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条形统计图》教案

《条形统计图》教案

7、看图分析数据
师:下面就让我们像统计学家说的那样来分析数据背后的规律吧。从条形统计图中你可以得到哪些数学信息?
学生观察主题图,小组合作运用已有经验收集各种天气的数据。
小组派代表展示交流。
学生小组合作,选择一种他们组最喜欢的方式,把数据整理出来,然后派代表展示交流。
生:可以加上表格,在表格里画就能对齐了。
教学重点
教学重点: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了解它的特点和作用,能将统计表中的数据用条形图表示出来。
教学难点
教学难点:学会数据分析,提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信息化环境
多媒体课件 电子白板
补充教学资源
一师一优课中下载的微视频《条形统计图》小研究
前置作业(可选)
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信息化支撑
(环节上可选)
学情分析
在第一学段,学生已经学会用简单的方式(文字、图画、简单的统计表等)来描述数据了,并能根据统计表提出简单的问题加以解决。本单元就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统计方法,建立了初步的统计概念的基础上,让学生较为系统的认识条形统计图,并根据统计图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1格表示1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的基础是象形统计图,它所表示的数据与学生的直观认识相一致,容易理解
环节4
回顾总结,
提炼方法
1.梳理知识。
师:今天我们认识了条形统计图,它有什么特点呢?
2.提炼方法。
师:回想一下,我们是怎样研究的?
3、全课小结
师:同学们,其实条形统计图还有很多很多的知识等着大家去探索,同学们请看(视频)
学生回顾条形统计图的特点
回想探究方法
收集数据
整Hale Waihona Puke 数据分析数据学生观察微视频
多媒体课件链接微视频
设计意图
环节1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1、课件出示天气预报图片:你熟悉这样的场景吗?这是什么?
2、认识天气符号
3、课件出示主题图
学生回答
学生认识五种天气符号
学生观察主题图
运用对媒体课件展出
运用对媒体课件展出
运用对媒体课件展出
借助多媒体结合日常生活中天气现象设置情境引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环节2探究新知
4、认识条形统计图
师:仔细观察这个改进后的统计图,除了均匀的格子,表示数据的长条形,左侧的数据外,你还能看到什么?看谁的眼睛最好使。
5、图、表对比
师: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有哪些不同呢?
6、数学史话教育
师:近代统计学之父比利时统计学家凯特勒曾经说过:统计学不仅需要记录数据,而且还要分析数据背后的规律。(板书:分析)
1、读主题图,收集数据
提问:你怎样才能知道这个月每种天气各有多少天呢?
师:很多小组已经完成了,哪组愿意和大家交流一下
2、整理数据
提问:我们已经通过画“正”字、直接数数等方法统计出了每种天气各有多少天,那么如何才能清楚地将他们表示出来呢?你有什么好的办法吗?
3、形成条形统
计图
师:画图的方法的确比刚刚天气符号叙述的更简明了,但是圆形和对号画的有的大有的小,竖排画的也不够整齐,有什么好方法能够使得对数据的表示更规范呢?
反思这一课的教学,我认为有以下几个亮点:
1、在这一课的设计上,我让学生通过收集数据,整理数据,体验数据产生的过程,积极组织学生参与,以学生为主体,紧密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带着数学走进生活。
2、在本节内容教学上我注重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整个过程使学生亲身经历了知识的产生和形成过程,突出体现了课程标准所提出的“引导学生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通过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体验知识的发生和发展的过程”的新理念。
格子:为了避免图形画的大小不同、歪歪斜斜,用统一的格子来表示数量。
纵轴:为了清楚地表示数量,在左边标上对应的数字
师:根据同学们说的,我把刚刚的象形图进行了改进。你们看师这样吗?这又是格子又是圈的看着有点眼花,再怎样改进一下,就更便于观察了呢?
