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赛O奖经验分享
主讲人:熊风华中科技大学电信11级
我与美赛
熊风华中科技大学电子信息与通信学院1102班
参加过两次美赛
2013年美赛(ICM) C题一等奖(Meritorious)
2014年美赛(MCM) B题特等奖(Outstanding)
(B题唯一一篇入选官方杂志umap的论文)比赛负责的部分:建模、算法、编程
准备和大家分享的内容1.APMCM B题评讲
2.个人对美赛的理解
3.对最后11天准备美赛的一些建议
4.Q & A
B 题:如何评价微信公众号微信是腾讯公司推出的是一款跨平
台的通讯工具。
微信公众平
台,是用户利用公众账号进行自媒体活动,简单来说就是进行一对多的媒体性的行为活动,如商家通过申请公众微信服务号通过二次开发,如对接微信会员云营销系统展示商家微官网、微会员、微推送、微支付、微活动,微报名、微分享、微名片等,已经形成了一种主流的线上线下微信互动营销方式。
值得注意的是, 微信每天允许公号向受众群发1 条消息, 而只有极少数公号会每天都把这一次群发用掉。
大多数公号都是基于自身话题领域,根据自己的内容定位,或推送他们认为值得受众关注的重要新闻, 或推送受众可能更容易感兴趣的趣味性内容。
微信公众平台包括不同领域的各种账号,分析这些平台运营是否有效,是否能够在微时代更好地运用自己成为了各大企业思考的问题。
请建立数学模型完成以下问题:
1、查找相关资料分析微信公众帐号的领域,建立模型,预测不同领域的公众帐号数量的增长趋势。
2、请建立数学模型分析不同领域的微信帐号运营是否有效,说明你的数学模型的优缺点。
3、假如给你一个“数学建模”的微信帐号,你该如何运营,给出方案并预测关注量增长趋势。
问题分析
1. 问题一:预测问题预测常用的模型:灰色预测、
时间序列、回归与拟合
2. 问题二:评价问题评价常用的模型:模糊综合评价、
层次分析法(AHP)、
3. 问题三:发散+ 预测
言之成理即可
大家用到的模型基本都是比较合适的,但普通都存在一些问题
举个例子:
摘要没有实
际的内容
一篇好的摘要要讲清楚的东西:
(1)建立了什么模型
(2)用了什么算法来求解
(3)得到了什么结果/结论(最好有数字)
(4)对模型进行了什么分析(比如敏感性分析),得到了什么结论
注意:
(1)摘要里最好不要出现公式
(2)摘要里不要有语法错误
(3)摘要尽量简洁
我的观点:摘要实在实在是太重要了!
(1)在哪里都可以马虎,但在摘要的地方不能马虎!!!(2)一篇摘要不好的文章,最多只有SP(三等奖)!
(3)一篇摘要好的文章,最少也有H(二等奖)
(4)对摘要的态度一定要非常非常重视。
(我们队每次写摘要都是三个人一起,会花接近两个小时)
问题二:模型分析普遍做得不够好
模型分析是我们队的杀手锏,并且我也认为模型分析这个部分最能够区分新手和老手。
一篇完整的论文:模型建立、模型求解、模型结果、模型分析
前三个部分大家往往都比较重视,但模型分析这个部分却被很多参赛者所忽视。
新手的思路:当求解好结果之后,长吁一口气,感觉大功已告成。
老手的思路:得到结果后,不会松懈,会继续分析模型,力求做得更深。
问题二:模型分析普遍做得不够好
大家的论文在模型分析这一块出现的问题
大部分人:干脆没有模型分析这个部分
少部分人:做了模型分析这个部分,但只是定性,不是定量
极少部分人:定量地做了模型分析这个部分,但不够深入给大家的建议:在正式比赛中,一定要做定量地去做模型分析;一定要在这一
块画几个图。
(即使什么思路也没有,至少你们可以做敏感性分析)
为什么模型分析这么重要?
