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财简答题重点
1、试述合伙企业会计特征?
答:分别从科目设置和财务报表两方面来看。
(1)科目设置:应设置合伙人资本、合伙人提款、应收合伙人贷款、应付合伙人贷款、本年利润等科目。
设置“合伙人资本”用于核算合伙人投入的资本以及分享的经营积累财产。
设置“合伙人提款”作为“合伙人资本”备抵账户来核算合伙人当期从合伙企业中提出用于个人的支出。
设置“应收合伙人借款”是站在合伙企业的角度,合伙人从合伙企业中提出一笔有意偿还的款项。
若合伙人贷款给合伙企业,则应设置“应付合伙人贷款”科目。
会计年度终了,“本年利润”的损益和“合伙人提款”的余额需转入“合伙人资本”。
(2)财务报告:合伙企业的财务报告主要是为满足合伙人、合伙企业债权人和税务机构这三类使用者的需要,所以只需编制合伙人资本变动表,而不需要编制供公众使用的财务报告。
2、试述分支机构会计特征?
答:(1)设置相对应的往来账户:总公司应设置“分公司往来”、“运交分公司商品”、“存货加价”等账户。
分公司应设置“总公司往来”、“总公司运来商品”等账户。
“总公司运来商品”和“分公司运来商品”账户是用来核算总分公司之间存货的转移;“存货加价”是用来来核算企业集团未实现利润。
期末需核销总公司与分公司之间的往来账项否则会虚增利润。
(2)分公司损益由总公司汇总一并在报表中列示。
(3)抵销分录不登账。
3、何谓联合会计报表?以高于成本为例,在联合工作底稿中要编制哪些抵销分录?
答:(1)联合会计报表是总公司以本部和各分公司的会计报表及其他有关资料为基础,编制的能反映企业整体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联合报表,并将其作为对外提供的会计报表,以满足投资者、债权人及其他有关方面的需要。
(2)用于抵消总分公司往来账项,应编制:
借:总公司往来
贷:分公司往来
对存货计价高于成本的部分加以抵消,应编制:
借:存货加价
贷:存货
营业成本
4、请简要回答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和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有哪些不同?
答:
5、假设未发生减值,合并日形成的商誉与合并日后形成的商誉是否相等?试说明理由。
答:假设未发生减值,则相等。
因为合并日形成的商誉等于合并成本减去被并企业股东权益公允价值乘以持股比例后的差额,合并日后的合并成本已由成本法调整为权益法,而权益法则是合并企业的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合并日的合并成本)随被并企业的股东权益各个项目的变动而按持股比例作相应的变动,两边同比例变动,故与合并日形成的商誉相等。
6、请简要回答合并工作底稿的编制程序。
答:(1)将母公司和子公司个别会计报表的数据过入合并工作底稿。
(2)在工作底稿中将母公司与子公司会计报表各项目的数据加总,计算得出个别会计报表各项目加总数额,并将其填入“合计数”栏中。
(3)编制抵消分录。
抵消母公司与子公司、子公司相互之间发生的购销业务、债权债务和投资对个别会计报表的影响。
(4)计算合并会计报表各项目的数额。
7、为何连续年度编制合并会计报表时,应先抵销上期对本期的影响?
答:由于合并会计报表里的“未分配利润—年初数”是以个别财务报表的“未分配利润—年末数”的处理直接结转而来,没有扣除上期末内部交易未实现损益的影响。
如果简单相加,则会导致“未分配利润—年初数”的虚增或虚减,故应先抵销上期对本期的影响。
8、简述企业外币业务核算单项交易观与两项交易观的区别?
答:(1)单项交易观认为一项以外币进行核算的交易业务,其资产或者负债没有以货币进行结算,交易就没有结束,直到以本国货币清偿有关应收、应付款以后,交易才算完成。
而两项交易观则认为以外币结算的购销业务和账款结算是两项交易业务。
销货收入或购货成本应根据购销当日的汇率来确定,以后不再受汇率变化的影响。
而购销当日至结算日汇率变动产生的影响,则由购销业务形成的应收、应付款来承担。
(2)单项交易观的账户设置相对简单,不需单独增设“汇兑损益”账户。
两项交易观要增设“汇兑损益”账户,并单独核算汇兑损益,且损益在当期确认。
9、什么是汇兑损益?汇兑损益有几种?
