊车6、生物产生新个体的过程叫 CA、生育B、生命C、生殖7、把枝条或茎剪成小段,插入土中,生根发芽后形成新植株,这种方法叫 AA、扦插B、压条C、嫁接8、我们把同种生物的不同个体在形态和生理特征上存在差异的现象,叫做 BA、遗体B、变异C、延续三、列举杠杆有:秤、起钉锤轮轴有:汽车方向盘、辘轳、扳手斜面的:盘山公路、木螺丝、菜刀菜刀用铁,白炽灯丝用钨,干电池外壳用锌,钢精锅用铝,暖气片用铜实验操作题一、利用斜坡将重物升高,是我们常用的一种提升重物的简单方法,这其中一定有它的道理。

我猜想:斜面有省力的作用实验器材:木板(长度不同)、木块、重物、测力计。

实验步骤:1、将一块木板的一头支在桌面上,另一头架在木块上,使其成为一个斜面。

把重物分别放在斜面下端,通过测力计拉着它沿斜面向上提升,观察用多少力?2、还用那个木块支着,换用其他长度的木板搭一个斜面,选择同一个重物,沿着这些长度不同的斜面逐一拉上去,分别观察用了多少力?实验现象:斜面越长越省力。

实验结论:1、从斜面拉上去用的力都小于直接把物体垂直提上去用的力。

3、发现木板越长,即坡度越小越省力。

生活中这样的例子还有(最少写出3个)楼梯、盘山路、螺丝本实验参考P14实验设计。

二、月季扦插实验实验材料:月季枝条、小刀、花盆、土、喷壶实验步骤:1、将土放在花盆中,在土中挖一个洞,深度为插条长度的三分之一至二分之一。

2、选取有2—3个芽的月季枝条,用刀在节下削平,不要剥掉茎上的刺。

3、将削平的枝条插入挖好的洞中。

4、用手指按实插条的基部,能细孔喷壶喷洒足够的水,使土保持湿润。

实验现象:几天后枝条长出新的嫩芽。

三、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的重要证据。

化石是如何形成的呢?我可以通过模拟实验来说明。

实验材料:沙子、熟石膏、纸盒、贝壳、一个碗、肥皂水。

实验方法:1、将沙子、熟石膏和水,在碗里混合,搅拌成糊状。

2、向纸盒中倒入一半石膏混合物(将剩余的石膏混合物封好,防止变硬),将涂抹过肥皂水的贝壳部分压入纸盒的石膏混合物中。

3、晾至微干时,再涂一层肥皂水,并将剩余的石膏混合物全部倒入盒中,将贝壳全部掩埋。

4、待石膏混合物全部干燥后,去掉外面的纸盒,敲开石膏混合物,看看自己的化石做得怎么样。

实验现象:敲开石膏混合物后,看到了自己做的一个完整的贝壳化石。

我的推想:古生物的遗体、遗物和遗迹被泥沙掩埋后,经过长期与空气隔绝以及高温高压作用逐渐形成了化石。

三、模拟温度变化对岩石的破坏作用。

实验材料:玻璃、酒精灯、试管夹、护目镜、一盆冷水。

玻璃相当于:岩石。

酒精灯和冷水相当于冷热环境。

实验方法:1、取一块玻璃,仔细观察玻璃的表面,并把观察结果记录下来。

2、用试管夹夹住玻璃,放在酒精灯上加热。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