师:这个方法你们同意吗?真的挺好的,真是有想法的孩子。这样我们就能更清楚的看出每种天气各有多少天了。像这样用条形表示数量多少的统计图,我们把它叫做条形统计图(板书)。
《条形统计图》教学设计
学科
数学
年级
四年级
教师姓名
学校
河北省围场县围场第一小学
教材版本
人教版
课题
第(1)课时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条形统计图”的第一课时,是在第一学段学生已经初步经历了简单的数据整理过程,能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文字、图画、简单的统计表等)呈现分类计数的结果的基础上,通过学生经历简单的数据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并借助象形图这一知识联结点和起点,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代表1个单位),为今后学习以一当几的条形统计图、复式条形统计图等内容奠定基础。教材首先呈现的是北京市2012年8月的天气情况,然后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来表示出数据,接着呈现了统计表和象形图。在学习过程中根据需要改进象形统计图为条形统计图,引发学生对象形统计图与条形统计图进行对比。意在使学生通过整理与比较,体会新旧知识的联系和区别,凸显“条形统计图能清楚地表示数量的多少”的特点,从而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的结构特点和优势。
理念与方法
在教学设计上我力求体现新课程倡导的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这一重要学习方式。我使用的教法有情景教学法和观察发现法。
1、情景教学法:借助多媒体结合日常生活中天气现象设置情境引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观察发现法:通过观察发现问题,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在学习方法上,以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索为主,通过学生的思考、运用等学习形式,让学生去感受数学问题的探索性和挑战性。让学生多思、多说、多练,积极主动参与教学的整个过程。
通过看图回答问题,培养了学生的识图、分析数据能力,使学生初步建立了数据分析观念
环节3、
联系实际,
拓展练习
师:生活中好些地方也用到了条形统计图,下面让我们看看你能不能完成生活中的这些问题?
学生读图,并根据图中给出的信息,回答问题
课件出示练习题
练习设计不仅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了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而且使学生初步学会了对数据进行分析,体现了学习统计的价值和意义
学生观察统计图,从图中找出数学信息,并能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电子白板的运用
电子白板的运用
随着学生说,白板动态展示
白板动态演示
多媒体课件动态展示,改进过程
多媒体课件动态展示,改进过程,从而形成条形统计图。
借助多媒体课件完成
借助多媒体课件完成
让学生知道如何收集,认识收集数据的重要性。
本环节设计目标明确,引导学生对数据加以整理,体现了整理数据的意义和价值。教师引导学生及时优化,体现了优化意识。
师:运用表格的确是个好方法。老师想知道晴天有几天,能直接看出来吗?得怎么办?
师:为了让大家很快地看出数量,可以在这个图上面怎么改进呢?
师:标数据这个方法太好了,那在哪里标出数据呢 ?怎么标,是从上往下还是从下往上?
师:同学们真棒!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我们终于找到好方法了。你们的建议跟数学家的想法差不多
3、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让学生直观的感受条形统计图的形成过程。并通过有效对比得出条形统计图的优点。
4、在分析数据、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通过同学之间的互问、互答,让学生开动脑筋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回顾和整理,使学生对统计的知识和统计的过程更加清晰: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同时渗透了数学思想方法,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课堂评价方式
师生互评
板书设计思路
条形统计图
收集 清楚、直观
整理 便于比较
分析
教学反思
新课标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数学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因此,在这一课的教学中,我安排了较充分的时间让学生亲身经历收集数据、整理数据、认识条形统计图并根据统计图分析数据的过程。
教学目标
结合对教材的分析,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 经历简单的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作用。
2) 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了解它的特点和作用,能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回答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学会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完成条形统计图,培养动手实践能力。
3)体会条形统计图数据中所蕴含的信息,感受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
生:得一个一个地数图形,比较麻烦。
(同桌交流)然后给出改进方法。
生:可以在边上标上对应的数字
生:在表格的左边表上数据,从下往上标。
生:为了便于观察,给他们涂上颜色。
学生观察,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
学生观察条形统计图,找出横轴、纵轴,并明确它们分别表示什么。认识一个表示一天。
学生小组内可以交流讨论。
汇报讨论结果
以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索为主,通过学生的思考、运用等学习形式,让学生去感受数学问题的探索性和挑战性。让学生多思、多说、多练,积极主动参与教学的整个过程。
通过放手让学生观察、思考改进方法,逐步呈现出完整的条形统计图,体现了知识的形成和学生的认知过程,使学生对条形统计图建立了清晰的表象
通过图、表对比,找出条形统计图的优点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