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魏书生教育教学思想集锦

魏书生教育教学思想集锦

魏书生教育教学思想集锦第一部分战胜自我,超越自我1.埋怨环境不好,常常是我们不好;埋怨别人太狭隘,常常是我们自已不豁达;埋怨天气太恶劣,常常是我们抵抗力太弱;埋怨学生难教育,常常是我们自已的方法少。

2.面对同一件事,我们可以扮演多种角色;在生活这个大舞台上,我们更扮演着多种角色,我们千万不能把自已封闭在一种角色里出不来。

3.咱们不要埋怨学生难教,教师埋怨学生难教,就像医生埋怨患者难治一样,医生埋怨患者得的病太重,就不给治了,那他的医疗水平就不会高。

4.用学习吸收的观点看待别人,看待学问,看待事物,会使人变得强大,乐观,胸怀开阔。

不管你有多少缺点,不管别人对你的评价如何,反正我要学习你的那条长处,就把它拿来变成我的。

5.人的能力强是工作多逼出来的,铁肩膀是担子重压出来的。

6.为了适应明天的需要,我们今天就该储备能力,增长能力,而增长能力的有效途径便是:多抢重担,少推卸责任。

7.与其将希望寄托在客观条件的改变上,不如将希望寄托在挖掘自身的潜能上。

8.改变自我,天高地阔;埋怨环境,天昏地暗。

9.有毅力的人,能变不可能为可能;没有毅力的人,能变可能为不可能。

杰出人物之所以杰出,是因为他们做出了别人认为不可能办到的事情。

10.人如果学会了驾驭自已的智力,驾驭自已的认识,驾驭自已的感情,他就从一个自在的人变为自为的人了。

11.荣誉是动力,也是羁绊;是担子,也是包袱,全看人们怎样对待它。

12.矛盾、麻烦是进步的障碍,但也是进步的阶梯。

13.多吃苦,干实事,尊重人,工作起来就有乐趣。

14.人生的航船驶在生活的海洋之中,风浪是家常便饭,愉快幸福与否,不在于有无风浪,而在于征服风浪能力的强弱。

强者幸福、愉快,弱者痛苦、悲哀。

15.工作可以是精神寄托,是精神生活的需要;也可以是谋生的手段,是物质生活的需要。

以前者的态度对待工作的,工作能创造奇迹;两者兼而有之的,工作能有成绩;仅以后者为工作终极目的的,不仅工作少乐趣,不仅会限在钱眼里难自拔,工作也难出成绩。

16.人要想不背叛自已,就得制定符合实际的计划,强化检查措施,加大检查密度,并不时研究自已执行计划的情况,定期对计划加以,调整不使任务量过紧或过松。

17.人真正的幸福和愉快的感觉是什么?就是能战胜自已某些狭隘的东西的感觉。

18.有作为的人,每天都在塑造着新我,每天都从一个新的角度去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设计自我。

他的心灵像电闪雷鸣,不断放射出光芒和声音。

19.人对自已应经常这样提出问题:每天能不能再多干一件事?每小时能不能再抓紧点?每件事能不能干得再好一点?能不能创造别人意想不到的成绩?20.要为前进寻找条件,不为后退拼凑理由。

21.学习也好,工作也好,自已的品德修养也好,决不是说达到一个高度之后,就总在这个高度上呆着了,而是稍一松劲,就会从刚攀上的高度上滑下来。

第二部分胸怀·人际关系·思想方法1.我们以高尚、昂扬、乐观的态度去看待生活,那我们就会生活在高尚、昂扬、乐观的生活之中。

2.当我们在为个人的荣辱兴衰奔波的时侯,当我们为个人或小集团的利益而争得面红耳赤的时侯,当我们在于将来毫无益处的事情上反反复复绕圈子的时侯,当我们在遇到挫折而感到眼前漆黑一片的时侯,实在应该把眼光放到几十年以后,回过头来看今天。

