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历史选修4课时作业2:6.3 中国地质力学的奠基人李四光

高中历史选修4课时作业2:6.3 中国地质力学的奠基人李四光

第3课中国地质力学的奠基人李四光
基础巩固
1.李四光在日本留学期间就立志报国,他当时的志向是
() A.学习铁路建筑技术,为祖国建造世界一流的铁路
B.学习造船技术,为祖国建造世界一流的兵舰和轮船
C.学习地质构造理论,为祖国寻找石油
D.学习采矿技术,为祖国开发矿藏
解析甲午战争中中国北洋舰队的惨败,给中国人以极大的震动,童年时期的李四光就从父亲对中国战败在于舰船不如日本的直观分析中,萌生了为祖国建造世界一流舰船的愿望。

『答案』 B
2.“要造船,就得有钢铁;要钢铁,就得靠采矿。

我已经学了一年的采矿,但我现在认为,光会采矿是不行的。

中国虽然地大物博,但是科学落后。

如果我们自己不能找矿,将来就是给洋人当采矿工。

”李四光发表这番谈话时,他正在
() A.日本留学B.英国留学
C.国内任教D.英国讲学
解析在英国留学期间,李四光一开始学习采矿,后来为了从根本上改变中国矿业落后的局面,他改学地质,希望中国人也能开发自己的矿藏。

『答案』 B
3.“地质力学”是运用力学原理研究地壳构造和地壳运动规律及其起因的学科。

它是由中国李四光创立的。

“地质力学”名词正式提出是在李四光的哪部著作中
()
A.《地球表面形象变迁的主因》
B.《地质力学的基础与方法》
C.《新华夏海的起源》
D.《地质力学概论》
解析1945年,李四光在《地质力学的基础与方法》一书中,正式提出了“地质力学”这个名词。

『答案』 B
4.1948年李四光出席第18届国际地质学会,后留在英国讲学。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李四光十分高兴,他克服重重困难,于1950年春携夫人回到了祖国。

李四光前后举动的巨大差异的原因是
() A.新中国的成立让他看到了科学发展和国家复兴的希望
B.对自己政治地位的不满
C.科学研究的需要
D.英国政府的阻挠
解析从题目内容中可以知道,促使李四光回国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新中国的成立,李四光的科学救国理想在国民政府统治时期屡屡受挫,而新中国的成立让他看到了希望,且对共产党寄予厚望。

故选A。

『答案』 A
5.1948年,在第18届国际地质学会上,李四光就其地质力学作了学术报告,从而使地质力学这一新学科正式载入史册。

以下属于李四光在地质力学方面的成就有
()
①对大块大陆运动的方向性提出假说②创立了科化石鉴定的10条标准
③确定中国第四纪冰川的存在④发表《地质力学概论》一书,成为地质学
的里程碑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再现历史知识的能力。

“对大块大陆运动的方向性提出
假说”和“《地质力学概论》”都是李四光关于地质力学方面的成就,其中还包括《地球表面形象变迁的主因》、《地质力学的基础与方法》、《新华夏海的起源》等。

而“创立科化石鉴定的10条标准”和“确定中国第四纪冰川的存在”是李四光除地质力学以外的其他科学成就。

『答案』 D
6.李四光在科学的许多领域都有突出的成就,建国初成昆铁路的选线就运用了他的
()
在崇山峻岭间穿行的成昆铁路
A.地质力学理论B.古生物学理论
C.冰川学理论D.地震预报理论
解析李四光通过多次实地考察,确定中国第四纪冰川的存在,亲自组织指导冰川专业人员开赴西南三线地区,为成昆铁路选线。

『答案』 C
能力提升
7.李四光是中国一位非常杰出的科学家,他很好地把地质学和力学相结合,从而产生了一门新的学科,这一新兴学科具有很重要的应用价值,以下各项能反映这一学科应用价值的是
() A.为成昆铁路选线B.为攀枝花钢厂选址
C.寻找铀矿资源D.发表《地质力学概论》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能力。

根据题干可以判断这一新兴学科为地质力学。

A、B两项是他对冰川学理论的运用,D项是他的地质力学的重要代表作,不属于地质力学理论的实际运用,故不选。

『答案』 C
8.有人指出李四光作为中国杰出的科学家,首先杰出在他是个先进的中国人,在近代是先进的,在现代也是先进的。

下列最符合该观点的是李四光
() A.具有救亡和建设中国的精神
B.提出了地质力学
C.创立了科化石的鉴定标准
D.带队寻找到大油田
解析李四光一生为祖国科学和建设事业作出杰出贡献。

称李四光“在近代是先进的,在现代也是先进的”,就是指李四光留学归来,报效祖国,为的是中国不再遭受外国欺凌;新中国成立后,李四光运用自己的理论寻找油田、铀矿,为祖国经济建设作出杰出贡献。

所以正确『答案』是A。

『答案』 A
9.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为了寻找石油,美国的美孚石油公司曾耗资几百万美元在中国西北地区打了7口探井,后因收获甚微而离去。

20世纪20年代初,美国斯坦福大学的一位教授在中国作了一番地质调查以后,发表文章,断言:“中国东南部找到石油的可能性不大;西南部找到石油的可能性更是遥远;西北部不会成为一个重要的油田;东北地区不会有大量的石油。


材料二1953年,毛泽东和周恩来把李四光请到中南海,询问中国天然石油的前景如何,李四光分析了我国的地质条件,认为中国的陆地一定有石油,并指出:“美国的失败,并不能证明中国没有油田可采。


请回答:
(1)材料二中,毛泽东和周恩来把李四光请到中南海询问中国天然石油前景的背景是什么?
(2)李四光认为中国的陆地一定有石油的理论依据是什么?结合史实说明李四光观点的正确性。

(3)结合材料一,联系材料二,概括在李四光身上体现了一种怎样的精神?
(4)填写下列表格,概括李四光的主要成就。

解析本题围绕李四光探测油田的贡献而设计命题,旨在考查学生依据史实回答问题、提炼信息的能力。

第(1)问结合材料一及1953年新中国的重大历史事件分析。

第(2)问结合教材中李四光的地质力学理论及新中国石油工业的重大成就来分析。

第(3)问要注意语言的准确性。

第(4)问则要依据所学概括回答。

『答案』(1)背景:建国初期,石油严重短缺;国民经济恢复后开始的工业化建设,使中国对石油的需求越来越大。

(2)依据:他创立的地质力学理论。

史实:根据李四光的地质力学理论,从20世纪50年代后期至60年代,地质部门、勘探部门经过共同努力,相继找到了大庆、胜利、大港、华北等大油田,在国家建设急需能源的时候摘掉了中国“贫油”的帽子。

(3)敢于挑战权威、勇于探索的精神。

(4)①创立地质力学理论;②确定中国第四纪冰川的存在;③创立科化石鉴定的10条标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