筷子文化与刀叉文化要点
使用礼仪
• 西方餐具中的刀、叉、匙使用较筷子而言要相对复杂。在西餐中, “左手执叉右手执刀”为正确的用餐方法。 • 刀:刀有三种,小锯齿刀(用以切割肉类食物)、中等大小刀(用以 切割蔬菜等)、小巧圆头刀(刀尖上翘用以切割面包和涂抹黄油果酱 等)。 • 叉:左手执叉,轻送口中,切勿以牙咬叉。 • 匙:“匙”亦为“勺”,在正式场合中,“勺”有很多种,小勺(用 于咖啡和甜点)、扁平勺(用于挖取黄油果酱)、较大勺(用于喝汤 或盛取碎食)、大勺(常见于自助餐,公用于分汤)。
使用礼仪
• 筷子的出现不单是饮食文化的一场革命,更是人类文明的一种进步, 经过漫长的历史更加散发出愈久弥香的气息,今天的筷子不再只是一 种单纯的用餐工具,它所蕴含的礼仪更象征着一种中华文化。 • 首先,在用餐时,握筷姿势要规范,若想使用其他餐具,应先将筷子 放下; • 其次,当已拿起筷子时,切勿使其在菜碟上游弋或敲打碗碟,更勿执 “筷”指人,这在餐桌礼仪上是非常不礼貌的行为; • 最后,当有事需暂时离席或已用餐完毕,应将筷子置于“筷架”上, 以免碰于地上。 • 关于筷子的用餐礼仪还有很多,此处仅以此三项为例,进行探讨。筷 子在人类发展史上是一项值得骄傲和推崇的发明,它的用餐礼仪更是 值得我们去发扬光大。
烹制方法
• 西餐的烹制方法中,以意式西餐及英式西餐较为特殊。意 式西餐烹调注重炸、熏等,以炒、煎炸、烩等方法见长; 英式菜肴的烹调方法多以蒸、煮烧、熏见长;另外,法式 菜肴中善以酒作为调味品进行烹饪。
代表食物 法式西餐中属红酒山鸡、巴黎龙虾最为出名;英式西餐代 表菜肴有:奶汁牛肉卷、红酒牡蛎;意式名吃:意大利面、 披萨饼;俄式经典:罗宋汤、罐焖牛肉;德式主流:瑞士 奶酪火锅、香肠、德国啤酒。
筷子文化与刀叉文化
1.筷子与刀叉的历史背景
• 现代人类社会,用餐的主要工具大致可分为三类:一是以 受中华文化影响,涵盖中国、韩国、日本、朝鲜等亚洲区 域的“筷子餐具”;一是以受希腊、古罗马文化影响的欧 美区域的“刀叉餐具”;还有一种便是以中东、印尼为主 要辐射区域的“手抓餐具”。 • 在这三种用餐方式中,“筷子式”与“刀叉式”都拥有着 深远而悠久的历史,并且具有一定的文化与礼仪,而“手 抓式用餐”则通常被认为是最不文明的一种用餐方式。
历史
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中华文明亦称华夏文明。中 华文明源远流长,从炎、黄帝算起,至今已有5000多年的历 史,从山顶洞人到母系时代;从封建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 每一段历史都续写着中华文明的篇章。 • 中国人重视吃最典型的表 现莫过于民间语言。爱和 恨这两种极端的感情,都 可以用吃来表示。女子漂 亮招人喜爱,说是“秀色 可餐”,对憎恶的仇人, 则要“寝皮食肉”,这方 面最有代表性的当属岳飞 《满江红》中的“壮士饥 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 血。”
2.筷子与刀叉所代表的东西方美食文化差异
• 2.1中餐美食文化 • 东方饮食主要以中华美食、日本料理、韩国料理为主,其 中又以中华美食尤为突出,极具代表性。中华美食大致可 分为八大菜系,即:川、鲁、粤、徽、湘、苏、浙菜以及 闽菜。 • 饮食特征:在地理上,中国经纬度跨越较大,这便促使 了在中国也存在着南北方的饮食差异。在中国南方,饮食 以清淡为主,种类繁多,口味偏淡,这和其炎热的气候不 无关系;而中国北方,饮食口味则偏重,食物较为油腻, 这和其温带性气候也有一定的关联。
