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城市化过程与特点.ppt

城市化过程与特点.ppt



城市发展不合理 长过快,农村劳动力过剩
城市化 城市化 城市化 与经济发 起步 速度 水平 展的关系
发达 国家
发展 中国 家

慢,
出现 逆城市化

相协调、 相适应
现象



城市发展 不合理
逆城市化现象 时间:20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
发生空间:西欧、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 含义:与城市化过程相反的人口流动现象
产业
影响
第一 随着农业劳动生产率的不断提高,农村劳动 产业 力明显过剩,农业人口向城市大量转移
第二 工业是城市经济的主要支柱,工业化进程为 产业 进城的农民从事加工制造、建筑、服务等行
业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农民工已成为城 市劳动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三 经济繁荣的城市,服务业相对发达,能够安 产业 排大量劳动力就业。进城的农民工为第三产
2.2城市化过程与特点
一、城市化(城镇化)
1、概念:是指人口和产业活动在空间上集聚、 乡村地区转变为城市地区的过程。
思考:城市化过程中除了地域转变, 还有哪些转变? 如:人口转变(由乡村人口转变为城市人口)
劳动力就业结构的转变(由第一产业转 移到第二、三产业
城市化一词的四个含义
①是城市对农村影响的传播过程 ②是全社会人口接受城市文化的过程 ③是人口集中的过程(包括集中点的增加和各个集中点的扩大) ④是城市人口占全社会人口比例提高的过程
二、逆城市化是指城市市区人口尤其是大城市市
区人口郊区化、大城市外围卫星城镇布局分散化 的城市化模式,所谓“逆”并不是指城市人口的 农村化,更不是指城市文明和生活方式的农村化, 而是指城市市区人口向郊区迁移,大城市人口向 卫星城迁移的倾向。造成逆城市化的原因主要有 大城市城区人口过于密集、就业困难、环境恶化、 地价房租昂贵、生活质量下降,引起人口向环境 优美、地价房租便宜的郊区或卫星城迁移;城市 产业结构的调整和新兴产业的发展,带动了城区 人口的外迁交通,通讯的现代化大大缩短了城市 与郊区的时空距离等。实际上,逆城市化不是城 市化的反向运动,而是城市化发展的一个新阶段, 是更高层次的城市化。
表现:城市人口向乡村和小城镇回流;
大城市中心区萎缩;
❖中小城镇发展迅速,乡村人口数量增多。
❖原因:人们对环境质量要求提高,乡村
地区和小城镇基础设施的改善
发展中国家的城乡移民
世界城市化的几种模式2004、10、15
城市化模式是社会、经济结构转变 过程中的城市化发展状况及动力机制特 征的总和。城市化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分 成各种不同的类型,按其所处的经济体 制,可分为市场型城市化和计划型城市 化,按城市化发展水平,可分为发达型 城市化和发展型城市化。
1300
占阿根廷128总0 人 口的13207%0
10.布宜诺斯艾利斯(阿根廷)
1230
来自:联合国人口司。
1、发达国家的城市化 2、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城市化发展的差
城市化占总人口的比重
C 城市化速度 D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城市人口比重的变化
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差异
业提供了廉价劳动力,也为服务业提供了广 阔的发展空间
三、世界城市化进程
世界城市化的进程
几千年前
18世纪中叶
二战结束
现在
缓慢发展
加速发展 (起步)
空前发展
❖世界城市化的进程(三个阶段):
城市起源 缓慢 工业革命(18世纪中期) 加速 发展 20世纪(二战) 迅速 现在
世界城市人口变化
时间
1800年
2、标志
(1)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上升
(2)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三 产业逐渐转移
(3)城市用地规模不断扩大
城市化最主要的标志: 城市人口在总人口的比重持续上升
上海城市用地的变化
1911年用地
1949年用地
1990年用地
上海人口的增加
54万
1911年人口
538万 1949年人口
1324万 1990年人口
城市人口 比重
2.5%
1900年 13.3%
1950年 28%
1990年 41%
2000年 50%
二战以后,世界城市化 速度空前,城市人口比 重迅速上升
世界特大城市(100万以上)的变化
年份
特大城市数量 (个)
占城市总人口 (%)
1900 13
1950 1960 1980 2000 71 114 222 408
从城市化与工业化发展水平关系来 考察,世界城市化可分成四种模式。
一、同步城市化
这是指城市化的进程与工业化和经济发展的 水平趋于一致的城市化模式。这里的一致主 要指城市化与经济发展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发达国家在城市化加速时期,这种相关性表 现得相当明显。工业化率与城市化率曲线几 乎是两条平行上升的曲线,应该指出的是, 由于农村人口只有迁居到城市后,才能在城 市就业,因此在城市化进程中,农村劳动力 的地域迁移先于职业转换是一种较普遍的现 象,基本上属于同步城市化模式
29.5 33.4 34.0
二战以后
大城市的发展速度大大超过小城镇 大城市的数目不断增多,人口迅速膨胀 大城市中,100万以上的特大城市的发展尤为迅速
世界城市人口比重的增长
发展中国家的农村人口
发展中国家的城市人口 发达国家的农村人口 发达国家的城市人口
英国是世界城市化发展最早的国家
1950年世界十大人口最多城市
3、意义
(1)文化、思想、观念 (2)工业(工业化与城市化) (3)产业结构 (4)城乡差距 (5)科技、信息
阅读P36—P37材料
二、城市化动力机制
农业
社 会
发展
农业生产 率提高
剩余劳 动力
经 济
工业发展

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城 市 化
展 服务业发展
1、城市化的主要动力
社会经济的发展
2、城市化与三大产业 的关系密切
城市化特点
原因

起步早
工业化早

新技术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

城市化水平高
使大量农村人口转为城市人口

人们对环境质量要求提高、乡
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村和小城镇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二战后纷纷独立,独立后民

起步晚,发展快 族经济发展,人口迅速增长

城市化水平低 农村人口基数大,增长快

城市经济崎形发展,人口增
发城展中市国家少数大城市迅速膨人胀口,(中万小)
1.东京(日本)
2880
2.墨西哥城城(市墨发西哥展)缓慢,人聚集于少数大城17市80 。
3.圣保罗(巴西) 4.孟买(印度) 5.纽约(美国)
1750
占墨西哥总人1740 口的16.8% 1650
6.上海(中国)
1400
7.洛杉矶(美国) 8.拉各斯(尼日利亚) 9.加尔各答(印度)
城市
人口(万)
1.纽约(美国)
1230
2.伦敦(英国)
870
3. 东京(日本)
670
4 .巴黎(法国)
550
5 .上海(中国)
530
6 .布宜诺斯艾利斯(阿根廷)
500
7 .芝加哥(美国)
490
8 .莫斯科(前苏联)
480
9 .加尔各答(印度)
440
10.洛杉矶(美国)
400
2000年世界人口最多的十个城市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