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2020版药典微生物变更细则
2020版药典微生物变更细则
控制菌检查
• 供试品检查
• 阳性对照试验 供试品进行控制菌检查时,应做阳
性对照试验。取阳性对照菌于相应选择性培养基
平皿上划线接种,按供试品的控制菌检查方法培
养,观察菌落生长情况。阳性对照试验应检出相
应的控制菌。
100μl
• 阴性对照试验 取增菌液0.1ml,照相应控制菌检
查法检查,作为阴性对照。阴性对照应无菌生长
• 保管菌毒种应有严格的登记制度,建立详 细的总账及分类账。收到菌毒种后应立即 进行编号登记,详细记录菌毒种的学名、 株名、历史、来源、特性、用途、批号、 传代冻干日期和数量。在保管过程中,凡 传代、冻干及分发,记录均应清晰,可追 溯,并定期核对库存数量。
• 收到菌毒种后一般应及时进行检定。用培 养基保存的菌种应立即检定
志贺菌、沙门菌
项目
供试品检查中志贺 菌、沙门菌结果判 定及下一步鉴定指 导
2015版药典
2020版药典
供试品平皿培养24 若有疑似菌落生长, 小时、48小时各观 应进行分离、纯化 察结果1次,若未 及适宜的鉴定试验, 见菌落生长,判供 确证是否为志贺菌、 试品未检出志贺菌、沙门菌或制品中的 沙门菌;若有菌落 目的菌;若平皿上 生长,应与阳性对 未见菌落生长,或 照的菌落比较,并 虽有菌落生长但鉴 做革兰氏染色镜检 定结果为非控制菌, 等适宜的鉴定试验,判供试品未检出志 鉴别是否为制品中 贺菌、沙门菌 的目的菌或志贺菌、 沙门菌。
排除目的菌干扰的
• 因供试品为活菌制品,应选用能抑制目的 菌生长的选择性培养基进行检查。除另有 规定外,营养琼脂培养基用于非致病性杂 菌的计数,玫瑰红钠琼脂培养基用于真菌 计数。
也可采用其它经验 证的培养基
真菌计数
• 称取供试品1g,加到9ml 0.9%无菌氯化钠 溶液或其他适宜稀释液中,混匀,做10倍 系列稀释,取适宜稀释度供试品溶液0.1ml 加到已备好的玫瑰红钠琼脂培养基上,以 玻棒涂匀,一式3份,倒置,于恒温培养箱 中培养96小时,每天观察结果,记录平皿 上生长的真菌菌落数.
置适宜温度保存;种子批传代应限定传代 次数,原始种子批和主种子批启开后传代 次数不得超过10代,工作种子批启开后至 发酵培养传代次数不得超过5代。
生产用菌种
• 种子批的检定:应依据最新版伯杰氏细菌 系统鉴定手册和伯杰氏细菌命名手册的有 关规定进行,形态、生长代谢特性检查。 原始种子或主种子还应做遗传特性和抗生 素敏感性等检查。
2020版药典
胰酪大豆胨液体培养 基或胰酪大豆胨琼脂 培养基
沙氏葡萄糖液体培养 基或沙氏葡萄糖琼脂 培养基
沙氏葡萄糖液体培养 基
100μl
每种培养基每一试验 菌株平行制备2个平 皿
非致病性杂菌、真菌计数
• 阳性对照
• 除另有规定外,真菌以白色念珠菌为对照 菌,其他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对照菌
• 变更为:当采用营养琼脂培养基或玫瑰红 纳琼脂培养基进行检查时,真菌计数以白 色念珠菌为对照菌,非致病杂菌计数以金 黄色葡萄球菌为对照菌
• 活菌数(CFU/g)=3个平皿菌落数之和/3*10*最终稀释度
附录3 微生态活菌制品杂菌检查法
• 微生态活菌制品杂菌检查法系检查微生态活菌制品的菌粉 、半成品及成品受外源微生物污染程度的方法。检查项目 包括控制菌检查,非致病性杂菌、真菌计数。
变更:
项目 杂菌检查环境要求
细菌培养温度 真菌培养温度
铜绿假单胞菌
项目
供试品检查中 铜绿假单胞菌 结果判定及下 一步鉴定指导
2015版药典
2020版药典
如平皿上无菌落生长或生长的菌 供试品平皿上若 落与阳性对照菌落形态特征不符, 有疑似菌落生长, 判供试品未检出铜绿假单胞菌; 取菌落分离、纯 如平皿生长的菌落与上述菌落形 化后采用氧化酶 态特征相符或疑似,应挑选2-3个 试验及适宜的鉴 菌落,分别放在接种于营养琼脂 定试验,确证是 培养基斜面上,培养18-24小时。 否为制品中的目 取斜面培养物进行革兰氏染色、 的菌或铜绿假单 镜检及氧化酶试验,鉴别是否为 胞菌 制品中的目的菌或铜绿假单胞菌
增加:
若平皿上未见菌落生长,或虽有菌落生长但鉴定 结果为非控制菌,判供试品未检出铜绿假单胞菌
铜绿假单胞菌
项目
铜绿假单胞菌检测 中氧化酶试验
2015版药典 斜面培养物
应进行绿脓菌素试 验
2020版药典
分离纯化培养物
应继续进行适宜的 鉴定试验,确认是 否为铜绿假单胞菌
删除:绿脓菌素试验
金黄色葡萄球菌
2015版药典
2020版药典
供试品平皿上若未 供试品平皿上若有 见菌落生长或生长 疑似菌落生长,应 的菌落与阳性对照 进行分离、纯化及 的菌落形态特征不 适宜的鉴定试验, 符,判供试品未检 确证是否为大肠埃 出大肠埃希菌;若 希菌或制品中的目 生长的菌落与阳性 的菌;若平皿上未 对照的菌落形态特 见菌落生长,或虽 征相符或疑似,应 有菌落生长但鉴定 做革兰氏染色镜检 结果为非控制菌, 等适宜的鉴定试验,判供试品未检出大 鉴别是否为制品中 肠埃希菌 的目的菌或大肠埃 希菌。