或者干脆把自已当成一个几百年以后的人,像我们现在评价历史人物那样,来看一看今天的自已和旁人,这样很容易产生豁然开朗的感觉。

3.那些善于自我埋没的人,总是刚一看到百分之一失败的可能,就已泄掉了百分之九十九的勇气。

4.胜利者比失败者常常只是少一点怯懦。

5.人不管被生活的波浪冲到什么位置,都不能看作这是自己的终点,而应该把这个位置当作向更远大的奋斗目标奋进的起点,总觉得只要奋斗,就有广阔的前途,总有一种今天要比昨天学习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的信心。

6.受人喜爱是成功的重要因素,乐观开朗是受人喜爱的重要条件。

7.悲观者在每个机遇中看到困难,乐观者则在每个困难中看到机会。

8.怎样处理人际关系?也好处理,也不好处理。

想得太多反而不好。

处理只要坚持与人为善的宗旨,对谁都好心,能助人时且助人,即使对反对自已的人也决不加害,一片好心,一片诚心就好办。

9.人心与人心之间,像高山与高山之间一样,你对着对方心灵的高山呼唤:“我尊重你----”,那么对面山谷的回音也会是:“我尊重你----”。

10.学校领导一定要尊重老师,设身处地为老师着想,要把自己放在服务员的地位,至少也放在平等的地位,而决不能以为自己是个负责人,就强迫人家接受自己的观点。

11.努力发现别人的长处,向别人学习,就会感到学习生活天高地广,到处都是学问,都是欢乐。

12.聪明的人到别人的脑子里去找助手,于是他的力量大起来,明明是对手,后来也会帮助他。

狭隘的人到别人脑子里去找对手,指责人家,挑剔人家,猜疑人家,浪费智力,到处树敌。

到后来,连朋友也经受不住他的猜疑,不得不和他分道扬镳。

13.要深切地理解人,尊重人,同情人,关怀人,与人为善,要有以德报怨的胸怀。

14.终止一个坏习惯和培养一个好习惯,都需要足够的耐心。

15.人其实都要到相对真理中去寻找幸福,适当用自我安慰的方法去获得幸福。

谁如果追求绝对的幸福,谁如果不会抑制自己的贪欲,就会真正跌进了痛苦的深渊。

16.只有少数人能够沿着正确的人生道路,百折不挠地朝前走。

另有一部分人是走走停停,盘算一下是否吃亏。

更多的人是在正确与不正确之间徘徊、选择:在正道上走一段,折回来,再回到邪路上走一段,又折回来,坐在中间犹豫一下,再重演一遍。

所以他们没有自己的个性,没有自己的追求,没有固定的理想。

他们本来可以为人民贡献很多光和热,结果却在这选择、犹豫中消耗掉了许多。

17.常有这样一些人,当犯了错误或有了罪行受到批评或惩罚时,便深感委屈地诉说起自已过五关斩六将的功劳来。

他们是这样理解功过的:把功看作正数,把过看看作负数,两个绝对值相等的功过之和应为零。

所以,他们面对着过,就数起自已的功来,目的自然是在求两者之间的和为零。

功过可以抵消,只是在特殊时间和空间范围内的事。

在一般情况下,不存在这种加减法。

如果功过抵消成为一条法律了社会将会大乱。

拾金不昧者便有盗窃的资本;今天提前上班了,明天便可以迟到;甚至曾经舍已救人的人,会因此而具有了杀人的权利。

功过必须分明,自然科学的许多法则不能和社会科学的法则互相代替。

第三部分事业·奉献·务实·惜阴1.教育是一种可以给人以双倍精神幸福的劳动。

教育的对象是人,是学生,是有思想、有语言、有感情的学生。

教师劳动的收获,既有自已感觉到的成功的欢乐,更有学生感觉到的成功的欢乐,于是教师收获是双倍的,乃至更多于其他劳动数倍的幸福。

2.走入学生的心灵世界中去,就会发现那是一个广阔而又迷人的新天地,许多百思不得其解的教育难题,都会在那里找到了答案。

对学生细致入微的了解使老师的教育工作如同有了源头活水,常做常新。

学校像地,学生像种子,像苗;校领导、教师像农民,像园丁。

3.教师就具备进入学生心灵世界的本领,不是站在这个世界的外面观望,更不是站在这个世界的对面牢骚、叹息、愤慨,而应该在这个心灵世界中耕耘、播种、培育、采摘,流连忘返。

