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游白水书付过》译文

《游白水书付过》译文

《游白水书付过》译文
《游白水书付过》译文
《游白水[1]书付过》
绍圣元年[2]十月十二日,与幼子过[3]游白水佛迹院,浴于汤池[4],热甚,其源殆[5]可熟物。

循[22]山而东,少北[6],有悬水百仞,山八九折[9],折处辄为潭,深者缒石五丈,不得其所[10]止。

雪溅雷怒[11],可喜可畏。

水崖有巨人迹数十,所谓佛迹[12]也。

暮归倒行[13],观山烧火,甚[14]俯仰,度数谷。

至江山月出,击汰[15]中流,掬[16]弄珠璧[17]。

到家二鼓[18],复与过饮酒,食馀甘[19]煮菜,顾[20]影颓然,不复甚寐。

书[21]以付过。

东坡翁。

(选自《东坡志林》卷一)
[1]白水:山名,在今广东博罗县东北。

《舆地纪胜》说:“山有瀑布泉二十丈,下有石坛,佛迹甚异。

”可与本文所记参看。

[2]绍圣元年:即1094年。

绍圣,北宋哲宗的年号。

[3]幼子过:苏轼的第三子苏过。

[4]汤池:即汤泉。

据宋人记载,佛迹院中有相距很近的二泉,东为汤泉,水热,西为雪如泉,水凉。

[5]殆:大概,恐怕。

[6]少北:稍向北。

[7]辄:就
[8]悬水:瀑布。

百仞:这是夸张的说法;苏轼《答陈季常书》说此山“布水三十仞”,则是据实估量。

仞:古时以八尺或七尺为一仞。

[9]折:这里是弯转的意思。

[10]“深者”二句:谓潭水深的地方,用绳子系石坠入五丈,还到不了底。

磓(zhuì)石:用绳系着石头向下。

缒,用绳子拴住人或物放下去。

[11]雪溅雷怒:形容瀑布坠入深潭,溅起雪白的水花,发出轰鸣的声音。

[12]水崖:水边。

[13]倒(dào)行:顺来路往回去。

[14]甚:厉害。

俛仰:即俯仰,指弯身抬头,形容一上一下时的样子。

[15]击汰(tài):击水。

汰,水波。

[16]掬(jū):用双手捧取。

璧:平圆形的玉,这里用来比喻映在水中的月亮。

[17]珠壁:此指倒影在水中的月亮。

[18]二鼓:二更;古代击鼓报时。

[19]馀甘:即橄榄。

[20]顾:回头。

[21]书:写下。

[22]循:沿
绍圣元年十月十二日,我与小儿子苏过游白水佛迹院,在温泉中沐浴,水很热,其源头估计能把东西煮熟。

沿着山向东走,有稍稍偏北的地方,有一百丈瀑布。

山上有八九个弯道,每个弯道处就有潭。

潭水深的地方,用绳子系石坠入五丈,还到不了底。

潭水像雪花般飞溅,声音如雷鸣般轰响,令人既喜又惊。

悬崖边有几十个巨大的脚印,大概就是所谓佛的痕迹吧。

傍晚时我们顺来路返回,在夕阳映照下山仿佛在燃烧,十分的壮观。

或弯腰或抬头看这些山谷。

到了江边,此时月亮出来,江水击打着,用双手捧着像碧玉般的水。

回到家已是二更时分,我与苏过再次饮酒。

吃着橄榄菜,回头看自己的影子,有种萧索感,就再也睡不着了。

写下这些文字交给过儿,东坡记。

殆:大概循:顺,沿度:越过顾:回头看
水崖有巨人迹数十,所谓佛迹也。

悬崖边有几十个巨大的脚印,大概就是所谓佛的痕迹吧。

上文中雪溅雷怒,可喜可畏这八个字写瀑布的奇观。

你觉得好在哪里?
写瀑布的奇观只用了“雪溅雷怒,可喜可畏”八个字,就把瀑布的形态,色彩,声势以及自己的感受写到了。

上文写于苏轼被贬惠洲后。

作者通过描写奇山异水,表
达了诗人怎样的人生态度?
作者身处逆境,却不戚戚于怀,把深浓情致灌注于奇山异水中,表达了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

(意思对即可。

)。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