销毁四类菌毒 种须经单位领 导批准。销毁 后应在账上注 销,作出专项 记录,写明销 毁原因、方式 和日期。
生产用菌毒种应按各论要求进行检定
二、微生态活菌制品总论
• 微生态活菌制品必须由非致病的活细菌组成,无 论在生产过程、制品贮存和使用期间均应保持稳 定的活菌状态。它可由一株、多株或几种细菌制 成单价或多价联合制剂。根据其不同的使用途径 和方法可制备成片剂、胶囊颗粒剂或散剂等多种 剂型。
基本要求: 微生态活菌制品的制备方法、工艺应能保证
成品含有足够的活菌数量,保持其稳定性,同时 应防止外源因子的污染。生产和检定用设施、原 材料及辅料、水、器具、动物等应符合“凡例” 的有关要求。
生产用菌种
生产用菌种应符合“生物制品生产检定用菌 毒种管理规程”的有关规定
• 名称及来源; • 种子批的建立:三级种子批应分别冻干,
2015版药典
10000级下的局部 洁净度100级 30-37℃
20-28℃
2020版药典
不低于D级背景下 的B级 30-35℃
20-25℃
附录3 微生态活菌制品杂菌检查法
新增:
由于供试品本身含有大量活菌,可能在杂菌检 查所用的培养基上生长,干扰杂菌回收或结果 判断,在建立或修订方法时应考虑其适用性, 充分了解供试品活菌在杂菌检查培养基上的生 长特性。除本附录收载的杂菌检查用培养基之 外,亦可采用其他经验证的培养基。
微生物检测用菌来源: CMCC:中国医学细菌保藏管理中心 CICC:中国工业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 ATCC:美国微生物菌株保藏中心
• 生物制品生产用菌毒种应采用种子批系统 。每批主种子批和工作种子批均应按各论 要求保管、检定和使用。
• 菌毒种的传代及检定实验室应符合国家生 物安全的相关规定。
• 各生产单位质量管理部门对本单位的菌毒 种施行统一管理。
删除:血浆凝固酶试验
• 控制菌检查用培养基的适用性检查
变更:
项目 细菌增菌培养基
真菌增菌培养基
白色念珠菌涉及 检验培养基 试验菌用量 固体培养基促生 长能力检查
2015版药典
营养肉汤培养基或 营养琼脂培养基
改良马丁培养基或 改良马丁琼脂培养 基 沙氏葡萄糖肉汤培 养基
0.1ml
每种培养基平行制 备2个平皿
。
• 大肠埃希氏菌; • 志贺菌、沙门菌; • 铜绿假单胞菌; • 金黄色葡萄球菌; • 梭菌; • 白色念珠菌;
变更:
项目 增菌培养
特异培养
2015版药典 2020版药典
称取供试品1g,称取供试品1g,
加到9ml灭菌 加到至少9ml
增菌液中
灭菌增菌液中
0.1ml
100ul
大肠埃希氏菌
项目
供试品检查中大肠 埃希氏菌结果判定 及下一步鉴定指导
2. 理化检查 3. 活菌数测定
按本总论附录2方法测定每克制品中的活菌数,应符合规 定。多价制品应分别测定各单价活菌数。
4. 杂菌检查
方法和结果判断与半成品的“杂菌检查”项相同。
5. 安全试验(新版已删除)附录2 微生态活菌制品活菌数测定法
• 无菌称取3.0g制品或菌粉(胶囊取内容物),加入27.0ml 稀释液中,充分摇匀,做10倍系列稀释(最终稀释度根据 不同的指标要求而定)。取最终稀释度的菌液100μl,滴 入选择性琼脂培养基平皿上,共做3个平皿,并以玻棒涂 布均匀,置适宜条件下培养,到期观察每个平皿菌落生长 情况,并计数。当平皿菌落数小于10或大于300时,应调 整最终稀释度,重新测定。
新版药典变更解读
——微生物相关
分析质检中心微生物组 2020年05月
-1-
涉及内容
药典三部: • 生物制品通则:《生物制品生产检定用菌
毒种管理规程》 • 总论:《微生态活菌制品总论》(变更)
通则
• 1101 《无菌检查法》(变更) • 1105 《非无菌产品微生物限度检查:微生物计
数法》 • 1106 《非无菌产品微生物限度检查:控制菌检
附录3 微生态活菌制品杂菌检查法
新增:
如果供试品本身对某些试验菌具有较强的抑菌 性能,影响试验菌的回收。在此情况下,应根 据原辅料的杂菌负载、生产工艺及产品特性进 行风险评估,保证检验方法的可靠性;在药品 生产、贮藏各个环节中,应严格遵循GMP的指 导原则,以降低产品受杂菌污染的风险。
附录3 微生态活菌制品杂菌检查法
新增:
控制菌检查法检出意思致病菌时,可参考“微生 物鉴定指导原则(通则9204)”的提示进行后续 确证,确证的方法应选择已被认可的菌种鉴定 方法。
检验量及供试品的准备
• 检验量,即一次试验所用的供试品量(g)。 检验时,应从2个以上最小包装单位中随机抽 取不少于3倍检验用量的供试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