(1)能够拉开差距对于有些题目,模型建立和模型求解的方法相对固定,大家都是这样,难以拉开差距。
而模型分析部分则可以各显神通
(2)能够做出深度即使是最基本、最常见的敏感性分析,只要能够从多个角度去做,也能够做出深度。
(3)容易展现亮点这一块往往会得到很多效果不错的图,能够得出一些很有意思的结论。
如何拿到Successful Participants(三等奖)?
成功提交论文即可。
2014年数据:
MCM(A、B题)6755支队伍,15支unsuccessful participants
ICM(C题)1028支队伍,0支unsuccessful participants 从概率上来看,unsuccessful participants比O奖还稀有。
如何拿到Honorable Mentions(二等奖)?
摘要+ 排版即可。
美赛二等奖及其以上的比
例占40%-50%
第一轮筛选一般只看摘要,摘要不过关就会被淘汰到SP那一档
,只要过关就至少是H
评委在这一轮不会读你的正文,最多扫几眼。
因此对于正文来说,排版好很重要。
如何拿到Meritorious Winners(一等奖)?
论文完整,没有硬伤(建模、求解、结果、分析)
有个别亮点(比如图表做得漂亮,用了很漂亮的算法等等)
2014年数据:
MCM(A、B题)6755支队伍,656支M (9%)
ICM(C题)1028支队伍,131支M(13%)
M的比例大概在10%左右,有一定难度,但大多数人都是可以争取的。
如何拿到Finalist 或者Outstanding ?
(1)论文完整,没有硬伤,细节处也处理得较好(2)有较大的亮点,有多个亮点
(3)运气比较好
2014年数据:
MCM(A、B题)6755支队伍,12支F,13
支O ICM(C题)1028支队伍,5支F,6支O
不管是F还是O,每道题都只有个位数的获奖者。
Finalist和Outstanding的区别?
经过层层选拔之后,MCM最后会剩下20多篇论文。
其中大约
一半会被评为Outstanding(特等奖),剩下的则是Finalist (特等奖入围奖)。
个人观点:到最后阶段的论文都非常优秀,这时候比谁更厉害主要就是看亮点以及运气(例如评委的口味等等)。
如何获更高的奖?
我的心得:不要逃避麻烦的问题,考虑得更全面更有深度。
新手都习惯于逃避麻烦的问题:
(1)比如数据不好找,就随便找几个简单的数据,甚至都不标明来源。
(2)比如在建模时,有些因素不好考虑就完全放弃
(3)比如觉得模型分析做起来太麻烦,就随便简单地做一下………… 所有你怠慢的地方,竞争对手都可能在那些地方做出亮点。
不要怕麻烦,精益求精,追求完美!
最后11天,我们可以干啥?
我认为必须做的事情:
(1)如果到现在还没做过美赛模拟赛的同学,抽4天时间做一次完整的模拟赛。
模拟赛要点:
一定要当作正式比赛来做。
题目最好选择以前的真题,但注意比赛期间不要查看当年的获奖论文,查资料时也不要找那一年之后的论文。
赛后要仔细分析自己队伍的缺陷与不足;与当年O奖论文对照,看看自己的论文与获奖论文的区别。
(2)准备好论文的模版。
论文排版、一些图表的制作
最后11天,我们可以干啥?
我认为必须做的事情
(3)基本的编程(matlab)
至少要会用matlab做基本的数据处理
至少要会用matlab画各种图
(4)基本的英语表达能力
✓一些常见模型、算法的英文翻译、一些常用的句式✓至少要能保证写好摘要
(5)精读几篇以前的优秀论文,认真揣摩
最后11天,我们可以干啥?
我觉得可以做的事情:
(1)再熟悉一遍常见的模型和算法,准备好相应的求解程序(2)熟悉可能用到的软件工具
(3)准备更详细的英语表达方法
原则:能在赛前做好的工作就不要拖到比赛中,比赛中的时间是很宝贵的!
特别推荐
我讲的这些都只是老生常谈,更详细具体的经验请参见校苑数模上的精华帖。
我的美赛特等奖论文:
/thread-
9542-1-1.html;
我的经验分享《两年数模路》:
/thread-9550-1-1.html。
特别推荐赵松学长的《美赛如何获奖》
/thread-10962-1-6.html。
Q & A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