1.2刀叉的“故事”
• 起源:相对于筷子的发明,西方的刀叉要晚诞生2600年左 右。大约15世纪前后,西方人才使用了双尖的叉,叉取食 物送往口中,所以严格意义上讲,叉才是西方人真正的餐 具,但叉却又不能单独使用,需配合刀来共同进餐。 • 分类及材质:不同于中国“筷著”的多种分类。在西餐 中,餐具大致可分为三种,即:刀、叉、匙。西餐中的刀、 叉、匙,其材质均为金属物,是自然界中不可再生资源, 通常为不锈钢金属制成。
3.东西方餐具影射出的东西方文化差异
• 3.1东方文化 • 东方和西方,听起好似仅为地域上的差异,其实更是一种 文化差异,而饮食文化便是其中的一种表现形式。东方国 家在地理上涵盖了以亚洲为主的一些区域范围,这之中由 以黄河流域的中华文化最具代表性,即使毗邻的日本文化 与中国文化也有着不同之处,但作为“东方国家”这个整 体,与西方国家有着很大的不同,这便是他们的共性。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1.1筷子的“故事”
• 起源:筷子最早起源于中国,据史料记载其出现在三千多 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曾被称为“筷著”、“著占”。民间 有这样一则传说,大禹治水时曾三过家门而不入,均在野 外进餐,时间紧迫,兽肉始熟便急于食用,但汤沸肉烫无 法进食,便折取树枝夹之食用,相传这便是“筷著”最早 的雏形。 • 虽只为传说,尚无文字记载,但“筷著”因此而产生确实 是合乎人类的发展规律。
分类及材质
• 筷子看起来十分简单,但其同时具有夹、拌、挑、拨等多 种功能,且使用方便,物美价廉。在中国,筷子因其材质 大体可分为五类:竹木筷(历史最为悠久的一种)、金属 筷(青铜筷、铜筷、铁筷、银筷、金筷)、牙骨筷(主要 以象牙、兽骨为原料)、玉石筷(以珍稀玉石为材质,最 为珍贵)、化学筷(近代科学发展的产物)。 • 还有许多现如今已不常见的筷著,例如棕竹牙帽箸、乳帽 镶银象牙箸、乌木镶银箸等,都可以归到以上五大类 中。
2.2西餐美食文化
• 西餐饮食主要以法式、英式、意式、俄式、德式西餐等五 类为主,不同国家的人有着不同的饮食习惯,有种说法非 常形象:“法国人夸奖着厨师的技艺吃,英国人注意着礼 节吃,德国人考虑着营养吃,意大利人痛痛快快地吃 „„”
• 饮食特征:法式西餐选料广泛,滋味有浓有淡,食物讲究 半熟或生食;英式西餐油少、口味清淡为主;意式西餐偏 爱面食及意式馄饨、意式饺子;俄式西餐喜好热食,口味 以酸、甜、辣、咸为主;德式西餐,口味偏重,喜食肉类、 啤酒。
烹制方法
• 中华美食的烹饪方法尤为丰富,热炒有烹、炒、煎、炸、 闷、炖、蒸、焗、烩、熏等三十八种之多。南方,以清蒸、 闷、熏等油少清淡的制作方法为主;而在北方,则以炖、 炒、炸、烤等高 • 热量、油腻的制作方法为主。
代表食物 • 中华美食的代表食物因其地域差异亦是多种多样,主要有 台湾的蚵仔煎、香港的碗仔翅、北京烤鸭、东北的小鸡炖 蘑菇以及八大菜系的主要代表食物,此处便不再一一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