如果真能这样,那他将感觉到自已日夜生活在幸福之中。

4.尊重与发展学生的个性和人性,会使师生生活在一种相互理解、尊重、关怀、帮助、谅解、信任的和谐气氛之中,从而真正体验到做人幸福感与自豪感,减少内耗,提高工作和学习和效率。

5.索取不是爱,献身才是爱。

你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热爱明天,热爱人民吗?那么收回你向他们索取名利的手洒下你的热血,捧出你的诚心,献出你的汗水和力气,你会在这献身中寻到欢乐与幸福的真谛。

因为你不想索取,你就永远不会有索取不到的痛苦;因为你总想献身,你就无论何时何处,都能享受到因献身欲望满足而产生的幸福。

吃苦吃得很多的人,便不以苦为苦,便很容易满足,生活稍有好转便感到自已贡献太少,而对不起生活。

6.少说空话,多干实事,多琢磨事,少琢磨人。

7.人常常做错事,然后懊悔。

谁都会懊悔,但很少有人能适当地掌握懊悔的量的合适程度。

有的懊悔得不够,于是常常重犯同类错误。

更多的还是懊悔得过了份支付给懊悔的时间过多,以至把就支付给补过的时间,开创新局面的时间,也都用于。

懊悔结果,时间在懊悔中流逝,懊悔者收到了双倍的懊悔。

当你懊悔时,赶快抓起一件实事来做,就容易变得快乐。

多用时间来瞻前,来实干;少用时间去顾后,去空想。

8.多工作,少得利,勤服务,无亲疏。

9.人如果每天都实实在在地干,实事那么谁都可以做出不平凡的事业来。

人最愉快的时侯,是劳动的时侯,工作的,时侯而不是悠哉悠哉,空耗时日的时侯。

10.时间在忧郁中溜走,时间在拖拉中溜走,时间在自我原谅中溜走,时间在不知应做什么中溜走。

用果断抓住它,用雷厉风行抓住它,用自我折磨抓住它,用严格的计划抓住它。

11.一个人,经常在固定的时间内做同类事,做得多了,就形成了习惯。

而习惯了的事情,常常会不由自主地去做,想停止都很难。

巧妙地利用惯性,是提高效率的好方法。

12.如果让人去买生气,买牢骚发,买忧虑,买精神负担,准没有一个人肯付钱。

可现实生活中,人们支付大段大段比黄金还宝贵的时间,用来生气、发牢骚,用来忧虑、背思想包袱的例子却比比皆是。

13.单提珍惜时间就是延长生命还不够,还应该说,讲究效率才是延长生命的最好办法,也是赶超别人的最好方法。

14.犹豫是时间的窃贼。

如果认真计算一下,许多人的一生中,会有五六年的时间是被犹豫偷去的。

谁都有这样的体会,在考场上的时侯,个人的学习效率是往常的几倍;在运动会的赛场上,在热火朝天的工地上,人们的劳动量也是往常的几倍。

如果总能保持这样一种学习、工作、锻炼乃至娱乐效率,那么谁都会做出双倍甚至几倍于平常人的贡献。

15.属于正常生活范畴内的事务、家务,模范也该做。

即使确实因工作忙而顾不上做的,在总体职责上,也是一种失职,不该宣扬,更不该提倡。

第四部分教育改革·教育管理1.我们正置身于一个教育改革的时代,正置身于一个使学生成为学习主人的时代。

教育根本不像某些人理解的那样“自古华山一条路”,只有一种模式,而是“条条大路通罗马”,教育实验和改革是教育科学、教育艺术的生命。

2.改革的关键是教育思想的改革,倘思想观点不改,单改怎么上一课,怎样讲一课书,怎样留作业,怎样批作业,这样即使能奏效一时,也决不会持久。

3.过多地强调多方面外因,懒得过问学生的学习心理状态和发展,师生的心长期不能相通,教改必然沦为一厢情愿。

4.世界上不能只有一种花,而应当有多种样式的花。

教改应该是各种形式,各种方法,都在竞争,都在开放,这才是大好局面。

只要它能开放出特色来,它就有生命力。

5.一个改革者应该有科学家的头脑,企业家的气魄,未来学家的眼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