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筷子文化和叉子文化

筷子文化和叉子文化

筷子文化和叉子文化
在中国,有句古话是:民以食为天。

还有一句话说: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

在西方也有世界上没有生命,便没有一切,而所有的生命都需要营养的饮食观点。

在古代无论东西方,人类都是直接用手抓食。

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

渐渐的产生出不同的进食方式的文化差异。

为什么东方人吃饭用筷子,而西方人用刀叉?日本一名设计师经过一番研究,得出一个非常有趣的结论。

这个名为斋藤敏树的认为:人类进食使用不同的工具,是对动物进食模仿的结果。

东方民族模仿比较温和的鸟类,而西方人则模仿肉食性的兽类。

鸟类以五谷杂粮为生,用喙食;东方人类似鸟咀喙可以准确地夹起各种粮食、豆类。

刀叉的形状和功能酷似狮子、老虎的爪子,是动物爪牙的延伸,用以撕裂食物,较多用于肉食。

这是一种说法,这种说法也可以帮助我们来想象或者理解东西方文化的起源。

那东西方的这种文化是怎么起源的呢?我们应该从历史的角度来分析。

筷子在早先为箸,从音译上讲,是帮助进食的意思。

但后来因为它的音与住相同。

住有停止的意思,是不吉利的话语。

所以讲它改为筷。

和快同音。

筷子的历史已有三千多年。

历史起源也众说纷纭。

首先是神鸟救姜子牙的故事:姜子牙在神鸟的指点下,用两根细丝竹验出了食物里的毒,从此他每餐都用两根丝竹进餐,而且四邻也纷纷学着用竹枝吃饭。

关于筷子起源的传说还有流传于江苏一带的商纣王宠妃妲己用玉发簪挟菜喂纣王的故事:妲己为讨得纣王的欢心,为了避
免纣王因为太烫的佳肴而发怒,就取下头上长长玉簪将菜挟起来吹了吹再送到纣王口中。

纣王认为由妲己挟菜喂饭是件享乐之事,于是要妲己天天如此。

后来妲己即让工匠为她特制了两根玉箸挟菜,这就是最初玉筷雏型。

还有一种说法是说大禹发明了筷子:大禹在治水期间,为节约时间,大禹总是以树枝、细竹从沸滚的锅中捞食,以腾出时间处理急事。

久而久之,大禹练就了熟练使细棍挟取食物的本领,手下的人见他这样吃菜,既不烫手,又不会使手上沾染油腻,也纷纷效仿,就这样渐渐形成了筷箸的雏形。

筷子可以说是影响整个东亚地区饮食文化的发明。

原始人吃饭用手,自是比连手都不会使用的禽兽要聪明了很多;西方人进餐用刀叉,自是比以手取食要文明且卫生;而中国人的筷子则将进餐变成了艺术,一双筷子就如同手指的延伸,仅仅两根简单的木头就将“夹、戳、撮、挑、扒、掰、剥”所有技能囊括进去,刀叉能做的筷子能做,刀叉不能做的筷子也能做。

使用筷子同时是一门高超的技术,我们会嘲笑西方人学用筷子就像狗熊耍扁担,可是我们幼时初学此技又何尝不是这幅笨样儿?武侠小说里的功夫大师可以用筷子夹住迎面飞来的弹丸,一般人自是没这本事。

可是餐桌上中国人使用筷子的功夫确实是了得的,文学上也经常通过筷子表达主人翁的一些神态和性格。

有人挥动筷子如张飞耍矛,以野火燎原之势横扫全境;有人挥动筷子如拨草寻蛇,翻江蹈海的气势配上守株待兔的耐心可以把整盘菜搅个底朝天。

在三国演义里,曹操煮酒论英雄的桥段里,就用刘备吃饭掉了筷子来刻画刘备惊吓的心理。

楚汉相争年代,高阳酒徒鄙食其向刘邦献“强汉弱楚”,谋士张良知道后即顺
手拿起刘邦刚放下的筷子,在餐桌上以箸为图,并献出自己的剪楚兴汉的战略良策。

这就是《汉书·张良传》记载的“臣请借前箸以筹之”的故事。

筷子也经常是雕刻家的天堂,经打磨雕刻等手法,可以将人物历史景致等描绘的栩栩如生。

可见筷子在中国文化中所不可逾越的地位。

西方的刀叉文化并不长,其推广和使用还经受过政治及宗教的阻拦。

刀叉最早的出现应该是11世纪。

原始的猎食转变成分食。

西方的就餐文化是一人一份的分餐制。

一般待大家坐定之后逐个传递食物,用公勺把食物夹取到自己的餐盘中再分享。

这样产生出的西方人的认识:个人是独立自由的,有鲜明个性特征的,群体则注重共同目标。

苏格拉底说:造成城邦瓦解的不是由于整体共同的情感,而是由于各自不同的私人的情感,在同一件事情上,一半为之欢呼,而一半人为之痛苦。

而西方人提倡的社会契约以自由平等的契约关系来表明社会是个人契约的结果,是个人自由的选择。

物我分离的在认识主客上是对立二分,心灵不占有空间,物质不能思想,两个实体彼此对立,谁也决定不了谁。

在这种思维前提下构成了西方人对现象和本质、主体与客体、感性与理性、形式与内容等等的二元对立,正是由于这样的物我二分,西方人建立了无数的对立范畴: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神,灵与肉,主体与客体,感性与理性,理论与实践,原因与结果。

西方文化认定事物内部、外部的矛盾冲突促成了事物的发展,这样宇宙世界、人类社会才能充满着生机活力,永不止息地运动。

在这样的土壤下成长出一个个独立的各具风姿的人和价值取向,他们强调个性
的尊重和平等,承认事物的差异特征,共同构成一个丰富多彩,千姿百态的世界。

中国人经常为历史悠久而自豪。

为筷子文化而骄傲。

有些人甚至嘲笑西方人刀叉文化的野蛮。

可我们要记得虎门销烟中林则徐曾说过:“一个吃饭都使用铁器的民族,不可小觑啊!”不同的地域早就了不同的习惯,不同的习惯缔成了不同的文化。

不同的文化早就了不同的民族。

我们不能用异养的眼光看待其他民族。

就像一棵树上不会有相同的一片叶子。

每一条枝上都会有不同的延展方向一样。

参考文献:《筷子、手指和刀叉—从饮食习惯看文化差异》蔡德贵世界知识出版社2009,1
《中西文化比较》徐行言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4,9。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