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条形统计图》说课稿

《条形统计图》说课稿

第七单元《条形统计图》第一课时说课稿《条形统计图》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一课时,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目标、说重难点、说教学流程五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条形统计图》是在之前学习了简单的统计及统计表、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学习的。

教材安排了三个例题,例1是1格代表1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

而例2和例3分别学习1格代表多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

所以本节课教学是例2、例3两个例题的基础。

教材首先呈现了北京市2012年8月的天气情况,解决“这个月每种天气各有多少天?你能把它们清楚地表示出来吗?”这一问题,接下来呈现了学生的表示方式:统计表、画圆圈的象形图,在此基础上给出了条形统计图。

通过条形图与统计表、象形图的对比,感受条形图的特点。

做一做让学生统计“本班同学出生的月份”,体现了统计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和价值。

二、说学情
在以前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学过收集和整理数据,学过了统计表、象形统计图,本单元是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

在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将象形图变成条形统计图,形象直观,学生易于理解。

三、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掌握条形统计图的特点,会画1格表示1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学会读图描述数据并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经历用学过的方式表示数据,并把象形图优化变成条形统计图的过程,学会画条形统计图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统计的价值,感受条形统计图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说重、难点
教学重点:让学生经历用学过的方式表示数据,并把象形图优化变成条形统计图的过程,掌握条形统计图的特点;会简单描述和分析数据; 学会画条形统计图。

教学难点:经历把象形图优化变成条形统计图的过程,掌握条形统计图的特点,会画条形统计图。

五、说教学流程
我设计了以下四个环节:
(一)创设情境
首先我跟学生进行关于天气情况的谈话:“每天你们的妈妈都要根据天气情况为你们增减衣物。

你关注天气,经常看天气预报吗?谁能说说有哪些天气?”引导学生认识表示各种天气的图形符号。

然后呈现北京市2012年8月的天气情况图。

提出问题:这个月每种天气各有几天?你能把他们清楚的表示出来吗?
(二)探究交流
本环节有5个层次:
1、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统计并整理数据
启发学生思考:我们要统计什么?用什么方法可以统计出这些数据呢?学生在交流的基础上,知道可以用数数、画“√”、画“○”、写“正”字等方法。

然后学生独立完成统计和记录,组内交流后,全班展示不同的方法,如:做标记数,画画“√”记录和画“正”字记录的方法;用统计表来记录的方法和象形统计图记录数据的方法等。

在学生的互评和交流中感受每种方法的优缺点。

讨论哪种方法表示更清楚?感受到在这些方法中统计表是表达每种天数的具体数量最清晰的.
2、经历把象形图变成条形统计图的过程
引导学生观察象形统计图,怎样把直观的象形图进行优化,让大家也能一眼看出各种天气的天数呢?组织全班学生讨论、补充,将象形图一点点完善成条形统计图。

(1)画出两条相互垂直的射线,即横轴与纵轴。

(2)用横轴上有间隔的竖条表示各种天气。

(3)用纵轴上的数据表示每种天气的数量。

(4)在竖条上标清数据。

3、认识条形统计图
我介绍:像这样用条形的长短来表示数量多少的统计图,我们把它叫做条形统计图。

4、感受条形统计图的特征
让学生观察条形统计图,与统计表和象形图对比,感受条形统计图的特点: 能直观地看出数量的多少,又方便比较。

5、引导学生看图描述和分析数据
让学生看图说一说:“你都知道了哪些信息?你能提出数学问题并找同学解答吗? ”通过这一过程让学生自主发现,自主交流,学会简单的描述和分析数据。

(三)巩固提高
完成教材第95页“做一做”,统计本班同学出生月份。

收集数据时,找两名同学一人说月份,同学举手表决后一人数数,全班共同完成统计表,并独立完成条形统计图,然后全班展示评价,读信息、互相提问题并解答。

进一步理解条形统计图的收集数据、整理数据、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

(四)课堂小结
让学生说说自己这节课的收获,反思回顾学习所得。

板书设计:
条形统计图
能直观表示数量多少
便于比较。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