答:汇兑损益也称汇兑差额。
企业在发生外币交易、兑换业务和期末账户调整及外币报表换算时,由于采用不同货币,或同一货币不同比价的汇率核算时产生的、按记账本位币折算的差额。
简单地讲,汇兑损益是在各种外币业务的会计处理过程中,因采用不同的汇率而产生的会计记账本位币金额的差异。
企业经营期间正常发生的汇兑损益,根据产生的业务,一般,可划分为四种:
(1)在发生以外币计价的交易业务时,因收回或偿付债权、债务而产生的汇兑损益,称为“交易外币汇兑损益”;
(2)在发生外币与记账本位币,或一种外币与另一种外币进行兑换时产生的汇兑损益,称为“兑换外币汇兑损益”;
(3)在现行汇率制下,会计期末将所有外币性债权、债务和外币性货币资金账户,按期末社会公认的汇率进行调整而产生的汇兑损益,称为“调整外币汇兑损益”;
(4)会计期末为了合并会计报表或为了重新修正会计记录和重编会计报表,而把外币计量单位的金额转化为记账本位币计量单位的金额,在此过程中产生的汇兑损益,称为“换算外币汇兑损益”。
10、为什么将外币报表折算列为高级财务会计研究的课题之一?
答:跨国集团合并报表之前,必须将子公司按所在国外币编制的财务报表折算成以母公司报告货币表述的报表。
如果各种货币之间的汇率一直是固定不变的,外币报表的折算不是一个困难的问题。
只需将某一子公司按所在国或地区的货币编制的财务报表按固定汇率折合成本国货币即可。
但在汇率变动的情况下,流动项目和非流动项目、货币项目和非货币项目受汇率的影响是不同的,因此,不同类型的项目必须采用不同的汇率折算。
由此而出现的折算汇率选择和折算差异的处理问题是中级财务会计中的理论和方法所无法解决的。
从而使外币报表折算成为高级财务会计研究的课题之一。
11、简述单项交易观和两项交易观会计处理有何不同。
答:(1)一笔交易观认为应将外币交易的发生和以后结算视为一笔交易的两个阶段,该交易只有在清偿有关的应收、应付外币账款后才算完成。
由于汇率变动而产生的折合为记账本位币金额的差额应调整该项交易的成本或收入,结算时产生汇兑损益源于以往发生交易业务,不单独确认当期损益。
(2)两笔交易观认为外币交易的发生和结算应作为两项相互独立的交易处理。
该交易在结算时由于汇率变动而产生的折合成记账本位币的差额,而应作为当期损益的一个明细账户或单独设立“汇兑损益”账户进行。
应考虑到汇率变动所带来的风险。
12、简述未确认融资租赁费用分摊率确认的具体原则。
答:由于租赁开始日租赁付款额现值计算采用的折现率不同、租赁资产的入账价值基础不同,分摊融资费用所选择的实际利率也有差异。
具体包括四种情况:
(1)租赁资产以最低租赁付款额现值作为入账价值,现值的计算以出租人的租赁内含利率作为折现率的,应将租赁内含利率作为未确认融资费用的分摊率。
(2)租赁资产以最低租赁付款额现值作为入账价值,现值的计算以租赁合同规定利率作为折现率的,应将租赁合同利率作为未确认融资费用的分摊率。
(3)租赁资产以最低租赁付款额现值作为入账价值,现值的计算以银行同期贷款利率作为折现率的,应将银行同期贷款利率作为未确认融资费用的分摊率。
(4)租赁资产以公允价值作为入账价值,应重新计算融资费用分摊率,该分摊率是指在租赁开始日使最低租赁付款额现值等于租赁资产公允价值的折现率。